用自己的血救自己的命 自體幹細胞移植治療癌症(圖)

2020-12-01 搜狐網
 
  昨日上午9點,在貴醫附院血液科的病房中,現年50多歲的林老伯(化名)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接受幹細胞移植手術。該院血液科的醫護人員正在操作機器將「生命種子」從林老伯的血液中分離出來,再注入他體內,用於治療他的惡性淋巴腫瘤。這是我省首批接受自體幹細胞移植手術的其中一位患者正在接受治療的場景。
正在接受治療的林老伯

  頻繁化療老伯不堪折磨

  「超過50歲就不能做幹細胞移植手術了。」林老伯的家人曾一再的被築城其他醫院醫生告知由於患者年紀過大,生活質量下降,不適合做移植手術,只能採用保守療法。看著被化療折磨得一天比一天憔悴的林老伯,他的家人開始奔走於各城市大醫院之間,為林老伯尋求最後的希望。

  談起林老伯的病情,負責這次手術的主治醫師告訴記者:「手術之前,為了給林老伯緩解症狀,延長生命,都是採用的放血治療、化療等不能根治的治療方法,為了能讓林老伯重新走上健康之路,在經過仔細研究病情之後,醫院最後還是大膽的決定對患者採用自體幹細胞移植手術。」

  一臺分離器兩根導管組成「手術臺」

  一提到移植,大家都會聯想到外科手術中血淋淋的畫面,明晃晃的手術刀下將另一個替代物植入人體內。與這些手術完全不同的是,幹細胞移植完全不會出現這些場面,一臺分離器,兩根導管就組成了「手術臺」。

  幹細胞移植手術不是「一次性」手術,這是一個長期的手術過程,一般需要歷時半個月。

  自體幹細胞移植手術意味著,醫護人員將把從林老伯體內分離出的幹細胞經過淨化處理後回輸到他自己體內。當護士熟練地把造血幹細胞緩緩地注入林老伯體內時,全家人都將注意力集中在這些造血幹細胞上,看著「生命種子」完全進入他體內,站在一旁的家人百感交集,他們期望著這些種子能「生根發芽」。

  無菌病房十五天孤獨又漫長

  回憶起呆在無菌病房那孤獨的十五天,接受自體幹細胞移植手術的另外一位癌症患者邢女士至今仍不能平靜。在一個兩三平方米的小屋子裡,只能與一張病床、一個電視櫃和一臺電視機相伴十五天,親人和朋友只能隔著厚厚的封閉玻璃窗互相探望,問候與祝福只能通過另一個房間的電話互相交流。

  「從我踏進無菌室的那天起,我每天都在數著分鐘過日子,我希望自己血液中的白細胞數能跟著時間一起增加。」在這十五天裡,邢女士也不知道自己究竟睜著眼睛過了多少個夜晚,她生怕一閉眼就看見滿天的白細胞,丈夫也顧不得正在裝修的新房整天呆在病房周圍,「哪怕只是透過玻璃、透過屏幕我也要知道妻子都在幹些什麼。」從四川來築打工的夫妻倆身在異鄉,相依為命,「只是一個眼神的交流,他就能給我最大的鼓勵。」邢女士說。

  當她走出無菌病房時,邢女士一下撲到丈夫身上,「我的病好了,我的病真的好了,」夫妻倆孩子般的相擁哭泣。從今年年初高燒不退到9月底踏出病房,為邢女士治病,家裡共花費了手術費與治療費8萬餘元。邢女士的丈夫告訴記者,雖然這筆治療費用價格不菲,但終究還是在家裡的承受範圍之內,如果只是單純的接受化療,這筆醫療費用將是個「無底洞」。

  等了六年跨出「第二步」

  貴醫附院血液科第一次嘗試幹細胞移植手術要追溯到2000年。然而不幸的是接受自己親生兄弟幹細胞移植手術的患者,在三個月後悄然離去,此次手術無疑給正在尋求發展中的貴醫附院血液科的醫護人員一個巨大的打擊。

  該科室幹細胞移植手術的嘗試被擱置了整整六年。經過醫護人員的努力,並通過與上海第一人民醫院技術協作與經驗交流,在今年的7月份幹細胞移植手術進入了準備實施階段,首批進行自體移植的是三位惡性腫瘤患者。這項手術的成功,標誌著該院的幹細胞移植手術已經進入成熟階段。截至今天,這三位患者有兩位已經病癒出院,還有一位正在接受觀察。

  幹細胞是指尚未分化的細胞,存在於早期胚胎、骨髓、臍帶、胎盤和部分成年人細胞中,它能夠被培育成肌肉、骨骼和神經等人體組織和器官。科學家認為,利用幹細胞培育出的組織和器官對治療癌症和其他多種惡性疾病具有重要意義,將為糖尿病患者、早老性痴呆症患者、帕金森氏症患者和脊髓受損患者等帶來希望。近年來,幹細胞研究成為生物醫學領域研究的熱點,20世紀90年代以來,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飛速發展,更為安全有效,已成為治癒多種良性、惡性血液病與遺傳性疾病的重要手段,治癒的病種還在不斷的擴大。

  造血幹細胞移植按造血幹細胞的來源部位可分為骨髓移植、外周血幹細胞移植和臍血幹細胞移植。按造血幹細胞來自患者自身與否可分為自體移植、同基因移植和異基因移植。其中同基因移植是指患者與移植供體為同卵孿生兄弟或姐妹。對急性白血病無供體者,在治療完全緩解後,採取其自身造血幹細胞用於移植,稱為「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因為緩解期骨髓或外周中惡性細胞極少,可視為「正常」細胞,但一般復發率較高,因而療效比異體移植稍差。人們正在研究一些特殊的「淨化」方法,用以去除骨髓中的惡性細胞,可望進一步提高自體移植的療效。

  通過幹細胞移植過程可以治療多種疾病,而且效果明顯。造血幹細胞移植可以治療多種血液病、實體瘤、免疫缺陷病和重度急性放射病,這已被很多人所熟悉。據介紹,造血幹細胞移植目前廣泛應用於惡性血液病、非惡性難治性血液病、遺傳性疾病和某些實體瘤治療,並獲得了較好的療效。1990年後這種治療手段迅速發展,全世界1997年移植例數達到4.7萬例以上,自1995年開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例數超過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佔總數的60%以上。

相關焦點

  • 自體臍帶血移植成為成為治療神經母細胞瘤的有效選擇
    不幸的是,它通常是一種比較難以治療的癌症。目前無論國內外,對兒童神經母細胞瘤最好的治療方法都是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同時配合手術、化療等其他治療手段。但是眾所周知,要找到合適的造血幹細胞配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在孩子出生的時候為他儲存一份臍帶血,來應對未來有可能發生的風險,就成為一種非常明智的健康投資。對於那些儲存臍帶血的人來說,這意味著可以立即進行移植治療而無需進行其他匹配。
  • 滿血重生 綿陽首例自體幹細胞移植在綿陽市中心醫院順利完成
    近日,綿陽市中心醫院血液內科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順利出院,實現了綿陽地區幹細胞移植技術零的突破。
  • 淋巴瘤復發命懸一線,自體幹細胞移植讓女子轉危為安
    近日,醫護人員為她進行了自體幹細胞移植,令她重獲生機。46歲的曹青是襄陽人,多年前和老公一起在武漢打工為生。2016年,她因發燒、全身多處淋巴結腫大被確診為T細胞淋巴瘤,化療後病情得到控制。但因家庭經濟限制沒有進行下一步治療。
  • ...醫院首例自體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在綦江區人民醫院成功出倉
    7月26日,綦江區「首例自體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順利出倉,該項技術是重慶市區級三甲醫院以及重慶(渝)貴州(黔)邊界區縣醫院首例,也是綦江區人民醫院實施「健康扶貧」計劃中的一次重大實踐。
  • 一文讀懂 | 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前世今生
    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是取患者自身骨髓或外周血中的造血幹細胞,經體外淨化後再回輸給患者,通過移植物中的多能幹細胞在體內定居、增殖、分化,使患者機體恢復造血功能、形成免疫力的一種治療方法。經過半個世紀的高強度臨床研究,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使很多腫瘤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獲得了長期無病生存和治癒。今天,小編帶大家深入地了解一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的發展歷程。
  • 海南實施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兒童實體腫瘤
    去年底,聽說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對治療這種疾病有很大優勢,小雪的父母決定讓孩子接受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2017年小雪滿1周歲後,身體就出現了不適,剛開始是頭暈嘔吐症狀,狀態很不好,有一次卻突然昏迷了,把我們都急死了。」小雪的父親告訴記者,她的女兒已經經歷過2次手術,現在經過醫院的精心治療,女兒正一步步地恢復健康,心裡很是安慰。
  • 自體臍帶血治療神經母細胞瘤等疾病優勢顯著
    對於非重型再障,可採用雄性激素和環孢素治療,而患有重型再障的患者,通過造血幹細胞移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那造血幹細胞移植是什麼呢?造血幹細胞移植,首先是通過大劑量放化療預處理,清除受者體內的細胞,再將自體或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給受者,使受者重建正常造血及免疫系統的過程。因此造血幹細胞移植已經成為部分難治性疾病的重要治療手段。
  • 解放軍第302醫院自體骨髓幹細胞移植治療肝硬化碩果纍纍
    12月9日,解放軍第302醫院成功完成的一例自體骨髓幹細胞移植治療肝硬化患者,病情已明顯好轉。
  • 自體臍帶血移植救治神經母細胞瘤患兒紀實報導
    成功完成國內首例自體臍帶血移植治療兒童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  國內首例XIAP相關噬血細胞症候群造血幹細胞移植,開展同胞全相合、非血緣外周血幹細胞、非血緣臍帶血、親緣半相合及自體臍帶血移植,治療高危、難治及復發白血病、淋巴瘤及各種血液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結果顯示累計長期生存率可達70%以上。
  • 關於造血幹細胞移植的誤區 不是所有的治療都需要動刀子
    幹細胞是指一種沒有充分分化、尚未成熟的細胞,具有再生為各種組織器官和人體細胞的潛在功能,造血幹細胞移植是將幹細胞通過靜脈、腰穿等介入方法,將適和配型的幹細胞輸入到病人體內,能治療多種疾病,如腦癱、脊髓損傷、白血病等神經系統、免自身免疫等系統疾病。
  • 為啥有人說自體幹細胞移植最難熬、因為幹細胞美容的副作用嗎?
    為啥有人說自體幹細胞移植最難熬、因為幹細胞美容的副作用嗎? 不管什麼年齡段的女人,都想自己永遠18歲,說到洞中修仙的美人、容顏不老的仙女,那些媽媽像姐姐,奶奶像阿姨的事,誰都坐不住了,恨不得一個個搞點唐僧肉吃吃,不殺氣仙女說去做自體幹細胞填充啊。What?
  • 464醫院完成一例自體骨髓幹細胞移植手術
    1日,解放軍464醫院成功完成了天津市首例自體骨髓幹細胞移植治療肝硬化手術。  自體骨髓幹細胞移植可以採集肝硬化患者自身的骨髓將其分離出具有「再生」功能的幹細胞,將其輸入到患者肝臟內分化成新的肝細胞,新生的肝細胞會承擔起病肝不能勝任的工作,使患者肝臟功能逐漸恢復。
  • 皖北地區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順利出院
    9月23日上午,皖北地區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在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順利出院。出院患者樊女士:「我在移植過程中一切順利,我再次向蚌埠第一附屬醫院血液科醫生和其他的醫護人員表示感謝。」正在說話的這位就是皖北地區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她告訴記者, 2019年7月份,她突然感到身體有些不適。
  • ...我院血液內科完成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術治療惡性淋巴瘤
    回顧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全過程為了預防復發,血液內科依據國內外最新指南,為他定製了維持兩個療程單抗,再做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最佳治療方案,這樣才有完全治癒把握。為此,去年10月,科室朱斌醫生、陳林霞護師為他採集了足夠量的自體外周血造血幹細胞。
  • 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兒童實體腫瘤 3歲女童重獲新生
    治療後病情反覆,孩子受盡折磨。去年底,王先生了解到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對治療該腫瘤有很大優勢,於是決定讓孩子接受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兒童血液腫瘤年發病率為每年100/100萬—130/100萬,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就是重要的治療方式之一。」
  • 腦部移植幹細胞癱瘓病人能下地(圖)
    本報訊8月27日,幾天前還癱瘓在床的王某能自己行走了。五天前,市紅十字會醫院剛為他做了自體骨髓幹細胞腦內移植手術。據了解,在患者病發兩個月內就進行腦內幹細胞移植,在瀋陽乃至東北地區尚屬首例。  一個多月前,49歲的遼中縣居民王某突發腦出血,危及生命,被送到當地醫院救治。幾天後的一個晚上,他又被連夜緊急轉至市紅十字會醫院。經會診,醫生發現該患者顱內動脈大量出血,血腫面積竟佔據右顱面積的1/2,積血多達100多毫升!立即開顱止血!
  • 解放軍總醫院海南分院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
    隨後林某在海口的醫院接受了治療。隨著腫瘤細胞迅速擴散,林某的病情愈發嚴重,經過初步治療,雖有所控制但病情仍不斷反覆。此後,林某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北京、上海多家以治療多發性骨髓瘤而聞名的大醫院走上了艱難的求醫問藥之路。在北京,醫生告知林某的家屬,目前多發性骨髓瘤無法治癒,且多次病情進展後,治療難度很;只有通過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可以獲得更好的療效和更長的生存時間。
  • 8歲男孩捐獻造血幹細胞救姐姐:我不怕疼,我只想救她的命
    △ 弟弟守在姐姐床邊,緊緊拉著姐姐的手原來,為了讓得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姐姐小靜早日康復,弟弟小晨勇敢地站了出來,為 11 歲姐姐捐獻造血幹細胞。經過一個月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小靜戰勝了移植期間的排異反應並成功出倉,回到血液科普通病房接受下一步治療。
  • 都是造血幹細胞移植,為什麼最後結果卻相差這麼多?
    有人暴食增重,只為滿足骨髓移植條件救血液病父親;有人患白血病,跪地求家人救命卻被狠心拒絕;有人在家人患血液病時,給主治醫生說存了臍帶血,緊急關頭救回家人一命。近幾十年的醫學實踐證明,臍帶血中含有可以重建人體造血和免疫系統的造血幹細胞,用於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多種疾病。臍帶血和骨髓、外周血造血幹細胞有什麼不同?
  • 「醫聊」骨髓移植啥意思?看造血幹細胞24小時
    醫聊第23期我是你的造血幹細胞,我在你的骨髓裡日夜開工,負責每天製造血細胞,替代衰老的血細胞。今天,我要搞個事情,就是你們說的骨髓移植——按照醫生的話說就是——造血幹細胞移植,不過我採用了新方法——自體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