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勞模患骨髓瘤,輾轉多地求醫
69歲的海南省臨高縣漁民林某,從16歲開始就隨漁船出海打漁,在海上與狂風巨浪拼搏一生,成為當地漁民致富的帶頭人。不幸的是,在2013年林某突然感覺頭暈、乏力,被家人送到海口市的醫院後被診斷為多發性骨髓瘤。這是一種惡性血液系統的腫瘤,患者會有廣泛骨質破壞、反覆感染、貧血、高鈣血症、高黏滯症候群、腎功能不全等一系列臨床表現,目前尚無治癒的辦法。
隨後林某在海口的醫院接受了治療。隨著腫瘤細胞迅速擴散,林某的病情愈發嚴重,經過初步治療,雖有所控制但病情仍不斷反覆。此後,林某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北京、上海多家以治療多發性骨髓瘤而聞名的大醫院走上了艱難的求醫問藥之路。在北京,醫生告知林某的家屬,目前多發性骨髓瘤無法治癒,且多次病情進展後,治療難度很;只有通過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可以獲得更好的療效和更長的生存時間。但由於林某年歲已高,進行移植風險太大,北京、上海多家醫院均拒絕為林某進行血幹細胞移植。
高額的醫藥費用,壓得林某一家人喘不過氣。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病情稍有好轉的林某回到了臨高老家。然而,在停藥不到半年後,林某就再次出現發熱、皮膚出血和嚴重頭暈、乏力等症狀,考慮到家庭經濟條件有限,林某曾一度有過放棄治療的想法。就在林某和家人萬念俱灰之際,2014年春節剛過,在朋友的介紹下,一家人抱著最後一線希望來到我院海南分院血液科就診。
就診海南分院帶來新的希望
「當時患者入院時,病情已經十分危重了。」海南分院血液科主任黃文榮告訴記者,經過對患者骨髓瘤病情的全面評估發現,骨髓瘤細胞已經充滿患者的整個骨髓,超過90%的骨髓細胞為腫瘤細胞,而且是來源於兩種腫瘤的雙克隆骨髓瘤癌細胞,「正常的骨髓造血完全被癌細胞侵蝕了,普通化療方案已經很難控制住病情。」黃文榮主任介紹說,林某年齡大,身體虛弱,到海南分院就診時已經有重度貧血和嚴重血小板減少,加上發病後既往反覆的化療對身體的損傷,此時林某的身體已經無法耐受普通的化療方案。
經過反覆進行討論、研究病情,海南分院血液科通過制定有效方案終於使得林某的病情逐漸得到了控制,並沒有出現嚴重的化療不良反應。林某再次燃起了生活下去的信心。在連續4個療程的化療後,林某的病情經過評估確定已經達到了完全緩解,體力也恢復到了從前健康時的狀況。儘管如此,僅靠化療藥物無法長時間維持療效,黃文榮大膽提出了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治療方案。
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獲新生
目前國內對於進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年齡一般限制在65歲以下,而此時林某已經是69歲,北京、上海多家醫院也因為林某年齡太大,拒絕給他進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黃文榮主任憑藉多年移植經驗和高超的醫術,判斷林某雖然年齡大,但各臟器功能基本正常,而且身體基礎好,如果為林某進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可以爭取更深層次的緩解,爭取更好的療效。但是移植風險很大,除了身體因素、病情複雜之外,林某在最初的治療時曾應用過烷化劑類藥物,這類藥物會損傷造血幹細胞,有可能無法採集到足夠數量的造血幹細胞。為了患者的身體健康,血液科全體醫務人員討論後決定為林某進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血液科醫務人員在黃文榮主任帶領下,克服醫生、護士人手不夠的困難,制定了詳盡的移植方案。醫院也為開展多發性骨髓瘤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進行了多次協調會,相關檢驗科、輸血科、營房科、感染科等科室全力進行配合。
造血幹細胞動員採集、造血幹細胞凍存、層流病房開啟、移植前預處理方案、移植各種併發症的應對預案,一切都精心準備,並一步步仔細地按計劃進行著。8月25日,林某的造血幹細胞動員採集獲得成功。9月29日,林某順利進行了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10月11日,林某造血功能開始恢復,10月13日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移植過程中,林某在醫護人員的精心呵護下,沒有出現持續發熱、出血及器官功能損傷等嚴重併發症。目前林某已由層流病房轉入普通病房。
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目前多發性骨髓瘤的最佳治療,可明顯延長患者生存期。林某年齡大、病情複雜,進行化療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難度很大。林某化療和移植的順利成功,標誌著海南分院多發性骨髓瘤的綜合治療水平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