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總醫院海南分院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

2020-11-25 中國軍網

六旬勞模患骨髓瘤,輾轉多地求醫

69歲的海南省臨高縣漁民林某,從16歲開始就隨漁船出海打漁,在海上與狂風巨浪拼搏一生,成為當地漁民致富的帶頭人。不幸的是,在2013年林某突然感覺頭暈、乏力,被家人送到海口市的醫院後被診斷為多發性骨髓瘤。這是一種惡性血液系統的腫瘤,患者會有廣泛骨質破壞、反覆感染、貧血、高鈣血症、高黏滯症候群、腎功能不全等一系列臨床表現,目前尚無治癒的辦法。

隨後林某在海口的醫院接受了治療。隨著腫瘤細胞迅速擴散,林某的病情愈發嚴重,經過初步治療,雖有所控制但病情仍不斷反覆。此後,林某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北京、上海多家以治療多發性骨髓瘤而聞名的大醫院走上了艱難的求醫問藥之路。在北京,醫生告知林某的家屬,目前多發性骨髓瘤無法治癒,且多次病情進展後,治療難度很;只有通過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可以獲得更好的療效和更長的生存時間。但由於林某年歲已高,進行移植風險太大,北京、上海多家醫院均拒絕為林某進行血幹細胞移植。

高額的醫藥費用,壓得林某一家人喘不過氣。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病情稍有好轉的林某回到了臨高老家。然而,在停藥不到半年後,林某就再次出現發熱、皮膚出血和嚴重頭暈、乏力等症狀,考慮到家庭經濟條件有限,林某曾一度有過放棄治療的想法。就在林某和家人萬念俱灰之際,2014年春節剛過,在朋友的介紹下,一家人抱著最後一線希望來到我院海南分院血液科就診。

就診海南分院帶來新的希望

「當時患者入院時,病情已經十分危重了。」海南分院血液科主任黃文榮告訴記者,經過對患者骨髓瘤病情的全面評估發現,骨髓瘤細胞已經充滿患者的整個骨髓,超過90%的骨髓細胞為腫瘤細胞,而且是來源於兩種腫瘤的雙克隆骨髓瘤癌細胞,「正常的骨髓造血完全被癌細胞侵蝕了,普通化療方案已經很難控制住病情。」黃文榮主任介紹說,林某年齡大,身體虛弱,到海南分院就診時已經有重度貧血和嚴重血小板減少,加上發病後既往反覆的化療對身體的損傷,此時林某的身體已經無法耐受普通的化療方案。

經過反覆進行討論、研究病情,海南分院血液科通過制定有效方案終於使得林某的病情逐漸得到了控制,並沒有出現嚴重的化療不良反應。林某再次燃起了生活下去的信心。在連續4個療程的化療後,林某的病情經過評估確定已經達到了完全緩解,體力也恢復到了從前健康時的狀況。儘管如此,僅靠化療藥物無法長時間維持療效,黃文榮大膽提出了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治療方案。

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獲新生

目前國內對於進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年齡一般限制在65歲以下,而此時林某已經是69歲,北京、上海多家醫院也因為林某年齡太大,拒絕給他進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黃文榮主任憑藉多年移植經驗和高超的醫術,判斷林某雖然年齡大,但各臟器功能基本正常,而且身體基礎好,如果為林某進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可以爭取更深層次的緩解,爭取更好的療效。但是移植風險很大,除了身體因素、病情複雜之外,林某在最初的治療時曾應用過烷化劑類藥物,這類藥物會損傷造血幹細胞,有可能無法採集到足夠數量的造血幹細胞。為了患者的身體健康,血液科全體醫務人員討論後決定為林某進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血液科醫務人員在黃文榮主任帶領下,克服醫生、護士人手不夠的困難,制定了詳盡的移植方案。醫院也為開展多發性骨髓瘤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進行了多次協調會,相關檢驗科、輸血科、營房科、感染科等科室全力進行配合。

造血幹細胞動員採集、造血幹細胞凍存、層流病房開啟、移植前預處理方案、移植各種併發症的應對預案,一切都精心準備,並一步步仔細地按計劃進行著。8月25日,林某的造血幹細胞動員採集獲得成功。9月29日,林某順利進行了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10月11日,林某造血功能開始恢復,10月13日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移植過程中,林某在醫護人員的精心呵護下,沒有出現持續發熱、出血及器官功能損傷等嚴重併發症。目前林某已由層流病房轉入普通病房。

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目前多發性骨髓瘤的最佳治療,可明顯延長患者生存期。林某年齡大、病情複雜,進行化療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難度很大。林某化療和移植的順利成功,標誌著海南分院多發性骨髓瘤的綜合治療水平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相關焦點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69歲老勞模自體幹細胞移植成功
    解放軍總醫院海南分院血液科主任黃文榮通過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將其病情成功控制。林忠財年齡大、病情複雜,他化療和移植的順利成功,標誌著多發性骨髓瘤在海南省的綜合治療水平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六旬勞模輾轉多地求醫  林忠財16歲開始隨家人出海打漁,上世紀90年代,被評為海南省勞模,成為當地漁民致富的帶頭人。身體健碩的林忠財平時連小感冒也很少有。
  • 海南實施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兒童實體腫瘤
    記者從海南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兒科海南分院、海南省兒童醫院)了解到,她是我省第一例接受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實體瘤的患兒,這也意味著該院的兒童血液腫瘤性疾病多學科診療模式取得新突破,填補了我省兒童腫瘤治療技術上的一項空白。在海南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的病房裡,記者見到了小雪,她正在安靜的看著動畫片,狀態恢復得不錯。
  • 首例實施自體造血 幹細胞移植患兒出倉
    首例實施自體造血 幹細胞移植患兒出倉本報6月19日訊(記者趙汶)18日,在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經過30天的無菌隔離,海南第一例接受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實體瘤的瓊海女童小雪順利出倉,填補了我省兒童腫瘤治療技術上的一項空白。
  • 皖北地區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順利出院
    9月23日上午,皖北地區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在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順利出院。出院患者樊女士:「我在移植過程中一切順利,我再次向蚌埠第一附屬醫院血液科醫生和其他的醫護人員表示感謝。」正在說話的這位就是皖北地區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她告訴記者, 2019年7月份,她突然感到身體有些不適。
  • 海南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兒童實體腫瘤 3歲女童重獲新生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6月18日消息(記者 王洪旭 陳元能)6月18日,在海南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海南省兒童醫院)接受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的患兒小雪,經過整整30天的無菌隔離後,終於順利出倉了。
  • 等待三星期後……奉賢區內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順利出艙!
    近日,奉賢區中心醫院血液科成功開展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填補了奉賢在造血幹細胞移植上的空白。經過3個星期的治療後,該患者在9月9日上午已經順利出艙,並轉入普通病區。今年45歲的賈先生,在去年7月因為身體不適來到區中心醫院就診,被確診為多惡性淋巴瘤。然而,經過8個療程的免疫化療後,病情仍沒有治癒的跡象。
  • ...醫院首例自體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在綦江區人民醫院成功出倉
    7月26日,綦江區「首例自體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順利出倉,該項技術是重慶市區級三甲醫院以及重慶(渝)貴州(黔)邊界區縣醫院首例,也是綦江區人民醫院實施「健康扶貧」計劃中的一次重大實踐。
  • ...我院血液內科完成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術治療惡性淋巴瘤
    回顧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全過程為了預防復發,血液內科依據國內外最新指南,為他定製了維持兩個療程單抗,再做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最佳治療方案,這樣才有完全治癒把握。為此,去年10月,科室朱斌醫生、陳林霞護師為他採集了足夠量的自體外周血造血幹細胞。
  • 柳州市人民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病區完成改造
    10月3日,經過6個月的改造建設,柳州市人民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病區交付使用。移植病區擴建完成後,該院的百級移植倉由2個增至5個,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條件和環境都得到了較大的改善與優化。投入使用後,預計每年造血幹細胞移植術將由20例增至50多例,更多血液病患者,特別是重型地貧患兒能夠就近得到高質量醫療服務,並節約了醫療費用,有效緩解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造血幹細胞移植術是目前治療血液惡性腫瘤及難治性血液病的根治性方法之一。血液內科於2005年啟動了造血幹細胞移植工作,儘管當時條件十分艱難,血液內科仍克服困難,完成了相關技術準備、技術規範制定、質量控制體系建設。
  • 滿血重生 綿陽首例自體幹細胞移植在綿陽市中心醫院順利完成
    近日,綿陽市中心醫院血液內科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順利出院,實現了綿陽地區幹細胞移植技術零的突破。
  • 巴基斯坦小夥來滬接受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
    ,順利完成了造血幹細胞移植。兩個星期後,患者有望重新恢復正常造血功能,不再需要用輸血來維持生命。此次移植的成功,不僅寓意著中巴友誼的延續,更開創了外國人使用中國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先例。  2018年3月初,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科接收了一位來自巴基斯坦的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MDS)患者。
  • 甘肅省年齡最小神經母細胞瘤患兒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獲成功
    原標題:我省年齡最小神經母細胞瘤患兒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獲成功  中國甘肅網8月31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記者 劉曉芳)  近日,甘肅省婦幼保健院成功救治一名年僅3歲的神經母細胞瘤患兒。
  • 一文讀懂 | 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前世今生
    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是取患者自身骨髓或外周血中的造血幹細胞,經體外淨化後再回輸給患者,通過移植物中的多能幹細胞在體內定居、增殖、分化,使患者機體恢復造血功能、形成免疫力的一種治療方法。經過半個世紀的高強度臨床研究,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使很多腫瘤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獲得了長期無病生存和治癒。今天,小編帶大家深入地了解一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的發展歷程。
  • 世界首例基因編輯人體造血幹細胞成功移植
    患者與「柏林病人」同患血液腫瘤兼愛滋病,治療方案同是造血幹細胞移植;不同的是,前者通過基因編輯的方法獲得CCR5基因突變的造血幹細胞,而後者的突變天然擁有。9月12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在線發表了我國學者這項「以基因編輯技術之長,補『柏林病人』之短」的探索——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鄧宏魁教授、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陳虎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佑安醫院吳昊教授等團隊合作,利用基因編輯手段在人體造血幹細胞中失活CCR5基因,並將編輯後的幹細胞移植到HIV(愛滋病病毒)感染合併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體內產生效果,這在世界上尚屬首次
  • 科普:當白血病遇上造血幹細胞移植
    不治之症、巨額的治療費用、骨髓穿刺、骨髓移植,這些讓人不寒而慄的標籤,與白血病如影隨行。但實際上隨著科技的進步,這些標籤早已名不符實,卻還讓很多人對白血病存在持續的誤解,甚至還有人耽誤了疾病的及時治療。去年底,成都電視臺《健康·生活》欄目特邀西部戰區總醫院(原成都軍區總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主任劉芳,針對這些問題為大家進行了詳細解答。
  • 臨沂首例兒童白血病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楊淑惠 臨沂報導近日,臨沂市人民醫院兒內科三病區傳出喜訊,首例兒童白血病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出倉,其白血病得到有效治療,患兒重獲新生。臨沂市人民醫院成為臨沂市第一家、山東省第二家獨立開展兒童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醫院,填補了臨沂市兒童白血病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上的一項空白,兒童血液病治療水平又上新臺階。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了解到,七年前,八歲的樂樂(化名)在臨沂市人民醫院被檢查患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高危),經過三年正規、系統的化療後完成療程,骨髓持續完全緩解,順利停藥。
  • ...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造血幹細胞|王憬惺|中國醫學科學院|...
    1988年,美國科學家布洛克斯梅爾和法國醫生格拉克曼合作,在巴黎成功地為一位患有範可尼貧血的6歲美國小男孩完成了世界首例臍帶血來源的造血幹細胞移植,至此,拉開了世界臍帶血應用的序幕。王憬惺教授「目前,臍帶血的應用主要集中在造血幹細胞移植方面,但隨著科研的深入,其外延不斷被拓寬。」
  • 464醫院完成一例自體骨髓幹細胞移植手術
    1日,解放軍464醫院成功完成了天津市首例自體骨髓幹細胞移植治療肝硬化手術。  自體骨髓幹細胞移植可以採集肝硬化患者自身的骨髓將其分離出具有「再生」功能的幹細胞,將其輸入到患者肝臟內分化成新的肝細胞,新生的肝細胞會承擔起病肝不能勝任的工作,使患者肝臟功能逐漸恢復。
  • 我國科學家基因編輯成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陳愛平 攝新華社北京9月17日電(戴欣)我國科學家在愛滋病合併白血病患者的基因編輯成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建立了基於CRISPR在人成體造血幹細胞上進行CCR5基因編輯的技術體系,實現了經基因編輯後的成體造血幹細胞在人體內長期穩定的造血系統重建,為後續基因編輯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奠定了基礎。近日,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
  • 內蒙古日報——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實現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新...
    本報12月1日訊 (記者 張文強)11月30日,在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血液科醫療團隊的精心救治下,罹患腦淋巴瘤患者王先生順利出院,這也是該院血液科採用自體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血液科惡性腫瘤、實現技術新突破的又一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