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日報——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實現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新...

2020-12-04 瀟湘名醫

本報12月1日訊 (記者 張文強)11月30日,在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血液科醫療團隊的精心救治下,罹患腦淋巴瘤患者王先生順利出院,這也是該院血液科採用自體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血液科惡性腫瘤、實現技術新突破的又一成功案例。

今年5月,59歲的呼和浩特市民王先生突發左側肢體偏癱,隨後陷入昏迷,被確診為腦淋巴瘤。隨後,王先生入住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血液科,血液科醫療團隊也為王先生制定了周密的治療方案。

「經前期化療,病情好轉、穩定後,血液科醫療團隊又為王先生實施了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術進行鞏固治療。目前,王先生的骨髓造血功能已經開始重建,血象逐漸恢復正常,治療效果非常理想。」血液科副主任高大介紹,早在2005年,醫院血液科就率先在全區開展了首例自體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術。但限於當時醫院條件,造血幹細胞的採集、凍存還得依賴區外發達地區醫院。十多年來,隨著百級層流倉的修建以及血細胞分離機等高端醫療設備的陸續引進,醫院血液科的整體救治實力實現了質的跨越。

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有關負責人表示,該患者的順利出院,標誌著醫院具備了獨立自主開展自體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相關血液腫瘤的能力,也為下一步開展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術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相關焦點

  • 泰安市中心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實現再突破
    泰安市中心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實現再突破 2021-01-07 15: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患兒新福音,2018兒童遺傳性疾病及造血幹細胞移植論壇在北京...
    遺傳性疾病患兒新福音,2018兒童遺傳性疾病及造血幹細胞移植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 提到「造血幹細胞移植」,人們往往想起的是白血病等,然而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適應證已經擴大到一些因遺傳問題發生的先天性罕見病
  • 新突破,遵醫附院完成省內最小地貧患兒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
    1月14日,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造血幹細胞移植團隊收到了這樣一面錦旗。當天,3歲的「重型地中海貧血」患兒出院了,這是我省成功施行異基因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年齡最小患兒,也是遵醫附院兒童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零的突破,標誌著該院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患兒及家屬為醫護團隊送上錦旗表達謝意。患兒來自鳳岡縣農村,屬於精準貧困戶。
  • 河南幹細胞_新生兒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的發現_鄭大中科博生
    1984年Boyee等發現人臍帶血中含有造血幹細胞,並預言臍帶血將是臨床上造血幹細胞移植的一個新來源。1988年10月,法國巴黎聖路易醫院與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合作,首次進行白細胞抗原( HLA)相合的同胞間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CBSCT),成功地救治了一名Fancomi貧血患兒,開創了人類造血幹細胞移植的(HSCT)的又一新紀元。
  • 協和醫院新造血幹細胞移植倉迎來首位出院患兒
    (湖北日報通訊員 陳有為 攝)湖北日報訊(通訊員聶文聞、陳有為、彭錦弦)8月3日,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兒科醫護人員為白血病患兒瑞瑞舉辦了一場出院儀式。經過50餘天的治療,瑞瑞目前造血功能恢復良好,符合出院標準。5月7日,協和醫院血液病研究所造血幹細胞移植新病區(移植倉)正式投入使用。瑞瑞成為該移植倉首位出院的患兒。
  • 上海首例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高IgE症候群完成
    經過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與中國幹細胞集團的共同努力,樂樂順利完成了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據悉,這是上海首次採用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高IgE症候群的病例,樂樂是在兒科醫院移植的第100例罕見病患兒,這也是中國幹細胞集團完成的第3500例移植。9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樂樂卻已經是一名懂事的「資深」患者。
  • 省內最小WAS症候群患兒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
    17日上午9時40分許,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血液科、遼寧省造血幹細胞移植醫學中心淨化倉門口,時隔26天,薛先生和愛人終於可以擁抱兒子茁茁了。出倉,意味著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這名5個月大的嬰兒,終於擺脫了罕見的家族遺傳病。
  • 兒科醫院今完成上海首例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高IgE症候群
    經過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與中國幹細胞集團的共同努力,樂樂順利完成了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 今年4月,樂樂隨父母慕名找到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副院長、血液科學科帶頭人翟曉文教授。翟曉文教授馬上聯合血液科、免疫科等多科室會診,最終確定了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方案。隨即,向中國幹細胞集團上海市臍血庫發出配型申請。 5月2日,好消息傳來,經檢索配型,上海市臍血庫為樂樂配得一份HLA10/10全相合的臍帶血造血幹細胞。
  • 仁濟醫院成滬第三家造血幹細胞採集移植中心
    圖說:史女士在仁濟醫院血液科完成造血幹細胞採集 院方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左妍)7月2日,35歲的史女士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血液科完成造血幹細胞採集,成為該院完成的首例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志願者,這也是浦東地區首例、上海第497例造血幹細胞採集
  • 世界首例基因編輯人體造血幹細胞成功移植
    患者與「柏林病人」同患血液腫瘤兼愛滋病,治療方案同是造血幹細胞移植;不同的是,前者通過基因編輯的方法獲得CCR5基因突變的造血幹細胞,而後者的突變天然擁有。9月12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在線發表了我國學者這項「以基因編輯技術之長,補『柏林病人』之短」的探索——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鄧宏魁教授、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陳虎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佑安醫院吳昊教授等團隊合作,利用基因編輯手段在人體造血幹細胞中失活CCR5基因,並將編輯後的幹細胞移植到HIV(愛滋病病毒)感染合併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體內產生效果,這在世界上尚屬首次
  • 南大一附院象湖院區造血幹細胞移植病區:首批骨髓移植患者順利出倉
    9月23日下午,2名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在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象湖院區順利出院,該院醫護人員為患者送上鮮花,患者感激不已。據了解,這2位出院患者也是該院象湖院區造血幹細胞移植病區的首批幹細胞移植患者。「2名患者都是男性,分別患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多發性骨髓瘤,需要進行異基因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才能讓病情更好地得到控制。」
  • 柳州市人民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病區完成改造
    10月3日,經過6個月的改造建設,柳州市人民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病區交付使用。移植病區擴建完成後,該院的百級移植倉由2個增至5個,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條件和環境都得到了較大的改善與優化。投入使用後,預計每年造血幹細胞移植術將由20例增至50多例,更多血液病患者,特別是重型地貧患兒能夠就近得到高質量醫療服務,並節約了醫療費用,有效緩解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造血幹細胞移植術是目前治療血液惡性腫瘤及難治性血液病的根治性方法之一。血液內科於2005年啟動了造血幹細胞移植工作,儘管當時條件十分艱難,血液內科仍克服困難,完成了相關技術準備、技術規範制定、質量控制體系建設。
  • 海南實施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兒童實體腫瘤
    記者從海南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兒科海南分院、海南省兒童醫院)了解到,她是我省第一例接受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實體瘤的患兒,這也意味著該院的兒童血液腫瘤性疾病多學科診療模式取得新突破,填補了我省兒童腫瘤治療技術上的一項空白。在海南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的病房裡,記者見到了小雪,她正在安靜的看著動畫片,狀態恢復得不錯。
  • 造血幹細胞移植存活率高於歐洲
    他是骨髓精準移植「蘇州模式」的開創者,從醫40載,紮根臨床,聚焦科研;他是病患口中的「吳爸爸」,用精湛的技術和親人般的關懷挽救生命。 日前,《科技周刊》記者對話2020年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獲得者、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主任吳德沛。
  • 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獎公示
    ,清華大學 完成人:劉廷璽,段利民,雷慧閩 序號:2 項目名稱:蒙醫傳統外治療法理論體系的建立與基礎臨床研究 完成單位:內蒙古醫科大學,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完成人:阿古拉,包立道,斯楞格
  • 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獎公示
    ,清華大學完成人:劉廷璽,段利民,雷慧閩序號:2項目名稱:蒙醫傳統外治療法理論體系的建立與基礎臨床研究完成單位:內蒙古醫科大學,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完成人:阿古拉,包立道,斯楞格序號:3項目名稱:功能配位聚合物的設計、可控合成及性能研究完成單位:內蒙古大學完成人:劉志亮,王豔琴
  • 巴基斯坦小夥來滬接受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
    ,順利完成了造血幹細胞移植。兩個星期後,患者有望重新恢復正常造血功能,不再需要用輸血來維持生命。此次移植的成功,不僅寓意著中巴友誼的延續,更開創了外國人使用中國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先例。  2018年3月初,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科接收了一位來自巴基斯坦的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MDS)患者。
  • 上海首例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高IgE症候群獲得...
    經過中國幹細胞集團與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共同努力,樂樂於上海順利接受了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  據悉,這是上海首次採用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高IgE症候群的病例,也是中國幹細胞集團完成的第3500例移植。由此,該集團也成為了全國首家完成3500例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專業機構。
  • 壯麗70年 奮進新時代|我國首例非血緣外周血造血幹細胞捐獻和移植...
    同年8月,在中國第一家紅十字醫院——上海醫科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施行了我國第一例非血緣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術。20多年來,累計已有265萬人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實現捐獻8000餘例。小高移植後康復,後來還考上大學,找到工作。圖說:李佩醫生(右)在工作中採集工作的「幕後英雄」這些年,李佩見證了數百位志願者實現救人的願望,也見證了上海市紅十字造血幹細胞捐贈事業的發展歷程。
  • 2019年度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獎公示
    序號:2項目名稱:蒙醫傳統外治療法理論體系的建立與基礎臨床研究完成單位:內蒙古醫科大學,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完成人:阿古拉,包立道,斯楞格序號:3項目名稱:功能配位聚合物的設計、可控合成及性能研究完成單位:內蒙古大學完成人:劉志亮,王豔琴,杜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