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12月1日訊 (記者 張文強)11月30日,在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血液科醫療團隊的精心救治下,罹患腦淋巴瘤患者王先生順利出院,這也是該院血液科採用自體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血液科惡性腫瘤、實現技術新突破的又一成功案例。
今年5月,59歲的呼和浩特市民王先生突發左側肢體偏癱,隨後陷入昏迷,被確診為腦淋巴瘤。隨後,王先生入住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血液科,血液科醫療團隊也為王先生制定了周密的治療方案。
「經前期化療,病情好轉、穩定後,血液科醫療團隊又為王先生實施了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術進行鞏固治療。目前,王先生的骨髓造血功能已經開始重建,血象逐漸恢復正常,治療效果非常理想。」血液科副主任高大介紹,早在2005年,醫院血液科就率先在全區開展了首例自體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術。但限於當時醫院條件,造血幹細胞的採集、凍存還得依賴區外發達地區醫院。十多年來,隨著百級層流倉的修建以及血細胞分離機等高端醫療設備的陸續引進,醫院血液科的整體救治實力實現了質的跨越。
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有關負責人表示,該患者的順利出院,標誌著醫院具備了獨立自主開展自體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相關血液腫瘤的能力,也為下一步開展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術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