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全媒體訊(椰網/海拔手機端記者 吳英豔)6月18日,經過整整30天的無菌隔離,3歲6個月的小雪終於順利出倉了。記者從海南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兒科海南分院、海南省兒童醫院)了解到,她是我省第一例接受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實體瘤的患兒,這也意味著該院的兒童血液腫瘤性疾病多學科診療模式取得新突破,填補了我省兒童腫瘤治療技術上的一項空白。
在海南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的病房裡,記者見到了小雪,她正在安靜的看著動畫片,狀態恢復得不錯。來自瓊海的小雪有2年多的脊髓膠質瘤病史,病情反覆。原本天真可愛的孩子卻要遭受疾病的折磨。去年底,聽說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對治療這種疾病有很大優勢,小雪的父母決定讓孩子接受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
「2017年小雪滿1周歲後,身體就出現了不適,剛開始是頭暈嘔吐症狀,狀態很不好,有一次卻突然昏迷了,把我們都急死了。」小雪的父親告訴記者,她的女兒已經經歷過2次手術,現在經過醫院的精心治療,女兒正一步步地恢復健康,心裡很是安慰。
4月27日,小雪住進了海南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兒科海南分院、海南省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的病房,接受移植前檢查及病情評估。此後,血液腫瘤科的學術主任——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血液科的錢曉文教授對小雪的情況進行了遠程會診,與中心醫療團隊討論移植適應證、移植時機、移植預處理方案設計、相關併發症管理等技術流程問題。中心醫療團隊連同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召開多學科論證會,討論在現有的條件下進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在一切準備就緒後,5月19日,小雪進入移植室。第二天,醫療團隊正式對小雪實施移植預處理。在30天的無菌隔離過程中基本順利,小雪的造血重建,移植成功。
該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董秀娟介紹,造血幹細胞移植作為血液腫瘤科的重要治療方式,是多種疾病的有效乃至根治性的治療方式,移植適應症包括血液病及非血液病,疾病診斷不同,移植方式不同,移植的幹細胞來源不同,適應症選擇也有不同。董秀娟表示,相較於成人一般用於血液惡性疾病的治療,對於兒童來說,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適應症比較廣,適用於血液疾病、實體腫瘤、遺傳代謝病、罕見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治療。
「兒童血液腫瘤年發病率為每年100/100萬—130/100萬,是發達國家和地區兒童期主要死亡原因,其對化療敏感性優於成人,近期耐受性優於成人,多種形式的治療組成個體化的兒童腫瘤治療模式,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就是重要的治療方式之一。」董秀娟說。
董秀娟介紹,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是一個高風險的治療過程,患者需要在全環境保護的背景下,接受有足夠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支持的超大劑量的化療和(或)放療,即預處理,儘可能清除體內殘存的腫瘤細胞,重建造血及免疫。「這種治療方法即使存在重症感染、嚴重出血、疾病復發等風險,也較常規治療可望獲得更長的生存期,在改善患兒生活質量及醫學經濟學上具有較大優勢。」董秀娟說。
董秀娟主任表示,此次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順利開展,幾乎涉及了醫院所有相關部門及科室,醫務科、護理部、院感科、輸血科、檢驗科、重症科、麻醉科、信息科、後勤保障部等多部門通力協作。「我們同時也得到了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總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省腫瘤醫院等同道的幫助。」董秀娟表示,此次治療的成功是團隊協作的結果。未來,省婦兒中心血液腫瘤科還將開展異基因造血幹細胞治療技術,讓更多患兒看病不出島。
【責任編輯:林思冰】
【內容審核:曾 琪】
版權聲明:國際旅遊島商報全媒體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版權作品,歡迎轉發,但非經本報書面授權同意,嚴禁包括但不限於轉載或改編、引用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