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年齡最小神經母細胞瘤患兒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獲成功

2020-11-30 中國甘肅網

  原標題:我省年齡最小神經母細胞瘤患兒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獲成功

  中國甘肅網8月31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記者 劉曉芳)  近日,甘肅省婦幼保健院成功救治一名年僅3歲的神經母細胞瘤患兒。目前患兒完成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各項生命體徵平穩,血液檢測項目恢復正常,已出院。此患兒的成功救治刷新了我省惡性腫瘤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最小年齡的記錄。

  2017年6月,2歲4個月的亮亮(化名)在無明顯誘因的狀況下出現低熱、疲乏、食慾減退,並持續夜間哭鬧的症狀。父母立刻帶他去當地醫院檢查,但卻無法明確診斷。最終,亮亮被確診為神經母細胞瘤。據悉,神經母細胞瘤是兒童較為常見的顱外腫瘤之一。亮亮來院就醫時已屬於晚期,發生骨轉移,腹腔腫瘤直徑已達10釐米。

  經過10次高強度的化療,亮亮病情有所好轉,進入臨床緩解期。同時醫院為亮亮順利完成了自體幹細胞的採集,為下一步進行腹腔腫瘤切除做好準備。然而,就在今年7月,剛滿3歲的亮亮病情再度惡化,突發昏迷,又一次急診住進醫院。頭顱核磁檢查發現,亮亮頭部已有多發顱內腫瘤轉移灶,腦中線移位,腦部水腫。孩子危在旦夕,隨時有發生腦疝的危險。

  7月10日,亮亮正式進入移植倉接受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小兒綜合內科為亮亮制定了周密的治療護理計劃,護士團隊由科室護理骨幹同步入倉組成「一對一」特護團隊,對亮亮進行24小時專人護理。在整個團隊的精心治療下,亮亮度過了肺部感染、粒細胞缺乏、化療藥物肝功能損傷、心力衰竭、低蛋白血症、腹腔積液、電解質紊亂等一道道難關,頑強地挺了過來。日前,亮亮骨髓造血功能、免疫功能已重建,血常規正常,複查頭顱核磁提示腫瘤已明顯縮小,腫瘤壓迫效應消失,各項生命體徵平穩。

相關焦點

  • 自體臍帶血移植救治神經母細胞瘤患兒紀實報導
    成功完成國內首例自體臍帶血移植治療兒童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  國內首例XIAP相關噬血細胞症候群造血幹細胞移植,開展同胞全相合、非血緣外周血幹細胞、非血緣臍帶血、親緣半相合及自體臍帶血移植,治療高危、難治及復發白血病、淋巴瘤及各種血液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結果顯示累計長期生存率可達70%以上。
  • 新方案治療神經母細胞瘤,助6歲患兒重獲生機
    10月15日,記者從該院了解到,該院兒科血液腫瘤專科專家團隊採用了新方案來治療這種難治復發性神經母細胞瘤,成功為寧寧進行了臍帶血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移植後一個半月,寧寧順利出院,目前病情穩定。該專家團隊表示,採用異基因臍帶血造血幹細胞進行移植,患者康復快、排斥反應少,免疫功能重建良好,有望為克服神經母細胞瘤目前的治療困境提供一種新的思路。「相當多的病人來我們血液腫瘤科診斷時已是腫瘤晚期,因為神經母細胞瘤有個非常大的特點——遊走性,即轉移速度快,通常兩周到四周的時間一轉眼就從II期變為IV期。」
  • 自體臍帶血移植成為成為治療神經母細胞瘤的有效選擇
    自體臍帶血,讓「兒童腫瘤之王」神經母細胞瘤不再可怕早在1997年,一名14個月的巴西女童,用自體臍帶血成功治癒了神經母細胞瘤,成為世界首例自體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的案例。2009年,北京兒童醫院就完成了我國首例自體臍帶血移植案例,血液科吳敏媛主任、秦茂權醫生使用自體臍帶血治療了一位年僅1歲的神經母細胞瘤小患者,自此開啟了我國自體臍帶血臨床應用的新嘗試。據了解,術後小患者的造血系統恢復正常,腫瘤也全部消失。2015年,來自天津的2歲的山山(化名)在北京某三甲醫院,最終確診為神經母細胞瘤。值得慶幸的是,在山山出生時父母就為他保存了臍血。
  • 中國最小再障患兒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順利出倉
    &nbsp&nbsp&nbsp&nbsp中國最小再障患兒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順利出倉&nbsp&nbsp&nbsp&nbsp6月16日,父親節即將來臨之際,重慶一名1歲3個月大的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兒在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接受其父親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後順利出倉
  • 自體臍帶血治療神經母細胞瘤等疾病優勢顯著
    惡性腫瘤並非絕症 造血幹細胞移植可治療神經母細胞瘤是兒童最常見的顱外腫瘤,也是嬰幼兒最常見的腫瘤,有將近一半的神經母細胞瘤發生在2歲以內的嬰幼兒。它除了具備來源豐富,採集方便的特點外,還具有對被採集者不會造成傷害、臨床應用及時、移植後移植物抗宿主病發生率低且程度較輕等優勢,因此臍帶血移植已成為治療某些疾病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其中自體臍帶血在治療神經母細胞瘤和再生障礙性貧血(簡稱再障)方面,相比其它來源的造血幹細胞,優勢更加明顯。
  • 省內最小WAS症候群患兒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
    17日上午9時40分許,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血液科、遼寧省造血幹細胞移植醫學中心淨化倉門口,時隔26天,薛先生和愛人終於可以擁抱兒子茁茁了。出倉,意味著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這名5個月大的嬰兒,終於擺脫了罕見的家族遺傳病。
  • 首例實施自體造血 幹細胞移植患兒出倉
    首例實施自體造血 幹細胞移植患兒出倉本報6月19日訊(記者趙汶)18日,在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經過30天的無菌隔離,海南第一例接受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實體瘤的瓊海女童小雪順利出倉,填補了我省兒童腫瘤治療技術上的一項空白。
  • 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兒童實體腫瘤 3歲女童重獲新生
    去年底,王先生了解到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對治療該腫瘤有很大優勢,於是決定讓孩子接受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兒童血液腫瘤年發病率為每年100/100萬—130/100萬,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就是重要的治療方式之一。」
  • 解放軍總醫院海南分院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
    在北京,醫生告知林某的家屬,目前多發性骨髓瘤無法治癒,且多次病情進展後,治療難度很;只有通過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可以獲得更好的療效和更長的生存時間。但由於林某年歲已高,進行移植風險太大,北京、上海多家醫院均拒絕為林某進行血幹細胞移植。高額的醫藥費用,壓得林某一家人喘不過氣。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病情稍有好轉的林某回到了臨高老家。
  • 擊敗「兒科癌王」神經母細胞瘤
    三年前,父母帶著小寧寧慕名來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兒科腫瘤專科,由黎陽教授團隊進一步治療。黎陽教授介紹,神經母細胞瘤是兒科最常見的外周神經系統惡性腫瘤,在兒童惡性腫瘤發病率中佔第四位,據估計我國每年新發病例約3000人。1歲以上患者惡性程度高,診斷時多數病例到了腫瘤晚期,預後極差,70%晚期病人在常規化療後復發。
  • 新突破,遵醫附院完成省內最小地貧患兒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
    1月14日,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造血幹細胞移植團隊收到了這樣一面錦旗。當天,3歲的「重型地中海貧血」患兒出院了,這是我省成功施行異基因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年齡最小患兒,也是遵醫附院兒童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零的突破,標誌著該院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患兒及家屬為醫護團隊送上錦旗表達謝意。患兒來自鳳岡縣農村,屬於精準貧困戶。
  • 海南實施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兒童實體腫瘤
    記者從海南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兒科海南分院、海南省兒童醫院)了解到,她是我省第一例接受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實體瘤的患兒,這也意味著該院的兒童血液腫瘤性疾病多學科診療模式取得新突破,填補了我省兒童腫瘤治療技術上的一項空白。在海南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的病房裡,記者見到了小雪,她正在安靜的看著動畫片,狀態恢復得不錯。
  • 圍產期造血幹細胞,可以治療先天性疾病嗎?能救助一個成年人嗎?
    另外,實際臨床應用中可以通過移植非常低的細胞數達到植活的目的。所以應用於成人是沒有問題的。從數據來看,目前國內的圍產期造血幹細胞移植大部分還是應用於成人。 二是圍產期造血幹細胞是濃縮的造血幹細胞,血量雖少,細胞數量和細胞活性並不低,比骨髓和外周血的造血幹細胞要多很多,這是移植的優勢。
  • ...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造血幹細胞|王憬惺|中國醫學科學院|...
    1988年,美國科學家布洛克斯梅爾和法國醫生格拉克曼合作,在巴黎成功地為一位患有範可尼貧血的6歲美國小男孩完成了世界首例臍帶血來源的造血幹細胞移植,至此,拉開了世界臍帶血應用的序幕。王憬惺教授「目前,臍帶血的應用主要集中在造血幹細胞移植方面,但隨著科研的深入,其外延不斷被拓寬。」
  • 髓母細胞瘤可以做質子放療嗎?預後如何?10大問題一次性講清楚
    ·髓母細胞瘤由於生長較快,通常在數周至數月內出現症狀。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小腦功能障礙並且伴有顱內壓升高的症狀和體徵。· 經過現代化的綜合治療,大約75%的髓母細胞瘤患兒可以生存到成年。不同危險度分組的髓母細胞瘤預後不同。· 5年生存率標危組可達85.5%,高危組約為67.7%。母細胞瘤的主要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放療和化療。
  • NEJM:造血幹細胞移植後腎臟併發症(下)
    有關造血幹細胞移植後腎臟併發症的定義和病理機制小編已在「NEJM:造血幹細胞移植後腎臟併發症(上)」中進行了介紹,本資訊整理了相關併發症的治療和評估,具體內容如下:高血壓血壓升高是造血幹細胞移植後的常見症狀。
  • 全國最小再障患兒成功接受父親移植 順利出倉
    據悉,這也是全國最小年齡接受單倍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患兒,目前她造血系統已重建,而這份飽含父愛的「生命種子」也在患兒體內生根發芽。採用造血幹細胞移植方法才是治療該病的最佳方案,會使其治癒率從10%提高到80%以上。」魚妹兒的主治醫生血液科高蕾副主任告訴記者。
  • 柳州市人民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病區完成改造
    10月3日,經過6個月的改造建設,柳州市人民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病區交付使用。移植病區擴建完成後,該院的百級移植倉由2個增至5個,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條件和環境都得到了較大的改善與優化。投入使用後,預計每年造血幹細胞移植術將由20例增至50多例,更多血液病患者,特別是重型地貧患兒能夠就近得到高質量醫療服務,並節約了醫療費用,有效緩解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造血幹細胞移植術是目前治療血液惡性腫瘤及難治性血液病的根治性方法之一。血液內科於2005年啟動了造血幹細胞移植工作,儘管當時條件十分艱難,血液內科仍克服困難,完成了相關技術準備、技術規範制定、質量控制體系建設。
  • 發病率排第四的神經母細胞瘤,被臍帶血「絕殺」
    神經母細胞瘤是兒科最常見的外周神經系統惡性腫瘤,在兒童惡性腫瘤發病率中佔第四位,1歲以上患者惡性程度高,診斷時多數病例到了腫瘤晚期,預後極差,七成晚期病人在常規化療後復發。 治療神經母細胞瘤,有沒有新方法? 這個6歲患兒給你答案!
  • 河南幹細胞_新生兒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的發現_鄭大中科博生
    1984年Boyee等發現人臍帶血中含有造血幹細胞,並預言臍帶血將是臨床上造血幹細胞移植的一個新來源。1988年10月,法國巴黎聖路易醫院與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合作,首次進行白細胞抗原( HLA)相合的同胞間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CBSCT),成功地救治了一名Fancomi貧血患兒,開創了人類造血幹細胞移植的(HSCT)的又一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