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員在做骨髓形態學檢查。陳愛平 攝
新華社北京9月17日電(戴欣)我國科學家在愛滋病合併白血病患者的基因編輯成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建立了基於CRISPR在人成體造血幹細胞上進行CCR5基因編輯的技術體系,實現了經基因編輯後的成體造血幹細胞在人體內長期穩定的造血系統重建,為後續基因編輯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奠定了基礎。近日,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愛滋病造成了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2007年,一名同時患有白血病和愛滋病的「柏林病人」在接受具有CCR5-Δ32突變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後,血清中的HIV病毒得到有效清除,實現了愛滋病的「功能性治癒」。因此,通過基因編輯敲除成體造血幹細胞上CCR5基因,再將編輯後的細胞移植到愛滋病患者體內有可能成為「功能性治癒」愛滋病的新策略。
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專家團隊依託中心在造血幹細胞移植方面的優勢科研力量,在國家及軍隊課題的支持下,與北京大學等單位緊密合作,開展CRISPR基因編輯造血幹細胞技術研究。
他們在前期實驗研究的基礎上,選取一名愛滋病合併白血病患者,在中華骨髓庫中找到合適健康供者後,體外利用CRISPR技術實現了臨床級別正常供者造血幹細胞中CCR5編輯敲除,在其他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將經過基因編輯供者來源的CD34+成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到患者體內;移植後4周,患者處於完全緩解狀態,供者型細胞嵌合率達100%。經過近兩年的移植重建,基因編輯效果評價結果顯示:經過19個月的隨訪,患者白血病處於持續完全緩解狀態,患者的造血系統得到恢復,經基因編輯後的成體造血幹細胞可以在人體內長期穩定存在,未檢測到脫靶效應等相關副反應。
這項研究針對基因編輯安全性和有效性進行了一系列的優化,首次在人體內探索了基因編輯的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從而為後續基因編輯治療開闢了可借鑑的新途徑。未來,將進一步提高基因編輯效率或優化移植方案,有望加速基因編輯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向臨床疾病治療轉化。
據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造血幹細胞移植科主任胡亮釘介紹,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是一項平臺技術,不僅可以治療白血病、淋巴瘤等惡性血液病,還可以治療放射損傷患者,也為遺傳病、代謝系統疾病的治療提供新的策略。
↑科研人員在為患者採集造血幹細胞。陳愛平 攝
編輯:楊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