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攻克愛滋病?專家稱理論上癌症有可能通過基因編輯治療

2020-12-05 浙江在線

2019-10-30 07:48 |錢江晚報

近日,一篇題為《世界首例:北大教授以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的文章在北京大學微信公眾號發布後,立即引起廣泛關注。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鄧宏魁研究組、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陳虎研究組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吳昊研究組合作,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註:世界上連續出版時間最久的醫學期刊,被稱作是世界頂級醫學期刊)發表了題為《利用CRISPR基因編輯的成體造血幹細胞在患有愛滋病合併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中的長期重建》的研究論文。

外界認為,這篇研究論文的發表,意味著世界首例通過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患者的案例由中國科學家完成了。

浙江大學醫學院基因組醫學專業祁鳴教授對記者說,基因編輯和基因治療的探索,將為很多重大疾病提供新的治療路徑。

接受含突變基因幹細胞移植後,兩例病人「功能性治癒」

近些年,許多科學家致力於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探索疾病的基因治療途徑。人體基因編輯研究主要針對的病症包括鐮刀型紅細胞貧血症、地中海貧血症、亨廷頓舞蹈症、血友病等重大致命性疾病,且在醫學上尚無具有可行性的治療方案。

目前,基因編輯技術已屢獲突破——北京大學鄧宏魁教授及其團隊,一直致力於把基因編輯變成治療愛滋病的工具。

1996年,愛滋病領域研究取得裡程碑式進展:HIV入侵T細胞的主要共受體CCR5被發現,鄧宏魁是主要發現者之一;

2007年,一名同時患有白血病和愛滋病的「柏林病人」,在接受具有CCR5-Δ32突變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後,血清中的HIV病毒得到有效清除,實現了愛滋病的「功能性治癒」;

2019年,另一個與此相似的「倫敦病人」也論證成功。

這項研究的主要理論基礎,是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體內有一種發生突變的CCR5基因,這種基因突變可使人體對HIV產生免疫。不過,這種抗HIV版本的基因特別罕見。那麼,能不能人工創造「突變」,然後移植給患者呢?

區別於此前兩例病人直接移植,鄧宏魁及其研究團隊致力於使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來打造抗HIV的造血幹細胞。但如何在造血幹細胞中進行高效基因編輯,一直是臨床應用的關鍵瓶頸。

經過基因編輯後的人造血幹細胞,在動物模型中獲得成功後,鄧宏魁等人又進行一系列的優化。通過原解放軍第307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後,研究團隊進入臨床研究。

愛滋病毒進入細胞需要一條基因「橋」,把橋燒掉就能阻斷入侵

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白血病技術日益成熟。然而,通過該方法同時治癒愛滋病,是一道全球尚在攻克的難題。

2017年至2019年9月,鄧宏魁等人合作成立的研究團隊展開臨床實驗:選取一名愛滋病合併白血病患者,找到合適健康供者後,體外利用CRISPR技術,將正常供者造血幹細胞中CCR5編輯敲除,然後將經過基因編輯供者來源的CD34+成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到患者體內。

浙江大學醫學院基因組醫學專業祁鳴教授解釋,「愛滋病毒進入細胞需要一條橋,這個橋就是CCR5。鄧宏魁研究團隊就是把這條橋『燒』掉,來阻斷病毒入侵。隨後將已編輯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到患者體內,在治療白血病同時,患者的免疫系統也會對愛滋病毒產生抗體。」

移植後4周,患者白血病得到緩解。為期19個月的臨床觀察發現:患者白血病持續緩解,短暫停服抗HIV病毒藥物後,CCR5基因編輯的T細胞,也在一定程度上抵禦HIV感染。經基因編輯後的成體造血幹細胞,在人體內長期穩定存在,並未發現脫靶(操作的時候可能會對其他非目標基因進行誤編輯)及其他副作用。

關於該項研究的未來,鄧宏魁教授表示,要通過各種方法優化基因編輯造血幹細胞移植方案,以降低脫靶率,實現100%的敲除效率。

理論上基因編輯可以治療癌症,但精準、安全性尚待突破

目前,應用最廣泛、潛力最大的基因編輯技術,是CRISPR-cas9技術,也稱為第三代基因編輯技術。浙江大學神經科學研究中心教授康利軍說,理論上,所有先天性基因缺陷引起的遺傳病和基因突變引起的癌症,都可以用基因編輯的辦法治療,但目前仍存在技術上的問題。業內專家認為,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還不完善,仍存在脫靶效應、免疫原性等問題。此外,脫靶效應一般難以發現,需進行全基因組測序來檢測;一旦發生非目標編輯基因突變,會損害生命健康。

「基因編輯和基因治療的探索,為很多重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療路徑,但是臨床應用領域目前尚處於早期開發階段。」祁鳴說,基因編輯技術還需要在精準性、安全性上有更大突破。

鄧宏魁&賀建奎

同樣是基因編輯,同樣用於治療愛滋病,這不禁讓人聯想到去年11月,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宣稱,世界首例胚胎幹細胞經過基因編輯的嬰兒降生。但他隨即遭到全球超過400名科學家公開譴責,被停止一切教學和科研活動,最終解除勞動合同。

看似所用技術相同,但兩者卻存在諸多差異。

祁鳴說,兩者研究對象和目的不同,賀建奎的實驗是為了預防患病;而鄧宏魁研究中,患者已患有白血病和愛滋病,並且其他手段難以見效,其目的是治療。

「從安全和倫理的角度來說,賀建奎是針對生殖細胞的基因編輯,而鄧宏魁是針對體細胞,前者會對後代帶來負面影響,甚至可能會對人類基因池帶來不可逆的改變,而體細胞基因編輯只及於受體本人,風險相對可控。」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劉長秋說。

基因編輯是否無往不利?這首先要過倫理關。

康利軍表示,通過成人體細胞基因編輯,尋求對遺傳病和癌症等疾病的治療能夠被普遍理解,但如果試圖編輯生殖細胞中某些智力相關的基因,生出「神童」;或者編輯某些肌肉發育等相關基因,生出「大力士」,就違背了倫理,「如何有效監管、如何界定並懲戒不良行為,是科學共同體和各國管理部門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1572392880000

相關焦點

  • 世界首例:北大教授以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
    基因編輯技術能做什麼?答案有很多。北大教授鄧宏魁把基因編輯變成了可以治療愛滋病的工具。從實驗到臨床、從原理到實踐,數年的努力後,世界首例通過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患者的案例初步報導。因此,通過基因編輯敲除成體造血幹細胞上CCR5基因,再將編輯後的細胞移植到愛滋病患者體內有可能成為「功能性治癒」愛滋病的新策略。基因編輯:治療新策略適合「幹細胞移植療法」的細胞要從哪裡來呢?即使CCR5-Δ32突變率較高的高加索人種中,其純合概率也僅有1%,十分稀有。
  • 北大教授以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北京大學」(ID:iPKU1898) 基因編輯技術能做什麼?答案有很多。 北大教授鄧宏魁把基因編輯變成了可以治療愛滋病的工具。從實驗到臨床、從原理到實踐,數年的努力後,世界首例通過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患者的案例初步報導。
  • 癌症治療新研究!基因編輯療法或使癌細胞永久失活
    特拉維夫大學生物醫學與癌症研究學院負責研發的副院長丹·皮爾教授稱,這是世界上首個證明CRISPR基因組編輯系統可用於有效治療活體動物癌症的研究。該方法並非化學療法,無副作用,而且經此方法治療的癌細胞將永遠不會再具有活性。
  • 北大教授找到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新方法
    北大教授鄧宏魁把基因編輯變成了可以治療愛滋病的工具。從實驗到臨床、從原理到實踐,數年的努力後,世界首例通過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患者的案例初步報導。在首次完成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患者的過程中,鄧老師和同事們經歷了怎樣的求索?這項技術的原理和前景又如何?閒言少敘,快來文中找到答案!
  • 中國科學家完成首例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患者
    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白血病技術已日益成熟,然而,通過該方法同時治癒愛滋病目前還是一道全球尚在攻克的難題。愛滋病被發現的40年時間裡,10年前的「柏林病人」和今年3月被報導的「倫敦病人」分別實現了「功能性治癒」和「持續緩解、需繼續觀察」。
  • 基因編輯成功「殺死」癌細胞,永久性治療,無副作用
    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對人體的免疫細胞T細胞進行改造,將改造後的細胞重新回輸到患者體內,展開對癌細胞的殺滅。這項試驗從四年前開始,參與試驗的17名晚期難治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最終有12名患者接受了基因編輯的T細胞回輸治療。
  • CRISPR基因編輯在活體動物上成功治療癌症,且永久有效
    然而,癌症——作為「眾病之王」,卻仿佛一道難以攻克的天塹,至今仍未完全被人類所戰勝。從傳統的癌症治療方法,如放療和化療,再到如今新興的腫瘤治療方法——靶向藥物、溶瘤病毒以及免疫治療,科學的進步為腫瘤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但遺憾的是,這些方法並不能徹底解決癌症這一難題。因此,這也迫使人類不斷開發更新、更高效的癌症治療方法!
  • 基因編輯治療愛滋病,向「治癒」又邁出一步
    9月11日,鄧宏魁等國內多名生命科學、醫學學者在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的新研究顯示:利用CRISPR/Cas9技術,科學家對人造血幹細胞進行基因編輯,基因編輯後的幹細胞在動物模型中可長期穩定重建造血系統,並且其產生的外周血細胞具有抵禦愛滋和白血病能力。「中國科研人員首次完成了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患者」的消息一出,即刻登上熱搜,引發社會關注。
  • 中國首次完成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患者
    (左)與團隊成員在實驗中 供圖/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   首次完成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患者  治療愛滋病 中國科研人員有了新發現  9月11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鄧宏魁研究組、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吳昊研究組以及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陳虎課題組在
  •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治療癌症、HIV等疾病研究進展
    近年來以CRISPR/Cas9為基礎的基因編輯技術在一系列基因治療的應用領域都展現出極大的應用前景,比如愛滋病、血液病、腫瘤等多種人類頑疾;那麼近期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在治療癌症和HIV上有哪些突破性進展呢?小編對此進行了盤點,與各位一起學習!原文:Treating Cancer with CRISPR?
  • 第二例愛滋病被治癒,愛滋病要被攻克了?其實還為時尚早
    曾經有研究者按照相同的辦法,給劉偉同時患有白血病和愛滋病的患者進行治療,均沒有治癒,有的患者死於白血病,有的死於骨髓移植的併發症,還有的患者,體內愛滋病毒並沒有完全清除。 而且,骨髓移植一般是用於癌症患者,對於沒有癌症的愛滋病患者,使用骨髓移植的風險尚不得而知。
  • 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詳情曝光 基因編輯嬰兒是什麼?
    賀建奎將在明天開始的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現場展示其實驗數據。賀建奎說,他在生育治療過程中改變了7對夫婦的胚胎,到目前為止,有1例懷孕。他說,他的目標不是治癒或預防遺傳性疾病,而是試圖賦予一種很少有人自然擁有的特徵——抵禦未來可能感染愛滋病毒的能力,即愛滋病病毒。
  • 基因編輯療法或使癌細胞永久失活
    據《科學進展》雜誌日前報導,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一項研究證明,CRISPR/Cas9系統在治療侵入性癌症方面非常有效,這是在尋找癌症治癒方法邁出的重要一步。       研究人員開發的一種基於脂質納米顆粒的新型遞送系統CRISPR—LNP,可專門針對癌細胞並通過基因操作將其破壞。
  • 得了愛滋病和白血病只能等死?北大教授最新研究給你生的希望
    北大教授以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給醫學界帶來了極大的熱議。文章指出:由北京大學教授鄧宏魁領導的科研組通過基因編輯,敲掉與愛滋病破壞T淋巴細胞關係密切的CCR5基因,然後將基因編輯過的造血幹細胞移植給患有愛滋病和白血病的患者,白血病得到了緩解,新產生的T淋巴細胞具有一定抵禦HIV的能力。
  • 基因編輯嬰兒面臨風險有多大?聽聽青島專家怎麼說
    賀建奎稱這種基因的修飾使得這對雙胞胎在出生後能夠對愛滋病、霍亂或是天花具有天然的抵抗力,這項研究的成功也將為無數的重大遺傳性疾病的治療帶來曙光。「科學上此項技術早就可以做,沒有任何創新及科學價值,但是全球的生物醫學科學家們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為巨大風險和更重要的倫理問題及其長遠而深刻的社會影響。」
  • 新研究發現基因編輯療法CRISPR系統或使癌細胞永久失活
    新研究發現基因編輯療法CRISPR系統或使癌細胞永久失活 科技日報 | 2020-11-23 09:34:10 據《科學進展》雜誌日前報導,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一項研究證明,CRISPR/Cas9系統在治療侵入性癌症方面非常有效,這是在尋找癌症治癒方法邁出的重要一步
  • 愛滋病也攻克了?武科大教授治療新方法,已痊癒一人
    近日,有消息稱,愛滋病治療重大突破,武漢科技大學兩位教授發明治療新方法,已經申請了專利,目前已治癒1人。愛滋病,一種被認為不可治癒的疾病,人們一直都是談艾色變,因為一旦沾染上了愛滋,單單在心理上,這個人可能就完了。能夠找到一種治療愛滋病的方法,一直是科學家們一直努力的方向,現在好像是有了一個不錯的結果。
  • 繞過CAR-T「戰場」,直接基因編輯B細胞治療腫瘤、愛滋病?全球首家...
    2017年12月,西雅圖兒童研究所免疫與免疫治療中心首席研究員理察·詹姆斯博士(Richard James)和戴維·金·羅林斯(David J. Rawlings)博士在《分子療法》上發表了關於對B細胞進行工程改造的文章,他們發現工程B細胞可能成為某些疾病新的潛在細胞療法。
  • CAR-T是個什麼技術,能夠治療癌症,有可能治癒愛滋病嗎?
    我們給這些能力不夠的T細胞通過基因工程的技術,裝上一個名為CAR的北鬥導航定位系統,經過改造的T細胞就會像飛彈一樣,精準地奔向癌細胞或者被病毒感染的細胞,並將這些癌細胞或者被病毒感染的細胞殺死。面對不同的癌細胞和病毒,只要找出適合的北鬥導航系統定位-CAR,我們就能通過T細胞,把癌細胞或者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幹掉。
  • CRISPR 治療晚期肺癌安全可行!全球首例基因編輯人體臨床試驗數據...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自興起以來,曾被認為是凌駕於人類倫理之上的科技界「禁忌」,也一次次做出突破,讓不可能成為可能。2016 年,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腫瘤中心胸部腫瘤科主任盧鈾教授團隊使用 CRISPR 技術編輯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T 細胞 PD-1 基因的首個人類 I 期臨床試驗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