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成立僅4年的科技企業,如何為數萬名癌症患者尋找治療方案?

2020-11-30 騰訊網

武先生(化名)是一位肺鱗癌晚期患者,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進行了一次多基因檢測,檢測顯示他的腫瘤組織中存在6個相關基因突變。與此同時,檢測報告建議了一個當時比較新穎的治療方案:免疫聯合靶向治療。經過兩個月的治療後,武先生的腫瘤縮小了30%以上。通過數據驅動癌症精準治療的創新模式,上海至本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已為數萬名癌症患者的個體化治療方案提供了高質量的決策依據。

日前,被譽為醫療健康產業「奧斯卡獎」的「奇璞獎」頒發,至本醫療獲得健康產業發展創新獎。一家成立僅4年的科技企業,究竟有何創新亮點?

更大限度地增加治療選擇

「目前,超過70%的患者通過我們的檢測找到了用藥機會,即使是原發灶不明、多發等疑難瘤種,依然有65.4%和68.8%的患者獲得了用藥機會。」至本醫療事業部總經理路濤向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介紹。

在臨床端,由於腫瘤的基因靶點存在長尾效應,其中70%並非熱點突變,如果僅僅檢測熱點基因和常見腫瘤相關基因,很可能會遺漏其他關鍵基因變異信息而減少患者臨床藥物選擇的寶貴機會。

憑藉著28項軟體著作權和6項專利授權,至本醫療構建起了一個癌症基因檢測產品矩陣。其多基因檢測覆蓋了與腫瘤相關的300到700個基因的全部外顯子區域和部分內含子區域,提高了非熱點突變的檢出率,有利於更深入了解腫瘤發生發展的過程,提供患者的全景基因信息,更大限度地增加治療選擇。

至本醫療的多基因檢測包含了大量目前尚未明確臨床意義的突變,這可以支持醫生的臨床科研需求,產生更多新型的治療方式。路濤介紹,至本醫療已為癌症患者群體的治療提供了超過30種創新策略,將個例治療擴展為可複製的創新治療策略。2018年,北京協和醫院和至本醫療對膽道腫瘤晚期患者進行了免疫聯合靶向治療的臨床試驗,結果表明疾病控制率達到92.8%,14名患者中有13人的病情得到了緩解。

目前,至本醫療的服務已覆蓋全國97%的核心腫瘤醫院,包括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等。

以數據賦能新藥研發

今年4月,拜耳公司與至本醫療宣布達成合作,在中國市場開發基於二代測序技術用於NTRK融合基因的伴隨診斷-體外診斷試劑產品。

「這只是至本醫療以數據賦能藥物研發的一個例子。通過對基因檢測形成的大數據進行結構化整合和全面分析,可為新藥研發提供參考和支撐。」路濤介紹,至本醫療主要針對有創新藥物研發需求或在中國進行上市註冊臨床試驗的藥企,降低藥企試錯成本,縮短臨床試驗時間,同時也通過提供有效基因位點和突變,幫助藥企快速選定新適應症開發方向,加速新藥上市。目前,至本醫療已與國內外多家知名藥企開展了合作。

作為國內癌症領域唯一獲得網際網路醫院牌照的精準醫療公司,至本醫療針對所在地區缺乏診療資源的腫瘤患者推出了在線平臺,提供在線問診、病理診斷、報告解讀、藥品配送等一站式腫瘤診療解決方案。

「癌症治療目前正在經歷一個跨越式轉變,腫瘤精準治療時代正在到來。」路濤認為,未來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大數據挖掘能力的競爭,至本醫療將繼續在腫瘤分子信息領域做廣做深。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阿斯利康與和記黃埔醫藥強強聯手打造全球創新癌症治療方案
    和記黃埔醫藥是一家領先的中國新藥研發企業,而沃利替尼是一種小分子新型靶向治療藥物,是c-Met受體酪氨酸激酶的高選擇性抑制劑,用於癌症治療。沃利替尼是和記黃埔醫藥在中國發現和開發而成,並即將投入I期臨床試驗。協議規定,沃利替尼在中國的開發將繼續由和記黃埔醫藥負責,由此產生的費用則由和記黃埔醫藥和阿斯利康雙方共同分擔。
  • 出國看病,癌症患者一定要了解的質子治療利與弊
    這幾年,質子治療逐漸被國內患者所認知,該技術無需進行手術,可以精準射擊病灶,殺死癌細胞。這種技術在美國很成熟,目前在國內硬體設備條件不足,更談不上廣泛使用。質子治療在兒童腫瘤、黑色素瘤、腦瘤治療具有突出優勢,並且也有臨床數據證明。那麼質子治療在胃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領域治療效果如何呢?
  • 萬名中國癌症患者的血漿游離DNA檢測揭示中國癌症患者特異基因組特徵
    這些努力極大地增強了我們對癌症基因組的理解,並為世界範圍內的癌症研究提供了開放獲取的資源。然而,根據2018年全球癌症統計數據,這些聯盟主要關注白種人群患者的情況,缺乏來自亞洲患者的數據,而亞洲患者分別佔總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的50%和70%。儘管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但中國患者仍然缺乏全面的基因組資源。
  • AI助力癌症診斷 提供精準腫瘤治療方案
    華生基因與百洋智能科技就IBM Watson腫瘤解決方案進行籤約。主辦方供圖    百洋智能科技首席營銷官王必全介紹,目前國內癌症治療有兩個主要問題:第一是發現得晚,超過50%的病人診斷出癌症時就已經處於病情的晚期階段;第二是治療不規範,尤其在一些沒有腫瘤科的綜合性醫院,即便診斷出病情,病人也沒有得到規範的治療。
  • 2020年全球癌症診斷初創企業融資排行TOP 10
    簡單講癌症是指機體細胞生長和分裂不受控制時所導致的惡性增殖和轉移疾病,儘管已經研發出各種腫瘤治療方法,如放化療、免疫治療、細胞治療等,但仍未能將癌症攻克。小思根據市場上各企業已公布的融資額,梳理出2020年全球醫療器械-癌症診斷賽道融資排行TOP10,與大家分享此賽道的最新資訊。
  • 用算法尋找腫瘤的分子弱點,代碼真的能治癒癌症?
    哥倫比亞大學捐助1500萬美元,代碼真的能治療癌症? 2015年,Califano與他人共同創立了一家名為DarwinHealth的公司,該公司利用他的算法通過識別患者腫瘤中的關鍵轉錄因子並選取合適的靶向藥物來指導醫生。
  • 基於樹突細胞的癌症免疫治療手冊(患者版)
    1973年,加拿大科學家拉爾夫斯坦曼在小鼠脾臟中發現了一種特殊的細胞,因其細胞膜伸出許多類似於神經細胞的樹突故而得名。隨後,他一直在研究這種細胞在人體抵抗病原體中發揮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被用來治療疾病。34年後,他不幸被診斷為最為難治,預後極差的胰腺癌。於是他基於樹突狀細胞設計了一系列癌症治療方案。
  • 上海這家醫院開業4年,逐漸形成質子重離子治療「中國方案」
    本文圖片均由院方提供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至今已開業滿4年,截至5月8日,醫院共收治患者1945例,覆蓋40餘種腫瘤疾病,來自長三角地區患者數佔比接近六成。5月8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院方獲悉,醫院放射物理團隊還自主研發了旋轉治療床、等中心旋轉治療椅及粒子治療限束設備等粒子系統設備輔助設施,正逐漸形成質子重離子治療的「中國方案」和相關標準。
  • 分子診斷的引入讓癌症患者個體化治療成現實
    今年,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了《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其中數據披露,我國近20年來癌症呈現年輕化及發病率和死亡率「三線」走高的趨勢,每年新發腫瘤病例估計約為312萬例,平均每天8550人,全國每分鐘有6人被診斷為惡性腫瘤,20年來,傳統的「三板斧」統一治療模式讓癌症患者的生存率並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不同癌症種類患者的個體化治療目前被更多專家所重視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94期:1/8癌症患者攜帶遺傳性突變,半數或被...
    八分之一的癌症患者或有遺傳突變 基因檢測可幫助親人預防癌症遺傳因素在多種癌症的患病風險中起著關鍵作用。識別種系易感性對治療決策、降低風險幹預、癌症篩查和受影響患者及其近親的種系檢測具有重要意義。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每8名癌症患者中就有1名具有與癌症相關的遺傳基因突變。
  • 科技賦能醫療器械,凱聯醫療打造慢性病患者治療整體解決方案
    凱聯醫療成立於2014年,是一家創新醫療科技企業,專注於糖尿病、內分泌疾病和心血管等慢性病領域,依託自身的微量輸注和控制技術開發的產品,結合生物傳感器與網際網路醫療技術,研發滿足慢性病患者需求的閉環系統,為糖尿病、內分泌等慢性病領域的患者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 美國媒體列舉出治療癌症最可行的五種方案
    據美國連線雜誌報導,日前,該網站列舉了治療癌症最可行的五種方案:1、外遺傳藥物外遺傳藥物能夠開啟自然防禦能力,導致癌細胞適應環境並自殺,或者至少使癌細胞自身更加響應化學療法。兩種外遺傳藥物——丙基戊酸和組蛋白去乙醯酶抑制劑,它們現已上市。這兩種藥物通過抑制組蛋白乙醯基轉移酶(一種壓制基因的酶),使癌細胞更樂於「自殺」。
  • 癌症治療內幕:醫院如何榨取高額費用
    核心提示:許多癌症病人其實早早死於過度醫療!能夠真正得到合理治療的是很幸運的,因為癌症治療很花錢,醫院由此獲得很客觀的收入。但是癌症只能在醫院治療,求生心切的病人只能一切聽醫生的,醫院叫怎樣就怎樣,儘量配合醫生的一切治療手段。眼巴巴的患者家屬也在此時不再計較花多少錢,在生命面前,就算傾家蕩產,債臺高築也在所不辭!
  • 門檻降低60% 「生命之鑰——腫瘤免疫治療患者援助項目」加大援助...
    核心提示:新公布的方案將原先的第一輪援助自費5療程直接減到2療程,由5+5升級到2+2,使用門檻減少了60%,為患者節省了大量的費用和時間,有助於患者規範地足量用藥。從開始用藥的第2個月就能用上免費援助藥品,此時肺癌患者花費僅為7萬出頭,惡黑輕體重患者的治療費用只需要3萬多,連用2次援助後進入更優惠的後續援助方案。
  • 傑克森實驗室與北京北方艾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在華成立合資...
    該合作旨在促進國內研究人員更方便和快速的獲取高品質小鼠模型和相關服務  美國緬因州巴港,中國北京——傑克森實驗室(JAX),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的非盈利性生物醫學研究機構與北京北方艾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Anitech)今日宣布雙方已經成立了一家總部位於北京的合資公司。
  • 侖伐替尼與帕博利珠單抗聯合方案對晚期腎細胞癌患者一線治療結果...
    「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支持將基於KEYTRUDA的聯合用藥方案作為晚期腎細胞癌患者的一線治療進行研究,鑑於此,我們對KEYTRUDA + LENVIMA聯合方案與舒尼替尼單藥方案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KEYTRUDA + LENVIMA聯合治療使患者的PFS、OS和ORR表現出有統計學意義的顯著改善」,默克研究實驗室腫瘤學臨床研究副總裁Gregory Lubiniecki
  • ...Therapeutics宣布成立MapKure專注開發在研高選擇性的新一代RAF...
    是一家處於臨床階段的罕見病和腫瘤醫藥公司,專注於為治療缺乏的患者群體尋找和開發創新型治療方案。兩家公司今日宣布成立MapKure, LLC,由雙方共同擁有。MapKure的創立旨在開發BGB-3245——一款針對特定單聚體和二聚體B-RAF激活突變型的在研口服高選擇性小分子抑制劑。
  • 聯早:腫瘤基因具備多樣性 抗癌方案需量身定製
    聯早:腫瘤基因具備多樣性 抗癌方案需量身定製 2018-02-26這項發現顛覆以往「一個腫瘤只有一種基因突變」的普遍觀念,將有助於進一步研究如何為病患量身擬定治療方案。  文章摘編如下:  近日,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的新加坡基因組研究院(Genome Institute of Singapore,簡稱GIS)的科學家,以及新加坡國立癌症中心的腫瘤內科醫生,攜手領導了一項新的研究。
  • 李宗偉33次質子治療,花費近千萬!中國癌症患者究竟有多缺錢?
    據馬來西亞《中國報》官方消息,經過兩個多月的治療,李宗偉身上的癌細胞全部消除。在回憶抗癌辛酸時,李宗偉向媒體透露,自己一共進行了33次質子治療,每次25分鐘,治療費用共924萬人民幣,近1000萬。早期癌症,兩個多月治療,近千萬花費……對於癌症患者而言,可怕的除了患癌,還有「財務困境」。
  • 一群癌症患者成功「自救」的啟示
    (受訪者供圖)  2012年中國癌症發病人數為306.5萬,約佔全球發病的1/5;癌症死亡人數為220.5萬,約佔全球癌症死亡人數的1/4。由於我國癌症患者發現時較多處於中晚期,因此死亡率居高不下。美國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大約在60%至70%,而我國癌症患者大約在30%左右  但是,「癌症≠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