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是癌症,也不是癌症!
腫瘤是機體在內因、外因多種致瘤因素長時間作用下,局部的組織細胞發生變化不再受機體調控、異常增殖而形成的新生物。從形態上分有實體性腫瘤、血液性腫瘤,人們說腫瘤一般是指實體性腫瘤。
有一部分腫瘤除了不聽人體指揮,它們還有可能騷擾鄉鄰,四處擴張,這些傢伙就是惡性的腫瘤。良性腫瘤都是「窩裡橫」,一般不會出去惹事,比如體表脂肪瘤、乳腺纖維腺瘤等。
還有一部分腫瘤介於良惡之間,比如常見的胃腸道間質瘤,直徑很小時一般都是良性,超過2cm就可能變壞了!
惡性腫瘤以組織來源不同分有癌、肉瘤。上皮細胞發展而成的是癌,比如常見的肺癌、食管癌、乳腺癌等,管腔內的黏膜層、或皮膚組織表層細胞癌變。肉瘤是間葉組織發生的惡性腫瘤,如骨肉瘤等。
因此上,腫瘤=良性腫瘤+惡性腫瘤,惡性腫瘤=癌+肉瘤。癌症又是癌細胞與症狀的組合,疾病的名稱,與癌還不能完全劃等號。
但是,不論是專業領域中還是普通人群中,腫瘤常常指的就惡性腫瘤,惡性腫瘤與癌症就是一回事,與癌的概念也就攪和在一起了!
人類對惡性腫瘤的認識大概分三個階段,即表面現象認識,細胞水平上的認識,基因分子水平上的認識。
200多年前科學技術不甚發達,人們從表面現象認識腫瘤,出土的一些文物對腫瘤也都有記載,甚至還有治療方法。我們國家許多醫書上稱腫瘤為「喦」,意思是凹凸不平、質地堅硬,也是很形象的哦,「喦」通「巖」。歪果仁發現惡性腫瘤的形態很是張牙舞爪、像只螃蟹,用crab(蟹)命名,慢慢就演變成今天的cancer,癌、或癌症!
顯微鏡出現為人類從微觀水平進一步認識腫瘤提供了可能。癌細胞就是外觀形態不同於該部位正常細胞的形態,細胞核分裂也很快,越不像正常細胞分化越差,其惡性度越大。那時,大約90年前人們認為癌症是一種細胞性疾病。
人類發展、科技進步。90多年前電子顯微鏡出現了,能看到的東西更小,小到什麼程度?細胞上的DNA鏈都能看清楚,也就是基因分子水平。慢慢地人們也就發現了一些基因,與腫瘤發生發展有很大關係,於是,癌症是基因性疾病也就成了大家一致的認識。
癌症是因原癌基因突變、抑癌基因失活而發生的,有天生攜帶就喜歡「變」的基因,也有後天受刺激的緣故,刺激的時間,刺激的強度!
人們從基因分子水平層面對腫瘤不斷認識,也研究出相應的檢測、診斷腫瘤的方法,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內分泌治療等方法也是基於分子水平對腫瘤的認識才得以實現的!我是@劉永毅醫生 ,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