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癌」色變下,一家基因檢測公司走出了條「防」癌之路

2021-01-16 鋅財經

文/周雄飛

編輯/大風

「青企專訪」由鋅財經和杭州市青年企業家協會聯合打造,本年度第一期特推出青年科學家&青年企業家系列,通過這些報導可以了解到實驗室中的學術成果是如何真正落地轉化成商業價值,及其背後的創業故事。這篇文章是此系列的第三篇,後續會持續更新。

談「癌」色變,一直是一個不可否認的現實。

由於癌症不同於人體其他的疾病,在早期一般不會讓患者感受到身體的異樣。等到真正發現時,癌症已到了中期甚至晚期,錯失最佳的治療時間窗口。

就拿肺癌來說,根據最新的美國癌症統計報告顯示,幾乎有57%的患者在發現患有癌症時已是晚期,其5年的生存率僅為8%,遠遠低於早期或者中期的生存率。由此,難發現、低存活率等特性讓癌症成為懸在每個患者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不過,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的出現和發展,逐漸將這把達摩克裡斯之劍收入了「劍鞘」中。

簡單說,基因檢測技術就是通過採集被測人員的組織細胞或者少量血液,通過基因測序技術檢測與癌症等重大疾病相關的基因變異,從而排查疾病風險狀態或用藥靶點,以便幫助被測人員做到對癌症等疾病的精準預防和及時精準地幹預。

正因為該技術的有效應用,這些年基因檢測行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據前瞻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基因檢測行業市場規模首次達到百億,到了2019年市場規模已達到265億元,較上一年同比增長28%,並預測到2023年這個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738億元。

在行業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杭州和壹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壹基因)率先進入了這個賽道,於2014年在杭州成立,專注於對癌症預防、早期篩查和精準治療指導的基因檢測服務。

受訪者供圖

壹基因的創始人和掌舵人王軍一博士,國家級領軍人才、杭州市青年企業家協會理事會員,從華大基因科技高級副總裁的職位上離職創業,通過幾年的發展,公司已從最早的5、6個人發展到一兩百人。

那時,王軍一這個決定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畢竟彼時華大基因正在籌劃上市的事宜。「其實創業的想法2013年就有了,因為基因檢測這個行業是一個趨勢,並且癌症篩查當時在國內還是空白,我們團隊又在基因科技領域有多年的研究經驗,就想由科研專為能夠為大眾的健康做一些具體有用的應用。」王軍一這樣對鋅財經表示。

行業是藍海,有好處,也有壞處——沒有好的參考系,以至於一些企業在初期容易走錯路,這其中就包括王軍一。

由於癌症篩查最終被服務的對象是每一個消費者,所以在一開始王軍一就將商業模式定位於To C,為了推廣業務,他選擇與一些電商和自媒體大號進行合作,但做了一段時間發現不僅轉化率不高,同時流量成本也越來越高。

「我們一直非常努力地科普,教育和影響大眾,讓他們提升對癌症風險的科學認識和科學防範,同時讓他們認識我們的產品。」王軍一也受邀參加北京衛視《養生堂》、《我是大醫生》的全國著名的健康類電視節目,專門為大家科普基因檢測對防癌、治癌的好處,受到了熱烈反響。

受訪者供圖

「通過這些嘗試,我們發現雖然行業在快速發展,但大家對基因檢測的了解和接受,是一個逐漸上升的過程,但不像網際網路的發展那麼快,總是只有一部分人先掌握了自己的命運,」王軍一對鋅財經說。

2017年年底,壹基因團隊對商業模式進行了調整,從之前的To C為主轉變為2B2C為主,通過與保險公司、體檢公司、健康管理機構和藥店等本身就有很強的健康需求場景的業務機構進行合作,輸出產品、技術和服務,幫助合作夥伴去服務他們的客戶,從而精準觸達到消費者群體。

「這樣的模式一方面可以讓保險公司和健康管理機構更好的服務他們的用戶,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我們自己的業務,實現1+1>2的效果。」目前壹基因的產品已與國內十幾家知名的機構和公司達成了合作。

受訪者供圖

轉型所帶來的改變不僅在合作夥伴上,同時在銷量方面也有了長足的提升。王軍一介紹,現在年訂單量可達數十萬。

在被問到公司下一步的發展規劃時,「現在對於基因檢測來說,由於成本的限制,還只是一小部分人享受到了基因檢測服務。因此,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就是通過研發在精度提高的前提下將成本進一步降低,可以讓更多的人從防癌檢測和篩查獲益,』讓每個人更早地遠離癌症威脅』正是我們的使命。」王軍一這樣說到。

「隨著基因檢測行業的快速發展,我相信這一天很快會到來。」

杭州市青年企業家協會理事會員 杭州和壹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軍一 受訪者供圖

鋅財經採訪了杭州市青年企業家協會理事會員、國家級領軍人才、杭州和壹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軍一,以下是部分採訪回答整理:

鋅財經:

前段時間的疫情,對公司有什麼影響嗎?

王軍一:

於我們的商業模式,疫情還是對我們有些影響的,因為像和我們合作的保險公司和健康管理公司都沒有辦法很好的開展工作,所以他們受到了影響,連帶著我們也被波及到。

但從行業的角度來看,這次疫情也帶來了機遇。因為對於疫情的診斷,需要進行核酸檢測,而基因就是核酸,因此讓整個基因檢測行業被更多的民眾所看到和了解,同時也讓民眾意識到了關注身體健康的重要性,這些對行業的發展都是有利的。

鋅財經:

相比於2014年,目前基因檢測行業的現狀是怎樣的?

王軍一:

2014年,基因檢測的應用領域還是非常少的,那時候主要在產前篩查這塊,而隨著這幾年的發展,很多的醫療健康領域都需要基因檢測,甚至可以說基因技術已經成為醫療健康產業革命性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在癌症的風險排查、病變的早期篩查、癌患的用藥指導、三高患者的精準用藥、兒童的用藥安全、病原微生物檢測、藥物研發等眾多領域都比之前效率更高、精度更準。

鋅財經:

對於基因檢測下遊,基因編輯技術會是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嗎?

王軍一:

基因檢測屬於讀基因、知風險的範疇,風險早知道,疾病早預防,問題早幹預,也是目前科技發展比較成熟的應用。基因編輯屬於改基因、根本解決病變的進一步範疇,與基因檢測是一脈相連又相互互補的。

當然,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目前來看還只能說是一個趨勢,雖然目前國內外已經有幾款基因編輯的藥物出現,但更多的應用還有很長的研究之路要走。壹基因未來5年的發展重點主要是在防癌領域,通過技術研發和不斷升級迭代,更低成本地排查癌症風險及一次檢測篩查多種癌症病變是主攻方向。

相關焦點

  • 談癌色變怎麼破?防癌基因檢測助我們躲過癌症的襲擊
    其實,癌症來之前都「打過招呼」 只不過被人們忽略了 癌症的發生發展可以分為癌前病變、原位癌及浸潤癌三個階段。當一個正常的細胞出現異常增生時,它就開始被「賦予」了癌變的可能,如果再繼續發展就有可能發展為癌,因此被稱為癌前病變,即癌症正式形成之前的一個「預備」狀態。
  • 台州:P53抑癌基因檢測項目在台州啟動
    一說起癌症,相信大家都是「談癌色變」。而科學研究40%以上的腫瘤如果早發現早幹預是可以預防的。近日,有一個新的檢測項目在我們台州啟動,可能給談癌色變的人們吃一顆定心丸。   8月23日上午,在椒江萬康體檢中心, P53抑癌基因檢測項目正式啟動,這個項目是由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北京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國腫瘤早期篩查專項管理委員會、椒江萬康體檢中心等聯合主辦的。據介紹,這個項目可以通過基因檢測提前發現癌症發生的潛在風險。   北京疾病預防控制中心P53腫瘤篩查項目負責人 張杰:「我們通過採集手指的末梢血,5滴就可以了,操作非常簡單。
  • 談癌不用色變,專家帶你認識宮頸癌
    談癌不用色變,專家帶你認識宮頸癌 2020-11-27 13: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入了解良性腫瘤與癌症,讓你不再談癌色變,陷入恐慌境地
    很多人談癌色變,殊不知病因的根本。今天跟大家一起探究一下癌症的根源,從現在開始糾正一些防癌治癌的誤區。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腫瘤的概念。腫瘤(tumor,neoplasm)是機體在各種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組織、細胞異常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通常形成腫塊。
  • 談「癌」不色變——認識腫瘤標誌物,超實用!
    確實,絕大多數人都會談「癌」色變。每年到了體檢旺季,門診就多了一大批手拿體檢報告焦急等待的人群,其中不乏醫院職工,無一例外,他們最關注的是腫瘤標誌物旁一個「↑」符號!在中國各類體檢機構中,腫瘤標誌物檢測早已成為最火熱銷售的項目,沒有輻射,只需幾管血樣,簡單、快速,易於大眾接受。據報導,北京一家大型三甲醫院的體檢中心每年都有3~4萬人進行相關篩查。
  • 原癌基因BRAF突變檢測的價值
    腫瘤基因檢測結合臨床手段精準診斷,不僅可以在早期檢測評估腫瘤發病風險,而且可以在腫瘤後期為靶向用藥、預後管理提供臨床支持。原癌基因BRAF:其V600E突變佔80%以上作為人類最重要的原癌基因之一,原癌基因BRAF突變會驅動腫瘤細胞的增殖、生長和分化,尤其在結直腸癌、甲狀腺乳頭狀癌、多毛細胞白血病、腦腫瘤和黑色素瘤中。
  • 抑癌基因甲基化聯合檢測與肺癌早期診斷
    DNA 甲基化檢測是肺癌的一種主要早期診斷方法。DNA 甲基化是指在 DNA 甲基轉移酶的作用下,以 S-腺苷甲硫氨酸為甲基供體,將甲基基團轉移到胞嘧啶-磷酸-鳥嘌呤二核苷酸中胞嘧啶的第 5 位碳原子上[5],其在肺癌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抑癌基因啟動子區域 CpG 島的異常甲基化可以導致抑癌基因的沉默,進而影響腫瘤的發生發展[6]。
  • 東方基因牽手「無癌中國我的夢」公益大行動
    1月23日上午,「無癌中國我的夢-東方基因在行動」公益活動在北京大興區東方基因基地舉行發布會,活動發起方東方基因在會上宣布,此項公益活動將依託「無癌中國我的夢」公益大行動的愛心大使,向社會陸續免費贈送1000萬份、價值近400億元的兩癌基因篩查、兒童脊柱和耳聾基因篩查服務。
  • 基因檢測可查癌?商業體檢中心真的靠譜嗎?
    一提起癌症,很多人都是"談癌色變",現在,除了正規的醫療機構有癌症早期篩查,越來越多商業體檢機構開始推出癌症早期篩查項目,一滴血就可以發現尚處於萌芽狀態的癌症,這靠譜嗎?基因檢測可查癌?專家:這種說法不科學由於腫瘤疾病比較隱形,很多在早期沒有典型症狀,到了中晚期發現後,病人往往就錯失了根治的機會。根據統計,早期腫瘤治癒率在80%左右。目前, 除了正規醫療機構,很多商業體檢中心也推出了腫瘤早篩項目。
  • P53抑癌基因檢測項目在福建正式啟動
    12月20日,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北京疾控中心、全國腫瘤早期篩查專項管委會、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聯合主辦的「P53抑癌基因檢測」在福建省正式啟動,該項目的落地,對於提高福建省腫瘤早期檢出率和治療率,改善癌症防治現狀具有重要意義。
  • 郎景和院士談子宮頸癌的防治策略(節選)
    篩查的目的是識別、發現和檢出子宮頸上皮內瘤變(CIN)的患者,而不是(或主要不是)識別浸潤癌。後者多伴有症狀,是及時診斷問題。報告表明,1/4患者從未進行過細胞學抹片檢查,或者1/4患者在5年內未進行過細胞學檢查,篩查的重要性顯而易見。以往子宮頸癌的篩查是子宮頸陰道細胞學抹片(Pap smear,巴氏塗片)及巴氏分級,其功不可沒,但缺點是漏診率高。
  • p53抑癌基因可預測12種癌症_海峽都市報電子版_海都報電子版_網絡...
    N肖宏 美國影星安吉麗娜·朱莉因為基因檢測顯示患卵巢癌的風險高,日前選擇預防性切除自己的輸卵管和卵巢,兩年前她為防乳腺癌已經切除了乳腺。「朱莉積極防癌」,再一次引起人們對癌症早期檢測的強烈關注和討論。 就朱莉而言,以自身情況呼籲人們增強健康意識的行為是值得讚嘆的,但我們更需要普及防癌知識,端正公眾對科學防癌的正確認識態度。
  • p53抑癌基因檢測福建活動正式開始
    據介紹,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國腫瘤早期篩查防治專項管理委員會、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聯合開展的p53腫瘤早期篩查公益活動福建站的活動正式啟動,僅需取手指末梢血,就可一次檢測12種癌症最早8年會不會發生。據悉,該項活動福州定點單位設在福建福能總醫院體檢中心。
  • 基因TP53如何抑癌?一文解讀
    TP53基因突變常見於各種基因檢測報告,在人體基因裡,TP53是非常重要的抑癌基因,在正常細胞中低表達,在惡性腫瘤中高表達。TP53基因翻譯的P53蛋白是細胞生長、增殖和損傷修復的重要調節因子。抑癌基因如TP53、BRAC1或BRAC2、PTEN、RB1和APC等,它們負責調控腫瘤細胞的增殖,如同汽車的剎車。需要注意的是抑癌基因的突變是比較隨機的,不管在基因的任何位置發生任何形式的突變,只要這個突變導致該基因失去功能,或者功能降低,都可能導致腫瘤的發生。
  • 中國科學家《癌症研究》封面成果:讓抑癌基因不再「沉默」
    科學家仍在努力尋找新的靶向藥物和研究方向,在對付腫瘤時喚醒人體自身的免疫機能,讓抑癌基因不再做「沉默的羔羊」。南開大學藥學院楊誠教授課題組研究了腫瘤惡性演進中抑癌基因共沉默現象,並針對這一現象設計了通過納米微球運載的人工單鏈環狀DNA,通過吸附miRNA以提高機體抑癌基因的表達水平,從而抑制腫瘤進展。
  • 癌前病變是什麼意思 常見的癌前病變你知道嗎
    其實癌症的發展過程包括癌前病變,原位癌和侵潤癌三個階段。那麼有人會問,這個愛錢病變是什麼意思呢?常見的癌前病變有哪些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癌前病變是什麼意思其實,許多的癌症如果能夠在癌前病變的階段能夠重視和治療的話,可以將癌症的發生降低到最小的機率。所以我們需要了解一些癌前病變的知識,為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健康保駕護航。
  • 什麼是小細胞癌 小細胞癌的食療方有哪些
    癌症的種類越來越多,有點讓人猝不及防,現在是談癌色變的年代,總感覺癌症會分分鐘就要人性命一樣,你知道什麼是小細胞癌嗎,小細胞癌的誘發因素有哪些呢,小細胞癌的臨床症狀是什麼,接下來一起看看治療小細胞癌食療偏方吧。
  • 武威重離子治癌系統投入臨床試驗
    武威重離子治癌系統投入臨床試驗每日甘肅網5月28日訊(西部商報首席記者 金奉乾)5月26日,武威重離子治療中心隆重舉行重離子治癌系統臨床試驗啟動儀式,標誌著我國第一臺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離子治癌系統在註冊上市和產業化發展道路上邁出新的關鍵一步
  • 蟲藥可治癌?看看國醫大師的抗癌良方
    大多數人都談癌色變,把它視為絕症,甚至還有「治好不是癌,是癌治不好」的說法。國醫大師朱良春在臨床工作多年,根據「蟲藥治癌」的思路,靈活運用如斑蝥、壁虎、地鱉蟲、蟬蛻、蟾蜍、地龍(蚯蚓)、僵蠶、螻蛄、全蠍、鳳凰衣、蜈蚣等蟲類藥物,使病情緩解甚至治癒的癌症患者不計其數。
  • 金橡醫學攜手華為雲、加速腫瘤基因檢測創新
    癌症與基因的關係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腫瘤其實是一種基因病。腫瘤是機體細胞在內外致病因素長期協同作用下,導致在基因水平的分化和調控障礙,從而發生過度增生及分化異常而形成的新生物。腫瘤的發展並非一蹴而就,是基因突變的積累,實現從量到質的變化,長期積累成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