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癌症,很多人都是"談癌色變",現在,除了正規的醫療機構有癌症早期篩查,越來越多商業體檢機構開始推出癌症早期篩查項目,一滴血就可以發現尚處於萌芽狀態的癌症,這靠譜嗎?
防癌早篩發現結節 63歲肺癌患者挽回生命
今年63歲的南京市民朱卡林在半年前的一次體檢中,通過低劑量螺旋CT發現肺部有一個2釐米大的結節,被診斷為肺神經內分泌腫瘤。朱卡林及時接受了手術,目前,已經進行了六個周期的化療,身體狀況恢復良好。主治醫生華海清表示,朱卡林的治癒主要得益於早期發現和介入。
基因檢測可查癌?專家:這種說法不科學
由於腫瘤疾病比較隱形,很多在早期沒有典型症狀,到了中晚期發現後,病人往往就錯失了根治的機會。根據統計,早期腫瘤治癒率在80%左右。目前, 除了正規醫療機構,很多商業體檢中心也推出了腫瘤早篩項目。今天,記者隨機打開了南京一家商業體檢中心的官方網頁,看到關於腫瘤早期篩查的項目有幾十項 ,腫瘤十二項檢查高端套餐顯示已有六千多人預約。記者留意到,檢測方式包括基因檢測、液體活檢等,價格從一千多到一萬多元不等。那麼,這些檢測項目對腫瘤的早篩效果如何呢?
該商業體檢中心客服說,基因檢測可以準確診斷癌症。業內人士表示,這種絕對性的說法不科學。癌症基因檢測目前還處於發展階段,一方面,還有很多癌症突變基因沒有被找到,另外,檢測的準確率還有待提高。社會上的商業體檢機構魚龍混雜,一旦設備和技術力量不夠,操作不規範,也會出現檢測結果"假陽性"的現象。
此外,專家認為類似商業體檢中心技術、管理水平也會存在差異。一旦監管缺失,很容易造成遺傳信息外洩,對患者本人及家庭產生不良影響。
防癌早篩應"量體裁衣" 首選正規醫療機構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加強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關,最關鍵的就在於早發現早治療。在抗癌宣傳周上,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在南京,北京,上海等九個城市同步舉辦公益活動,為兩千多名老百姓普及防癌抗癌知識,提倡普通人群要做到一年一次體檢,高危人群,如長期吸菸,有B肝病史等人群則要做到半年檢查一次。
專家介紹,目前腫瘤早期篩查技術都已經成熟,包括胸片、B超、CT或者核磁共振等等,老百姓要依據個人年齡、高危程度、 家族史等"量體裁衣",通過正規醫療機構進行科學早篩。國家層面應當完善預防保護體系,將癌症早期篩查納入常規體檢項目中,降低進口抗癌藥品關稅,將更多種類的抗癌藥品納入醫保範疇。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董雯 張健 編輯/季玉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