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這6種癌症會遺傳!家裡有親人患這種癌,你就要當心啦!

2020-11-25 騰訊網

或許你會發現這樣的現象

在某些家庭中有一人患癌症

其他家庭成員可能也會患上這個癌症

就像病毒感冒一樣一個傳染一個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癌症真的會傳染嗎?

有關腫瘤流行病學研究資料表明,近年來「家庭癌」現象有明顯增加的趨勢,他們既可以同時發生,也可以先後出現,其患癌部位可以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但是到目前為止,大多數學者都認為癌症不能傳染。長期與癌症患者有接觸的腫瘤醫院的醫生和護士,他們的癌症發病率並不比一般人高。

癌症會遺傳嗎?

科學家經過長期探索與研究,現在較一致的看法是,癌症主要是由環境因素引起的,但遺傳也起著一定的作用。

這是因為有的人(或有的家族)在他們集體的細胞內存在著腫瘤敏感基因,這種基因也就可能通過父母雙方生殖細胞染色體的結合,傳遞給新的個體(子女),因此子女們的細胞中也就會有了這種腫瘤敏感基因。

一旦「條件」合適,這類基因被激活,於是引起細胞不受控制地增殖,最終導致了癌症的發生。

環境因素對「家庭癌」的出現影響最大

關鍵因素: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和環境

發生這種現象的科學解釋是:家庭成員共有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和生活環境等因素。

由於同一個家庭的成員長年同在一個鍋裡吃飯,彼此互相影響,「同化」了生活方式、生活習慣,而且家庭居住環境相同,所以往往潛移默化被同一致病因素或致癌誘因所影響。於是,患同一類疾病或癌症就不足為奇了。

根據現有的資料,「家庭癌」以消化道癌最為多見,這同樣佐證了生活習慣、生活環境與癌症發病的關係。

研究結果還表明,那些同患食道癌的家庭往往還收入低下、動物蛋白攝入量少、經常攝入不新鮮食物和黴變鹹菜、喜吃很燙的麵條和喜食辣椒等強刺激食品。這樣易於引起食道黏膜病變,導致食道發炎並逐漸發展為食道癌。

又如腸癌,它與攝入食物纖維含量低以及高脂肪膳食也有關,如果家庭成員同有這樣的飲食習慣,則容易遭受癌魔的襲擊。

此外,還有一些家庭癌是長時間共同接觸同一種病菌引起的,比如幽門螺旋桿菌在人群中的感染率高達50%—60%,是最為普遍的一種感染細菌,它可能引發胃炎和消化性潰瘍,長期感染可能發展成胃癌。

情緒也會對此有影響:

家庭成員中的情緒也是不可忽視的誘發因素。

家庭缺乏和諧的氛圍,夫妻雙方彼此抱怨,與老人生活難以協調,長期生活在緊張焦慮中,也是家庭式癌症不可忽視的誘發條件。

心理消極,挫折感,負面情緒等波及彼此影響整個家庭,是癌症引發的另一主要因素。

六種比較常見的「家庭癌」

1

胃癌

腫瘤專家介紹,在所有的胃癌患者中,有5%~10%是屬於遺傳性胃癌,也就是父母的基因遺傳給自己的。其中比例最多的要數遺傳瀰漫型胃癌,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

高風險人群,建議每年體檢時加上胃鏡檢查。但傳統胃鏡比較痛苦,可能會引起不適反應,可以嘗試最新的膠囊胃鏡技術

通過一顆小小的膠囊,就可以在15分鐘內完成無痛、無創、無麻醉、無死角、無交叉感染的胃鏡檢查。

2

腸癌

很多腸癌患者都是從腸道息肉開始的,最終演變成大腸癌。但你不知道的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我們最終看到的結果就是家族性的大腸癌。

對此專家建議,如果家中有親屬患有大腸癌,最好在每年體檢時加上結腸鏡檢查。除了傳統腸鏡,還有一種便捷快速篩查早期腸癌的方法:糞便DNA篩查

通過分析糞便中遺傳物質(糞便DNA),不僅能檢測出腸癌病灶,還能發現直徑1cm以上進展期腺瘤(癌前病變),真正實現及時根治。

3

乳腺癌

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如果有一位近親患乳腺癌,則患病的危險性增加3倍;如果有兩位近親患乳腺癌,則患病率將增加7倍。

好萊塢女星安吉麗娜·朱莉的母親與小姨都是乳腺癌患者,朱莉想了解癌症是否會發生在自己以及孩子身上,在醫生的指導下,朱莉進行了遺傳性乳腺癌關鍵基因檢測。通過基因檢測結果發現,朱莉的關鍵基因BRCA1上出現致病突變,朱莉的乳腺癌風險高達87%,通過和醫生商議,朱莉決定進行預防性乳腺切除手術,降低乳腺癌風險,最終她的乳腺癌風險由原來的87%降到了7%。

專家提醒,建議乳腺癌高危人群進行BRCA1/2基因檢測

乳腺癌高危人群指的是:

1.有乳腺癌家族史(尤其是多位);

2.家族中有已知BRCA1/2致病基因存在;

3.有相關腫瘤家族史:卵巢癌(包括輸卵管癌和原發性腹膜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

4.男性乳腺癌,或有男性近親患有乳腺癌;

4

甲狀腺癌

臨床中發現,如果家族中一級親屬(比如父母、子女和同胞兄弟姐妹)中有3例或3例以上病人,那麼這個家族具有遺傳性的概率會超過94%。

所以,如果家中有2-3個患過甲狀腺癌的親屬,建議定期體檢,進行相應的影像學檢查。

5

肺癌

假如丈夫吸菸,夫妻倆同時患上肺癌的機率就會大大增加。

由此長期暴露在室內「二手菸」的環境,再加上廚房油煙、房屋裝修裝飾材料可能出現的汙染等等這些都增加了女性患肺癌的危險性。

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戒菸,讓室內環境儘量避免煙霧繚繞,多一些綠色植物改善室內環境,在天氣好的時候保持房間通風30分鐘以上。

肺癌的早期篩查主要方式是低劑量CT檢查。目前,接受規範治療的早期肺癌病人,治癒率已經達到85%以上,而晚期病人的治療效果卻依舊不理想。為此,建議40歲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低劑量CT檢查,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6

肝癌

如果家中有一人是B肝患者,那麼經常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員也可能通過性生活被傳染B肝,而B肝患者正是肝癌高發人群。

B肝病毒可以通過血液、母嬰、性以及日常的密切接觸傳播。如果防治意識差,很容易造成家族式肝癌。

建議要及時接種B肝疫苗,降低B肝病毒感染的機率。感染B肝後要積極配合治療,有效控制病情,避免B肝發展成肝癌。

「癌症性格」存在嗎

「癌症性格」的說法現在很流行,很多人對照著所謂「癌症性格」標準,覺得自己符合其中的一條或幾條,於是整天擔心自己是否患上癌症,從此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那麼到底有沒有「癌症性格」?真的是某種性格的人更容易患癌嗎?

癌症不僅是生理病,也跟社會心理因素有關。如果人們長期精神萎靡、焦慮壓抑,處於負面情緒中,勢必會帶來失眠問題,進而導致食慾不佳,吃不好睡不好,如此一來,機體免疫力下降,癌症就可能找上門來。吃好睡好心態好,是防病防癌的基礎。樂觀、心態好的人,不是說一定不得癌症,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得癌症的機率至少低一些。

「癌症性格」不存在。專家認為,不應該給性格戴上「癌症」的帽子。性格本無好壞之分,各種不同的性格都有其優勢和劣勢,不能絕對地說哪個性格好,哪個性格壞,關鍵是懂得揚長避短。也就是說,我們要儘可能把性格中好的一面展現出來,而將不好的一面努力縮小。性格與癌症可能有某種關係,但主要是指某種性格中不好的一面,如果放任不管,甚至將其放大,無論對人際交往還是身體健康,都會帶來負面影響。

不要讓自己長期處在負面情緒中。其實,很多人關注性格與癌症,本質上是關注社會心理因素與癌症的關係。每個人都有負面情緒,偶爾的或短暫的負面情緒,對身體並沒有太大危害,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癌症不是一日「養」成的,不管是外在致病因素還是內在心理因素,短期內不會有明顯後果,就怕長期「浸泡」在負面情緒中。所以,最關鍵的是要懂得調節情緒,必要時求助心理諮詢師甚至心理醫生。

癌症也會重男輕女

男性不僅癌症發病率高,患癌後的生存狀況也不容樂觀。有相關數據顯示,惡性腫瘤死亡率為男性201.67/10萬,女性124.06/10萬;男性結直腸癌、胃癌、肺癌的5年觀察生存率低於女性。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 尤長宣告訴說,不只中國,國外也是男性比女性患癌多、治癒率低,其中肺癌、胃癌、肝癌最為突出。美國2017年癌症統計數據顯示,相較女性,男性癌症發病率高20%,癌症死亡率高40%。英國一項統計學研究發現,男性罹患癌症的機率比女性高16%,死亡率高40%。排除一些男性或女性特有的癌症(如前列腺癌和宮頸癌),以及某一性別中更為常見的癌症(如乳腺癌),在兩性都會罹患的癌症中,男女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差異更為明顯,男性比女性分別高出60%和70%。

如何辨別癌症徵兆

1

咳嗽不停,痰中帶血,警惕肺癌。

肺癌的典型徵兆是刺激性咳嗽、痰中帶血、胸痛等,約2/3有頑固刺激性咳嗽。與感冒、支氣管炎咳嗽不同,這種刺激性咳嗽用抗生素無法減輕,通常是間斷性咳血痰或痰中帶血絲,或咳嗽有大量泡沫痰,伴隨喉部哮鳴音、胸悶、氣促等表現,短期內體重明顯下降,有不明原因的低熱。若上述症狀持續2~3周不緩解,建議就醫。

2

無法解釋的體重驟降,警惕胰腺癌、胃癌、食道癌、肺癌。

體重是健康「風向標」,其突然減輕是機體出現慢性消耗的表現,可伴隨貧血、乏力、發熱等。如果飲食運動均未改變,但體重在一兩個月內下降10%左右,伴有厭食、腹瀉、便秘等,要警惕上述幾種癌症。不過,導致體重驟降的疾病很多,最好請醫生進行綜合判斷。

3

疼痛,警惕骨癌、睪丸癌。

疼痛是多種癌症的症狀,多見於中晚期,骨癌和睪丸癌早期就可能出現疼痛。骨癌早期疼痛具有固定性、持續性特點,夜間尤甚,且日益加重。當感到腰背、四肢、關節等處疼痛、腫脹,找不到創傷、炎症、風寒等誘因,就要提高警惕。睪丸癌疼痛常是局部隱痛、脹痛,痛感不是很強烈,手摸睪丸能發現不對稱,患側體積增大,有下墜感。

4

長期便秘、腹瀉,大便有血或呈深色、黑色,警惕結腸癌、直腸癌。

大便形態、顏色以及排便規律的變化,是結直腸癌最直接的早期表現。40歲以上人群,若出現稀便、黏液便、膿血便,或便中帶血,呈鮮紅色或果醬色,長期下腹部不適,如腹脹、腹痛、腹鳴或隱隱作痛,且有原因不明的貧血、消瘦、無力,腹部可觸摸到腫塊,需及時就診。不過,便血是臨床上較複雜的一種症狀,痔瘡、上消化道出血等也可能導致,但性狀、顏色不同,若只發現便中帶血不必過於恐慌,聽從醫生指導即可。

5

乳腺不規則腫塊或乳頭血性溢液,警惕乳腺癌。

80%的初診乳腺癌患者,是因無意中摸到乳腺腫塊而就診。腫塊多為單發,以無痛性腫塊居多,少數伴有隱痛或刺痛,邊緣不規則、表面不光滑,若還伴有乳腺皮膚的「酒窩樣」或「橘皮樣」改變,建議就醫。非妊娠期女性乳頭流出膿液、漿液、血液等,可能是乳腺增生、乳腺導管擴張症或乳腺癌表現,需請醫生進一步判斷。

6

陰道莫名出血,警惕宮頸癌、子宮內膜癌。

有些女性在性交、婦科檢查,或用力排便後有少量陰道出血,呈淡紅色或褐色,屬「接觸性出血」,可能是宮頸癌的癌前病變信號。陰道出血一般先少後多,或時多時少,病情發展到中期,出血會明顯增多。此時應及時到醫院檢查,並堅持4~6個月複查。絕經期後有不規律陰道出血或血性白帶,在排除宮頸癌和陰道炎後,應高度警惕子宮內膜癌。

7

排尿疼痛、血尿、尿量變化,警惕膀胱癌、前列腺癌、腎癌。

血尿是膀胱癌發出的第一信號。75%~78%的膀胱癌患者有血尿症狀,多呈無痛性或間歇性,有時會自行停止。血尿有些是可以用肉眼發現的,但多數肉眼不能察覺,需做尿常規檢查。

8

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狀,以及尿瀦留都可能是膀胱癌早期症狀。

前列腺癌患者的早期表現多是尿流分叉、尿程延長、尿頻、尿急、尿痛、尿不盡感等,血尿反倒不是主要症狀。性生活時出現射精疼痛,或射出血性精液也需警惕。腎癌早期表現不典型,部分人會出現血尿,無痛性間歇發作。要注意的是,以上所有表現都應請醫生判斷確診。

9

長期口腔潰瘍,口內舌頭有白色斑點,警惕口腔癌。

口腔潰瘍通常10天內會自行癒合,長時間不癒合的潰瘍可能是結核性潰瘍或者癌症。若潰瘍伴有反覆出血及不明原因的麻木、灼熱、乾燥感,且超過兩周不癒合,就要警惕。口腔白斑是一種上皮異常增生的癌前損害特徵,也需要留意。

10

淋巴結腫塊,警惕淋巴瘤。

淋巴結是免疫器官,出現腫大一般與各類炎症有關。但若出現腫塊,則可能是淋巴瘤、愛滋病、淋巴結核等嚴重疾病的徵兆。若淋巴結腫大時間較短,摸起來比較柔軟,自覺疼痛或壓痛,一般屬於良性;若頸部、腋窩或腹股溝淋巴結腫大長時間不消,堅硬、固定,表面凹凸不平,無疼痛或壓痛,且逐漸增大,則要警惕腫瘤的可能。

11

消化不良、吞咽困難,警惕食道癌、胃癌、喉癌。

上述兩大症狀在生活中極為常見,誘因很多,但如果出現長時間不明原因的持續消化不良,需考慮胃癌的可能。長期吞咽困難,進食時出現胸骨後疼痛、食管異物感,不進食也會感到食管壁有菜葉、碎片或米粒貼附,吞咽下食物後會感到食物下行緩慢,甚至停留在食管內,應儘早接受X光胸透或胃鏡檢查。

12

嗓音嘶啞,警惕喉癌、甲狀腺癌。

喉癌的早期症狀不典型,和咽炎有許多相似之處。若出現聲音嘶啞、咽喉疼痛、刺激性乾咳等症狀,或有痰中帶血、咽部異物感等,對症治療不見好轉,或症狀持續超過1個月,應進行詳細的喉鏡檢查。甲狀腺癌早期也少有典型症狀,很多人是單位體檢時發現,聲音變嘶啞是甲狀腺癌的一個信號,應及時做頸部B超排查。

來源:人民網健康衛生 健康時報 生命時報 杭州和康康復醫院腫瘤治療中心

(編輯:老納)

相關焦點

  • 癌症也會遺傳?醫生直言:如果是這4種,下一代可能會「繼承」
    癌症也是一種「遺傳病」嗎?2017年,青島一家七人患癌的事例,讓不少人堅信癌症會遺傳。一開始,是家裡的女兒確診肺癌,並伴有多個病灶轉移。住院期間,他哥哥因為意外也來到醫院,隨後也檢查出肺癌,同樣是多病灶的原發性肺腺癌。經過了解得知,他們七兄妹中,有六人確診癌症,其中一人因胃癌去世,而且他的父親早年也是因肺癌去世的。
  • 當心「癌從口入」!這七種癌症都跟吃有關!別再不當回事啦!
    胰腺癌:「三高」食物要少吃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副主任、胰腺癌單病種首席專家、肝膽科專家李昇平教授:有「癌中之王」之稱的胰腺癌是一種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死亡率高、治療效果差。胰腺癌和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食物這「三高」食物「吃」得過多密切相關。
  • 癌症和遺傳到底有多大關係?
    遺傳性癌症是致癌基因變異從父母傳給子女,這樣每個細胞都有這樣的變異。有這樣的基因變異並不表明一定會得癌症,而且往往多於一個變異才可能導致癌症的出現,但患相關癌的危險會高很多。這類變異和偶發癌的變異往往是同樣的,區別是遺傳性癌症的基因變異是先天的,偶發性癌症的變異是後天的。兩者之外,還有一類叫做家族性癌症,一個家族有好幾位患癌症。
  • 9種癌症「遺傳」風險高!有家族史的人要小心了……
    癌,疾病中最讓人揪心的字眼。世衛組織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在《2020年世界癌症報告》中說,每年有近六分之一的人死於癌症。雖然癌症不傳染,但你可能忽略了,有些癌有著「遺傳」的可怕特性。9種癌和遺傳關係大目前,人類對癌症的發生機制尚不完全了解,很多癌症的病因還不明確,已被證明具有明顯遺傳傾向的癌症有30餘種。
  • 八分之一的癌症患者或有遺傳突變,基因檢測可幫助親人預防癌症
    遺傳因素在多種癌症的患病風險中起著關鍵作用。識別種系易感性對治療決策、降低風險幹預、癌症篩查和受影響患者及其近親的種系檢測具有重要意義。基因檢測可以發現遺傳的遺傳突變,並可以個性化癌症治療,提高生存率,在親人中控制癌症並突破精密醫學的界限。
  • 什麼是原位癌?都有哪些?區分6種常見癌症表現,症狀持續是關鍵
    #百裡挑一#有不少朋友諮詢有關癌症的問題,說過自己的感受,當聽到自己或者家人被醫生告知患了癌症的時候,會感覺天都塌下來了,非常絕望,覺得這個世界都要拋棄自己了,不過醫生隨後告知自己不用過於擔心,是個原位癌,屬於早期,甚至還笑著說,這個癌連保險都不管。早期兩個字會讓他們感覺有些安慰,但依然會感到疑惑和擔心,同樣是癌症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嗎?原位癌又是個什麼癌症呢?
  • 當你的摩託車上出現這9種噪音,你就要當心啦!
    當你的摩託車上出現這9種噪音,你就要當心啦!很多時候,車上發出的一些很簡單的小聲音我們也需要認真檢查,以免小故障變成大故障!導致這種【滴答】噪聲的是安裝處的小縫隙或者生鏽的小孔。你可以在車子冷卻的時候檢查有沒有縫隙,啟動車子後的幾秒鐘你可能會看到有蒸汽冒出或者水滴出,把手靠近則會感到有氣體噴出。3.
  • 常年不發燒的人要當心 可能是癌症找上你
    五年不發燒這類人,要小心肝癌和肺癌。不發燒,好像身體很好,其實是免疫力太差了,身體機能下降了,對致病的因素沒反應了。1.肺癌和肝癌症狀一:五年不發燒這種人小心肝癌和肺癌。不發燒,好像身體很好,其實是免疫力太差了,身體機能下降了,對致病的因素沒反應了。
  • 這6類癌症遺傳機率高
    ■ 本報記者 符王潤  通訊員 譚瑩  根據海南省衛健委提供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我省癌症發病率排名前五的依次為肝癌、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胃癌。據有關數據統計,目前具有較高遺傳率的常見癌症有乳腺癌、胃癌、肺癌、腸癌、肝癌、鼻咽癌等。那麼,它們的遺傳機率有多大?又該如何降低遺傳的風險?
  • 醫生:這種癌有遺傳性
    舉報   來源:十堰晚報  生活中,我們聽說過  「一家幾口同時患癌」的消息  那麼癌症真的會遺傳嗎
  • 家族中4人確診同類癌症,難道癌症真的會遺傳?
    為什麼一個年紀輕輕的小姑娘,會前後患上兩種看上去八桿子打不到一起的癌症呢?家族中4人確診同類癌症,難道癌症真的會遺傳? 癌症會遺傳嗎? 癌症不是遺傳病。
  • 揭秘癌症真相!浙江人最容易得這6種癌
    原標題:獨家揭秘癌症真相!浙江人最容易得的6種癌,如何預防和治療,看這一篇就夠了!我國平均每分鐘,就有7人被確診為癌症,4人因癌症死亡。在不少人眼裡,一旦被癌症俘獲,人生就意味著清零,以至於國人談癌色變,成為心結。
  • 想要不得癌症,首先就要遠離這3類東西,知道後你都能做到嗎?
    很多人對於癌症都是恐懼的,確實是癌症不管是發生在自己身上,還是發生在身邊人,都是非常擔憂的一件事,且患各種癌症的人群也越來越多。據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數據,我國每6分鐘就有一人患上癌症,一生中患癌的概率為22%,平均每天就有7700人因癌症失去生命,且每年的數據都有逐漸上升的趨勢。
  • 癌症不傳染但可能會遺傳 「三早」提高患癌生存率
    傳染性病原體會引發癌,那癌症會直接傳染嗎?「癌症本身不會傳染。」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王東林說,從發生的機制來看,癌症是不會傳染的,不過導致癌症發生的病毒和細菌會傳染。特別要注意的是,家庭成員間因為長期生活,可能會被同一致癌因素或誘因影響導致「家庭癌」的發生。
  • 一家人容易患同一種癌,是癌症會傳染嗎?醫生闢謠:這麼說不準確
    於是有的人有了這樣的疑問,都說癌症是細胞癌變來的,那為什麼都會聚集性發作呢?難道癌症會傳染嗎?其實掰開這個疑問有兩個問題。1.癌症會傳染嗎?2.不傳染的話為什麼會聚集發病?為了解答這兩個問題還真需要費一番口舌了,但是相信您看完這篇文章會有很多感觸,對癌症的了解也會更加深刻。一、癌症會傳染嗎?
  • A、B、AB和O這4種血型,更容易患上哪種癌?研究給出了參考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血型都是A、B、AB和O這4種血型中的一種,而且從出生時,血型就已經確定並且會伴隨你一生。但在生活中,也有朋友會好奇,在這4種血型中,是否存在哪種血型患上某一種癌的風險更高或更低的情況呢?
  • 有這3種舌象,當心癌症找上門!舌頭與癌症有這樣的關係!
    據中日友好醫院中西醫結合腫瘤科主任賈立群在北京衛視《我是大醫生》節目上分享:腫瘤高發區的上萬例數據研究發現,舌頭的某些特徵與上消化道腫瘤,包括癌前疾病密切相關。有這些特徵的人,上消化道癌症風險比正常人高2倍,隨著年齡增加,風險可能高出更多倍。我們根據節目內容整理,如果長時間出現以下三種舌象,就要引起注意了。
  • 原位癌一般無特定症狀,最好留意其病因,此病有一定的遺傳傾向
    如果未及時發現和治療,可能會發展成浸潤性癌症。原位癌的一部分也可以長期維持而不發展,但是患者仍然不能不小心。01這種病症沒有特定的症狀,想要及時地預防,就要了解它的病因(一)總覽目前尚不清楚原位癌的病因。
  • 結節是否會「癌前病變」?有這3個特點,你的結節可能還安全!
    生活中說起癌症的時候,每個人都會感覺到非常害怕,其實人患上癌症,不是一下子就出現的,他有一個癌症前病變的階段。只是很多人都把這些症狀忽略了。而結節通常就是癌症前病變的表現之一。
  • 這些關於癌症的坑 你踩了幾個?
    誤區一 吃糖會使癌症惡化也許是因為癌細胞消耗的葡萄糖比其他細胞多,使得人們相信吃糖會使這種疾病惡化的謬論。然而,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反駁了這一說法,指出,「沒有研究表明吃糖會使癌症更嚴重,或者如果你停止吃糖,腫瘤就會縮小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