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裡挑一#
有不少朋友諮詢有關癌症的問題,說過自己的感受,當聽到自己或者家人被醫生告知患了癌症的時候,會感覺天都塌下來了,非常絕望,覺得這個世界都要拋棄自己了,不過醫生隨後告知自己不用過於擔心,是個原位癌,屬於早期,甚至還笑著說,這個癌連保險都不管。早期兩個字會讓他們感覺有些安慰,但依然會感到疑惑和擔心,同樣是癌症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嗎?原位癌又是個什麼癌症呢?
對於這些朋友的疑惑我們今天就聊一聊,確實癌症早期就跟及時治療,把握治療的黃金期,其實不少癌症是可能治癒的,甚至有可能終身不復發,不必每日擔心自己處於絕症之中。但我們也要了解,不管是什麼癌症,都會突然就出現,而是有一個生長過程的,只不過這個過程人們察覺不到,靜悄悄地在患者身上生長,隨著時間進展才慢慢突顯症狀,而癌症的最初階段就可以稱為原位癌。那麼原位癌究竟是什麼呢?
01原位癌是什麼癌?都有哪些?
在醫學上定義原位癌稱上皮內上皮癌,指的是人體的黏膜上皮層內或皮膚表皮內的非典型增生,也就是癌變的細胞只存在於皮膚或黏膜內,沒有穿破皮膚、黏膜下的基底層,所以沒有侵犯到真皮組織,也沒有發生浸潤和轉移,因此原位癌也被稱為浸潤前癌。定義可能有點晦澀,簡單的說就是一群異常的細胞形成的,不過這些細胞沒有發生擴散或者轉移,仍然留在原來發病的人體上皮組織,這個階段的癌被稱為零期癌,雖然有個0,但同時也表明這些細胞已經癌變了,不能不管或者消極對待,否則這些細胞如果擴散到其他組織,這就可能轉變了更為嚴重的癌症,也因此會變得更加活躍了。
常見的原位癌其實是比較多的,比如皮膚的原位癌,胃原位癌,子宮頸原位癌,直腸原位癌等,一般來說原位癌是治癒率比較高的癌症,根據統計治癒率能達到90%左右,比如膀胱原位癌我國5年內生存率大於90%,而根據美國的統計資料2008年後,其膀胱原位癌普遍生存率高於95%,所以這就意味著如果能在早期發現原位癌的話,治癒的機會還是非常大的。
02原位癌都有哪些種類?
一般來說,原位癌可分為鱗狀細胞原位癌和腺原位癌兩種:
鱗狀細胞原位癌,這種癌也稱為上皮細胞癌,由於這些細胞呈現扁平的形狀,堆積在一起就像魚鱗一樣,由於這些細胞出現異常增長導致的,這類癌症包括例如皮膚、空腔器官、胃腸、呼吸道內側等,比如子宮頸癌、陰道癌、頭頸部癌等。
腺原位癌,這種癌主要是從腺體細胞開始增長的,而腺體細胞一般都存在於內臟器官之中,所以這類癌症包括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或者乳癌等等。
不過也是有特別的,比如泌尿道上皮癌,由於泌尿道上皮細胞的特殊性,其可以改變形狀不會崩解,所以它的原位癌被稱為移行細胞癌。
03原位癌是如何進展的?
我們都知道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兩種,而兩者的區分就是腫瘤細胞是否存在浸潤性,良性腫瘤有可能變大,但一般不會浸潤周圍的正常細胞;而惡性腫瘤則可以脫離原來的組織或者部位,浸潤周圍的良性組織,一旦癌細胞能夠進入周圍組織,它就能夠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
原位癌的進展也正是如此,如果患者處於原位癌的狀態就能夠積極治療,比如進行手術的話,可能癌症得到治癒不會讓病情進一步惡化,但如果沒有發現問題,或者忽視了疾病,那麼原位癌的癌細胞會進一步發展增生,突破了基底膜,那麼就會形成侵襲癌,這也就進入我們日常裡所認知的癌症了,這種癌症具有侵襲性,不僅會增生擴張,還能夠侵入周圍正常的細胞。
當癌細胞從原來的部位出現移動,這就是我們俗稱的轉移,而沒有侵襲正常組織的癌細胞也就是原位癌。
癌細胞出現浸潤,病情就會繼續發展,癌細胞可能會觸發繼發性腫瘤,或導致癌細胞轉移,而且這種情況可能會通過淋巴系統或者血管系統快速傳播,循環系統覆蓋人體的每個部位,這種情況下,癌細胞就可能出現在身體的任何部位,對人體的正常細胞發動攻擊。不過,國外也有資料顯示癌症的轉移是有秩序的,而且也可以通過一些方法預知。
正是因為原位癌和浸潤癌、轉移癌的不同,保險對於其的定義也就不同於惡性腫瘤了,有可能出現不進行理賠了。
通過這個過程,我們發現癌細胞的轉移過程其實也可以給我們對於腫瘤的治療提供幫助,原位癌形成轉移癌也是需要有條件的,因為其生長、侵襲、轉移都需要人體的營養供應,也就是血管來供應,因此如果控制住癌細胞的血管生成就是控制癌症的關鍵,這樣能夠阻斷癌細胞的營養供應,是預防或者治療癌症的方法之一。
談完原位癌,恐怕大家會有一些新的問題,既然原位癌比較隱秘不容易發現,那麼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患病呢?有沒有什麼方法?
你還別說,真有!
04如何判斷是否有患癌風險,症狀持續是關鍵
如何判斷人體出現的疾病症狀是不是和癌症有關呢?這個有點難度,因為很多疾病症狀,日常都會出現,比如感冒、發燒、疲憊、疼痛、頭暈等等,平時都能遇見,怎麼突然就變成癌症了呢?
其實要判斷也簡單,那就是要看看這種症狀持續的時間是否比較長,如果兩三天就緩解或者消失了,無疑就是日常的小問題,但如果症狀持續時間長,往往達到數周,甚至幾個月,而且症狀通過日常的治療沒有緩解,或者還在加重,那就的多加注意了,應該儘快去醫院諮詢醫生,排出惡性疾病。
不過,我們也知道,有不少人即使遇到這樣的問題,可能也不會選擇去醫院,有人害怕見醫生,有人不在乎小病,也有人害怕花錢,還有人根本不了解疾病的知識,認為症狀輕微,遲早會好。但實際上,只要某個或多個症狀持續時間長,就應該重視,或者說只要有不適的症狀就應該重視,有條件的應該隨時去看醫生,沒條件的也要看看病情的情況,儘快去檢查,這樣才能及早發現問題,及早治療。
那麼下個問題是,為什麼癌症開始沒有症狀,後面會持續出現呢?
05癌症症狀是如何出現的?
一般來說剛出現癌細胞的時候,人體幾乎沒有任何不適,因為癌症部位小,不會對人體或者周圍組織產生任何影響,但隨著癌細胞的增值,癌症部位逐漸增大,那麼癌症達到一定程度,根據所處的部位,就會出現壓迫血管、神經或者周圍組織器官的情況,而這種情況必然會對人產生影響,那麼就出現了癌症的症狀。
因為組織空間不同,所以癌症出現症狀時的大小也不同,有些癌症雖然很小但可能很早就出現問題,比如腦部、眼部等,有些癌症可能很大才會有感覺,比如胃腸道的癌症,可能需要較大的程度才能壓迫到血管神經,或者堵塞腸道,讓人感覺問題。而且根據壓迫位置不同,產生的症狀也不同,比如壓迫到脊柱附近,會出現背痛、腹痛等等,還有就是癌症增殖比較快,消耗的營養能量也會比較多,還可能分泌一些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這樣就可能導致人體的內分泌或者免疫出現異常,因此出現發熱、頭痛頭暈、疲勞、體重減少等情況。
而這些情況一旦出現,即使服用對症的藥物可能會暫時緩解,但一旦停藥或者時間長症狀還是會出現,甚至更加嚴重,因為癌症是在隨時增殖的,而且此時的癌症很可能已經是浸潤、轉移了,相比原位癌的情況更難以治療。
066種常見的癌症症狀
說到癌症症狀,很多人想到的就是腫塊,畢竟癌症也就是惡性腫瘤嘛!確實癌症比較突出的特徵就是腫物或者腫塊,不論是皮下的還是內臟的,不過除了腫塊外,癌症也會表現為一些常見的症狀,甚至有些癌症可能不會出現腫塊,只會出現一些部位硬化或者變紅,比如乳癌等。
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6種癌症常見的症狀:
1、疼痛
疼痛是癌症除了腫物外最常見的症狀了,也是人體對癌症的正常反應,普通人在日常也常會遇到疼痛的情況,尤其是人老了以後,身體各部位的疼痛會比較普遍,但如果出現疼痛持續很久,而且沒有找到明顯的原因的話,那麼應該諮詢醫生,排除癌症。因為癌症出現疼痛,往往意味著已經發生浸潤或者轉移,是癌症情況惡化的標誌,並且根據部位不同,表現不同,比如頭疼可能就是腦瘤,背痛可能是腸癌、胃癌,腹痛可能是子宮癌等等。
不過也有些情況疼痛是癌症的早期表現,比如骨癌和睪丸癌等。
2、出血
出血也是癌症常見的症狀,主要包括肺部、咽喉部的癌症、食道胃腸道癌症,以及泌尿系統的癌症,這是因為癌細胞增殖壞死,破壞了原有的人體結構,出現損傷出血,也有可能是癌組織內血管快速增生出現的。同樣,如果單一某次出血可能與某些急症有關,但長期出血則應該警惕。
3、發熱
癌症進展擴散時,人體往往會出現炎性刺激,進而出現發熱的症狀,而且針對癌症治療時,如果治療同時破壞了人體的免疫,也會出現發熱的情況。當然,白血病或淋巴瘤這些疾病早期症狀時也會有發熱的情況出現。
4、體重快速減輕
沒有進行體育鍛鍊或者節食的情況下,體重出現較快速度的減輕,有可能懷疑有癌症,一般認為在半年內,體重無故減輕10%以上,則考慮有惡性疾病。一般這類癌症多跟消化系統有關,比如食道癌、胃癌、腸癌、肝癌、胰腺癌等等。
5、疲勞
癌症導致的疲勞跟普通的疲勞最大的不同就在於,癌症導致的疲勞不會因為休息而得到很好的緩解改善,癌症患者會經常或者持續感覺疲憊,這是因為癌細胞消耗大量的營養,人體無法獲得能量,而且癌症影響了消化系統,導致食欲不振或無法進食,也會讓人產生疲勞感。
6、皮膚的變化
很多人不會對皮膚上的變化特別注意,不過一旦有明顯的變化,或者出現持續不癒合的傷口,明顯的斑點,皮疣,瘀斑都應該警惕,諮詢醫生。因為不少癌症都與這些變化有關。比如長期的口瘡可能是口腔癌,經常出現瘀斑,可能是血癌,有不明原因的腫物斑塊,或者皮膚呈現鱗屑狀,有可能是皮膚癌。
人體上大多數的痣都是無害的,但如果長期沒有變化的痣,突然有改變了,比如大小、形狀、顏色出現了變化,或者開始變硬,流血、有分泌物了,就要懷疑是不是有可能是黑色素瘤的緣故,這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癌。
此外我們也可以了解一下部分癌症的常見症狀:
腦瘤:頭痛超過兩個星期以上
肺癌:乾咳超過兩個星期,咳血或者出現吞咽困難
喉癌、食道癌:聲音嘶啞
口腔癌:舌頭和嘴巴持續出現白色斑點
肝癌、胃癌:吞咽困難、消化不良、噁心嘔吐等
胃癌、腸癌:便血
膀胱癌、前列腺癌、腎癌:血尿
乳癌:乳頭變化,有血色分泌物,乳房凹陷
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陰道異常出血
以上是各種癌症可能出現的異常症狀,當然如果身體只是呈現這些症狀,並不代表一定患有癌症,而是不能大意,應該跟醫生進行溝通,通過診療方法來診斷疾病,一旦確診就應該儘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