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糖尿病發病率可謂是一年更比一年高。
根據2020年最新中國糖尿病流行病學數據顯示,中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達到12.8%,糖尿病前期比例為35.2%,糖尿病患者總數1.298億。基本上10個人裡就有1個是糖尿病患者。這一比例著實驚人。
已知糖尿病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稱為「高危人群」,主要是指年齡大於45歲、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壓、常年缺乏運動以及血糖、血脂異常等;第二個階段稱為「糖尿病前期(也叫前驅糖尿病)」,第三個階段就成為真正的糖尿病患者了。
在血脂異常但還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的階段,就是我們今天主要探討的第二階段,即糖尿病前期。
血脂異常的狀態表明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進一步升高。然而,當前對糖尿病前期的臨床定義並沒有反映出病理生理學的差異,也無法預測未來的代謝軌跡。也就是說,糖尿病前期患者會不會發展成2型糖尿病是無法預測的。
近日,發表在《Nature Medicine》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德國圖賓根大學和德國糖尿病中心(DZD)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根據一項25年的研究數據,確定了6種不同的糖尿病前期亞型。這6種亞型在發展為2型糖尿病時具有不同的風險水平,這將有助於臨床醫生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並控制糖尿病前期和隨之而來的其他問題。
這項概念驗證研究表明,病理生理異質性存在於2型糖尿病診斷之前,並強調了一些糖尿病前期患者在沒有迅速發展為顯性2型糖尿病的情況下增加併發症風險的可能。
在這項涵蓋25年的研究數據和899名個體的分析中,研究人員通過一系列共同的生物標誌物對確定了這6種亞型。這些標誌物包括血糖水平、肝臟脂肪、體脂肪分布、血脂水平和遺傳風險。
研究通訊作者、圖賓根大學醫學院、DZD的教授Hans-Ulrich Hring說:「對於糖尿病前期患者來說,到目前為止還無法預測他們是否最終會患上糖尿病並面臨嚴重的併發症(如腎衰竭)風險,或者只是一種無害的血糖水平略微升高。」
在確定的6種糖尿病前期亞型中,1、2、4型代表著較低的糖尿病風險:這一類型的患者體重正常,或者超重但代謝相對健康;3、5、6型患者面臨較高的糖尿病和併發症風險。
其中,3型患者自然產生的胰島素過少,同時也顯示出其他生物標誌物異常,如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增加;5型患者中包括對胰島素抵抗增強和肝臟脂肪含量較高的人;6型患者體內特定類型的體脂肪(內臟脂肪和腎竇脂肪)水平更高。與3型和5型患者相比,6型患者患糖尿病的風險較低,但死亡率較高,患腎功能障礙的機率也較高。
3型:高糖尿病風險、高心血管疾病風險、高腎病風險;5型:高糖尿病風險、高心血管疾病風險、高腎病風險、高死亡率;6型:相對低的糖尿病風險、高腎病風險、高死亡率
該研究第一作者、DZD的糖尿病學家Robert Wagner說:「與顯性糖尿病一樣,糖尿病前期也有不同的類型,它們在血糖水平、胰島素作用和胰島素分泌、體脂分布、肝脂和遺傳風險等方面都存在差異。」
為了進一步驗證研究結果,研究人員將他們的數據與在英國另一個研究中收集的6810份記錄進行了對比分析。通過使用相似的標誌物和方法,研究人員在這些記錄中也發現了相同的亞型。
研究人員表示,與把每個患者都歸為同一個類型相比,理解他們在患糖尿病和併發症可能性方面的差異會帶來很大不同。針對特定的風險人群可以採取特定的治療方法。
DZD的糖尿病專家Andreas Fritsche說:「接下來,在前瞻性研究中,我們將首先爭取確定這些亞型在多大程度上適用於將個體劃分入特定的風險群體。」
患糖尿病的人數不斷增加,到2045年,全世界可能有多達7億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且這種疾病每年正在造成數百萬人的死亡,因此我們必須儘快採取行動。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0-1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