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6月齡內確診的糖尿病通常被認為是單基因突變引起的,而非1型糖尿病。這一認知近期受到了新研究的挑戰。
這項研究發表於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EASD)官方期刊《糖尿病》(Diabetologia)。對6月齡內即診斷為糖尿病的大量特殊小患者分析發現,他們患上的並非已知的單基因糖尿病,而可能是極早發病的一類1型糖尿病;而且,一些因素甚至提示,他們的發病最早有可能始於子宮孕育階段。
英國糖尿病協會(Diabetes UK)研究總監Elizabeth Robertson博士表示:「這些重要發現重寫了我們對1型糖尿病發病時間以及免疫系統出錯的時間的理解。」
截圖來源:Diabetologia
目前已知26個新生兒糖尿病基因。但在6月齡內就確診的糖尿病患者中,還有10%-15%並不攜帶上述26種基因變異之一。那麼,有無可能是其他的病因,比如多基因遺傳問題引起的1型糖尿病?
因此,埃克塞特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Exeter Medical School)團隊開展了這項研究。研究納入了2000年-2019年間在6月齡內確診為糖尿病、且沒有已知單基因異常的166例嬰兒患者,並將他們與164例單基因新生兒糖尿病和152例6-24月齡才確診的多基因1型糖尿病患兒進行了比較。
結果發現,這166例6月齡內確診糖尿病的研究嬰兒,具有兒童1型糖尿病的典型特徵:高遺傳風險評分、具有自身免疫性、而且β細胞功能快速衰退。
具體來看,這些研究嬰兒的1型糖尿病遺傳風險評分(T1D-GRS)確實偏高,36%嬰兒的T1D-GRS評分比95%的健康對照者(樣本量4862例)還要高。
這表明這些新生兒的糖尿病並不是未知的單基因病因引起的。研究團隊解釋,「因為單基因糖尿病患者的T1D-GRS評分分布與非1型糖尿病人群相同。相反,T1D-GRS評分普遍偏高提示,他們患有的可能是多基因1型糖尿病。
其次,高T1D-GRS的6月齡內嬰兒糖尿病患者,他們的自身抗體陽性率與6-24月齡確診的多基因1型糖尿病患兒相似(41% vs 58%;P = 0.2)。這為他們屬於1型糖尿病提供了又一支持證據。
▲抗胰島自身抗體陽性嬰兒的比例。從左至右依次是單基因糖尿病患者(n = 93,對照組),6月齡內確診糖尿病且T1D-GRS評分低(n = 33),6月齡內確診糖尿病且T1D-GRS評分高(n = 22),以及6-24月齡確診1型糖尿病(n = 88)。深藍色:對GADA,IA2A或ZnT8A中的至少一種呈陽性;紫色:GADA陽性;紅色:IA2A陽性;淺藍色:ZnT8A陽性。(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而且,他們體內的C肽水平也在診斷1年內就顯著降低(中位數這反映了他們體內胰島素分泌能力的迅速喪失。相比之下,單基因糖尿病嬰兒體內的C肽水平明顯更高(中位數為64 pmol/L)。
此外,研究團隊還注意到,6月齡內被確診1型糖尿病的嬰兒,他們的出生體重也往往更低,出生體重中位數低於國際參考標準。其中,在3月齡內確診的嬰兒體重最低。這增加了以下可能性:一些嬰兒在子宮內就因免疫攻擊而導致胰島素分泌減少。
基於這些發現,研究團隊認為,1型糖尿病可以在6月齡內出現,這是極早發病的一類1型糖尿病亞型,而且起病有可能始於孕育階段。
不過,對於1型糖尿病有可能起源於子宮內的「極端」推測,也有專家提出不同見解,認為目前還缺乏直接證據。芬蘭赫爾辛基大學(University of Helsinki)兒童醫院Mikael Knip博士多年來研究1型糖尿病早期生命起源,儘管他贊同這項研究樣本量不小,設計良好,但「在新生嬰兒臍帶血中,我們從未見過與糖尿病相關的自身抗體,除非母親的(糖尿病相關)自身抗體呈陽性。」另一方面,「孕期的一些風險因素,比如出生體重減輕可能確實會增加糖尿病風險,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疾病過程是在子宮內誘發的。」
研究通訊作者,埃克塞特大學醫學院Richard A. Oram博士表示,目前,研究團隊正計劃更深入地研究嬰兒的免疫系統。「希望能夠解釋1型糖尿病如此早發病的原因,並為創新預防或治療方法的研發提供洞見。」Elizabeth Robertson博士也贊同,這可能「從更廣泛的角度揭示1型糖尿病病因的關鍵因素,對於防治方法至關重要。畢竟1型糖尿病將影響這些孩子一生。」
題圖來源:123RF
參考資料
[2] Could Type 1 Diabetes Begin in Utero?. Retrieved October 19, 2020, from 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939020
[3] Type 1 diabetes could begin in the womb, new research suggests. Retrieved October 19, 2020, from http://www.exeter.ac.uk/news/research/title_821111_en.html
註:本文旨在介紹醫藥健康研究進展,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請聯繫wuxi_media@wuxiapptec.com
點「在看」,分享醫學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