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熱點(4):口服胰島素或GAD疫苗能預防1型糖尿病的發生發展嗎?

2020-11-28 醫脈通

2017 ADA值得期待的六大熱點(4):口服胰島素或GAD疫苗能預防1型糖尿病的發生發展嗎?

2017-06-06 來源:醫脈通

醫脈通整理編撰,未經授權不能轉載,微信轉載請通過醫脈通內分泌科公眾號申請白名單。

美國第77屆糖尿病協會年會(ADA)即將召開,大會將發布有關1型糖尿病的多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臨床試驗結果,其中國際糖尿病TrialNet’s口服胰島素預防試驗(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研究時間最長的有關口服胰島素預防的研究。會議期間,還將發布其姊妹研究——口服胰島素免疫效果研究以及在瑞典進行的穀氨酸脫羧酶(GAD)疫苗研究數據。


從1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來看,胰島β細胞的破壞早在高血糖症狀出現前就已經存在,隨著病程的進展,胰島功能逐漸衰退,需要終身使用胰島素治療。如果在1型糖尿病疾病的自然進程中能夠阻止對胰島β細胞的自身免疫攻擊,便可以延緩胰島的損傷和功能減退,這就是免疫治療的難點。目前針對病因的治療多使用免疫抑制藥物(包括環孢素A、抗CD20單克隆抗體、抗CD20單克隆抗體、抗CD3單克隆抗體及抗胸腺細胞球蛋白等),以及抗原特異性疫苗(包括GAD65-alum及DiaPep277等),前文提到的各項研究將為1型糖尿病預防提供重要信息,研究結果將於6月12日下午揭曉。小編收集了一些相關的研究信息分享給大家。


口服胰島素免疫治療既往研究結果


2015年4月21日在線發表於JAMA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具有1型糖尿病高危風險的兒童,接受口服大劑量胰島素治療可以誘導免疫應答反應,有助於預防1型糖尿病的發生。並且這種治療不會導致低血糖反應,也不會引起典型的1型糖尿病免疫應答反應。(JAMA. 2015;313(15):1520-1521.)


該研究納入25例胰島自身抗體陰性的兒童,觀察口服胰島素治療引起的免疫反應和不良反應。這些兒童的年齡為2~7歲,有1型糖尿病家族史,攜帶人類白細胞抗原II類易感基因。參與者被隨機分配至口服胰島素(n=15)組和安慰劑(n=10)組,每天1次給藥,治療3~18個月。


胰島素治療組和安慰劑組分別有60%和20%的參與者產生了抗體或出現T細胞反應(p=0.02)。這項針對1型糖尿病高危兒童的Pre-POINT初步研究表明,每天給予口服胰島素相比安慰劑,可引起胰島素免疫反應且不發生低血糖。


這些發現支持進一步開展III期試驗來明確口服胰島素能否預防這些兒童發生胰島自身免疫和糖尿病,Trialnet研究隨即開展。Trialnet研究計劃招募400名研究對象,他們屬於1型糖尿病高危人群,採用隨機、對照的試驗設計,給予試驗組胰島素(7.5mg重組人胰島素晶體)膠囊早餐前口服,對照組給予外觀一致的安慰劑膠囊。分別在第3月、第6月進行評估,比如研究對象的胰島素分泌情況、自身免疫反應及全身健康情況。之後每6個月進行1次電話隨訪,來評估研究對象糖尿病狀況,藥物依從性和不良事件的變化,該研究持續了7~8年,本次ADA大會上TrialNet’s口服胰島素預防試驗研究結果無疑值得期待。


穀氨酸脫羧酶(GAD)疫苗——是否會曙光再現?


穀氨酸脫羧酶(GAD)是1型糖尿病患者發生自身免疫反應的主要靶點之一。在自身免疫動物模型中,給予靶抗原¬治療能調節侵襲性自身免疫反應。研究者開始進行GAD疫苗的相關研究,2011年發表在Lancet雜誌上(Lancet 2011 Jul 23;378(9788):319-27)的一項研究結果如下,研究者想知道應用GAD疫苗(GAD-alum)主動免疫能否使新發1型糖尿病患者維持胰島素分泌,來阻止疾病進展,不過該項研究的結果並不理想。


 在2011年世界糖尿病大會(IDF)上設有1型糖尿病預防專題討論,有專家提出在眾多預防1型糖尿病的研究中,應用胰島自身抗原疫苗可通過誘導調節性T細胞下調對自身抗原的免疫反應,從而產生長期免疫耐受,GAD65疫苗試驗的初期結果顯示出該疫苗的發展潛力,當時正在進行臨床試驗來評價GAD疫苗在1型糖尿病二級預防中的作用。


2014年發表的一項研究,分析了兩項關於1型糖尿病兒童和青少年採用GAD疫苗(GAD-alum)治療試驗(II期和III期)後30個月的相關數據,來分析GAD疫苗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對這些新近發病的1型糖尿病兒童和青少年進行GAD疫苗治療後30個月,他們仍保留有部分胰島素分泌功能,而且兩項試驗均未發現與GAD疫苗治療相關的不良反應(Diabetes Metab Res Rev. 2014 Jul; 30(5):405-14)。但是關於GAD疫苗對延緩1型糖尿病進展是否有作用仍沒有得到一致性的結果,我們期待本次ADA大會能帶來關於GAD疫苗的更多研究信息。


更多會議詳情請點擊》》第77屆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年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超180個糖尿病藥物在研,口服型胰島素將是大贏家?
    我國有超過1億人患有糖尿病,該病是僅次於癌症的第二大慢性疾病。治療糖尿病最常見用的藥物就是胰島素及其類似物,但單純的胰島素治療已不能符合患者的需求了。隨著製藥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對糖尿病患病機制了解的深入,新型糖尿病藥物越來越受重視。
  • 口服胰島素真的要來了!有望改善1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
    口服胰島素真的要來了!有望改善1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市場信息網   2018-07-03 17:11:56   來源: 醫藥資訊    評論:   近日,美國研究人員最新研發出一種胰島素口服膠囊,有望改善全球1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質量,使患者擺脫胰島素注射的痛苦,提高治療依從性。
  • 輪狀病毒疫苗有助於抑制I型糖尿病的發生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研究人員調查了從2000年到2015年被診斷患有1型糖尿病的澳大利亞兒童的數量,並發現0-4歲兒童的1型糖尿病診斷從2007年開始下降,輪狀病毒疫苗是作為常規嬰兒疫苗接種引入的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和世界範圍內1型糖尿病的發病率穩步上升,但人們對這種增加的原因了解甚少。研究小組通過調查自2000年以來每年被診斷患有1型糖尿病的澳大利亞兒童的數量,研究小組觀察到,在2007年之後,0-4歲兒童的1型糖尿病發病率下降,研究負責人默多克兒童研究所的Kirsten Perrett博士說。研究所。
  • 口服胰島素真的來了?!不用天天打針了,造福億萬糖尿病患者
    胰島素,自1921年被發現以來一直都是糖尿病患者又愛又恨的東西。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胰島素是控制高血糖最有效和最重要的手段,是其賴以維繫生命的「救命藥」。但對於很多恐針或對自己注射胰島素有恐懼心理的糖友來說,每日一次或多次的注射無疑是一大難題,會發生漏打的情況,這對健康會造成嚴重影響。
  • 口服胰島素開啟中國臨床試驗,加快推動上市步伐,將造福億萬糖尿病...
    口服胰島素能夠成為「超級話題」,有許多原因:首先是群眾基礎廣泛,全球有超過4億糖尿病患者,僅在中國就有1億以上確診或待確診患者;其次是口服胰島素的發現能夠極大改善現有治療方案,尤其是糖尿病後期患者;還有一點是,口服胰島素攻關持續時間長,綿延百年。
  • 幹細胞治療糖尿病最新突破:免去胰島素注射不再遙遠【糖尿病治療...
    臨床數據顯示,糖尿病發病後10年左右,將有30%~40%的患者至少會發生一種併發症,且併發症一旦產生,藥物治療很難逆轉,因此強調儘早預防糖尿病併發症。 近年來,國內學者中科西部細胞研究院(www.zgxbcell.com)(可百度搜索)採用脂肪幹細胞移植的方法對1型糖尿病和胰島β功能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了探索性的治療研究,發現在治療後有些糖尿病患者的胰島β功能有顯著提高,部分患者在短期內可以脫離胰島素治療或減少胰島素的注射劑量。
  • 即將帶來口服胰島素的,不僅僅是一家公司
    會長公眾號之前轉發的文章,提到的是每天晚上吃一次,既往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每天一次使用的試驗證明這種製劑是安全有效的,但ORMD-0801,也可以在餐前90-10分鐘服用,1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請注意,1型糖友可以用哦!),每日3次餐前使用ORMD-0801,能夠改善整體血糖控制。
  • GLP-1類藥物有望替代胰島素成為2型糖尿病的一線治療的最佳選擇
    GLP-1受體激動劑不僅具有與胰島素類似降糖功效,其益處來自其多效性作用,包括食慾控制、減肥和心血管獲益作用(1)。這些益處,是胰島素和其他口服降糖藥所不具備的。胰島素治療有發生低血糖的高風險,而GLP-1是以血糖依賴的形式降糖的,因此發生低血糖的風險極低。
  • 1型糖尿病能治癒嗎?
    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於人體當中胰島β細胞完全受損,導致體內胰島素絕對的分泌不足,這部分患者發生的年齡會比較小,可能在幼兒期、兒童期、青少年期會發病。
  • NEJM:保留胰島素分泌 免疫療法向「治癒」1型糖尿病再邁進!
    對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預防或延遲β細胞功能的完全衰竭具有重要意義。今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發表一項研究,在新發1型糖尿病患者中,戈利木單抗(golimumab)治療可以保持患者的內源性胰島素分泌,並降低其外源胰島素需求量。
  • 醫藥研發動態|口服胰島素為糖尿病患者帶來福音
    君實生物BTLA單抗在美臨床試驗獲受理3月25日,君實生物宣布開發出全球首個(First in human, FIH)特異性針對B-和T-淋巴細胞衰減因子(BTLA)的重組人源化IgG4κ單克隆抗體(TAB004,或JS004)。其新藥臨床試驗申請已於3月22日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受理,擬適用於晚期不可切除或轉移性實體瘤的治療,包括PD-1抗體耐藥患者。
  • 口服胰島素真的只是空中樓閣嗎?
    據介紹,膽鹼-葉酸離子液體能顯著增強胰島素的細胞外轉運,這種膠囊在小腸鹼性環境中才會溶解,可防止胰島素被胃腸道中的酶降解,幫助胰島素滲入腸道,而且不會引發機體排斥,易於生產且能在室溫下保存2個月,保質期優於市面上常用的胰島素注射液,研究人員下一步計劃開展動物實驗。口服胰島素給藥方式一直是糖尿病患者的渴望和研究者的追求。
  • 口服胰島素真的來了!
    我國糖尿病患者中以2型糖尿病為主,約佔糖尿病患者90.0%以上。因此,研發口服胰島素成為全球糖尿病領域的一項前沿攻堅技術。現在這項技術首次實現了!而且是由中國首發!口服胰島素現正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三期臨床試驗,口服胰島素對於患者來說更易適應,而且增加舒適感和服藥依從性,降低感染風險。
  • PD1/PDL1竟然可以引起糖尿病?怎麼預防!
    當其破壞產生胰島素的胰島細胞後,也可以引起自身免疫性介導的糖尿病。雖然不常見,但一旦發生往往不可逆,加重患者的基礎疾病,不利於生存。因此以該案例為讀者朋友們展示一下免疫介導的自免性糖尿病的發生特點、治療方法及預防。助力患者朋友們安全用藥。
  • 這一次,口服胰島素真的要來了!
    現場報導:光啊啊來源:醫學界內分泌頻道目前,糖尿病的治療已逐漸發展為通過糾正生活方式、降糖、控制體重以及降壓、調脂等措施的綜合治療模式,降糖的主要手段以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注射為主。但眾所周知,研發過程遇到諸多障礙,例如胰島素是蛋白質,它很難耐受胃裡的強酸性環境;即使通過一定的技術使其通過胃,它在小腸中也不能很好固定和吸收等等。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苦苦探索,作為世界口服糖尿病藥研發的先驅企業——以色列Oramed製藥公司終於在近日公布了其主導研發的口服胰島素膠囊ORMD-0801對於2型糖尿病患者的優異療效。
  • 口服胰島素研究進展
    在長期以來積累的豐富的循證醫學證據的基礎上,糖尿病治療指南不斷更新並保持與時俱進,指導著臨床治療愈來愈趨於規範化。目前,糖尿病的治療已逐漸發展為糾正生活方式(飲食和鍛鍊)、降糖、控制體重、以及降壓、調脂、抗凝的綜合治療模式。
  • 得了1型糖尿病就要不久人世了?
    糖尿病患者中大多數肯定是2型,這個毋庸置疑,但是到底1型還是2型嚴重?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只是用必須打胰島素來區別麼?這個問題恐怕能說的清的人就不多了,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 口服胰島素即將成為現實!
    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每天注射胰島素簡直是噩夢。如果口服胰島素片能在小白鼠身上試驗成功,那麼這種噩夢也很快就會結束。 現在全世界有3.5億人患有糖尿病,到2030年這個暑假還會增加到5億。糖尿病基本可以分為兩種類型,2型糖尿病患者基本不需要胰島素治療。在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中大概有四分之一的人需要注射胰島素。口服胰島素每年的銷售額大概在8億至17億美元。 口服胰島素的好處不止可以緩解病情,還可以使患者在患病早期就能開始接受治療,減輕一些併發症如失明和因癒合受損導致的截肢。 開發口服胰島素片的想法從1930年就開始了,但實現這個想法似乎太困難了。
  • 1型糖尿病將來可能有疫苗了
    1型糖尿病,幾乎是「與生俱來」,發病年齡較早,患者帶病生存時間長,負擔也因此更重。昨天,江蘇省人民醫院1型糖尿病冬令營在南京舉行。對於1型糖尿病的治療,江蘇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楊濤教授帶來了最新消息:1型糖尿病將來可能有疫苗了。
  • 口服胰島素開啟中國臨床試驗,加快推動上市步伐,將造福億萬糖尿病患者
    Oramed公司研發的口服胰島素膠囊是基於耶路撒冷哈達薩醫學中心科學家30多年的研究,技術關鍵在於將胰島素分子包封在固狀膠態粒子中,避免藥物在口服給藥時被消化道水解酶降解以及胃酸環境對藥物的破壞,同時成功找到一種在消化過程中抗失活的化合物,能使胰島素穿過腸壁,並傳輸合適的治療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