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影響因子:5.967
這並非首項得出上述結論的研究。「這些數據與既往大量證據(觀察到接受胰島素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轉歸較差)一致。」作者們指出。
該研究第一作者、英國卡迪夫大學Craig Currie博士表示,對於2型糖尿病,「胰島素不再是終極治療手段。目前治療選擇越來越多,藥物製造商的目的是鼓勵儘早開始治療。在英國,接受胰島素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數量在過去20年已從3.7萬增至27.7萬。這要比患病率的背景變化大得多。」
該研究團隊用英國普通醫療實踐研究資料庫分析了在2000~2010年接受5種降糖方案(二甲雙胍單藥,磺脲類單藥,胰島素單藥,二甲雙胍加磺脲類,胰島素加二甲雙胍)之一治療的8462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數據。
他們發現,與所有其他方案相比,胰島素單藥治療導致主要複合終點(第1次發生嚴重心臟不良事件、第1次發生癌症或死亡)轉歸較差,校正風險比為1.8。如果單獨分析全因死亡率,則胰島素單藥治療的aHR為2.2。
對於所有次要轉歸,胰島素單藥治療也與aHR增加相關:心肌梗死(1.9),嚴重心臟事件(1.7),卒中(1.4),腎臟併發症(3.5),神經病變(2.1),眼併發症(1.2),癌症(1.4),全因死亡率(2.2)。
在糖化血紅蛋白/發病率亞組,接受胰島素單藥治療的患者主要轉歸的aHR範圍為1.5~2.6。
「磺脲類單藥治療導致多種轉歸的風險增加,儘管與二甲雙胍聯合治療可使風險降低一些。」作者們說。
作者們指出了他們這項研究的局限之處,包括隨訪時間相對短(大約3年),這反映了患者維持單一治療方案的時間長度。此外,觀察性研究容易出現一些常見缺陷,與這項研究最相關的一種就是有可能被適應證所混雜。
他們說,治療組間的基線特徵差異,包括既往血管疾病以及其他人口統計學生化標誌物,「在解讀這些結果時應予以考慮。」
但是,與所有流行病學研究一樣,雖然這項分析「固然不完美,」但是數據與一些既往研究一致,因此,作者們得出結論,「應對優化外源性胰島素治療在臨床實踐中使用予以關注和合理的擔憂。目前迫切需要對2型糖尿病患者中外源性胰島素的使用方式進行審查,並具體確定在糖尿病自然史不同階段以及在不同表型亞組患者中的風險益處特徵。」
該研究得到歐洲糖尿病研究基金會的支持。
編譯自:Insulin Therapy Risky in Type 2 Diabetics, Study Confirms. Reuters Health Information. Feb 08, 2013.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