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EM:隨機血糖值與2型糖尿病的風險強烈相關

2021-01-10 生物谷

2015年3月9日訊/生物谷BIOON/-研究人員發現,在常規血液檢查中葡萄糖值常常被忽視,但葡萄糖值可以對是否患有2型糖尿病的風險提供參考。

在臨床實踐中大多數的葡萄糖檢測時,臨床醫生不知道病人什麼時候吃的最後一餐這就產生了---隨機血糖(RBG)值。當前的醫療政策不支持使用隨機血糖值作為糖尿病的篩選試驗。「但是他們應該使用隨機血糖值。」Michael Bowen說。有關內容發表在《臨床內分泌學與代謝雜誌》上。

「我們的研究結果提供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血檢中隨機血糖值單獨升高是一個強烈的糖尿病危險因素信號,」Bowen博士說,「調整完傳統的糖尿病危險因素後,我們發現,個體隨機血糖值大於或等於100毫克每分升(mg / dL)的人與那些值低於100 mg / dL的人相比有20倍的可能患有未確診的糖尿病。」

這項研究是分析2005 - 2010年全國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中的13792名參與者得出的數據,測試參與者的糖尿病情況作為調查的一部分。研究人員檢查了還未診斷糖尿病的病人的隨機血糖值和糖尿病狀態之間的關聯。「我們不應該忽略這些值。如果我們忽視了這些值,我們就會缺少一個識別高危糖尿病因素的機會。」Bowen博士說。

根據這項研究表明,甚至那些適度提高的隨機血糖值(100-119mg / dL)患有糖尿病的風險比正常個體都高出七倍。

隨著這一數字的上升,糖尿病風險也隨之上升。隨機血糖值在120 - 139 mg / dL之間的個體患有未確診的糖尿病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30倍。個體隨機血糖值低於100 mg / dL作為參考點,不考慮糖尿病風險。

美國糖尿病協會推薦篩查45歲以上,或任何年齡段(如果他們的體重指數(BMI)大於25那麼他們就有另一個風險因素,如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是否患有糖尿病。美國預防服務專責小組建議篩查高血壓人群。

這裡有三個測試可用於篩查和診斷糖尿病:

血液檢測空腹血糖(126 mg / dL或更高時是一個診斷點)

糖化血紅蛋白血液測試

葡萄糖耐量試驗

「因為絕大多數患者在他們的電子醫療記錄上有隨機血糖值,所以可利用現有數據提示病人關於糖尿病的檢測情況。」Bowen博士說。(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Often-ignored glucose value in routine blood tests correlates with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Michael Bowen et.al.

Abstract In unadjusted analyses, a single RBG≥100 mg/dL (5.6 mmol/L) was mo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undiagnosed diabetes than any single risk factor [Odds Ratio (95% CI) 31.2 (21.3 – 45.5)] and remained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undiagnosed diabetes [20.4 (14.0 – 29.6)] after adjustment for traditional diabetes risk factors. Using RBG<100 mg/dL as a reference, the adjusted odds of undiagnosed diabet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RBG increased: RBG 100–119 mg/dL [7.1 (4.4–11.4)], RBG 120–139 mg/dL [30.3 (20.0–46.0)], RBG≥140 mg/dL [256 (150.0–436.9)]. As a hypothetical screening strategy, an elevated RBG was mo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undiagnosed diabetes than current USPSTF guidelines (hypertension alone; p<0.0001) and similar to ADA guidelines (p=0.12). A single RBG ≥ 100 mg/dL is mo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undiagnosed diabetes than traditional risk factors. Abnormal RBG values are a risk factor for diabetes and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screening guidelines

相關焦點

  • JCEM: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或存風險
    ,外源性胰島素治療使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癌症及死亡風險增加。「這些數據與既往大量證據(觀察到接受胰島素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轉歸較差)一致。」作者們指出。  該研究第一作者、英國卡迪夫大學Craig Currie博士表示,對於2型糖尿病,「胰島素不再是終極治療手段。目前治療選擇越來越多,藥物製造商的目的是鼓勵儘早開始治療。
  • 最新研究表明;糖尿病新藥特普珠單抗,有助於延緩1型糖尿病發作
    最新研究表明,特普珠單抗可延緩家族增加1型糖尿病的發生風險。特普珠單抗如何在新診斷為1型糖尿病的兒童和青少年中發揮作用,現在將在研究中進行調查。在隨機,安慰劑對照,雙盲II期研究中,特普珠單抗靜脈內給藥14天可將高危1型糖尿病糖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作平均延遲兩年
  • 最簡單的血糖值記憶法:「345678」、「7111」、「9111」等
    「3」和「4」與低血糖症的診斷相關對於非糖尿病患者來說,血糖<2.8mmol/L時,屬於低血糖症,為了便於記憶,記做「3」。需要注意的是,對於接受藥物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來說,血糖水平≤3.9mmol/L時就屬於低血糖了,那麼,當血糖低於「4」時便是低血糖了,此外,當血糖水平<3.0mmol/L時,則提示有嚴重的低血糖。
  • 中國大陸2型糖尿病隨機對照臨床試驗:回顧與啟示
    糖尿病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最主要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中國人群遺傳背景和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特點與歐洲血統白人相比有顯著差異[1,2]。然而,由於缺乏高質量的來自中國人群的2型糖尿病隨機對照臨床試驗證據,中國成人2型糖尿病臨床診療指南大多參考歐洲和北美等地的指南共識。
  • 王寧薦教授: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功能是否和NAFLD進展相關?| 2019...
    王寧薦教授: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功能是否和NAFLD進展相關?
  • 再次提醒,二型糖尿病患者要這樣選擇糖尿病治療儀
    但實際上二型糖尿病人不是糖多了,而是嚴重缺糖。二型糖尿病人血糖值升高只是機體不能正常利用營養物質的一個表象。但是,長期以來,大家都把目光盯在降血糖上,忽視了血糖升高背後的根本問題。二型糖尿病病人從飲食中吸收進入血液的糖及其它營養物質不能正常被機體利用,一直留在血液中,血糖值越來越高。不管血液中的糖含量有多高,機體組織不能正常利用,就仍然處在缺糖狀態。
  • 新的模型旨在預測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這項研究展示了機器學習在醫學上的潛力,通過使用複雜的患者數據集,並將它們彙編起來,找出導致疾病發生可能性更高的風險因素。全世界有近5億人患有2型糖尿病,這是一種進行性疾病,身體會對胰島素的正常作用產生抗性。
  •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型糖尿病|糖尿病|hba1c
    高血糖的藥物治療要點生活方式幹預和二甲雙胍為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線治療。生活方式幹預是2型糖尿病的基礎治療措施,應貫穿於治療的始終。若無禁忌證,二甲雙胍應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療方案中。一種降糖藥治療而血糖不達標者,採用2種甚至3種不同作用機制的藥物聯合治療。也可加用胰島素治療。
  • SGLT-2抑制劑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結局
    2018年美國心臟病學學會年會(ACC)於3.10-12日在美國順利召開。會上公布的CANVAS及CVD-REAL 2最新研究數據均顯示,SGLT-2抑制劑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結局。坎格列淨的心血管獲益根據日前2018年美國心臟病學會年會(ACC )上公布的CANVAS研究結果,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SGLT-2)抑制劑坎格列淨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增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死亡及心衰住院風險降低相關
  • 尼古丁成癮加劇2型糖尿病風險,抽菸的另一大危害被證實
    人們都知道吸菸會加劇肺癌風險,但你知道嗎?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菸草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和焦油等有害物質還會破壞血糖穩定,導致血糖升高。經過多年的不懈研究,科學家總算找到了將尼古丁攝入和糖尿病風險相聯繫的關鍵蛋白,這一研究也成功成了最新《Nature》雜誌的封面。
  • 日本研發出1型糖尿病新療法 或能減輕患者負擔
    (原標題:日研究團隊開發出1型糖尿病新療法 或能減輕患者負擔) 中新網
  • 你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有多高?《自然醫學》定義6種糖尿病前期亞型
    血脂異常的狀態表明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進一步升高。然而,當前對糖尿病前期的臨床定義並沒有反映出病理生理學的差異,也無法預測未來的代謝軌跡。也就是說,糖尿病前期患者會不會發展成2型糖尿病是無法預測的。近日,發表在《Nature Medicine》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德國圖賓根大學和德國糖尿病中心(DZD)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根據一項25年的研究數據,確定了6種不同的糖尿病前期亞型。這6種亞型在發展為2型糖尿病時具有不同的風險水平,這將有助於臨床醫生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並控制糖尿病前期和隨之而來的其他問題。
  • 從循證證據看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後血糖管理
    一項納入我國9872例接受口服降糖藥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橫斷面研究顯示,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餐後血糖達標率僅為53.4%,這意味著在我國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餐後血糖升高的情況下,餐後血糖達標率僅過半。
  • 糖尿病相關研究進展
    她正在開始一個與糖尿病相關的項目,需要練習測量小鼠的血糖,因此Carter捐贈了一些他一直在使用的小鼠,其中包括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Huang很快就注意到,暴露在電磁場中的小鼠的血糖水平只有未暴露的小鼠的一半,她給Carter看了這些數據。
  • 糖尿病或與睡眠有關係?你若這樣「睡」,糖尿病早晚會找上門
    因為血糖值在一天當中會出現幾個高峰期,比如凌晨4:00~9:00屬於血糖值最容易升高的一個階段,如果在這個階段不起床不吃早餐那麼,血糖的規律就會被打亂,有可能全天會處於一種血糖升高的情況下,使血管以及腎臟的負擔加重。
  • Science:非編碼區DNA與2型糖尿病有關
    發表在《自然·遺傳學》的一項研究揭示了這些作用因子是如何影響人們的患病風險的。2型糖尿病影響了全球超三億的人口。遺傳因素的影響早就已經被認定為一個人患2型糖尿病風險的重要因素,同時還有體重、飲食和年齡因素。已有很多研究指出基因組中某些區域的變化與糖尿病的發病相關,但是這些區域的功能現在還不清楚,這使研究者很難深入的了解糖尿病發展的原因及機制。
  • 新型脂類化合物檢測或可預測2型糖尿病患者房顫發生風險
    糖尿病患者的房顫發生率較高。10月28日在線發表在《糖尿病》(Diabetes)雜誌的一項研究,評估了在傳統危險因素中加入相關脂類化合物指標是否能提高對2型糖尿病患者檢測和預測未來發生房顫的能力。研究從ADVANCE試驗(n=3772)參與者的血脂測試指標(n=316)中,採用Logistic回歸模型確定與房顫發生率及未來發生房顫風險相關的脂質指標
  • 拜耳Finerenone用於2型糖尿病合併慢性腎臟病患者的III期臨床研究...
    2020年10月26日,拜耳公司在美國腎臟病學會2020年腎臟周期間召開全球媒體溝通會,介紹和2型糖尿病患者同時患有慢性腎臟病的危害,以及在研藥物Finerenone最新發布的FIDELIO-DKD III期臨床研究結果。
  • 血糖正常值為多少 怎樣確診為糖尿病
    血糖值是我們檢測是否有糖尿病的標準,如果我們的血糖值出現異常,那麼就需要重視起來是否有高血糖的危害了。那麼血糖正常值為多少呢?一般我們檢測血糖都是在飯後,那麼餐後血糖正常值是多少呢?血糖的正常值我們需要了解清楚,這樣才能更好的監測血糖,這樣就能更好的預防糖尿病,所以我們首先需要蓼莪及清楚血糖的正常值是多少才可以。
  • 空腹情況下,血糖值在什麼範圍算高?達到9以上,算不算嚴重?
    但是如果連續測量多次,每一次的空腹血糖值都超出7,那麼就算血糖高,很可能你已經患上了糖尿病。空腹血糖達到9以上,算不算嚴重?既然空腹血糖值超出7就算高,那麼空腹血糖達到9以上已經是比較嚴重的情況。因為空腹血糖超過7,並且隨機時間測試血糖超過11.1,就能夠被確診為糖尿病。不管這時你是否出現了糖尿病的不適症狀,都應該積極的進行調理、治療,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