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變更優秀!
2020年11月25-27日,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二十四次全國學術會議(CDS)召開。解放軍總醫院原內分泌科主任、北京瑞京糖尿病醫院院長陸菊明教授受邀參會。
11月26日下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發布儀式在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二十四次全國學術會議(CDS 2020)期間舉行。
朱大龍教授、郭立新教授、李小英教授、姬秋和教授、陳麗教授、時立新教授、肖新華教授、陸菊明教授共同啟動發布儀式
更新版指南結合了最新的國際糖尿病管理指南和臨床證據,為我國2型糖尿病的臨床診療提供指導。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發展歷程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任委員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內分泌科主任
朱大龍教授介紹2020版指南更新要點
糖尿病患病率
根據最新的流調數據,依WHO診斷標準,我國糖尿病患病率上升至11.2%。
糖化血紅蛋白納入糖尿病診斷標準
在有嚴格質量控制的實驗室,採用標準化檢測方法測定的糖化血紅蛋白(HbA1c)可以作為糖尿病的補充診斷標準。
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新增個體化HbA1c控制目標
設定的主要影響因素
HbA1c控制目標應遵循個體化原則,年齡較輕、病程較短、預期壽命較長、無併發症、未合併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沒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應的情況下可採取更嚴格的HbA1c控制目標,反之則採取相對寬鬆的HbA1c目標。
高血糖的藥物治療要點
生活方式幹預和二甲雙胍為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線治療。生活方式幹預是2型糖尿病的基礎治療措施,應貫穿於治療的始終。若無禁忌證,二甲雙胍應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療方案中。
一種降糖藥治療而血糖不達標者,採用2種甚至3種不同作用機制的藥物聯合治療。也可加用胰島素治療。
合併ASCVD或心血管風險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論其HbA 1c 是否達標,只要沒有禁忌證,都應在二甲雙胍的基礎上加用具有ASCVD獲益證據的GLP-1受體激動劑或SGLT2抑制劑。
合併CKD或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論其HbA 1c 是否達標,只要沒有禁忌證,都應在二甲雙胍的基礎上加用SGLT2抑制劑。合併CKD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不能使用SGLT2抑制劑,可考慮選用GLP-1受體激動劑。
糖尿病診療路徑更新
對於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經過生活方式幹預和二甲雙胍一線治療後:
若HbA1c不達標: 可以進行二聯治療,加用促泌劑、糖苷酶抑制劑、DPP-4抑制劑、TZD或SGLT2抑制劑,藥物排名不分先後,根據個體化原則選擇治療藥物;也可使用注射類藥物GLP-1受體激動劑或胰島素治療,其中胰島素推薦基礎胰島素。
若合併ASCVD或有高危因素、心衰、CKD:ASCVD或有高危因素者可加用GLP-1受體激動劑或SGLT2抑制劑;心衰患者可加用SGLT2抑制劑;CKD患者可加用SGLT2抑制劑或GLP-1受體激動劑。若經過二聯治療後,HbA 1c 仍不達標,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可加用一種其他類別的藥物,但需注意心衰患者不能用TZD。如果經過上述治療HbA1c仍然不達標,可以採用胰島素多次注射,選擇基礎胰島素+餐時胰島素方案或者預混胰島素方案,兩種方案可以互換。
2型糖尿病患者的體重管理
超重和肥胖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目標為減輕體重的5%~10%。
超重和肥胖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體重管理方式包括生活方式幹預、藥物、手術等綜合手段。
肥胖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儘量通過生活方式及藥物治療,若血糖仍然控制不佳者建議代謝手術治療。
葡萄糖目標範圍內時間(TIR)
納入血糖控制目標
將TIR納入到血糖控制目標中。
2019年發布的TIR國際共識推薦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TIR控制目標為>70%,但應高度個體化,同時關注低血糖以及血糖波動。
低血糖分類
關於低血糖分類,國內目前尚無循證醫學證據,本次指南更新參考了ADA標準,分成:
Ⅰ級低血糖:血糖
Ⅱ級低血糖:血糖
Ⅲ級低血糖:沒有特定的血糖界限,伴有意識和/或軀體改變的嚴重事件,需要他人幫助的低血糖。
更新CKD進展風險及就診頻率
表格當中的數字為建議每年複查的次數;背景顏色代表了CKD進展的風險:綠色為低風險,黃色為中風險,橙色為高風險,紅色為極高風險。根據eGFR情況,CKD分期仍採用1~5期,其中3期分成3a、3b期,對此沒有什麼變化。
其他更新要點
糖尿病的醫學營養治療部分,添加每日能量供給表格;
糖尿病相關技術部分,新添注射技術和胰島素泵;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章節部分加入人工智慧(AI)在DR篩查和分級診斷的作用,AI篩查系統有望成為DR篩查、診斷以及隨診的重要輔助工具。
註:指南內容以正式出版文件為準
據了解,CDS自2003年起開始發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並且每3年修訂一次,迄今已發布了5版。為適應新的糖尿病防治形勢、加強對臨床工作的指導、進一步優化糖尿病診療策略,CDS於2019年12月啟動了2020版指南的修訂工作,經過大半年時間的多次修改、審校,終於基本定稿完成。相信,新版指南的發布,對進一步規範我國糖尿病的預防、診療、管理等方面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