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兒童糖尿病,吃出來的病能再吃回去嗎

2020-11-25 騰訊網

糖尿病經常被人們稱為「富貴病」,不當飲食或吃得太好常會誘發糖尿病。近年來,隨著小胖墩兒的增多,2型糖尿病患兒呈現出增加趨勢,加強防治刻不容緩。專家表示,營養治療作為糖尿病綜合防治手段之一,意義重大。

太胖太瘦都可能營養不良

儘管一些家長已經意識到肥胖會導致很多相關問題,如早熟、高血壓甚至糖尿病,但仍忍不住飲食上「紅燒油炸滷燉」「零食飲料奶茶」,變著花樣投食餵養。

「大多數肥胖兒童膳食中往往包含過多高脂肪、高能量的動物性食物,尤其是高飽和脂肪和精製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攝入比例過高。與此同時,卻面臨著膳食纖維以及維生素、礦物質攝入不足問題,我們稱之為『富裕下的隱性飢餓』。」中國營養學會糖尿病營養分會副主任委員、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張片紅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大多數兒童往往由於過早餵食固體食物、過度餵養、過度保護,造成能量過剩,而不產能量的微量營養素可能攝入不足。

「啥?孩子胖還營養不良?」很多家長本以為孩子吃得「白白胖胖」,能增強疾病抵抗力,卻忽略了過度肥胖的潛在風險。

中國營養學會糖尿病營養分會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葛聲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廣義上講營養不良包括營養不足和營養過剩,能量及各種營養素攝入不足、吸收不良或過度損耗營養素等,都會導致營養不足,由於暴食暴飲或過度攝入能量營養素而造成的營養過剩也劃為營養不良之列。

相對於小胖墩兒,還有的孩子偏食,挑食,無食慾,長此以往出現身形消瘦、矮小、頭髮乾燥易脫落、體弱乏力、萎靡不振等症狀。有的1型糖尿病患兒家長心存疑問:是不是孩子營養不夠,造成免疫力下降才誘發了糖尿病?

「一般來說營養不良不會導致1型糖尿病,無論是成年人還是青少年。」中國營養學會糖尿病營養分會委員、江蘇省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馬向華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

馬向華說,1型糖尿病是一種急性臨床表現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發病原因主要是由遺傳、環境和自身免疫相互作用發生的β細胞選擇性破壞,其特點為β細胞高度衰竭繼發胰島素抵抗。

咋吃才能保健康

無論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還是微量營養素營養不良都可能削弱身體的正常功能,導致相關疾病發生。娃兒怎麼吃才能健康不生病呢?

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劉曉軍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兒童科學飲食應該遵循中國營養學會制定的《學齡前兒童膳食指南》和《學齡兒童膳食指南》,做到合理膳食,健康成長。

規律進餐,培養良好飲食習慣。學齡前兒童每天應安排早、中、晚3次正餐和2次加餐,學齡兒童一日三餐時間應相對固定。每天吃早餐,並且營養要充足,午餐和晚餐要做到營養均衡,量適宜,少在外就餐。要清淡飲食,不宜過鹹、油膩和辛辣。要少吃含高能量、高脂肪或高糖的快餐,這些食物經常吃可增加發生超重和肥胖等慢性病的風險。

合理選擇零食,每天飲奶,足量喝水,不喝含糖飲料。零食宜多選用營養密度高的食物如乳製品、水果、蛋類及堅果類等,不宜選用能量密度高的食品如油炸食品、膨化食品。奶及奶製品中鈣含量豐富且吸收率高,是兒童鈣的最佳來源。每天飲用300毫升奶或相當量奶製品,可保證兒童鈣攝入量達到適宜水平,有利於骨骼健康。充足飲水,首選白開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經常大量飲用含糖飲料會增加發生齲齒和超重肥胖的風險。

不偏食節食,不暴飲暴食,保持適宜體重增長。兒童偏食、挑食和過度節食會影響營養素的攝入,容易出現營養不良。暴飲暴食會在短時間內攝入過多的食物,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及超重肥胖的風險,不僅影響兒童的健康,更容易延續到成年期,增加慢性病的危險。

經常戶外活動,保障健康生長。應每天活動1小時以上,儘可能減少久坐少動和視屏時間,開展多樣化的身體活動。增加戶外活動可以有效減緩近視的發生和發展,充足、規律和多樣的身體活動可強健骨骼和肌肉,提高心肺功能,降低慢性病的發病風險。

「糖寶」這樣吃營養又控糖

「零食不能吃,甜食更不能吃。到底啥能吃,啥不能吃?」很多家長都會發愁「糖寶」(糖尿病患兒)吃飯難問題。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楊勤兵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糖尿病患兒首先應養成定時定量進餐的習慣,避免過度飢餓和暴飲暴食,最好能夠適當分餐。其次應注意食物的選擇和搭配。

主食攝入不應過多,所提供的能量應佔全天需要的一半左右。主食應來源豐富,這樣有利於血糖控制和營養素的互補作用。注意避免糖果、白砂糖等糖類攝入。

建議每餐都有一到兩種蔬菜,以葉類蔬菜為主。蔬菜是維生素、礦物質尤其是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也有利於血糖控制。進餐時先吃一些蔬菜和肉類,然後再吃主食,這樣更有利於血糖平穩。

保證每日優質蛋白攝入,如肉、蛋、奶類和豆製品,但要避免攝入過多富含脂肪的肥肉和內臟類食物建議每周吃2至4次魚,尤其多選擇深海魚類。奶類作為鈣的豐富來源建議每天飲用。豆製品也可為人體提供優質蛋白,豆漿可以作為加餐的食物選擇。

水果不可一次吃得太多。對於血糖控制不佳的患兒應控制水果和脂肪攝入,可選擇少量含糖量較低的水果作為分餐,但是應與正餐間隔超過兩小時左右。以清淡少油為宜,避免油炸和過多堅果類食物。

楊勤兵提醒家長,1型糖尿病患兒應儘早開展營養治療,定期(至少每年)隨訪;醫務人員應為患兒和家人提供與其年齡相符的培訓與指導,包括食物選擇、烹調方式、進餐習慣、運動方式等;家庭參與是優化整個童年和青春期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環節。

●連結

糖尿病患兒日常如何護理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內分泌科的葉雪主治醫師表示,兒童糖尿病治療需綜合進行,飲食、運動、藥物、監測和糖尿病教育五個方面在患兒日常護理中缺一不可。

首先,飲食上注意營養,控制總熱量,保證兒童正常生長發育。

其次,運動上,可以提高周圍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血脂和血液粘稠度,增強體質,改善心、肺功能,有利於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預防和控制。運動要遵循適量、經常性、個體化原則,防止運動後低血糖。比較合適的是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如慢跑、快走、騎車、遊泳等。須注意的是,當胰島素不足而血糖升高時,鍛鍊可能進一步升高血糖,誘發酮症酸中毒發生,因此,尿酮體陽性時不能活動,低血糖時也不能進行運動。

第三,藥物治療上應嚴格遵醫囑進行。一般在臨床上,1型糖尿病的治療用藥就是胰島素,可以選擇每日多次皮下注射或者選擇胰島素泵,胰島素的適應症包括1型糖尿病,需短期強化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以及不能採用口服降糖藥治療或肝腎功能損害的非1型糖尿病患兒。對10歲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平穩、肝酶正常時可以選擇二甲雙胍治療。

第四,日常監測方面,血糖平穩時每日測3-4次 (包括早餐前),周末時每日8次,以調整胰島素用量。此外,以下情況也需要加測血糖:出現低血糖症狀或懷疑低血糖時,劇烈運動前後,嘗試新的飲食或不能規律進餐時,突然的情緒激動,患其他急性疾病時,如感染、嘔吐、腹瀉等。糖尿病的監測還包括每3個月1次查糖化血紅蛋白、肝腎功能、胰島素C肽,每年1次遠期併發症監測,主要包括眼底、腎臟損傷指標、誘發電位等。

第五,在糖尿病教育上,家長和孩子需要學習糖尿病相關知識,掌握低血糖及高血糖的處理方法。對糖尿病知識了解得越多,孩子血糖控制會越平穩。

中國消費者報新媒體編輯部出品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記者/龐建新

編輯/孫燕穎

監製/何永鵬 田珍祥

相關焦點

  • 糖尿病能吃荸薺嗎 荸薺的功效有哪些
    在我們平常吃的水果當中,荸薺也是一種水果非常常見的水果,一般我們可以通過刨刀來進行去皮食用。並且它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果肉香脆可口,具有很好的食用價值,深受人們喜歡。那麼糖尿病能吃荸薺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糖尿病能吃荸薺嗎糖尿病人可以少量食用荸薺。
  • 「500111」,這個糖尿病防治密碼你知道嗎?
    「中國有一億多的糖尿病患者,還有將近3億的糖尿病『後備軍』,作為糖尿病高危人群,如果這些『後備軍』無法在早期得到及時幹預,都有可能進展成為糖尿病患者。」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內分泌和心血管病中心主任李光偉在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下一個被糖尿病盯上的會不會是你預防糖尿病,最關鍵的是要把糖尿病高危人群找出來。
  • 小孩能吃海參嗎 海參有這些功效
    海參是一種營養價值十分豐富的滋補品,吃海參可以補腎,益精髓,攝小便,壯陽療痿,是一件難得的補品,對人的身體有好處,那麼請問小孩能吃海參嗎?海參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孕婦能吃海參嗎?下面小編為大家揭秘。一般3周歲以上的兒童就可以開始吃海參了,兒童的骨骼、內臟和神經系統等器官還未完全成熟,中醫叫做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精氣未足,適當食用海參可以提高兒童的身體免疫力,預防和減少疾病。海參中的DHA成分也有助於兒童的智力發育、提高記憶力。根據不同體質的兒童選擇食用海參時要注意量的大小。
  • 吃對食物|走出糖尿病認識誤區
    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長期控制不佳,可導致器官組織損傷,成為「萬病之源」,雖然對於糖尿病的防治知識,廣大朋友已經了解很多了,但仍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 長期進食過量糖分會增加胰腺的負擔,再加上其他不健康的生活習慣,確實會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風險。
  • 大脖子病是甲亢嗎 大脖子病應如何防治
    大脖子病是甲亢嗎?生活中常見的「大脖子」病就是甲亢,一旦得了甲亢,大脖子病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很常見的疾病,多見於女性。那麼,大脖子病的症狀有哪些?大脖子病能治好嗎?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大脖子病是甲亢嗎雖然說現在的人們生活越來越好,但是也有很多的煩惱。生病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但是有些人很注重健康,所以有很好的生活規律。
  • 研究顯示:中國15歲以下兒童1型糖尿病發病率20年增加近4倍
    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詩堯   中新社北京1月7日電 (記者 董子暢)1型糖尿病防治知識新聞傳播研討會
  • 【學會通知】2020年糖尿病分會學術年會暨中醫藥防治糖尿病及並發...
    【學會通知】2020年糖尿病分會學術年會暨中醫藥防治糖尿病及併發症新進展學習班將於11月7日-11… 2020-10-21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攜手中國糖尿病防治,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中國糖尿病防治專項基金」是在中國糖尿病領域成立的、專注於糖尿病防治的專項基金,其主旨是通過資助有關糖尿病防治管理項目、積極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識,最終提升中國糖尿病防治的水平。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中華國際醫學交流基金會理事長劉雁飛首先對「中國糖尿病防治專項基金」的籌備和三方合作備忘錄的籤署表示祝賀。他在會議致辭表示,「中華國際醫學交流基金會自成立以來,始終致力於促進醫學事業的發展。籌備成立『中國糖尿病防治專項基金』,將用於推動中國糖尿病防治管理,使廣大糖尿病患者和醫生共同受益。」
  • 「專家講科普」段建峰:膽石病真的是吃出來的嗎?
    膽石病包括膽囊結石和膽管結石,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之一。在我國,膽石病的發生率達10%以上,且還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你一定對於此病充滿許多疑問,為什麼我們一家人吃同一鍋飯,甚至閨蜜比我還貪吃,怎麼我就長了膽結石?為什麼我的膽囊已經切除,膽管怎麼又反覆長結石......也許有人告訴你,「管住嘴,邁開腿」,少食油膩食物多運動就可避免結石的發生。
  • 查出脂肪肝,飲食上應該怎麼吃?送你一份食譜,把脂肪肝吃回去
    很多人的脂肪肝都是吃出來的,想要消除脂肪肝,也可以通過吃來解決。只要吃對食物,就能把脂肪肝吃回去。有脂肪肝的人,怎麼吃能把脂肪肝吃回去?記得適量補充蛋白質,優質蛋白質補充合理,可以給肝臟帶來好處,還不會給肝臟帶來負擔。
  • 吃出來的「膽結石」怎麼吃回去?
    什麼是膽結石?簡單來說就是,膽汁中的膽固醇或者鈣質過於飽和(膽汁成分異常);之後以固體結晶狀的形式析出而沉澱,再到最後這些結晶體聚集和融合在一起形成結石(膽汁停滯);當膽囊排空受損害時(膽道感染),就容易形成膽結石,停留在膽囊裡就叫膽囊,停留在肝內膽管就叫肝內膽管結石,停留在膽總管就叫膽總管。 那麼,哪些人特別容易患上膽結石呢?
  • 得了糖尿病除了能吃蘋果外,這些水果也可以適量常吃,你都吃過嗎
    糖尿病人可以適當適量的吃一些水果,是對身體有益的,但怎麼吃能吃什麼水果就很有講究。對於糖尿病患者,有句俗話說的非常好,一天一個蘋果,醫生遠離我。因為蘋果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也含有果糖和碳水化合物,那麼對於血糖嗯和胰島素的水平究竟是有益還是有害呢?那麼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吃蘋果或者是其他水果,對糖尿病患者會產生什麼影響。
  • CDS2019|寧光院士眼中的糖尿病防治三大策略
    11月20日~23日,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辦,廈門市醫學會承辦的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二十三次全國學術會議(CDS 2019)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盛大召開!本屆年會以「聚焦前沿、創新管理、注重預防」為主題,奏響健康中國新時代糖尿病防治行動的最強音。會議期間,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瑞金醫院的寧光院士帶來《糖尿病防治現況和策略性思考》報告。
  • 得了糖尿病能吃什麼水果?這6種水果糖友放心吃
    在西方國家,吃水果有利健康的說法從未受到質疑,英國甚至由政府掏錢,給在校兒童每天提供一個水果。然而在我國人們對水果的健康作用有頗多疑慮。先來看看研究結果究竟是怎麼說的。研究者於2004~2008年間,在10個城市招募了51萬多位成年人志願者,年齡在30~79歲之間,並跟蹤其飲食和健康狀況。研究者發現,在受訪者當中,能夠做到每天吃新鮮水果的僅僅佔18%。
  • 如何防治血吸蟲病?
    兒童被傳染血吸蟲病後,會影響發育甚至成為侏儒;婦女被感染後,多數不能生育;青壯年感染後,就喪失勞動力以至死亡,後果非常嚴重。怎麼會得這種病呢?傳播途徑是什麼?血吸蟲病患者的糞便中含有活卵,是血吸蟲病的主要傳染源。它主要通過皮膚,黏膜與疫水接觸受染。人與脊椎動物對血吸蟲普遍易感。
  • ...防治指南》發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型糖尿病|糖尿病|hba1c
    2020年11月25-27日,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二十四次全國學術會議(CDS)召開。解放軍總醫院原內分泌科主任、北京瑞京糖尿病醫院院長陸菊明教授受邀參會。11月26日下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發布儀式在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二十四次全國學術會議(CDS 2020)期間舉行。
  • 1型糖尿病能治癒嗎?
    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於人體當中胰島β細胞完全受損,導致體內胰島素絕對的分泌不足,這部分患者發生的年齡會比較小,可能在幼兒期、兒童期、青少年期會發病。
  • 糖尿病專家:這幾種食物,糖友再饞也要管住嘴,看看你吃錯了嗎?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病,主要是由胰島素缺陷或者胰島素生物作用受損導致的。因此,對於糖尿病的患者來說,飲食控制方面是需要相當嚴格的。其實糖尿病和許多因素都有關聯,因此僅僅是不吃甜食是遠遠不夠的,生活中還有許多禁忌需要留意。那麼具體有什麼呢?今天就和大家詳細講解一下。
  • 王辰院士:呼吸病成慢病防控短板 需加強建設全民防治體系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日醫院院長王辰接受新華網採訪 新華網 張斌 攝      新華網北京9月12日電(王坤朔)一提到慢病,人們首先會想到高血壓、糖尿病,甚至腫瘤,而作為與前三者並列為四大慢病的呼吸系統疾病,卻長期受重視不足。
  • 感冒能吃葡萄嗎 吃葡萄要注意這些
    在感冒的時候可以吃葡萄嗎?葡萄籽有什麼功效和作用呢?孕婦可以吃葡萄嗎?一起來跟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感冒能吃葡萄嗎感冒時宜吃和不能吃的東西。感冒,俗稱傷風。根據發病季節或症狀不同,中醫通常分為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兩大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