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謝科羅飛宏團隊合作揭示環狀RNA在兒童1型糖尿病中的調控新機制
我院兒科研究院周玉峰團隊與內分泌遺傳代謝科羅飛宏團隊合作揭示環狀RNA在兒童1型糖尿病中的調控新機制 2020-11-14 20: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研究人員在兒童模型小鼠中確定了1型糖尿病發病前的促炎脂質
赴美看病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1型糖尿病,簡稱T1D,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體內的免疫細胞-;由炎性巨噬細胞引起;攻擊並破壞胰腺中產生胰島素的細胞。 研究人員長期以來一直試圖解開引發這種攻擊的信號。研究較少的一種信號形式是炎症性脂質。
-
糖尿病折壽近10年!《柳葉刀》強調6大最佳管理策略
對40-60歲中年人群而言,得糖尿病意味著預期壽命平均減少4-10年。在中國,2000年確診糖尿病的50歲患者,相較於同齡人平均損失了9年壽命。 糖尿病患者死於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和癌症的風險增加1.3-3倍。
-
1型糖尿病他19歲患上1型糖尿病,為什麼還可能恢復?
最終確診為1型糖尿病,醫生隨即就讓他嘗試外源胰島素來控制病情,並且吃傳統的糖尿病飲食,即每天6餐,每天含有240g碳水化合物。堅持了20天之後,他的血糖始終在68到267 mg / dL之間波動,與此同時,他的不適感並沒有改善。2014年1月,檢測顯示C肽水平為0.6 ng / mL(血中C肽的濃度可更好地反映胰島β細胞的貯備功能)。
-
1型、1.5 型、2 型、3c... 糖尿病分型最新盤點!
自 1965 年以來,世界衛生組織 WHO 定期更新關於對糖尿病進行分類的指南,目前已發布了 5 個版本,其中經典的「 WHO 1999 年糖尿病 4 分類」距今已超過 20 年,2019 年最新版的 WHO 糖尿病分類將糖尿病分為
-
輪狀病毒疫苗有助於抑制I型糖尿病的發生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研究人員調查了從2000年到2015年被診斷患有1型糖尿病的澳大利亞兒童的數量,並發現0-4歲兒童的1型糖尿病診斷從2007年開始下降,輪狀病毒疫苗是作為常規嬰兒疫苗接種引入的這是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幼兒第一次出現1型糖尿病的比率下降。雖然沒有最終確定將輪狀病毒疫苗與1型糖尿病保護聯繫起來,但這一發現建立在早期研究的基礎上,表明天然輪狀病毒感染可能是1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該研究由默多克兒童研究所和沃爾特和伊麗莎霍爾研究所臨床醫生科學家領導,相關結果最近在在《JAMA Pediatrics》雜誌上發表。
-
美國探索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新療法 有望治癒1型糖尿病
近期,美國南卡羅來納州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招募患者參加一項以研究臍帶間充質幹細胞作為早期1型糖尿病患者可能療法的臨床試驗。目前,尚無治癒1型糖尿病的方法,治療重點在於控制血糖水平。 1968年,德國科學家Frieden Stein和他的同事在骨髓中發現了間充質幹細胞,特定條件下可以分化為包括神經細胞、成骨細胞、軟骨細胞、肌肉細胞、脂肪細胞在內的多組織系統的細胞,在造血、免疫炎症反應、血管新生等人體重要功能中起重要調節作用。
-
最新流調結果:我國甲狀腺癌發病率年均增加12.4%!性別差異明顯
導讀:最新流調結果顯示,我國女性甲狀腺癌發病率是男性的3倍!2005-2015年間,總體甲狀腺癌發病率年均增加12.4%,甲狀腺癌症死亡率年均增加2.9%。
-
中國1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率高 多活不過30年
人民網北京7月20日電 (李景仁)「中國1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遠高於其他疾病,大多活不過30年。」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任委員紀立農在昨日啟動的中國首個針對1型糖尿病的綜合管理項目儀式上透露的。據了解,1型糖尿病患者在全球大約有2000萬,中國至少有100萬。
-
2020版兒童1型糖尿病標準化診治共識發布!
1型糖尿病(T1DM)是危害兒童健康的重大兒科內分泌疾病,,為進一步提高我國兒童青少年
-
NEJM:人工胰腺改善1型糖尿病兒童全天血糖控制
對1型糖尿病兒童患者而言,想要很好地控制血糖,絕非一件易事。如今,人工胰腺系統帶來了新的解決方案。《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近日上線的一篇論文顯示,一種可自動監測並調節血糖水平的人工胰腺系統,對於6歲以上的1型糖尿病兒童患者來說既安全又有效。
-
【合集】2018年20篇權威疾病統計報告(全球或中國數據)
《柳葉刀》於4月9日在線發表了王辰院士團隊的一項研究成果,這項大規模橫斷面研究評估了中國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率和危險因素。結果顯示,中國20歲及以上成人的COPD患病率為8.6%;估計在2015年,中國20歲及以上成人COPD患者為99.9百萬人。
-
2020年LANCET重磅研究TOP10深度盤點|糖尿病|柳葉刀|受試者|疫苗|...
潛在可改變的痴呆危險因素的人群歸因率 報告中提到6點有效管理糖尿病的最佳證據:1)肥胖症患者持續減重15公斤以上,可 延緩2型糖尿病進程達2年。75歲以上人群中主要心血管事件風險的降低程度在統計學上與其他年齡組相當:LDL-C每降低1 mmol/L,75歲以上人群的主要心血管事件風險降低26%,而75歲以下患者的風險降低15%。LDL-C每降低1 mmol/L,75歲以上年齡組中因所有心腦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減少15%(治療組723例死亡;對照組799例)。
-
2020血糖儀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預測 中國糖尿病發病率居...
2020年血糖儀市場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預測 中國糖尿病發病率最新統計,目前中國糖尿病患者達1.16億人居世界第一。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老齡化的加劇,人民有財力和意願更加關注自身健康,家庭血糖儀需求不斷上漲,血糖儀又稱血糖計,是一種測量血糖水平的電子儀器。
-
1型糖尿病重磅!預防性免疫治療單抗teplizumab將2021年上市:疾病...
我們期待著在改變目前T1D治療模式的道路上繼續前進,並期待著在獲得批准後於2021年將產品推向市場。」teplizumab的BLA,基於TrialNet開展的「At-Risk」研究的臨床數據。該研究評估了teplizumab用於高危群體預防或延緩發生臨床1型糖尿病(T1D)的療效和安全性。
-
2型糖尿病來襲
2016年8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很多人認為,2型糖尿病發病率的增加主要是由肥胖和生活因素所誘發,但這或許並不是如今研究者在許多年紀非常小的瘦人中也發現了2型糖尿病發病率的增加,這就打破了人們一直以來的想法,即年紀較大的肥胖個體往往患2型糖尿病風險高一些;研究者指出,我們不光要關注良好的飲食和鍛鍊,更應該知曉哪些群體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更高一些,這包括了許多種族的人群,比如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群體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群體等,在研究者的臨床實踐中,他們對青少年甚至7歲大的兒童進行過研究,同時還對亞洲
-
新研究顯示聽力損失會增加痴呆症發病風險
根據世衛組織(WHO)今年初公布的數據,12-35歲的年輕人中,約50%正在面臨聽力損失的風險。 此前有研究顯示,對於中國人群而言,聽力損失是中青年時期的痴呆症防控重點。 最近,一項來自中國臺灣人群的大型研究再次印證,聽力損失與痴呆症發病風險顯著升高有關,步入中年後的風險尤為突出。 研究結果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
-
納米技術助1型糖尿病早診早治
□本報記者 王瀟雨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翁建平課題組聯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閔元增教授課題組,針對1型糖尿病的治療,總結了納米技術在磁共振成像、納米免疫療法和胰島移植中應用的研究進展。相關論文已發表在《納米醫學與納米生物技術》上。
-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發布
2002~2010 年標化現在吸菸率年均下降幅度為0.08%。2015 年中國成人菸草調查顯示,中國男性吸菸率仍處於高水平,≥ 15 歲人群的標化現在吸菸率為27.7%(男性52.1%,女性2.7%),與2010 年比較,現在吸菸者人數增加了1500 萬;2015 年現在吸菸者日平均吸菸15.2 支,較2010 年增加了1支。
-
2020年世界衛生統計:中國人均壽命76歲,17%過早死亡
母嬰、兒童死亡和傳染病死亡減少全球的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和孕產婦死亡率均取得了顯著改善。大多數孕產婦死亡是可以預防的。在全球範圍內,2014年-2019年,熟練醫護人員接生了81%的嬰兒。在中國,2018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9/1000,新生兒死亡率為4/1000;2010-2019年由熟練醫護人員接生率為100%,2017年孕產婦死亡率為29/10萬人。特定疾病疫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兒童死亡風險。全球範圍內,從2000年到2018年,百白破疫苗的全球覆蓋率從72%上升到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