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兒童1型糖尿病標準化診治共識發布!

2020-12-01 醫脈通

1型糖尿病(T1DM)是危害兒童健康的重大兒科內分泌疾病,,為進一步提高我國兒童青少年T1DM臨床診療的規範化水平,減少或延緩急、慢性併發症的發生,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內分泌遺傳代謝學組聯合中華兒科雜誌編輯委員會特制定《中國兒童1型糖尿病標準化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2020版)》。關於T1DM的胰島素治療和血糖監測,共識主要涉及以下內容。


胰島素治療的開始時間


初發T1DM患兒應儘快開始胰島素治療,尿酮體陽性者應在6 h內使用胰島素;當糖尿病分型不清時,如患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隨機血糖濃度為13.9 mmol/L和(或)HbA1c為8.5%以上患兒,初始治療也應使用胰島素。


胰島素治療的方法


胰島素替代治療的目的是模擬正常的生理胰島素分泌模式。糖尿病控制和併發症試驗以及隨後30多年的流行病學研究證實強化血糖控制可顯著減少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與進展,此後胰島素從傳統每天注射1~2 次,演化為每日多次注射(MDI)和持續胰島素皮下注射(CSII)的主流模式。


(1)胰島素劑量設置


胰島素的劑量取決於年齡、體重、糖尿病持續時間、營養、體育鍛鍊等眾多因素。合理的胰島素劑量是指在不引起明顯低血糖的情況下,使血糖控制達到最佳水平以確保兒童的正常生長和發育。新發T1DM每日胰島素總量一般為0.5~1.0 U/(kg·d),但3歲以下建議0.5 U/(kg·d)起始;蜜月期通常<0.5 U/(kg·d),青春期前(部分緩解期外)為0.7~1.0 U/(kg·d);青春期為1.0~1.5 U/(kg·d),個別可達2 U/(kg·d)。兒童不建議使用動物源性胰島素和預混胰島素,我國可及的基因重組胰島素見表2。



(2)胰島素劑量的分配


以患兒病情的個體化需要為基礎,參考患兒家庭經濟水平、知識層次、患兒及家長的接受度綜合分析,由醫生和家長詳細溝通,幫助患兒選擇個體化治療方案,從每日2次到MDI以及CSII治療。


①每日2次注射胰島素(早餐前短效或速效+中效,晚餐前短效或速效+中效),中效胰島素佔1日總量的40%~60%,初次使用短效或速效與中效用量比約為1∶2(中效是短效的1~3倍)。起始劑量分配為早餐前胰島素佔1日總量約2/3,晚餐前約佔1/3,後根據血糖酌情加減。該方法操作方便,但由於藥代動力學的原因,血糖波動大,建議應用在經濟不發達、糖尿病蜜月期、生活作息規律、治療依從性較差不願採用其他方法或強烈要求保護隱私的患兒。


②MDI(餐時+基礎)方案,常用3餐前短效+睡前中效胰島素或3餐前速效+睡前長效胰島素,中效或長效胰島素可酌情互換,青春發育期可能需要將基礎胰島素分成早餐前和睡前2次用藥。以短效作為餐時胰島素其比例可達每日總量的70%(50%~70%,早、中、晚3餐前等量分配,後視血糖調整),睡前中效胰島素約佔30%(10%~30%)。以速效胰島素作為餐時胰島素時佔總量的50%~70%(早、中、晚等量分配,後視血糖調整),長效類似物可達30%~50%在睡前和(或)晨起時使用(初次使用建議30%以預防夜間低血糖)。


(3)胰島素注射器械


①胰島素注射針和筆,常用的一次性無菌胰島素注射器和注射筆主要為刻度為1 U或0.5 U 2種。不同胰島素注射器須注意劑量準確性和胰島素滴漏,有研究發現注射1 U胰島素,筆的實際注射量為0.89 U而注射器為1.23 U,注射劑量越小誤差會呈現指數式增加,建議筆注射後保持原位放置10~15 s後拔出以減少滴漏。


②胰島素CSII治療可最大程度模擬生理性的胰島素分泌模式。CSII可減少胰島素用量、低血糖、DKA和慢性併發症的發生,但長期有效性受生活方式、運動等多因素的影響。


CSII適應證:

①T1DM患兒;

②血糖波動大,採用MDI方案但血糖仍無法得到平穩控制者;

③黎明現象嚴重導致血糖總體控制不佳者;

④頻發低血糖,尤其夜間低血糖、無感知低血糖和嚴重低血糖者;

⑤作息時間不規律,不能按時就餐者;

⑥不願接受MDI方案;

⑦胃輕癱或進食時間長的患兒。


CSII將胰島素分為基礎胰島素和餐時大劑量胰島素2種不同方式給藥,基礎胰島素可按0.5~1.0 h時間間隔劃分,時間段太少不符合生理規律,時間段太多設置繁瑣,常用為5~6段見表3。




以上內容摘自: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內分泌遺傳代謝學組,中華兒科雜誌編輯委員會.中國兒童1型糖尿病標準化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2020版)[J].中華兒科雜誌,2020,58(06):447-454.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2020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重磅發布!九大更新要點搶先知 |...
    2020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重磅發布! 導讀:《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重磅發布,九大更新要點搶先知! 2020年11月25-27日,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二十四次全國學術會議(CDS)在蘇州市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火熱召開。
  • 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標準化 促進糖尿病臨床診治一致性
    近年來,糖化血紅蛋白(HbA1c)因能有效輔助糖尿病的診斷篩查、治療監測、預後評估,成為糖尿病臨床管理的重要指標之一。日前,在上海舉辦的羅氏診斷全國生化學術交流暨糖化血紅蛋白一致性會議上,與會專家深入探討了 HbA1c 在糖尿病管理方面的重要價值,以及 HbA1c 檢測標準化和一致性的發展計劃對於促進糖尿病臨床診治的重要指導意義。
  • ...防治指南》發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型糖尿病|糖尿病|hba1c
    2020年11月25-27日,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二十四次全國學術會議(CDS)召開。解放軍總醫院原內分泌科主任、北京瑞京糖尿病醫院院長陸菊明教授受邀參會。11月26日下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發布儀式在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二十四次全國學術會議(CDS 2020)期間舉行。
  • 自然流產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20年版)
    為進一步規範SA尤其是RSA的診治,本刊組織了多學科包括婦產科學、生殖免疫學、生殖醫學、風溼免疫病學以及循證醫學專家,根據2008年、2016年中國發布的RSA診治共識、2011年英國皇家婦產科醫師協會(Royal College of Obstericians and Gynaecology,RCOG)、2012年美國生殖醫學學會(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 1型、1.5 型、2 型、3c... 糖尿病分型最新盤點!
    自 1965 年以來,世界衛生組織  WHO   定期更新關於對糖尿病進行分類的指南,目前已發布了 5 個版本,其中經典的「 WHO 1999 年糖尿病 4 分類」距今已超過 20 年,2019 年最新版的 WHO 糖尿病分類將糖尿病分為
  • ...代謝科羅飛宏團隊合作揭示環狀RNA在兒童1型糖尿病中的調控新機制
    我院兒科研究院周玉峰團隊與內分泌遺傳代謝科羅飛宏團隊合作揭示環狀RNA在兒童1型糖尿病中的調控新機制 2020-11-14 20: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兒童肥厚型心肌病診斷的專家共識》發布!丨指南共識
    《中國兒童肥厚型心肌病診斷的專家共識》發布!與成人不同,嬰幼兒及兒童HCM病因複雜,臨床表現呈高度異質性。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心血管學組兒童心肌病精準診治協作組組織相關專家共同制定了《中國兒童肥厚型心肌病診斷的專家共識》。
  • 中國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控制目標及達標策略 專家共識解讀
    轉自:《國際糖尿病》,原標題:中國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控制目標及達標策略專家共識解讀  謝建軍1李全民2  1.江蘇省蘇州大學醫學院研究生院  2.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內分泌科  2型糖尿病(T2DM)是嚴重危害公眾健康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血糖達標是預防和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重要措施
  • NEJM:人工胰腺改善1型糖尿病兒童全天血糖控制
    對1型糖尿病兒童患者而言,想要很好地控制血糖,絕非一件易事。如今,人工胰腺系統帶來了新的解決方案。《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近日上線的一篇論文顯示,一種可自動監測並調節血糖水平的人工胰腺系統,對於6歲以上的1型糖尿病兒童患者來說既安全又有效。
  • 「1.5型糖尿病」首部國際共識!建議依C肽水平進行個體化管理 |...
    「1.5型糖尿病」首部國際共識!
  • 2019年抗結核藥物性肝損傷診治指南發布!|指南共識
    2019年抗結核藥物性肝損傷診治指南發布!|指南共識 2019-07-09 來源:醫脈通綜合
  • 《中國兒童維生素A、維生素D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發布
    近日,在剛剛結束的2020年中國兒童保健學術年會上,由中華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分會專家組討論並制定的《中國兒童維生素A、維生素D臨床應用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正式發布。兒童保健專家表示,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維生素D缺乏及不足仍是我國兒童突出的營養問題,影響兒童生長發育水平和健康。
  • 申昆玲教授:兒童呼吸道感染的診治及預防
    2020年疫情期間,我與全國兒科呼吸、感染、感控等同道合作,經過反覆論證,共同完成了《兒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斷、治療和預防專家共識》第一版和第二版[7-8]。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和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機構聯合發布的《兒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斷、治療和預防專家共識》也推薦幹擾素-α局部治療[7-8,19]。幹擾素-α局部給藥避免了幹擾素肌肉或皮下注射帶來的全身性不良反應,同時直接作用於病毒複製最活躍的部位,有助於病毒清除,且兒童依從性高。
  • 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技術標準化及臨床應用現狀
    現階段國際上有3個HbA1c國家標準化項目:美國的NGSP,日本的JDS及瑞典的SFKK,全世界約97%以上的實驗室採用美國NGSP標準。因此,部分實驗室提供給臨床的HbA1c結果的準確性無法得到保障。糖尿病人往往抱怨在不同的醫院HbA1c檢驗結果差異很大,不知道該相信哪一個結果。我國在HbA1c檢測的標準化方面仍處於起步階段,距離國際標準還有很大的差距,這些都限制了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 3張表掌握骨關節炎常用藥物,專家共識版!
    有引起血糖或血脂升高的報導,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風險者使用時需注意,並建議對血糖或血脂進行監測。宜在進餐時或餐後服用,可減少胃腸道不適。其起效慢,服用2~4周後開始顯效,4-6周表現明顯,連續治療3個月後停藥,療效可持續1個月(後續效應)。 《中國骨關節炎疼痛管理臨床實踐指南(2020年版)》中指出,需長期給藥的骨關節炎慢性疼痛患者可服用雙醋瑞因。歐洲骨質疏鬆症和骨關節炎臨床和經濟學會(ESCEO)推薦雙醋瑞因作為骨關節炎治療的一線藥物。
  • 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 年版) 更新要點的解讀
    近日,由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制定的《中國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 年版)》(下稱「新版指南」) 正式發布。
  • 金醫健康|如何判斷糖尿病病情變化?
    美國糖尿病協會(ADA)將HbA1c≥6.5%作為糖尿病的診斷標準[3],2020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也將HbA1c≥6.5%納入糖尿病的診斷標準[4],但要求在嚴格質量控制的實驗室,採用標準化方法測定的HbA1c才可以作為糖尿病的補充診斷標準。
  • 中國兒童肥厚型心肌病診斷的專家共識
    指南·標準·共識│中國兒童肥厚型心肌病診斷的專家共識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心血管學組兒童心肌病精準診治協作組《中國實用兒科雜誌》編輯委員會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兒童及青壯年心臟性猝死
  • 劉蔭華:有關St.Gallen共識中乳腺癌病理分型的思考
    從2005年第9屆會議開始,依據具有循證醫學證據價值的研究結果,會議提出了由專家團意見匯總而成的關於早期乳腺癌綜合治療和風險評估的共識,即《st.Gallen早期乳腺癌初始治療國際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201 1年,解放軍307醫院江澤飛教授作為專家團成員,代表中國首次參加投票表決,證明了中國在國際臨床醫學舞臺上佔有的重要地位。
  • 前庭神經炎診治多學科專家共識發布,共識要點一覽!
    本共識旨在綜合國內外關於前庭神經炎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成果以及國內多學科專家的臨床經驗,為前庭神經炎的臨床診治提供規範化的標準,以期規範和促進前庭神經炎的診療工作。本文其中的共識的要點進行總結。 共識三:現有證據多提示VN 是由潛伏於前庭神經節的HSV-1再激活引起,炎性反應及繼發的骨性通道對腫脹的前庭神經的壓迫損害是VN 最可能的發病機制。前庭上下神經所屬的骨性通道的解剖學差異及其他因素導致了前庭上神經更易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