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生活
點擊「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關注我們!
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長期控制不佳,可導致器官組織損傷,成為「萬病之源」,雖然對於糖尿病的防治知識,廣大朋友已經了解很多了,但仍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
誤區一
糖尿病是由於過量吃糖而產生的
長期進食過量糖分會增加胰腺的負擔,再加上其他不健康的生活習慣,確實會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風險。但是並不能簡單地認為吃糖太多就一定會得糖尿病。
誤區二
不甜的食物隨便吃
含澱粉的食物,例如米飯、饅頭,雖然不甜,但會生成糖,吃這類食品要適量。很多含有甜味劑的食品,雖然味道很甜,但是幾乎沒有熱量,可適量吃一些,但也不可不加控制。飲食應該均衡,膳食調理的關鍵點是糖分與能量供給量,甜味並不是關鍵。
誤區三
無糖月餅、無糖粽子隨便吃
市面上很多主打「無糖」概念的點心,裡面雖然沒有直接添加蔗糖、白砂糖等大分子糖,但取而代之的卻是大量的澱粉和麥芽糖、果葡糖漿、麥芽糊精等成分,從營養學角度來說這些成分其實跟普通蔗糖、白砂糖並無區別,然而對糖尿病病人來說,其對血糖的影響卻更加不利。
誤區四
空腹血糖正常就不是糖尿病
在糖尿病早期,胰島β細胞的分泌功能僅輕度受損,能控制空腹狀態下的血糖水平,所以空腹血糖正常。
但是,進餐後食物轉化為葡萄糖進入血液,血中葡萄糖含量明顯升高,則需要更多的胰島素維持正常血糖。而那些胰島功能受損或胰島素抵抗者,胰島素的分泌量就不能滿足需要,餐後血糖就會升高。
誤區五
血糖不需管理
鴕鳥式、掩耳盜鈴式自欺欺人的心態無益於血糖管理,只會加重控糖難度和併發症的發展。勇敢面對疾病並奮力反擊,藉助醫療科技的進步,一定能把血糖管理好。
誤區六
吃苦瓜可以降糖
苦瓜可以降糖的說法最早源於20世紀80年代的實驗:苦瓜汁中的一些活性物質被提取後注射到小白鼠身上,小白鼠的血糖發生了不同程度的降低。且不說動物實驗得出的結果並不能直接應用到人身上,光這個活性物質提取的過程就是極其複雜的。從苦瓜汁中提取出活性物質、注射入體內,和直接把苦瓜吃下肚去,獲得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實踐證明,光吃苦瓜是不能降糖的。
誤區七
保健品可以降糖
保健品不是藥物,達不到藥物的治療效果,不能依靠保健品降糖。其次,藥監局批准了一些有「輔助降糖」功能的保健品,「輔助」兩個字的意思就是別把保健品當藥吃,真正的降糖藥不能停。
誤區八
胰島素容易「依賴」,最好不用胰島素
胰島素本身就是人體正常分泌的激素,身體內本身存在。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島素就是因為自身的胰島素「工作能力不夠」,所以才需要藉助「外力」幫忙。胰島素不是一旦用上就停不掉,而是停了以後血糖可能得不到良好控制。所以說,該用還是得用。
誤區九
打胰島素就能和健康人一樣,隨便吃飯
糖尿病是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相關疾病,與體重、血脂、血壓等因素相關。毫無節制地飲食會給平穩控糖帶來極大難度。因此,控制飲食是糖尿病患者始終要堅持的。
誤區十
糖尿病能徹底治癒
依照現階段的醫療水平,糖尿病是無法完全被治癒的。現在對糖尿病的治療是集中在降低血糖,減少併發症上。
誤區十一
血糖控制好就沒事
很多得了糖尿病的患者,以為只要血糖正常就沒事了,忽略了慢性併發症的防治,這是非常危險的。在糖尿病患者中,僅10%只有血糖升高的單獨症狀,90%都會合併其他疾病。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時,也要進行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防治。對於併發症,同樣需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