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院士:呼吸病成慢病防控短板 需加強建設全民防治體系

2020-12-06 新華網客戶端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日醫院院長王辰接受新華網採訪 新華網 張斌 攝  

    新華網北京9月12日電(王坤朔)一提到慢病,人們首先會想到高血壓、糖尿病,甚至腫瘤,而作為與前三者並列為四大慢病的呼吸系統疾病,卻長期受重視不足。「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呼吸病情況更加嚴峻,是我國慢病管理體系中的短板。」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日醫院院長王辰在日前接受新華網採訪時表示,補齊呼吸病防治短板,對於延長人口平均壽命,建設國民健康體系至關重要。

      呼吸病是四大慢病之一 需提高全社會關注

      據了解,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位列我國居民慢性病死因第三位。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簡稱「慢阻肺」)和哮喘的危害尤為嚴重。據統計,40歲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高達9.9%,80%以上的患者未能有效控制病情。王辰表示,呼吸病是各系統中最為嚴重和突出的疾病,在城市和農村的疾病負擔都是第一位。

      造成這一嚴峻局面的原因,王辰認為,首先是宣傳不夠,全社會對於呼吸病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足。王辰以慢阻肺為例,長期以來,慢阻肺用英文縮寫「COPD」描述,甚至進行疾病宣傳、患者教育時也如此表述。

      「老百姓聽不懂COPD是什麼,更記不住。如果冠心病叫CHD,糖尿病叫DM,將是多不合理的局面?將慢阻肺長期稱呼為COPD,讓大眾對該病不知不曉,實際是小稱呼引發的大問題,造成疾病知曉率低。」王辰表示,要規範中文名稱和簡稱,對老百姓進行大量宣傳教育,告訴人們這是與高血壓、糖尿病一樣高發、常見的疾病,提高防治意識。

      此外,有很多人認為,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病檢測出來也無能為力,無法根治,因此消極對待。王辰強調,對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一定要有正確的認識,人們已經普遍理解高血壓、糖尿病需要終身管理,呼吸病與它們一樣,要長期管理,通過規範治療,可以控制疾病發作、延緩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實現逆轉,保證患者生活質量。

      推廣肺功能檢查 實現呼吸病早診早治

      王辰認為,慢阻肺臨床檢出率低,也造成了人們的長期忽視。慢阻肺需要通過肺功能檢測進行篩查和診斷,但我國肺功能檢測應用率較低。「要像用血壓計測量高血壓一樣去普及肺功能的監測,現在做的顯然還不夠。」王辰表示,肺功能監測並不複雜,通過肺功能儀,簡單吹口氣就能大致診斷,操作並不複雜,推廣肺功能檢查,可以有效提高呼吸疾病患者早期診斷率及診斷正確率,把握疾病最佳治療時機,降低社會長期醫療成本,同時也提高全社會重視。

      在《中國防治慢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中,要求加強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早期篩查,在基層醫療機構也要逐步提供簡易的肺功能測定,將肺功能檢查納入40歲以上人群常規體檢。「及早診斷,就能帶來更早的幹預和更好的治療效果。」王辰說,慢阻肺的診療和管理應該納入到我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中,目前正在大力推進中,希望能儘早納入,才能有效地開展全民防治和早期防治。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日醫院院長王辰 新華網 張斌 攝

      物聯網促進信息整合 一體化診療提升醫療效率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呼吸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很難出現趨緩的跡象,要儘早推動慢性呼吸病的全民防治體系建設。但我國地域差異大,醫療資源有限,如何讓全民都有機會接受規範化的診療服務呢?

      王辰表示,在宏觀層面上來看,建設呼吸專科醫聯體,是推動呼吸病規範化診療的有效途徑之一。去年8月,中日友好醫院牽頭成立了呼吸專科醫聯體,各地醫療機構陸續加入。王辰認為,專科醫聯體對地市級的醫療機構形成專科的協同幫助,從醫療、教學和研究等方面,既能為患者提供便捷的就醫途徑,又可以促進各地協同發展,不論是遠程會診還是雙向轉診,以及醫療質控方面,都能做好統一規劃 「通過專科醫聯體,將有限的專科資源實現技術輻射和資源配給,提高了當地的專科水平,樹立了當地醫療機構在老百姓心中的信任感。」王辰分析道。

      此外,王辰認為,設立規範化、診療一體化的呼吸綜合診療中心十分有必要。以無錫設立的呼吸綜合診療室為例,在患者診斷環節,應用物聯網技術將患者肺功能檢測數據及病理數據實時傳輸,結合診室的遠程會診技術連接各地呼吸專家,研究治療方案。同時,肺功能檢測數據也將上傳至雲端儲存,為大數據環境下的呼吸疾病長期管理提供支持。

      此外,呼吸綜合診療室可以整合線上線下進行患者教育,例如疾病知識及注意事項,如何正確使用藥物裝置,還能進行遠程隨訪,幫助醫護人員讓患者理解呼吸疾病長期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患者依從性和自我管理。

      「隨著健康物聯網技術的普及,能夠實現設備之間的有效整合,提高醫療效率。尤其是數據和信息的整合,對於醫療規律的發現和科學研究都有很大幫助,有助於對患者進行個體化、動態、實時的監測和分析,推動連續性診療。」王辰表示。

相關焦點

  • 中國工程院院士侯雲德:要像阻擊「流行病」一樣構建中國慢病防控體系
    由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共南山區委組織部主辦,廣東生命科學健康研究院協辦的「慢病防控之中國策略」院士論壇1月11日在深圳人才公園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院士實驗室主任侯雲德,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王王隴德等大咖為觀眾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關於如何防控慢病的專題講座。王隴德院士圍繞「健康中國2030」從醫療宏觀政策、技術創新、管理策略等方面分享防控和逆轉慢性病相關行業知識,探討慢性病幹預技術的實際落地和規範化應用問題。
  • 鍾南山、王辰院士主審,《新冠肺炎防治精要》英文版在上海全球首發
    今天,繼《新冠肺炎防治精要》中文版火熱出爐後,學界期待已久的該書英文版全球首發式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舉行。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主審,中華醫學會呼吸與重症醫學分會主任委員瑞金醫院瞿介明教授、中日友好醫院曹彬教授、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陳榮昌教授主編的《新冠肺炎防治精要》中文版,於2020年4月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
  • 兩院士蒞臨我市調研指導 王立會見並參加座談
    座談中,王立指出,中醫藥的運用,對於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中西醫結合開展的臨床應用,進一步增強了新冠肺炎患者治療效果,提高了治癒率、降低了病亡率。下一步,我市將加強新冠肺炎恢復期患者的中醫藥施用防治,把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成果使用好、推廣好、總結好。  仝小林充分肯定我市中醫藥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的成績。
  • 王辰當選美國國家醫學院外籍院士,曾提出建設"方艙醫院"創舉!
    >當選美國國家醫學院外籍院士。副院長、呼吸中心主任;2013年2月,始任原衛生部、國家衛生計生委科技教育司主持工作副司長;同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14年9月-2018年1月,任中日友好醫院院長;2018年1月,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黨委常委;2018年5月,任中國工程院黨組成員、副院長;2020年7月,任國家呼吸醫學中心主任;2020年8月,出任中國醫療醫藥應急保障體系聯盟首席專家。
  • 上交醫學院與中科院共建「慢病防控」創新中心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童寬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10月28日,上海交大醫學院、中科院營養與健康所共同宣布成立慢病防控與健康促進協同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創新中心」),未來該中心將充分整合雙方優勢資源,聚焦「慢病防控」,開展深度合作。近年來,我國慢性非傳染疾病發病人數快速上升。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平均每30秒就有一人罹患癌症,一人罹患糖尿病,至少有一人死於心腦血管疾病。
  • 紀念「控煙之父」翁心植誕辰100周年 王辰院士深情追憶恩師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院士在座談會上深情追憶自己的恩師。翁心植院士是我國傑出的醫學家、內科學與呼吸病學家、醫學教育家、我國控制吸菸運動的開創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首都醫科大學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名譽院長、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孫燕院士、高潤霖院士、王辰院士、尚永豐院士,以及翁心植院士生前好友及家人,北京市醫院管理局副局長潘蘇彥參加座談會。
  • 世界血吸蟲病防治史上的奇蹟何以發生?
    我國在1958年全面消滅了在中國流行2000多年的血吸蟲病,這在世界血吸蟲病防治史上是一大奇蹟。這個奇蹟為何能發生?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不斷地與各類疾疫進行鬥爭,經受住了一次又一次考驗,並在有效應對風險、克服困難、戰勝挑戰、破解危局的過程中充分彰顯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卓越的治國理政能力和水平。
  • 人工智慧助力心血管慢病防控
    近日舉行的上海國際健康世博會上,由上海市健康產業發展促進協會主辦的「第三屆慢病管理和智能康復高峰論壇」和「衰老、心臟健康與 AI 智能」互動體驗現場傳出消息: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心血管慢病防控帶來更高更多要求。專家認為,面對心血管慢病持續增長的態勢,利用人工智慧實現心血管慢病管理和預防,將有效彌補現有醫療資源的不均衡。
  • 全國人大代表查豔:將慢性腎臟病列入主要防治範圍 早篩早治可降低...
    查豔表示,針對這一問題,已在「兩會」期間提交了議案,建議將慢性腎臟病列入國家主要慢性病防治範圍,全面推進慢性腎臟病全病程慢病管理的概念,通過早篩、早診、早治療,進一步降低慢性腎臟病的患病機率。發病率高防控問題多 急需納入基層慢病管理體系據了解,查豔還在議案中提出,將慢性腎臟病納入基層慢病管理體系,列入國家主要慢性病防治範圍。在被問及這一建議的依據時,她回答說:「最根本的依據,就是慢性腎臟病的發病率極高,而且不亞於糖尿病。要注意的是,糖尿病也是引起尿毒症的重要病因之一。」
  • 王辰、高福同年當選院士,白巖松對話王辰,網友:王辰院士講真話
    類似於施一公和饒毅,王辰院士也因為敢說敢言,解答問題思路清晰,觀點務實,深入淺出,乾貨滿滿,講真話,講實話,邏輯清晰,條理清楚,表達流暢而走紅網絡。王辰院長講的思路清晰明了讓大家也很明白,而且王辰院士講的都非常通俗易懂,講了很多實際性的問題。
  • 前沿研究丨王辰院士:抗疫假期政策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傳播的影響
    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暴發之初正值中國農曆新年假期,中國政府舉全國之力迅速開展疫情防控。在此期間,中國政府拉響了一級響應警報來應對疫情,並果斷採取了一系列社會政策措施,如限制出行、保持社交距離、主動追蹤接觸者、隔離檢疫以及加強宣傳和教育。
  • 新冠病毒或在2019年夏天已在義大利傳播;王辰院士表示...
    新疆喀什疏附縣4地調整為低風險】根據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有關規定和喀什地區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經喀什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研究決定:11月15日0時起,將疏附縣蘭幹鎮、烏帕爾鎮、塔什米力克鄉、鐵日木鄉疫情風險等級由中風險調整為低風險。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發展群眾體育的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以下簡稱健身設施)建設,發展群眾體育,是各級人民政府的重要公共服務職能,是貫徹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必然要求。為推進健身設施建設,推動群眾體育蓬勃開展,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水平,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 全國26家醫院組團參訪福醫二院 共話院內VTE防治體系建設
    今日上午,來自全國26家醫院50多名嘉賓齊聚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參與2020年心腦血管疾病急救體系建設項目——VTE防治中心參訪活動,共同探討院內VTE防治體系建設。會議還開通線上直播,吸引4880餘名業內同行觀看。
  • 王辰院士:大規模人群血清流行病學研究對新冠疫情防控具有重大意義
    開展大規模人群血清流行病學研究對疫情防控具有重大意義。通過檢出既往感染,可以推斷出無症狀感染者的比例、累積感染率、感染死亡率等,還可用於校正數學估算模型,加強對新冠病毒的流行病學認識;通過評估人群中已感染或免疫者的比例,對防控政策的制定具有指導意義,有助於確定疾病易感人群、免疫接種等幹預措施的目標人群;通過多次隨訪,持續監測抗體水平,可以量化抗體的動態變化,進而為疫苗研究、接種策略制定、防控措施選擇提供依據。
  • 平安智慧醫療陳偲:如何打造後疫情的常態化防控體系?
    《關於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裡面除了首次提出「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核心要點,還從7個方面提出了醫療機構防控工作的具體要求:第一、充分認識院內感染防控嚴峻形勢:加強院內感染防控;第二、嚴格落實發熱門診管理要求:目前所有發熱門診都是前哨觀察站
  • 關於印發《如皋市地方病血吸蟲病防治攻堅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0...
    2.防治措施全面落實,人居環境普遍改善,環境危險因素得到有效控制,群眾防病意識有效提高,形成正確的健康行為和生活習慣。 3.防控體系得到穩固加強,防治技術有新突破,科技成果得到推廣應用。 4.到2020年底,持續消除碘缺乏危害;衛生飲用水繼續保持全覆蓋;繼續鞏固血吸蟲病傳播阻斷成果,保持血吸蟲病消除成果。
  • 李校堃擔任院長,侯雲德、李蘭娟、王辰等多位院士擔任要職
    病毒研究院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溫醫大校長李校堃擔任院長,溫醫大副校長金勝威任執行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病毒學泰鬥侯雲德院士擔任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傳染病重點學科帶頭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院士擔任學術委員會主席;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中國呼吸病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王辰院士受邀擔任名譽顧問。
  • 河南省慢病健康管理實驗室獲批,花落華中阜外
    央廣網鄭州11月18日消息(記者 胡曉輝)近日,由河南省科技廳下發文件《關於同意建設河南省儲能材料與過程重點實驗室等河南省省級重點實驗室的通知》顯示,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正式獲批建設「河南省慢病健康管理實驗室」。此前,全國尚無慢病健康管理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 胡豫:重大疫情防控體系和救治體系密不可分
    【胡豫:重大疫情防控體系和救治體系密不可分】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院長胡豫表示,重大疫情防控體系和救治體系密不可分,聯通著「預防—控制—治療」全鏈條,是重大疫情防控的「主戰場」。提升醫療救治能力是重大疫情救治體系的關鍵內容,在病毒來襲時,「救治」作為疫情防控鏈的最後一環,對控制疫情蔓延、降低疫情災害意義重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平戰結合、補齊短板,健全優化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傳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機制」。這就要求我們建立平戰結合、梯次布局的醫療救治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