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查豔:將慢性腎臟病列入主要防治範圍 早篩早治可降低...

2020-12-03 中國日報網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全球範圍內的主要疾病負擔,其中慢性腎臟病作為重要慢病之一,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以尿毒症為例,一名患者隔一天就需要透析一次,長久下去不僅可以拖垮一個家庭,甚至可以拖垮一家中小企業。」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貴州省腎臟泌尿疾病研究所副所長查豔在接受採訪時如是說。

查豔表示,針對這一問題,已在「兩會」期間提交了議案,建議將慢性腎臟病列入國家主要慢性病防治範圍,全面推進慢性腎臟病全病程慢病管理的概念,通過早篩、早診、早治療,進一步降低慢性腎臟病的患病機率。

早篩早治 可降低患病機率節約醫療資源

談及建立防控體系的重要性,查豔首先列出了一組數據:在我國,慢性腎臟病1至2期患者佔總患者量的84%,其中北部和西南地區的患病率較高。2019年,我國尿毒症患者約為150萬,正在透析的有70萬左右。而且,慢性腎臟病起病隱匿,我國的知曉率僅為12.5%。

隨即她表示:「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致殘致死率都較高,而且慢性腎臟病發展到後期就是尿毒症,尿毒症又被稱作『不死的癌症』。所以,我們要在患者未進入到尿毒症的早期,建立好防控體系。如果將關口前移,進行規範化建設,早期做好宣講、體檢和篩查,就能減少患病機率。」

「慢性腎臟病還是導致高額醫療費用的重要原因。以2015年為例,中國住院慢性腎臟病患者費用為237.8億元人民幣,住院慢性腎臟病患者中位費用約為1.4萬元。按平均治療費用估算,每年耗費衛生資源約4000億人民幣。」查豔強調。

「同時,根據對慢性腎臟病患者全因的年直接醫療費用分析,血透患者(以合併貧血症狀患者為例)的直接醫療費用中位數約為7.3萬元,腹透患者約為6.3萬元,而非透析患者則約為2.1萬元,透析患者的年直接治療費用中位數遠高於非透析患者。」她說。

「如果在定期為普通人群和老年人篩查血糖和血壓的同時,也能夠檢測小便,及時發現血尿和蛋白尿並早期幹預,還可以節約很大一部分醫療資源。」查豔表示。

發病率高防控問題多 急需納入基層慢病管理體系

據了解,查豔還在議案中提出,將慢性腎臟病納入基層慢病管理體系,列入國家主要慢性病防治範圍。在被問及這一建議的依據時,她回答說:「最根本的依據,就是慢性腎臟病的發病率極高,而且不亞於糖尿病。要注意的是,糖尿病也是引起尿毒症的重要病因之一。」

在查豔看來,尿毒症作為一項需要終生替代治療的嚴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其患者一方面對醫療資源依賴度高,無法脫離長期治療,另一方面佔用醫療資源總量大,佔用較多的住院資源。

她表示:「在新冠肺炎期間,因疫情防控需要,多地實行不同程度的封閉管理及交通管控等措施,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時間及透析地點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尤其武漢當地多家醫院被設為新冠肺炎定點醫院後,使透析時效性和充分性受到影響,超過7000人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為保證透析患者的常規治療,全國各地及武漢當地醫療機構調動了大量醫療和社會資源。就目前而言,尿毒症患者已成為我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中整體醫療成本最高的疾病之一。因此,加強慢性腎臟病防控已迫在眉睫。」查豔強調說。

查豔還提出:「建立慢性腎臟病防控體系,降低尿毒症發生,對助推健康中國行動具有重要意義。一是能夠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二是有助於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形成上下聯動的防治體系,降低慢性腎臟病致殘率和致死率;三是降低慢性腎臟病醫療開支,提高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減輕尿毒症重大疾病患者醫療負擔;四是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助力健康扶貧攻堅。」

提出六項建議 建立慢性腎臟病防治體系

查豔還表示:「儘快將慢性腎臟病列入國家主要慢性病防治範圍,建立慢性腎臟病防治體系是下一階段腎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談及對於加強慢性腎臟病防控的具體建議時,她從六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

「一是將慢性腎臟病早期篩查作為成人體檢或者基礎檢查的標準,同時將早期篩查列入醫保報銷範圍,加強高危人群腎臟監測和行為幹預,促進慢性腎臟病早發現、早幹預。二是全面推進慢性腎臟病全病程慢病管理的概念,提倡早篩、早診、早治療,儘早進行慢性腎臟病幹預,設立試點地區和醫院,積累經驗並在全國推廣。」她說。

「三是加強基層腎臟病知識培訓和技術示範,推進基層腎臟病專科建設,規範慢性腎臟病治療。四是實施尿毒症患者全國範圍內一體化管理,門診、住院醫保統一結算,無需轉診;並在全國範圍內,使透析患者在門診和住院的藥物治療報銷比例一樣,提升尿毒症救治的便捷度和滿意度。」她表示。

「五是進一步完善國家層面的慢性腎臟病監測平臺和監控機制建設,建立透析前慢性腎臟病監測和管理體系。六是深入開展慢性腎臟病防治科普宣傳,提升慢性腎臟病知曉率,提高居民健康素養。普及腎臟健康理念及腎臟病科學知識、引導全民注重腎臟體檢,促進慢性腎臟病早發現、早幹預。」她說。

最後,查豔強調:「加強慢性腎臟病防護,還一定要編織好城市和鄉村兩張網絡,通過數據化信息手段將它們系統地聯通起來,建立慢性腎臟病資料庫,上報到國家層面,由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統一進行管理和維護,並進行全國一盤棋的部署。」

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網

相關焦點

  • 趙任教授:一次早篩,獲益無窮,加速推進大腸癌早篩早診早治一體化
    大腸癌的發病趨勢不容忽視,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如何降低大腸癌發病率,給患者帶來最大的受益?「早篩早診早治是關鍵。」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北院常務副院長趙任教授介紹,目前,我國結直腸癌發病趨勢仍在增長,且發達地區,如沿海等大城市的發病率增長趨勢更為明顯。
  • 如何降低癌症患者發病率和死亡率?早篩是關鍵
    按發病病例數排位,肺癌位居全國發病首位,每年發病約78.1萬,其後依次為胃癌、結直腸癌、肝癌和乳腺癌。  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40%以上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降低癌症死亡率的關鍵。  如何通過提高癌症的早期發現率,降低癌症患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 全國首個!鄭大一附院慢性腎臟病全程管理中心成立
    「鄭大一附院慢性腎臟病全程管理中心(CKDMC)的成立,是全國第一個,這也是慢性腎臟病非常難得的交流平臺、技術平臺、發展平臺。」河南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黨委書記闞全程介紹,一定要發揮好區域內CKDMC建設中「領頭羊」的作用,為全國慢性腎臟病防控提供第一方案、第一標準、第一經驗。
  • 百億併購爆發、首個「早篩」註冊證獲批,癌症早篩市場風口已來
    產品的所有設計都是圍繞居家取樣展開,可以通過順豐快遞、京東、EMS等將樣本送到中心實驗室檢測,送出樣本以後,用戶五天之內在手機端就能看到檢測報告,是一款非侵入性居家使用的結直腸癌早篩檢測產品。目前其售價為1996元,主要依託醫院、體檢機構銷售。諾輝健康表示會逐漸推廣to C的渠道。常衛清的獲批,標誌著中國腫瘤早篩產品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 慢性腎臟病如何治療?能治好嗎?這個病例讓你重新認識腎臟病
    離開時我告訴他,無論是什麼原因的腎臟病,對出現蛋白尿者應該大量使用沙坦類或者普利類降壓藥,即可嚴格控制血壓,又可降低蛋白尿、延緩腎損害。所以我給他調整了降壓藥,讓他加用沙坦類降壓藥代文,而且是2倍的劑量。過幾天後他來住院。
  • 北京腎內科有名醫院,慢性腎臟病如何治療?能治好嗎?
    北京的檢查結果,「做實」了他慢性腎臟病、輕度腎衰的診斷。那他的慢性腎臟病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他託人找到了我。一、發現腎臟病,應遵循以下處理程序1、腎臟病是什麼原因?首先要明確病因,是原發於腎臟的疾病比如慢性腎小球腎炎,還是其他疾病引起的腎損害比如糖尿病腎病、高血壓性腎臟病、狼瘡性腎炎、紫癜性腎炎、痛風性腎病等。
  • 早篩早診早治!這家醫院乳腺中心的原位癌早篩率達20%
    根據乳腺癌細胞是否突破上皮基底膜的限制,乳腺癌可分為浸潤性癌和原位癌。原位癌指癌細胞局限性生長,癌灶沒有向鄰近乳腺組織侵犯,沒有明顯的症狀,處於早期階段。王坤教授指出:「我們經常說癌症不可怕,前提條件就是要做到早篩。」實際上,篩查出這類患者,需要體檢中心和乳腺中心的共同努力。
  • 血透病人最長活30多年,人工智慧預防慢性腎臟病
    本期:南醫大二附院腎臟病中心(江蘇省重點學科、江蘇省臨床重點專科)從單一的腎臟病學細化出血液淨化治療學、重症腎臟病學、腎臟介入病學等亞專科;從8臺血液淨化機到如今擁有300臺血液淨化機;從三個醫生8個護士到如今200多名醫護,最近更是成為國家血管通路培訓基地,這樣的基地全國僅有九家……在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腎臟病中心主任楊俊偉教授看來
  • 早篩技術不放過一點癌症的蛛絲馬跡
    近日,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醫學》發表系列文章,回顧了2020年裡令人矚目的10項醫學領域的進步,其中之一就是癌症早篩技術。「早期篩查可以有效降低結直腸癌的疾病負擔,並降低死亡率。其中,高危人群每10年一次結腸鏡檢查和每年一次糞便潛血試驗(FIT)檢查是國際一級推薦篩查技術。科學研究表明:定期的腸鏡檢查能夠降低40%—60%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
  • 國內首個癌症早篩三類證誕生:結直腸癌陰性預測值高達99.6%
    早在6年前,國外已經有一款基因檢測早篩產品「Cologuard」獲批上市。事實上,從在全國範圍來看,癌症早篩這一市場起步的時間較晚,諾輝健康的常衛清產品有著填補「空白」的意義。據雷鋒網了解,2014年8月,美國FDA批准「大腸衛士」(Cologuard),一種糞便檢查的體外檢測儀(ExactSciencesCorporation)用於結直腸癌(CRC)篩查。
  • 基因檢測之癌症早篩行業深度報告:藍海市場,新興賽道
    癌症早篩是基因測序行業最為活躍的方向之一,主要通過檢測從腫瘤原發或轉移部位釋放到血液中的 ctDNA來檢測早期癌症,操作簡便,是癌症診斷從有創到無創的重大革新,近年 來正不斷得到政策支持和監管機構的認可。隨著國內部分早篩產品落地可期,早篩檢測將成為癌症市場的下一個爆發點。
  • 五大類癌症免費篩查,重慶啟動癌症早診早治項目
    昨(8)日,重慶市腫瘤防治辦公室消息,2021年度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已經啟動。即日起,重慶市符合條件的居民可以進行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上消化道癌(食管癌和胃癌)、肝癌五種常見癌症的免費篩查。重慶市腫瘤防治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何美介紹,今年該項目將進行5萬人的防癌風險評估問卷調查,並對1萬人次的高危人群進行免費臨床篩查。項目還將對項目歷年篩查出的陽性人群進行隨訪和複查。項目覆蓋7個區縣何美介紹,此次項目覆蓋範圍為南川區、江津區和梁平區,新增長壽區、豐都縣、石柱縣和雲陽縣。
  • 宮頸癌早篩專題報告:細胞學檢測 AI與HPV檢測是未來趨勢
    國外宮頸癌早篩技術不斷完善,Hologic 為行業龍頭3.1 歐美宮頸癌早篩覆蓋率高、具備早篩意識國外發達國家宮頸癌早篩發展成熟,有效控制女性宮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並逐年降低。在 1983 年至 2012 年之間,加拿大用細胞學方法將女性宮頸癌死亡率由 10.04/10 萬降低到 5.79/10 萬左右。
  • ctDNA甲基化液體活檢技術定義癌症早篩,萊盟君泰LAM助力精準醫療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全國政協委員王貴齊建議,對癌症發病高危人群,以及有明確證據證明通過篩查早診早治,明顯降低發病和死亡的高發癌症病種,國家將加大資金投入,在醫保以及新農合中設立專項資金進行早期篩查,真正實現關口前移,預防為主。
  • 角逐萬億市場 泛癌種早篩和單癌種早篩和誰能成為主流?
    文:焦豔麗近年來,隨著液體活檢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各種各樣的癌症早篩產品不斷湧現。但現階段大多數篩查方法只能針對特定癌種進行篩查。泛癌種早篩技術是健康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實現多種癌症同時檢測,在仍舊嚴峻的腫瘤防治工作面前,泛癌種早篩成為了降低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利器。因此,泛癌種早篩也被認為是下一代癌症早篩技術的突破口。
  • 液體活檢技術在腫瘤早篩中的創新應用探索
    液體活檢對檢出極微量的腫瘤來源核酸等標誌物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可應用於腫瘤早期乃至超早期篩查,未來市場潛力巨大。一、我國腫瘤防治現狀根據2018年《柳葉刀》上的全球腫瘤生存趨勢監測報告顯示,我國整體腫瘤5年生存率為36.0%,遠低於美國的64.0%。
  • 諾輝健康獲國內「癌症早篩第一證」,產業邁入加速期?
    不難看出,短期內以常衛清為代表的腸癌早篩產品是諾輝健康主要的營收來源。繼獲得了具有早篩產品意義的註冊證後,該企業的商業化探索會交出一份怎樣的答卷?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明晰這個「中國癌症早篩第一證」的 「早篩」意義。
  • 千億級市場,腸癌早篩產業迅速升溫,血液、糞便、AI影像等創新檢測...
    《中國癌症防治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表示,結直腸癌重點地區的目標早篩率達到50%,我們假設癌症早篩產品在高風險人群中的覆蓋率為30%(1.8億人),選擇每年進行一次篩查。  總的來說,傳統的腸癌檢查手段雖有著各自的優點,但也存在著不同的缺點,影響腸癌早篩大範圍普及。   近些年,大量新技術和新手段的出現(如血液檢測、糞便檢測、AI醫學影像等),為普及腸癌早篩帶來了新的機會。   血液檢測是一種非侵入式檢測方法,具有操作簡便、靈敏度高、成本較低、檢測速度快等優點。
  • 全國溶酶體貯積症新生兒篩查協作組成立 罕見病早診早治
    作為中國新生兒篩查領域內首個溶酶體貯積症診療協作網,它對全國新生兒篩查以及兒童罕見病診療能力的提升具有裡程碑意義。「協作組的成立旨在提升對溶酶體貯積症這一類罕見病的認識和診斷,共同探索並建立國內溶酶體貯積症的篩查、診斷、治療全流程體系,加強臨床和檢驗人才培養,使得患兒能夠真正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 慢性腎臟病的十大徵兆和十大原因
    原創 李青大夫 腎病科普 收錄於話題#我的文章373#慢性腎臟病77慢性腎臟病的十大徵兆和十大原因天津大學泰達醫院 李青你可能想不到,我國慢性腎臟病患者和糖尿病人數幾乎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