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李青大夫 腎病科普 收錄於話題#我的文章373#慢性腎臟病77
慢性腎臟病的十大徵兆和十大原因
天津大學泰達醫院 李青
你可能想不到,我國慢性腎臟病患者和糖尿病人數幾乎差不多。
根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發布的調查結果,2013年中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為10.9%,而中國成人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為10.8%,推算中國有慢性腎臟病患者近1.2億。而2020年發布的《中國糖尿病的患病率全國橫斷面研究》結果,中國成人總糖尿病患病率為12.8%。
但是,糖尿病的知曉率為36.5%,而慢性腎臟病的知曉率僅為12.5%。也就是說,中國的慢性腎臟病人和糖尿病人幾乎差不多,但人們普遍忽視慢性腎臟病的存在,絕大部分患者不知道自己有腎臟病,等被發現時往往已到了比較重的程度。
一、什麼是慢性腎臟病?
我先說說專業機構給慢性腎臟病下了一個定義:
1、腎損害(病理,血,尿,影像學異常≥3個月。
2、腎小球濾過率<60ml/min/1.73m2,持續時間≥3個月。
也就是說,無論是血檢異常(比如血肌酐升高等),或者尿檢異常(比如蛋白尿、血尿等),或者影像學檢查異常(比如腎臟回聲不均勻等),或者病理學檢查異常,或者腎小球濾過率<60ml/min,符合其中任何一點,時間超過3個月,就診斷為慢性腎臟病。
再通俗的說,發現上述任何一點,就意味著腎臟生病了。
二、如何判定自己是否有腎臟病?
以上的診斷標準,都是醫院檢查發現的證據,那患者本人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可能出現腎臟病了呢?
1、水腫
水腫是腎臟病特徵性的表現,也是患者到腎內科就診最常見的症狀之一,許多病人是因為出現了水腫才看腎科的。
水腫最常見兩個部位:組織疏鬆的部位比如眼瞼、面部水腫;位置低的部位比如下肢水腫。
解釋:慢性腎臟病,鈉排洩障礙,鈉水瀦留,體內水過多就會出現水腫,這種水腫一般首發組織疏鬆的部位比如眼瞼和面部;此外,嚴重腎臟病,蛋白從尿中大量丟失,血漿白蛋白低,就會出現低蛋白水腫,這種水腫主要發生在小腿。
2、尿中有泡沫
一般來說,正常人的尿液清亮、微黃、無泡沫,但是,如果尿中蛋白和糖含量高的話就會起沫,嚴重者類似於啤酒花。
尿中泡沫不一定都是蛋白尿和糖尿,但嚴重的蛋白尿和糖尿會出現泡沫尿,發現泡沫尿一定要去醫院查尿常規。
尿中少量蛋白往往沒有任何不適的感覺,肉眼也看不出有什麼異常。不過,現在健康體檢比較普及,許多患者都是尿常規檢查發現蛋白尿的。
解釋:腎臟是人體的「過濾器」,正常腎臟的濾過膜是完整的,只允許小分子的代謝廢物排出,大分子的蛋白質是出不來的。但是,腎臟濾過膜受損後,血中的蛋白就會漏到尿中形成蛋白尿。
3、尿血
少數嚴重的血尿,肉眼就能看出來,像「洗肉水」一樣,甚至更重的就像鮮血,還可以看到血凝塊,這叫「肉眼血尿」。
還有一些情況,尿液呈暗紅色或者醬油色,一般見於急性肌溶解或者急性溶血。
出現肉眼血尿或者醬油色尿,一般第一時間就會就醫。
大多數情況是,尿中只有少量的紅細胞,肉眼看不到,只有通過顯微鏡才能看到,稱「鏡下血尿」。和蛋白尿一樣,鏡下血尿也是尿檢發現的。
解釋:血尿的產生原因和蛋白尿差不多,都表示腎臟的濾過膜受損。
4、高血壓
尤其是年輕人高血壓,首先要懷疑腎臟出了問題。
我們常說的高血壓,如果不特殊說明,指的是原發性高血壓,原發性高血壓大多40歲以後發病。
而腎臟受損後,也會出現高血壓,這種高血壓稱腎性高血壓。腎小球腎炎多見於年輕人,所以,許多年輕人高血壓腎性高血壓的可能性大。
解釋:腎臟是調節人體血壓最重要的器官。腎臟受損後,鈉水瀦留,血容量增加,引起高血壓。但更主要的原因是,腎臟受損後,會分泌一種激素叫「腎素」,腎素引起高血壓。
5、血肌酐增高
輕、中度的血肌酐升高是感覺不到的,只要抽血檢查才能發現。血肌酐升高就意味著腎功能下降。
解釋:血肌酐是人體的代謝廢物,每天產生的量相對恆定,而且絕大部分血肌酐通過腎小球排洩,所以根據血肌酐水平升高推測腎功能下降。
6、尿量改變
正常成人24小時尿量在1500ml左右, 尿量少於700ml叫尿量減少,少於400ml叫少尿,少於100ml叫無尿,大於2500ml稱多尿。
正常成人夜間一般不排尿,如果習慣性的每晚起夜2-3次或更多,而且夜間尿量大於24小時總尿量的1/3,稱夜尿增多。
解釋:腎小球排出的水分,99%又被腎小管回吸收,而且夜間分泌的尿液幾乎完全被回吸收,所以正常人夜間無尿。但是,當腎小管損傷後,回吸收能力減退,夜尿量增多。常見腎小管慢性損傷的原因有長期高血壓導致的高血壓性腎臟病,長期服用損害腎臟的藥物引起的藥物性腎損傷。
7、尿頻、尿急、尿痛
合稱尿路刺激徵,是尿路感染的特徵性表現,常見於已婚女性。
解釋:膀胱中兩個輸尿管開口和尿道開口是一個三角區,當儲存在膀胱內尿達到一定量後刺激膀胱三角就會產生尿意而排尿。但是,如果膀胱內感染,感染分泌物反覆刺激三角區也產生頻繁的尿意。
8、臉色蒼白,全身乏力
是因為出現了貧血。
比較嚴重的腎臟病,腎小球濾過率小於60ml/min後就會出現腎性貧血,表現為面色萎黃、眼結膜蒼白、唇甲蒼白無光澤等。而且貧血的嚴重程度常與腎功能減退的程度一致。
一般來說,因為生理的原因,中青年女性更容易發生貧血,而男性貧血較少見。如果一個男性出現貧血,請一定要堅持腎功能。
解釋:腎臟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促進紅細胞的生成。慢性腎臟病,腎臟分泌的促紅素減少,紅細胞生成障礙,就會出現貧血,稱腎性貧血。
9、腎臟縮小
腎臟萎縮也是感覺不到的,都是體檢時發現的。
正常腎臟長10cm,腎皮質厚1.5cm。如果腎臟小於9cm,或者腎皮質小於1.2cm考慮出現了腎萎縮。
解釋:慢性腎臟病久治不愈,就會出現腎小球硬化、腎間質纖維化,如同肝硬化肝臟萎縮一樣出現腎萎縮。腎萎縮時腎功能肯定下降了。
10、骨質疏鬆、反覆骨折
腎功能受損後,出現缺血鈣、高血磷、骨質疏鬆,嚴重的骨質疏鬆反覆發生骨折。
解釋:皮膚經過紫外線照射產生的Vit D必需經過腎臟活化才能產生活性。腎功能受損以後,活性Vit D缺乏,鈣吸收障礙,而且丟失增多,而且磷排洩障礙,出現一系列鈣磷代謝障礙問題。
三、哪些人容易得慢性腎臟病
我國最常見的三大腎臟病是糖尿病腎病、慢性腎小球腎炎和高血壓性腎臟病,所以說,下列人群容易發生慢性腎臟病。
1、糖尿病人;
2、反覆呼吸道、尿道、腸道感染的慢性感染者,容易發生腎小球腎炎;
3、高血壓患者;
4、高尿酸血症患者;
5、長期服用止痛藥、抗菌素、中藥等腎毒性藥物者;
6、65歲以上老年人;
7、有慢性腎臟病家族史者;
8、系統性紅斑狼瘡、系統性小血管炎、類風溼關節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9、反覆紫癜者;
10、老年前列腺增生或者習慣憋尿者。
四、慢性腎臟病早發現
目前國際上提倡慢性腎臟病早期篩查「三步曲」:測血壓、尿常規和腎功能。
1、35歲以上患者首診量血壓,對40歲之前出現的高血壓,一定要進行尿常規、腎功能、雙腎彩超等檢查;
2、尿常規作為常規體檢項目。尿檢異常者要進行複雜的甚至腎臟專業檢查;
3、5年以上的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患者一定要進行尿常規、尿微量白蛋白/肌酐、腎功能、雙腎彩超等檢查;
4、對65歲以上的老人要進行腎臟常規檢查;
5、反覆呼吸道感染者、反覆出現的紫癜者要進行腎臟常規檢查;
6、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解熱鎮痛藥)、中藥者要進行腎臟常規檢查;
7、有腎臟病家族史者要定期進行腎臟常規檢查。
原標題:《慢性腎臟病的十大徵兆和十大原因》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