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貧血治療進展一覽_慢性腎臟病貧血_腎性貧血_鐵劑治療...

2020-11-25 醫脈通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鐵缺乏是慢性腎臟病(CKD)貧血發生、發展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終末期腎病患者尿毒症毒素積聚、藥物使用導致鐵攝入不足或吸收減少,另一方面頻繁採血、血液透析失血等可引起鐵丟失過多。因此,補鐵是管理腎性貧血的關鍵,主要補鐵方法包括口服和靜脈注射兩種。 


口服鐵劑已上市3個多世紀,至今仍廣泛應用於臨床。20世紀中期,臨床開始引入胃腸外補鐵,應用多年臨床上已出現數種新型靜脈鐵劑。本文就近年來,臨床上取得的新型藥物和方法進行了總結,供大家參考。


口服補鐵有何進展?


截止到目前為止,硫酸亞鐵仍然是臨床中最常用的口服鐵劑;其他傳統鐵劑包括葡萄糖酸鐵,琥珀酸亞鐵和多聚麥芽糖鐵。口服補鐵臨床應用的兩大主要問題是:多數慢性疾病可導致吸收不足,胃腸道不良反應。近年來出現的新型口服鐵劑有檸檬酸鐵,麥芽酚鐵,血紅素鐵多肽(HIP)和口服脂質(蔗糖)鐵。


檸檬酸鐵最初是作為非含鈣磷結合劑研發的,但在2期試驗階段研究者意外發現,即使是血液透析患者其胃腸道也可吸收大部分鐵,從而增加鐵蛋白和轉鐵蛋白飽和度水平。這與另一含鐵磷結合劑sucroferric oxyhydroxide顯著不同,sucroferric oxyhydroxide是抑制或減少鐵吸收,在腸道內與磷酸鹽結合。


新型口服鐵劑


麥芽酚鐵最初是在炎性腸病患者研究中發現的——相比靜脈補鐵,麥芽酚鐵改善貧血和鐵狀態的效果更佳。但在CKD患者中的研究數據並不十分理想,目前尚無數據支持該藥對CKD患者有效。


HIP通過鐵調素以外的機制在腸道吸收,理論上對於慢性炎症疾病患者來說十分有益,如CKD患者。但研究發現,CKD貧血患者使用HIP對血紅蛋白(Hb),轉鐵蛋白飽和度和EPO劑量的影響與靜脈/口服非血紅素鐵劑無顯著差異。相比傳統鐵劑,HIP還與低鐵蛋白水平相關;且HIP的成本遠高於非血紅素鐵劑。


脂質鐵(sucrosomial)已成為隨機對照試驗研究重點。有研究者在非透析性CKD貧血患者中與靜脈補鐵進行了隨機對照試驗,結果發現,兩者均可升高血紅蛋白水平,但靜脈補鐵升高幅度更大。停止補鐵後,靜脈補鐵組血紅蛋白水平維持穩定,但脂質鐵組血紅蛋白水平恢復至基線水平。靜脈補鐵組脈內鐵處理組的Hb濃度保持穩定,但在微粒體鐵組中恢復至基線。 靜脈注射鐵組貯存鐵更多,但脂質鐵組不良事件較低。


靜脈補鐵有何進展?


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很少有關於靜脈補鐵和口服補鐵的爭議,研究重點主要是最佳靜脈補鐵量以及如何優化治療。雖然靜脈補鐵的療效優於口服補鐵,但可能會增加氧化應激,心血管風險,感染和死亡風險;而目前有關靜脈補鐵的安全性研究數據尚不統一,隨機對照試驗數據較少。一項納入2231項研究的薈萃分析顯示,高劑量靜脈補鐵(> 400 mg /月)與死亡率或感染無關。但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還需進一步研究靜脈補鐵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新型靜脈鐵劑


新型治療方法展望


焦磷酸枸櫞酸鐵


焦磷酸枸櫞酸鐵(FPC)可補充透析過程中鐵流失量(約7 mg)。兩項大型3期隨機對照試驗表明,相比安慰劑組,使用FPC的ESA使用劑量減少35%,靜脈注射鐵劑的使用量減少51%。


腎病貧血新型治療方法


缺氧誘導因子脯氨醯羥化酶抑制劑


該新型藥物治療CKD貧血主要機制是,增加促紅細胞生成素基因表達,在無需外源性ESA給藥情況下增加患者自身EPO水平。2期隨機對照試驗表明,該類藥物還可降低補鐵需求和鐵調素水平,用於改善貧血和炎症。目前證實的具有降低鐵調素作用的藥物有roxadustat和vadadustat。


抑制鐵調素


自首次發現鐵調素是主要鐵調節肽以來,已研究出多種抑制鐵調素活性的分子,可直接(mAb,spiegelmer,anticalin等)或間接通過信號傳導機制(如BMP-6拮抗劑)抑制鐵調素活性,成為治療CKD貧血的潛在方法。目前已在動物模型中證實可有效治療炎性貧血,且部分已進入臨床研究。但目前尚缺乏治療CKD貧血的臨床研究。


醫脈通編譯自:Iron Therapy for Managing Anaemia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Curr Opin Nephrol Hypertens. 2018;27(5):358-363.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專題筆談|慢性腎臟病貧血與炎症|慢性腎臟病|腎性貧血|epo|貧血|炎症
    慢性腎臟病貧血與炎症[J]. 中國實用內科雜誌, 2020, 40(11): 908-911.林洪麗,主任醫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大連醫科大學腎臟病研究所所長,附屬第一醫院腎內科主任,遼寧省腎臟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醫師協會腎臟內科醫師分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常委,遼寧省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前任及候任主任委員。
  • HIF機制臨床應用首個突破:腎性貧血治療明顯改善
    腎性貧血是慢性腎臟病(CKD)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其主要是各種腎臟病致腎功能下降時,腎臟促紅細胞生成素(EPO)產生不足及尿毒症血漿中一些毒性物質幹擾紅細胞的生成和代謝而導致的貧血;此外,當患者機體造血原料缺乏時,也會導致貧血的發生。腎性貧血會加速慢性腎病的進展,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 劉必成教授談腎性貧血的科學管理
    ,江蘇省衛生領軍人才 研究方向:從事腎臟病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34年,主攻慢性腎臟病進展機制及其診斷生物標誌物、血液透析併發症等。,但診療現狀仍有不足 今年,第十五個WKD,再次強調慢性腎臟病(CKD)防治的重要性,貧血是CKD患者常見併發症,隨著腎功能損害程度加重,貧血發生率逐漸升高,高達90%以上的透析患者並發貧血。
  • 慢性腎臟病如何治療?能治好嗎?這個病例讓你重新認識腎臟病
    血紅蛋白多少、有沒有貧血是鑑別急性腎衰和慢性腎衰的重要指標。舉個簡單例子,發現血肌酐升高,就意味者腎功能衰竭。但這個腎衰竭是急性形成的,還是慢性形成的呢?一般來說,如果沒有貧血,則急性腎衰的可能性大;如果同時有貧血,則慢性腎衰的可能性大。6、其他指標如何?腎臟大小如何?
  • 創新機制HIF-PHI,為透析患者帶來腎性貧血治療新視角
    貧血是慢性腎臟病患者預後相關的一個重要因素,糾正貧血可有效減少患者心血管事件發生,延緩腎功能進展,改善患者認知功能以及提高生活水平質量等。因而貧血治療對於透析患者的長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環[1]。 突破傳統治療局限的必要性 調查顯示,我國透析患者中,貧血治療平均達標比例只有21.3%[2],而非透析患者的治療達標率更是低至12.1%[3]。我國腎性貧血的總體知曉率低、治療率低,對於貧血管理的重視程度遠不及歐美發達國家水平。 此外,我國傳統的腎性貧血治療手段在療效、安全性和便利性方面均存在一定局限性。
  • 腎性貧血診療指南發布,HIF-PHI首次邁入指南推薦
    腎性貧血是指各種腎臟疾病導致促紅細胞生成素(EPO)絕對或相對生成不足,以及尿毒症毒素影響紅細胞生成及其壽命而發生的貧血。2012年全國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慢性腎臟病(CKD)患者約1.2億,腎性貧血是CKD患者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規範化的腎性貧血管理已成為臨床亟待解決的重點問題。
  • 信立泰購入HIF-PHD抑制劑,國內腎性貧血迎來新局面
    記者 | 金淼編輯 | 任悠悠112月26日,信立泰發布公告表示,為豐富公司在慢病領域的創新產品管線,與日本JAPAN TOBACCO INC.籤訂協議,獲得後者擁有的「Enarodustat」相關智慧財產權、技術信息於中國市場在腎性貧血適應證領域的獨家許可使用權。
  • 北京腎內科有名醫院,慢性腎臟病如何治療?能治好嗎?
    根據尿蛋白定量能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而且還能評估治療效果。3、血壓多少?一般來說,有沒有高血壓是判斷腎臟病病情輕重的重要指標,血壓也是慢性腎臟病治療的重要靶目標。4、腎功能如何?腎功能是對慢性腎臟病嚴重程度進行分級的重要指標。5、血紅蛋白是多少?
  • 慢性腎臟病的十大徵兆和十大原因
    原創 李青大夫 腎病科普 收錄於話題#我的文章373#慢性腎臟病77慢性腎臟病的十大徵兆和十大原因天津大學泰達醫院 李青你可能想不到,我國慢性腎臟病患者和糖尿病人數幾乎差不多。
  • 貧血新藥!葛蘭素史克在日本提交HIF-PH抑制劑daprodustat全球首個...
    2019年08月23日訊 /生物谷BIOON/ --英國製藥巨頭葛蘭素史克(GSK)近日宣布向日本衛生勞動福利部(MHLW)提交了一份新藥申請(NDA),申請批准口服低氧誘導因子脯氨醯羥化酶抑制劑(HIF-PHI)daprodustat,治療由慢性腎臟病(CKD)引起的腎性貧血。
  • 羅沙司他治療貧血頭對頭3期試驗結果不劣於darbepoetin alfa
    編譯丨範東東日前,安斯泰來公布了三期臨床試驗DOLOMITES的結果,該試驗在非透析依賴性(NDD)3到5期慢性腎臟病(CKD)成年患者中開展,評估roxadustat與darbepoetin alfa治療貧血的療效。
  • 從Lasker獎到中國首發 HIF機製革新腎病治療
    低氧誘導因子脯氨醯羥化酶抑制劑(HIF-PHI)能模擬人體內在的生理狀態,通過抑制PHD而激活HIF通路,刺激肝臟合成EPO,同時還能通過抑制鐵調素而增加鐵的吸收與利用,這一特點對於慢性腎臟病(CKD)患者的貧血糾正具有重要意義,這也啟發了研究者將腎性貧血治療作為HIF臨床應用研究的重要突破方向。
  • 慢性腎臟病患者骨質疏鬆的預防與治療建議
    慢性腎臟病(CKD)是一個全球性的健康問題,慢性腎臟病礦物質與骨異常(CKD-MBD)是CKD的嚴重併發症,是CKD患者致殘、致死等不良結局的重要原因之一。
  • 全國人大代表查豔:將慢性腎臟病列入主要防治範圍 早篩早治可降低...
    查豔表示,針對這一問題,已在「兩會」期間提交了議案,建議將慢性腎臟病列入國家主要慢性病防治範圍,全面推進慢性腎臟病全病程慢病管理的概念,通過早篩、早診、早治療,進一步降低慢性腎臟病的患病機率。以2015年為例,中國住院慢性腎臟病患者費用為237.8億元人民幣,住院慢性腎臟病患者中位費用約為1.4萬元。按平均治療費用估算,每年耗費衛生資源約4000億人民幣。」查豔強調。
  • 【專家提醒】關於慢性腎炎那些事:身體這幾個異常症狀,一定要小心!
    2、腎性貧血 慢性腎炎晚期出現隨著腎臟損害的加重,眾多患者會出現貧血表現,主要原因有:紅細胞生成減少;紅細胞破壞增多:腎衰竭時,尿毒症毒素在體內蓄積,紅細胞代謝發生障礙而易於破壞,發生溶血,導致貧血。失血:大約25%的晚期腎衰竭病人可出現明顯的出血,加重貧血。
  • 貧血,有時補鐵有時去鐵
    每種補血藥只能對特定類型產生作用,對其他類型無效,補血前一定要找到病因,用對治療方法才能有效糾正貧血。   1.缺鐵性貧血。由體內缺少鐵質影響血紅蛋白合成而引起。治療主要是使用鐵劑,往往分為口服及注射兩種,一般首選口服,只有在對口服鐵劑不耐受或有消化道疾病,以及某種原因需要迅速糾正貧血時,才會考慮注射鐵劑。
  • 新型腎性貧血治療藥物——HIF-PH抑制劑(上篇)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慢性腎病患者經常會伴隨著貧血的問題。腎病患者產生EPO的能力受到了損害,直接導致造血(形成紅細胞)能力受損,即我們通常意義上的貧血。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人們主要是通過輸血來改善腎病貧血病人的生活。但是這個傳統療法存在著很多安全性問題,例如血紅細胞和HLA抗原導致的過敏反應、潛在的血液傳輸的傳染性疾病、以及鐵超負荷。更不用說輸血帶來的一系列後勤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