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十五個世界腎臟日(WKD),本屆WKD的主題是人人享有腎臟健康——從預防到診斷和公平獲得治療。為此,本報特別策劃【攜手抗疫,與子同聲(腎)】專題,邀請腎臟病領域專家學者,闡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疫情下腎臟病患者的科學管理,解讀醫院、腎內科防控政策,共同守護腎臟健康。今天我們特別連線中國腎臟病學會副主任委員、東南大學醫學院院長、東南大學腎臟病研究所劉必成教授,請他梳理我國腎性貧血診療現狀,並寄語腎病患者和一線醫務工作者。
MD, PhD,國際腎病學會 Fellow
現任:東南大學醫學院院院長,東南大學腎臟病研究所所長,東南大學首席教授(二級),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主任醫師,博士(後)導師
兼任:中華腎臟病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腎臟生理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腎臟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非公立醫院協會腎臟病透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華東地區腎病協會主任委員,江蘇省醫院管理協會血液淨化中心分會主任委員等
榮譽: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家衛計委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江蘇省突出醫學成就獎獲得者,江蘇省衛生領軍人才
研究方向:從事腎臟病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34年,主攻慢性腎臟病進展機制及其診斷生物標誌物、血液透析併發症等。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重大國際合作等課題20餘項
發表著作:中英文論文、綜述450多篇,其中JASN, KI等SCI收錄論文150多篇,主編英文著作1部,中文專著4部,參編著作40餘部
獲獎成果: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等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其他政府成果獎11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5項
劉必成教授
腎性貧血治療方法豐富,但診療現狀仍有不足
今年,第十五個WKD,再次強調慢性腎臟病(CKD)防治的重要性,貧血是CKD患者常見併發症,隨著腎功能損害程度加重,貧血發生率逐漸升高,高達90%以上的透析患者並發貧血。貧血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導致勞動能力、抵抗力下降,並且增加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由此可見,應加強和重視腎性貧血的診斷和治療。
上世紀80年代,促紅細胞生成素(EPO)的問世顯著提高了腎性貧血的治療水平,患者對輸血的依賴顯著降低,隨著EPO實現國產化,我國腎性貧血的治療得到了有效改善。2019年底,國際首創口服腎性貧血新藥羅沙司他在我國率先上市,並被納入醫保報銷範圍,標誌著我國在腎性貧血的治療能力方面有了進一步提升,這也是腎性貧血患者的福音。
儘管腎性貧血治療方法豐富,但我國腎性貧血治療現狀仍不容樂觀,具體表現在治療率低、達標率低,早診早治方面仍有不足,部分患者出現了嚴重貧血才開始治療。貧血綜合管理的措施尚不能完全落實到位,導致療效並不十分理想。
從政策、醫生到患者,三位一體綜合加強貧血管理
結合我國CKD患者的貧血治療現狀,未來在腎性貧血的管理方面,應從政策制定、醫生培訓和患者教育三方面共同協作。首先,政策方面,儘管治療貧血的藥物已納入醫保報銷範圍,但是,多地在CKD慢病門診、透析患者用藥費用報銷方面還存在總額的限制,而在臨床實踐中,CKD患者常合併有多種併發症,如心臟方面、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礦物質及骨異常(CKD-MBD)等,這些疾病都需要藥物治療和定期檢查,導致患者經費不足,無法充分使用貧血治療藥物。劉教授呼籲,對於CKD患者,應加大醫保支持力度,從而改善我國CKD患者的治療率,提高治療達標率。
醫生方面,需要不斷加強對CKD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特別是貧血發生機制、治療理論的學習。既往有EPO、鐵劑等治療手段,而創新的低氧誘導因子脯氨醯羥化酶抑制劑(HIF-PHI)治療腎性貧血,還需要更多經驗的累積和臨床實踐的探索。腎性貧血涉及鐵代謝調節、氧感應理論、促紅素調控等諸多基礎知識,同時指南和專家共識為臨床規範化使用各類貧血治療藥物提供了新的指導,以上內容都需要各級醫生不斷學習,只有加強培訓,才能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患者方面,應主動加強健康知識教育,充分認識貧血的危害和治療的重要性,了解治療的方法和幹預的合適時機,避免因貧血導致嚴重併發症後才開始治療的困境。患者應樹立貧血可治療、早治療、終身替代治療的理念,了解貧血長期管理的意義,自覺提高治療的依從性。
綜上所述,腎性貧血的管理需要綜合施策,只有政策、醫生和患者三方面協調一致,提高認知,加強管理,才能真正改善CKD貧血患者的預後。
HIF-PHI治療腎性貧血的優勢
HIF-PHI是基於機體缺氧調控促紅細胞生成素釋放的理論而研發的新一代腎性貧血治療藥物,在腎性貧血的治療中有著裡程碑的重要意義。相較於傳統的重組促紅細胞生成素類藥物,它有如下特點:
口服給藥,患者使用方便,依從性強;
促進內源性促紅素生成,其產生的促紅素在生理濃度範圍內,可以避免外源性大劑量給予促紅素的高峰濃度帶來的不利後果;
對鐵代謝有積極調控作用,可促進機體鐵的重吸收和利用,因此,多數患者不需要額外補充鐵劑,尤其是靜脈鐵劑;
炎症狀態下可能仍然有效,從而克服了既往重組促紅素應用時對炎症抵抗的情況;
避免了應用重組促紅素可能導致的單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
寄語腎病患者和醫務工作者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國基本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全球蔓延之勢仍令人十分擔憂。作為一種新發傳染病,人群普遍易感,而CKD患者,特別是尿毒症透析患者抵抗力較低,且因病情需要定期往返醫院就診,是感染的高風險人群,CKD患者應加強自我防護。劉教授建議除了去醫院治療,儘可能居家不要外出;外出要佩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儘量避免和陌生人接觸,不聚會、不聚餐,並注意保持人與人之間1.5米以上距離;固定家人陪同透析,避免與新冠肺炎患者有密切接觸史或從疫區歸來的家人陪同;注意休息和營養,增強抵抗力;主動配合醫院醫護人員的管理和指導。患者一旦出現發熱、咳嗽、乏力、肌肉酸痛、腹瀉等症狀,應及時到定點醫院的發熱門診就診。
對於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劉教授表示,他們是這場全民抗疫戰爭中英勇的戰士,他們舍小家,顧大家,不顧個人安危,奮戰在抗疫一線,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他們的辛勞和無私無畏的奉獻給大家帶來了戰勝疫情的勝利曙光,謹向他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時劉教授也囑咐一線醫務工作者勞逸結合,加強個人防護,早日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戰爭,平安凱旋!
參考文獻
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腎性貧血診斷和治療共識專家組. 腎性貧血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8修訂版). 中華腎臟病雜誌, 2018, 34(11): 860-866.
Chen N, et al. Roxadustat Treatment for Anemia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ong-Term Dialysis. N Engl J Med. 2019 Sep 12;381(11):1011-1022.
編輯整理 | 中國醫學論壇報 雲泊
本文僅供專業醫療人士參考,審批編號CN-46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