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癌症患者發病率和死亡率?早篩是關鍵

2020-11-30 央視網

如何降低癌症患者發病率和死亡率?早篩是關鍵

社會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10月29日 13:47 A-A+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據國家癌症中心2018年2月發布的最新一期的中國癌症數據統計顯示,2014年全國惡性腫瘤估計新發病例數380.4萬例(男性211.4萬例,女性169.0萬例),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每分鐘有7個人被確診為癌症。按發病病例數排位,肺癌位居全國發病首位,每年發病約78.1萬,其後依次為胃癌、結直腸癌、肝癌和乳腺癌。

  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40%以上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降低癌症死亡率的關鍵。

  如何通過提高癌症的早期發現率,降低癌症患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10月27日,以「專注·早篩的力量」為主題的第四屆「西湖對弈」癌症早期篩查與防治跨界高峰論壇在杭州隆重舉辦。

圖為活動現場

  中國癌症基金會理事長趙平指出,癌症一疾預防必須要在政府層面上做工作,通過法律行政命令保護個人和社會,免遭致癌因素的影響。另外,還要提高科普宣傳,普及防癌知識,建立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

圖為中國癌症基金會理事長趙平

  結直腸癌篩査防治共識發布 多靶點糞便FIT-DNA聯合檢測更具敏感性 

  結直腸癌是世界上最常見的癌症之一。據統計全世界每年約有超過60.8萬人死於結直腸癌。近年來,結腸癌新治療手段不斷被應用於臨床,然而,即使在美國其5年生存率僅在60%左右,並且治療費用高。另一方面,由於結直腸癌自身特點,它又是最適合早篩的癌症。

  由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中國結直腸腫瘤早診篩查策略制定專家組制定的「中國結直腸腫瘤早診篩查策略」綜合我國國情考慮,共同建議以提高人群篩查率和提高早期腫瘤檢出率作為篩查短期目標,以40—74歲一般人群及城市人群為優先對象,推薦結直腸癌患者從初篩(人群分層)、精篩(高危人群)、診治(病理活檢),使用問捲風險評估、免疫法糞便隱血檢測、多靶點糞便檢測、結腸鏡檢測等4個篩查方法,使患者通過選擇最佳的篩查方式達到最少的成本和獲得最大的效益。

  具體而言,在針對大規模人群篩查中,問捲風險評估和免疫法大便隱血進行初篩,對陽性者進一步進行多靶點糞便檢測,再對多靶點糞便檢測陽性者行結腸鏡檢,可在同樣的人群篩查基礎上進一步濃縮高危人群,提高結腸鏡下腫瘤檢出率查,減少不必要的結腸鏡檢查。針對高危人群精篩,免疫法大便隱血進行檢測呈陽性者,通過多靶點糞便檢測呈陽性,可直接行腸鏡檢查。

  據了解,多靶點糞便FIT-DNA聯合檢測是以糞便DNA分子檢測利用糞便中腸道腫瘤脫落細胞的特異標誌,與免疫法糞便隱血聯合組成,不僅進一步提高了糞便隱血對結直腸癌的篩查靈敏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結直腸進展期腺瘤的靈敏度。

  癌症防控需要多種方式融合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要強化慢性病篩查和早期發現,針對高發地區重點癌症開展早診早治工作,推動癌症、腦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機會性篩查。到2030年,實現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

  圍繞主題,與會嘉賓在健康管理產業探索服務新模式、網際網路醫療升級、精準早篩技術實現醫療新突破圓桌討論中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解析如何有效對癌症進行有效管理及防治。

  在健康管理產業探索服務新模式,對話嘉賓一致認為,一是健康管理首先要轉變醫生的觀念,以早篩、預防為主;二是進行學科建設。

  對於網際網路醫療升級,妙健康首席醫學官羅曉斌表示,自「網際網路+醫療」相關政策出來後,我們更加注重對新規範和安全性的認識。首先要從從網際網路線上醫療或者線下醫療進行規範。其次,網際網路醫療包括健康管理最重要的是數據,和健康醫療數據安全性相關的技術,還有手段都要相應的提高。

  在精準早篩技術實現醫療新突破論壇中,上海長海醫院肛腸外科主任張衛認為,一主要是加強對醫生、患者、領導等理念的更新和教育。二是提供更好、更精準,患者更認可的產品。

相關焦點

  • 早篩技術不放過一點癌症的蛛絲馬跡
    近日,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醫學》發表系列文章,回顧了2020年裡令人矚目的10項醫學領域的進步,其中之一就是癌症早篩技術。「早期篩查可以有效降低結直腸癌的疾病負擔,並降低死亡率。其中,高危人群每10年一次結腸鏡檢查和每年一次糞便潛血試驗(FIT)檢查是國際一級推薦篩查技術。科學研究表明:定期的腸鏡檢查能夠降低40%—60%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
  • 角逐萬億市場 泛癌種早篩和單癌種早篩和誰能成為主流?
    文:焦豔麗近年來,隨著液體活檢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各種各樣的癌症早篩產品不斷湧現。但現階段大多數篩查方法只能針對特定癌種進行篩查。泛癌種早篩技術是健康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實現多種癌症同時檢測,在仍舊嚴峻的腫瘤防治工作面前,泛癌種早篩成為了降低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利器。因此,泛癌種早篩也被認為是下一代癌症早篩技術的突破口。
  • 百億併購爆發、首個「早篩」註冊證獲批,癌症早篩市場風口已來
    能夠早發現、早治療結直腸癌至關重要,且意義重大。近年來,結直腸癌在中國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不斷上升。由於該病早期無明顯症狀,很多患者發現時已屬中晚期。數據顯示,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12%,但如果能在早期發現,治療後的5年生存率能達到90%。
  • 基因檢測之癌症早篩行業深度報告:藍海市場,新興賽道
    在過去的 20 年,美國患癌人群總死亡率已經下降 25%,而中 國的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仍處於上升態勢,未見拐點。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 我國對腫瘤的早診早治認知不足,缺乏有效的篩查手段,患者就診時大多數為中 晚期,治療預後差,導致我國腫瘤治療效果遠不如西方國家。在充分有效且副作 用低的癌症治療技術被被開發出來之前,癌症的早期篩查和早診早治是提高癌症 治療效果的關鍵。
  • 趙任教授:一次早篩,獲益無窮,加速推進大腸癌早篩早診早治一體化
    另據世界衛生組織2020年2月最新的《2020年世界癌症報告》顯示,在過去20年中,乳腺癌和大腸癌的發病率呈快速上升趨勢,尤其是在城市地區。比較而言,從70年代到90年代,肝癌、胃癌、和食管癌曾是中國最常見的癌症,包括城市及農村。大腸癌的發病趨勢不容忽視,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如何降低大腸癌發病率,給患者帶來最大的受益?「早篩早診早治是關鍵。」
  • 癌症早篩基因檢測幫助你有效抗癌
    核子基因健康管理專家表示,癌症能否早期發現,往往是能否治癒的關鍵因素。 癌症防治的關鍵出路為「三早」 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世界衛生組織(WHO)明確指出:早期發現是提高癌症治療率的關鍵。只要早期發現,90%的癌症完全可以治癒。
  • 諾輝健康獲國內「癌症早篩第一證」,產業邁入加速期?
    但是和2014年FDA批准Exact Sciences(癌症早篩公司)的Cologuard用於結直腸癌篩查相比,國內同類產品獲批的用途均為「輔助診斷」。近日諾輝健康獲得了國內首個具有癌症早篩產品意義的註冊證——其註冊證中明確寫明了「篩查」的預期用途,為此類註冊證的獲批打開了一個破局點。
  • 發病率和死亡率均第一,肺癌如何預防和篩查?專家建議來了
    在中國,肺癌佔據發病率及死亡率首位,是我國「名副其實」的癌症第一殺手。肺癌的發病原因是什麼,哪些是高危人群,如何遠離肺癌,一起來聽聽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部腫瘤中心主任江躍全怎麼說。 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是最高 早期無明顯症狀據江躍全介紹,目前,肺癌仍然是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
  • 最新全球癌症數據:乳腺癌發病率躍居全球第一,中國發病率死亡率最...
    (原標題:最新全球癌症數據:乳腺癌發病率躍居全球第一,中國發病率死亡率最高為肺癌) 雖不必談癌色變,但癌症一直是人們健康面臨的潛在威脅。
  • 【深度研究】癌症早篩:創新萌芽期的藍海市場, 中外同臺競技的新興...
    中國2015 年有新發惡性腫瘤病例392.9 萬,死亡233.8 萬,平均每8 秒新增一名癌症患者,每13.5 秒有一名癌症患者死亡。肺癌、肝癌、胃癌及結直腸癌、乳腺癌等依然是我國主要的惡性腫瘤。 調查研究顯示,中國惡性腫瘤的發病率低於北美、歐洲、澳大利亞等發達地區,但死亡率卻領先。
  • 諾輝健康拿下癌症早篩「第一證」,下一步將赴港上市
    國內癌症早篩產品迎來重大進展。 杭州諾輝健康宣布,國家藥監局已批准公司結直腸癌早篩產品「常衛清」的創新三類醫療器械註冊申請,並在預期用途中明確「常衛清」適用於「40-74歲結直腸癌高風險人群的篩查。
  • 結直腸癌篩查市場爆發在即,諾輝健康獲中國癌症早篩第一證未來可期
    從細分的癌症種類來看,結直腸癌是富貴癌,發病數在所有癌症中排名第三,為中國排名第五的癌症死因,特別是近幾年在中國發病率的快速攀升,顯示出巨大的市場潛力。諾輝健康作為一家以結直腸癌篩查為起點專注於癌症早篩的生物高科技公司,如何領跑這樣一個極具前景的賽道?
  • 2015中國癌症統計數據:發病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趨勢分析(2000-2011)使用了 22 個登記處的數據,得到如下結果:如上圖所示,2015 年預計有 4292000 個新癌症病例和 2814000 個癌症死亡,其中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是最高的。胃癌、食道癌和肝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也比較高。將所有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結合起來看,農村居民的年齡標準化數據要高於城鎮居民。
  • 國家「十三五」重點專項科技成果轉化,DNA甲基化引領胃癌早篩新方向
    胃癌是目前我國發病率僅次於肺癌的第二大惡性腫瘤疾病,平均每1~2分鐘就有1名國人因胃癌失去生命。臨床研究表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提升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最直接有效的手段。胃癌的早期篩查研究一直是學術界關注的熱點領域。在10月29-31日結束的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主辦,廣東省醫學會、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承辦的中華醫學會第二十次全國消化系病學術會議上,各大專家學者圍繞胃癌的篩查、診斷、治療等進行了學術研討和經驗交流。
  • 國內首個癌症早篩三類證誕生:結直腸癌陰性預測值高達99.6%
    這是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的中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的癌症早篩產品註冊證。諾輝健康聯合創始人兼CEO朱葉青介紹,常衛清歷經7年研發,投入超過1億美元,並完成了中國首個前瞻性、大規模、多中心癌症早篩註冊臨床試驗「Clear-C」,最終拿下了中國癌症早篩第一證。
  • ctDNA甲基化液體活檢技術定義癌症早篩,萊盟君泰LAM助力精準醫療
    順應國家健康戰略,癌症早期篩查成為疾病預防重要手段「目前關於癌症的統計數據令人震驚:42%的男性和38%的女性將會在他們一生中的某個時間節點被診斷出患有癌症。」萊盟君泰LAM董事長李戍博士表示。根據資料顯示,癌症早期篩查的普及,使美國近二十年癌症總體死亡率下降25%。
  • 宮頸癌早篩專題報告:細胞學檢測 AI與HPV檢測是未來趨勢
    宮頸癌發病率和致死率高,早篩能有效提高治癒率1.1 宮頸癌:常見的高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婦科惡性腫瘤宮頸癌是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其主要病因為 HPV 病毒的持續感染。早期宮頸癌常無明顯症 狀和體徵,宮頸可光滑或難與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區別,頸管型患者因宮頸外觀正常易漏診或誤診。
  • 博爾誠:全球首創基因甲基化胃癌早診產品獲批,掀起癌症早診創新革命
    「降低癌症死亡率不能依靠對中晚期癌症的各種新型藥物治療,而是靠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這是博爾誠首席技術官韓曉亮博士研究癌症治療多年後,悟出的心得和實踐智慧。 韓曉亮是北京協和醫科大學的醫學博士,美國加州大學醫學院博士後,在生物醫藥領域有20多年經驗。
  • 肺癌發病率死亡率均第一 你知道如何防如何治嗎?
    ,其中,發病率最高的是肺癌,發病率為10萬分之60。每年的2月4日也是世界癌症日,2017年的主題是「我們能,我能戰勝癌症」。但現在戰勝癌症真的容易嗎,在防治措施和新技術新藥物方面到底有哪些變化呢?重慶抗癌協會常務理事、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西南醫院呼吸內科主任、肺癌聯合診療中心主任周向東教授向大渝健康介紹了這些。
  • 諾輝健康拿下首個基因檢測癌症早篩三類證 引領早篩進入合規階段
    臨近年底,這一事件將2020年的癌症早篩賽道逐漸推向高潮,也標誌著癌症基因檢測早篩真正從研發端走入了合規化市場化階段。如果我們回頭去看,實際上國外早已經有一款基因檢測早篩產品獲批上市。2014年美國FDA批准了Cologuard用於結直腸癌早篩,並將其納入了CMS支付範圍內。時隔六年,諾輝健康拿下的中國癌症早篩第一證終於填補了國內在這一領域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