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11月17日電(陳雨)11月是國際肺癌關注月,11月17日是「國際肺癌日」。在中國,肺癌佔據發病率及死亡率首位,是我國「名副其實」的癌症第一殺手。肺癌的發病原因是什麼,哪些是高危人群,如何遠離肺癌,一起來聽聽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部腫瘤中心主任江躍全怎麼說。
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是最高 早期無明顯症狀
據江躍全介紹,目前,肺癌仍然是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每年肺癌新發病例約78.1萬,死亡病例約62.6萬。2018年重慶市新發腫瘤登記數據顯示,重慶肺癌發病率在76/10萬左右,死亡率在63/10萬,略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確,大量資料表明,長期大量吸菸與肺癌的發生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已有的研究證明:長期大量吸菸者患肺癌的概率是不吸菸者的10-20倍。而早期肺癌肺腫瘤小於或等於3釐米。經檢查沒有發現支氣管受到腫瘤影響,沒有發生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以及在體檢時發現的肺癌,一般來說都屬於是早期肺癌。」江躍全說。
江躍全認為,肺癌發病隱匿,其臨床表現與生長部位、浸潤程度、轉移以及伴癌症候群有關。早期多無明顯症狀,待發生咯血、胸痛、骨痛等症狀時,多數已進展至中晚期。
遠離肺癌需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
在江躍全看來,有長期吸菸史、有肺癌家族史、患有慢性支氣管炎肺和結核等肺部慢性疾病的人群和工作中接觸致癌物質的人群,都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相關數據顯示,早期肺癌(原位癌、微小浸潤癌)經過規範化診療,5年生存率幾乎可以達到100%,而中晚期肺癌,伴隨癌細胞轉移以後,5年生存率只有不到30%。因此,江躍全認為,要遠離肺癌,一定要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
江躍全建議,「年齡在55-77歲之間,具有30包/年或以上吸菸史的人,要每年進行一次篩查;具有吸菸史,戒菸時間短於15年的也應每年進行篩查。即使首次篩查結果無異常或肺部結節達不到進一步篩查的標準,仍然是需要每年進行篩查的。45歲以上,具有20包/年或以上吸菸史的人,也建議進行定期的篩查。」
除了篩查,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肺癌?
江躍全表示,由於肺癌的致病因素比較複雜,還沒有哪一種藥物、方法能夠預防所有肺癌,但仍然可以通過遠離已知的致癌因素,降低肺癌發生風險。
「戒菸不僅能降低肺癌發生率,對於肺癌患者也可以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戒菸後沉積在體內的致癌毒素會逐漸減少,免疫功能也將逐漸恢復,有利於預防肺癌。」江躍全說。
江躍全還建議,要減少患肺癌的機率,要降低環境汙染造成的影響。比如,空氣汙染較重的情況下儘量避免外出及運動,出行時佩戴口罩等。另外在生活環境中,如廚房安裝效率高的油煙機,減少固體燃料的使用,安裝空氣淨化器等。
「遠離職業危害也能降低患肺癌的風險,建議生產者避免或減少直接接觸已知致癌因素,加強個人防護,定期體檢等。同時,大家還應養成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多堅持鍛鍊身體,增加免疫能力,多食蔬菜、水果,少食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江躍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