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15日~21日是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是第24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宣傳主題是「科學抗癌,關愛生命」。
瀋陽市健康教育中心發布了癌症早期篩查攻略,明確了從20~50歲之間各年齡段人群的腫瘤篩查建議。
大城市男性應關注腸癌和前列腺癌
女性應關注乳腺癌和甲狀腺癌
根據2018年2月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一期的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惡性腫瘤估計新發病例數380.4萬例(男性211.4萬例,女性169.0萬例)。0~74歲累計發病率為21.58%。按85歲的預期壽命計算,一個人的累計患癌風險達36%。
腫瘤發病率為278.07/10萬(男性為301.67/10萬,女性為253.29/10萬)。0~74歲累計死亡率為12.00%。腫瘤死亡率為167.89/10萬。發病風險隨年齡增加而增長,40歲之後發病率快速提升,80歲達到高峰。
各地區0~30歲組惡性腫瘤發病率均較低,3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快速增高,80歲以上組達到高峰,之後有所下降。各地區20~50歲組女性發病率均略高於男性,50歲以上人群男性發病率顯著高於女性。30歲以上年齡組發病人數快速增高,60~64歲組的發病人數最多,其後發病人數有所下降。總體而言,各地區男性、女性年齡別發病率變化趨勢相似。
最需警惕的是,肺癌仍為我國發病率、死亡率第一。其後發病率依次為胃癌、結直腸癌、肝癌和乳腺癌。
肺癌和乳腺癌分別位居男女性發病的第1位。女性需要引起重視的是甲狀腺癌,我國東部地區甲狀腺癌發病率遠高於中、西部地區,女性發病率遠高於男性。甲狀腺癌是30歲以下女性人群的最主要癌症類型。
瀋陽市健康教育中心指出,大城市男性應關注腸癌和前列腺癌,女性更應關注乳腺癌和甲狀腺癌。
腫瘤在身體出現需5~10年時間
早診斷早治療治癒率會很高
目前30%~50%的癌症可通過避免危險因素和落實現有的循證預防策略得到預防。如果做到早期診斷和充分治療,許多癌症會有很高的治癒率。腫瘤在身體裡出現需要5~10年的時間,在腫瘤出現的初期是沒有任何症狀的,如果能定期複查,早發現腫瘤細胞,其治癒率會非常高。
癌症早期篩查攻略
年齡組 性別高風險癌症 篩查項目
20歲以後
女性 黑色毒瘤 每年皮膚檢查
宮頸癌 HPV檢查
男性 黑色毒瘤 每年皮膚檢查
睪丸癌 定期檢查睪丸
30歲以後
女性 宮頸癌 HPV檢查
乳腺癌 定期檢查乳腺
男性 黑色毒瘤 皮膚檢查
睪丸癌 定期檢查睪丸
結直腸癌 定期肛門檢查或腸道檢查
40歲以後
女性 乳腺癌 定期檢查乳腺、每年進行婦科檢查(宮頸、子宮、卵巢等)
男性 前列腺癌 排尿異常需要檢查
睪丸癌 每年檢查睪丸
結直腸癌 定期肛門檢查或腸道檢查
50歲以後
女性 結腸癌 每年皮膚、乳腺、婦科檢查(宮頸、子宮、卵巢等)
卵巢癌 每年皮膚、乳腺、婦科檢查(宮頸、子宮、卵巢等)
男性 前列腺癌 每年檢查一次
結腸癌 每年檢查一次
腫瘤和癌症不是一回事
瀋陽市健康教育中心專家指出,人們常常把腫瘤與癌症混為一談,認為腫瘤就是癌症,癌症就是腫瘤,其實兩者有根本的不同。
腫瘤=良性腫瘤+惡性腫瘤
良性腫瘤:不轉移,手術切除即可治癒。
惡性腫瘤:不論大小,均會發生轉移。
癌症=惡性腫瘤+肉瘤+血癌。
腫瘤是一種基因病
迄今為止,腫瘤的真正病因尚不清楚,從本質上說腫瘤是一種基因病,但並非是遺傳的。它是指細胞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基因發生了改變,對其生長失去了正常的調控,導致異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後天有害因素(環境及生活方式)導致的基因突變80%,或先天從父母處遺傳而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