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隨訪十分必要!三分之一的年輕癌症倖存者45歲之前會患重疾!

2020-11-30 騰訊網

在美國,每年有70000名15-39歲的青少年和年輕成人被診斷為癌症,大約80%在診斷後能夠生存5年以上。已知兒童癌症倖存者有較高的早期死亡風險以及與其治療有關的長期健康問題[8]。但是至今為止,尚未出現針對年輕癌症倖存者(survivors of young adult cancers)晚期發病情況和慢性健康狀況的研究與分析,也沒有提出對這類倖存者的監測需求。只有一些基於健康登記處的全國性數據的研究,分析了不同年齡段癌症倖存者的晚期發病率和死亡率。

在一項針對治療時年齡在16-24歲的腦腫瘤倖存者的研究中觀察到,心血管、內分泌、腎臟、神經系統疾病和精神疾病的風險明顯升高[2]。一項針對加拿大卑詩省兒童癌症倖存者的隊列研究顯示,診斷年齡為15-19歲的患者顯示出最高的相對發病風險,且需要入院治療[3],而霍奇金淋巴瘤倖存者有較高的繼發惡性腫瘤發病率和較高的標準死亡率(SMRs)[4]。一項蘇格蘭隊列研究報告顯示,青少年或年輕成年癌症倖存者(early-adolescent or young adult survivors)的SMRs較高,雖然比兒童癌症倖存者要低[5]。在英格蘭和威爾斯,青少年或年輕成年癌症倖存者對不同原因的心臟疾病均顯示出較高的SMRs[6]。此外,在芬蘭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早期青少年或青年癌症倖存者中,惡性腫瘤和循環系統疾病的SMRs升高[7]。

半分鐘讀全文

柳葉刀首發針對青少年和年輕成年癌症倖存者晚期健康狀況和長期後果的分析研究。

數據分析顯示,三分之一以上的年輕癌症倖存者45歲之前會患重疾,其任何原因死亡的風險幾乎高出同年齡段普通人群將近6倍。青少年和年輕成年癌症倖存者有患晚期慢性疾病和早逝的風險。

長期隨訪、定期篩查十分必要。

2020年2月14日,《柳葉刀·腫瘤學》雜誌發表了一篇基於兒童期癌症倖存者研究(Childhood Cancer Survivor Study,CCSS)的最新數據分析,首次專門研究了年輕癌症倖存者的健康後果[1]。研究發現兒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早期戰勝癌症的人,往後患上嚴重的、危及生命的疾病風險更高,而且與同齡人相比逝世得更早。研究者強調,對年輕癌症倖存者進行長期跟蹤隨訪、定期篩查十分必要。

對象和方法

CCSS是一項回顧性隊列研究,對1970年至1999年之間在美國和加拿大的27個學術機構的24363名21歲以前被診斷為癌症的5年倖存者進行了縱向隨訪。研究人員評估了5804名符合條件的青少年和年輕癌症倖存者(診斷時年齡為15-20歲);為了消除潛在的偏見,1:1隨機選擇了一組兒童癌症倖存者(診斷時年齡小於15歲)作為對照。並隨機選擇了30%的倖存者,邀請他們年齡相似的兄弟姐妹組成健康人群對照組(n=5059)。所有倖存者的晚期發病率與同齡兄弟姐妹進行比較,死亡率與一般人群進行比較。死亡率通過國家死亡指數(National Death Index)確定;慢性健康狀況根據不良事件通用術語標準(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 CTCEA)進行分類;根據特定年齡、特定性別和特定日曆年的美國比率來估算標準死亡率(Standardised mortality ratios, SMRs)。

研究人員跟蹤了每個組的死亡率和死亡原因。檢查了醫療記錄以了解癌症的診斷和治療,化療藥物劑量和放射治療部位等,以及後期出現的嚴重的健康狀況。隨訪了研究對象或其代理(父母、兄弟姐妹或者配偶)以收集數據。由專家組對結果嚴重程度進行分級,對繼發惡性腫瘤的診斷進行證實。研究人員還對特定器官系統(心臟、內分泌、肌肉骨骼、神經系統、肺部和繼發惡性腫瘤)發生的CTCEA 3-5級疾病的治療相關風險因素進行了評估。此項研究的對象大部分是淋巴瘤的倖存者,還包括了白血病、中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神經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軟組織肉瘤和骨癌。

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年齡到45歲時,青少年和年輕成年癌症倖存者的嚴重健康狀況累積發生率達到39.4%(95% CI 36.9-42.0),相當於三分之一以上會在45歲之前患重疾!兒童癌症倖存者更高,達56.3% (520–60.3),超過二分之一!而同齡的兄弟姐妹是12.1% (10.5–13.8)。與健康的同齡兄弟姐妹相比,青少年和年輕成年癌症倖存者更容易發生嚴重的、致殘的、危及生命的健康狀況(CTCAE 3-5級)(HR 4.2 [95% CI 3.7–4.8])。兒童癌症倖存者的這方面風險也比其同齡人群要高(HR 5.6 [4.9-6.3])。青少年和年輕成年癌症倖存者罹患心臟疾病(HR 4.3 [3.5–5.4])、內分泌疾病(HR 3.9 [2.9–5.1])和肌肉骨骼疾病(HR 6.5 [3.9–11.1])的風險也相對增高。

治療方面,多變量分析結果顯示,與不接受任何放射治療相比,暴露於胸部或頸部或兩者兼有的放射治療的患者,發生嚴重內分泌疾病的風險增高(HR 3.9 [95% CI 2.6–5.7]),暴露於35Gy或以上胸部放療的患者發生心臟疾病的風險增高(HR 3.3 [2.4-4.6])。與兒童癌症倖存者不同,使用蒽環類藥物不會增加青少年和年輕成年癌症倖存者患心臟病的風險。任何部位放射治療的暴露和常規化療的使用,都會增加青少年和年輕成年癌症倖存者患繼發惡性腫瘤的風險。

研究數據還顯示,青少年和年輕成年癌症倖存者任何原因死亡的風險幾乎高出同年齡段普通人群將近6倍(SMR 5.9,1357例死亡,預期死亡231.9例)。此外,任何非復發性健康相關原因、繼發惡性腫瘤、心血管事件還有肺部疾病的SMRs均明顯高於同齡普通人群。霍奇金淋巴瘤和中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倖存者有著最高的SMRs。診斷後20年,兒童倖存者和年輕癌症倖存者之間的健康結局差異最為明顯。而有趣的是,35歲和45歲年齡段的累計死亡率,青少年和年輕成年組與兒童組中幾乎是一樣的。(圖1)

圖1:癌症診斷5年後倖存者的全因累積死亡率

這項研究還給出了一個重要信息,相比兒童癌症倖存者,由於原發癌的復發或進展,青少年和年輕成年倖存者的死亡風險要高出1.6倍(青少年倖存者死亡492例,兒童倖存者死亡325例)。另外,青少年和年輕成年癌症倖存者有患晚期慢性疾病和早逝的風險。雖然某些疾病的發病風險比兒童癌症倖存者要低,相比同齡的健康人群,仍然有非常高的風險,對這類人群進行長期隨訪十分有必要。

討論和啟示

該研究通過揭露慢性病嚴重程度的信息和數據,填補了研究的空白。研究人員也指出,這項研究的結果不能完全適用於當今接受治療的患者,因為他們可能採用的是跟過去十幾年完全不一樣的治療方案。另一個限制是,該研究中倖存者隊列並未包括該年齡組中常見的所有癌症。例如未包括性腺腫瘤、黑色素瘤和甲狀腺癌的患者,但這些佔15-20歲診斷為癌症人數的將近40%。

這項研究證實了青少年和年輕成年癌症倖存者有長期健康問題的沉重負擔,為該人群規劃治療方案、制定隨訪計劃提供了部分證據,比如作者認為《兒童腫瘤學組長期隨訪指南》(Children’s Oncology Group Long-Term Follow-Up Guidelines for Survivors of Childhood, Adolescent, and Young Adult Cancers , COG LTFU Guidelines)中關於心臟監護的變化(圖2),也適用於青少年和年輕成年癌症倖存者。但是還需要更多前瞻性研究集中收集這類人群的客觀數據,準確描繪高危人群,並量身定製的篩查項目,重點是高危癌症的篩查,以降低發病率和過早死亡率,使之從中獲益。

圖2:最新版《兒童腫瘤學組長期隨訪指南》

另一方面,超過85%的青少年和年輕成年癌症倖存者在社區接受初級保健提供者的護理,這些提供者通常不熟悉癌症倖存者監測、篩查的相關指南。作者提出,應研究結合癌症專家和初級保健提供者的、基於風險的生存護理的新模型,例如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之家,又例如用於管理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經典慢性疾病護理模型。使癌症倖存者及其醫療保健提供者可以隨時訪問電子病歷和治療摘要,初級保健提供者還能夠隨時與癌症專家順暢溝通。

該研究通訊作者美國芝加哥大學副教授Tara Henderson博士說:「需要集中精力,以確保年輕癌症倖存者得到長期健康監測,重點是癌症篩查,以減少他們的健康問題和早期風險。我們發現,倖存者對此類項目的依從性很差,因此我們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強調這對倖存者及其家人的重要性,強調初級衛生保健提供者進行終生護理的重要性,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以了解如何最好地做到這一點。為倖存者提供基於其風險的護理,應該包括社區中的癌症專家和初級護理提供者。」[8]

參考文獻

[1] Suh E, Stratton KL, Leisering WM, et al. Late mortality and chronic health conditions in long-term survivors of adolescent and early young adult cancer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analysis from the Childhood Cancer Survivor Study. Lancet Oncol 2020; published online Feb 14. https://doi. org/10.1016/S1470-2045(19)30800-9.

[2] Gunn ME, Malila N, La hdesma ki T, et al. Late new morbidity in survivors of adolescent and young-adulthood brain tumors in Finland: a registry-based study. Neuro-Oncology 2015; 17: 1412–18.

[3]Lorenzi MF, Xie L, Rogers PC, Pritchard S, Goddard K, Mcbride ML. (2011). Hospital-related morbidity among childhood cancer survivors in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report of the childhood, adolescent, young adult cancer survivors (CAYACS) program. Int J Cancer 128: 1624–31.

[4]Bhuller KS, Zhang Y, Li D, et al. Late mortality, secondary malignancy and hospitalisation in teenage and young adult survivors of Hodgkin lymphoma: report of the Childhood/Adolescent/Young Adult Cancer Survivors Research Program and the BC Cancer Agency Centre for Lymphoid Cancer. Br J Haematology 2016; 172: 757–68.

[5]Brewster DH, Clark D, Hopkins L, et al. Subsequent mortality experience in five-year survivors of childhood, adolescent and young adult cancer in Scotland: a population based,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Eur J Cancer 2013; 49: 3274–83.

[6]Henson KE, Reulen RC, Winter DL, et al. Cardiac mortality among

200 000 five-year survivors of cancer diagnosed at 15 to 39 years of age: the Teenage and Young Adult Cancer Survivor Study. Circulation 2016; 134: 1519–31.

[7]Prasad PK, Signorello LB, Friedman DL, Boice JD, Pukkala E. Long-term non-cancer mortality in pediatric and young adult cancer survivors in Finland. Pediatr Blood Cancer 58: 421–27.

[8]http://www.bio1000.com/figure/202002/1552377.html

[9]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19)30858-7/fulltext

入群交流

美中嘉和已經建立肺癌、乳腺癌、婦科腫瘤、消化道腫瘤以及其他癌種的病友交流群。加入美中嘉和病友群,聽腫瘤專家講座,問腫瘤醫生問題,學腫瘤治療進展,說腫瘤治療心得。

相關焦點

  • 柳葉刀:年輕癌症倖存者晚年出現嚴重健康問題風險高於普通人群
    但鑑於近幾十年癌症治療手段不斷改善,尚不明確目前確診癌症的成年早期患者是否仍會出現與該研究類似的結局。然而,研究者稱,該研究結果強調了對年輕癌症倖存者進行終身長期篩查的必要性。 既往研究證明,兒童癌症倖存者出現過早死亡或心臟病、循環系統疾病等與治療相關的長期健康問題的風險較高。
  • 這類腫瘤患者日後患「第二癌症」機率較高
    然而,大量長期隨診結果卻顯示,倖存者日後患其他癌症的風險會增加,但研究人員對這種風險的增加程度以及具體類型尚不清楚。而現在,一項新研究給出答案,證實兒童霍奇金淋巴瘤倖存者多年後面臨發展各種類型實體瘤的風險增加。而其中一些患者的風險特別高。
  • 超百種重疾險實為博眼球 25種病可覆蓋常見重疾
    同時,通過《發生率表》的數據可以發現,以《2013年衛生統計年鑑》中,全國2010年預期壽命,男性為72歲、女性為78歲來計算,男性在72歲期間「至少罹患25種重疾的1種」的概率在44.32%,而女性在0-78歲之間,罹患一種重疾的概率為46.81%。
  • 「國嘴」趙忠祥患癌去世,為什麼癌症一發現就是晚期?
    遺傳性乳腺癌卵巢癌症候群的篩查有以下幾種方法: 在45歲或之前確診; 確診具有至少兩個乳腺癌位點(即,雙邊腫瘤或同步或異步發生的2到多個清晰分散的同側腫瘤),第一個發生於50歲或之前; 在50歲或之前確診且1個或多個近親屬患有乳腺癌(或具有未知或有限家族史
  • 1970-1999年間兒童癌症成年倖存者的主要心臟事件分析
    1970-1999年間兒童癌症成年倖存者的主要心臟事件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9 16:40:41 美國聖裘德兒童研究醫院Daniel A Mulrooney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長期睡眠不足是導致年輕女性患抑鬱症的重要因素
    在年輕人中,抑鬱症確診率不斷上升,其中有20%在成年之前就患上抑鬱症,這使得許多地區格外重視加強抑鬱症預防、早期識別和治療的相關行動。 抑鬱會導致持續的悲傷,並使患者對日常生活失去興趣,影響患者的健康和幸福。人們通常將抑鬱狀態誤認為青春期短暫的「正常」階段,加上普遍存在的汙名化,導致了目前絕大多數患抑鬱症的年輕人沒有得到治療。
  • 美國成年癌症倖存者中初次原發癌與繼發原發癌風險的相關性
    美國成年癌症倖存者中初次原發癌與繼發原發癌風險的相關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4:45:20 美國癌症協會Ahmedin Jemal團隊研究了成年癌症倖存者中初次原發癌與繼發原發癌風險的相關性。
  • 這5款熱賣重疾險,要下線了!
    因為2021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將會有一大批「舊重疾」產品陸續下線直到1月31日,所有舊重疾產品會全面下線!下方截圖是銀保監會人身險部副主任賈標在 《保險行業重大疾病定義及發生率表修訂成果新聞通氣會》的原話。
  • 2019保險理賠報告:單筆最高賠1696萬,重疾賠付呈年輕化趨勢
    平安人壽公布了10大重疾風險因素,其中佔比最高的是癌症,達到67.5%;太平人壽總結的10大最高發重疾,包括甲狀腺癌、乳腺癌、肺癌、腸癌、胃癌、肝癌、子宮癌、腎癌8種癌症。進一步看,從中國人壽惡性腫瘤賠案分布看,男性患肺癌賠付佔比最高,達到20.14%;女性患乳腺癌賠付佔比最高,達18.70%。
  • CA:美國癌症倖存者與日俱增,中國差距不小!
    之前的估計認為,到2026年1月1日,女性的癌症倖存者人數將會突破千萬;而此次的報告則預計到了2030年1月1日,這一數字將增加到2210萬以上,兩種性別的癌症倖存者人數均會突破千萬。  2019年,美國男性中最常見的三種癌症是前列腺癌、結直腸癌和黑色素瘤;女性最常見的癌症是乳腺癌、子宮體癌和結直腸癌。這一排名與2016年的統計報告相比一致,並將一直保持到2026年。
  • 首款新定義重疾上線,到底有何驚喜?
    如果患的重疾剛好是上面那 8 種大灣區高發疾病的話,還可以額外賠 50% 保額。比如買了 50 萬保額,前 10 年裡患重疾鼻咽癌,能直接賠 115 萬,保額翻了一倍多。具體的原因分析,我們會在 第五部分詳細給大家說明。作為重疾險歷史上的重大改革,保險公司剛開始推出新品,還是會比較謹慎。目前新定義重疾也才出了一款,後面肯定還有更多公司跟進,相信也會有性價比更高的產品出現。
  • 晚期癌症患者4年總生存率達44%!上市CAR-T療法長期隨訪數據...
    ,免疫治療從一開始誕生就被寄予了厚望,也被認為是目前最有希望完全攻克癌症的治療手段之一。但是也正是因為免疫治療的「新」,也就意味著其觀察數據較為短暫,這也使得其對於患者的長期生存的益處無法得到直觀的數據。  在此之前,我們經常看到免疫治療使用的都是1年生存期、2年生存期,主要是因為觀察數據的時長不夠。
  • 【CA】2014年兒童和青少年癌症統計(全文下載)
    期刊上的一篇關於兒童和青少年癌症統計的文章中,美國癌症協會提供了美國兒童和青少年新的癌症病例和死亡數量的估值,同時總結了來自國家癌症研究所,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以及北美中心癌症登記協會關於癌症發病率,死亡率和存活率最新的和全面的數據。
  • 重疾新規發布,對購買重疾保險有哪些影響
    時隔13年的重疾險定義,迎來了改變,新規將於2021年2月1日正式實施。一、重疾新規發布後,會有哪些變化?輕疾賠付比例調整:新規之前的輕疾賠付比例由保險公司自行決定,新規後輕症賠付比例不得超過重疾保額的30%。
  • 40%的癌症可預防 浙江前十大癌症的預防措施
    得了肝炎後,應該積極治療,即使是小三陽,也要定期隨訪,必要時作肝穿刺,防止肝硬化。另外建議40歲以上患有慢性B肝、C肝的病人,每半年做一次超聲檢查(B超)和甲胎蛋白篩查。發現肝硬化,每3個月做1次篩查,如果有肝臟結節,要做CT、磁共振檢查。
  • 美國癌症學會:2019年癌症研究大事記
    而且,從事的運動量越大,患上這些癌症的風險就越低。對於那些已經被診斷患有乳腺癌、結直腸癌或前列腺癌的人來說,經常鍛鍊有助於降低癌症復發的機率。更多55歲以下人群診斷結直腸癌,並不僅僅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接受結腸鏡檢查ACS從2018年建議一般風險的45歲成年人開始篩查結直腸癌
  • 新定義、新重疾發生率雙雙落地!新產品會降價嗎?
    一、重疾新定義2020版變化看點重疾新定義,差不多算是今年說的最多,也是很多從業人員強調最多的大事兒,相信大家肯定也都通過各式各樣的渠道了解了~來總結下主要變化看點吧!既然專門發布了這2種疾病的發生率,也給保險公司今後開發產品提供了更準確的數據支撐,相信也會有一些針對老年人的產品問世,靜候佳音吧~3個看點說完了,下面就到了大家最關心的價格問題~三、新產品的價格是漲還是降?
  • 64歲老人患兩種癌症 不慎遭電擊後「起死回生」
    高健國老先生病情好轉,每天能喝三碗小米粥  中國吉林網訊(記者 王秋月 報導/攝) 誰也想不到,醫院已經下了病危通知書,64歲的長春市民高健國還能起死回生。高健國今年3月份查出患上了胃癌和食道癌,三個月水米未進,10月15日更是出現了心臟停止跳動的跡象,然而,當他回家等待死亡降臨時,偶然一次的一次電擊竟讓他奇蹟般地漸漸康復。為了感恩,他捐出2000斤大米送給社區貧困戶。
  • 英國9歲女童患上卵巢癌 成英國該病最年輕患者
    英國9歲女童患上卵巢癌  英國布里斯托市女童佩吉·布朗在9歲時就患上了卵巢癌,從而成了英國最年輕的卵巢癌患者。  醫生發現,佩吉體內的卵巢腫瘤太大,已經無法直接通過手術摘除,醫生們只好為佩吉開始一系列的化療療程,從而使腫瘤的尺寸縮小。
  • 28歲姑娘患上尿毒症,連保守治療的機會都沒!原因竟是...醫生痛惜...
    28歲,本是人生的大好歲月可江蘇姑娘小李(化名)的心情卻跌入低谷年紀輕輕的她竟患上了尿毒症!而更令人痛惜的是這一切,她本可避免最近,江蘇省中醫院腎內科病房收治了一名年輕的尿毒症患者,是一位28歲的未婚姑娘小李。小李怎麼年紀輕輕就尿毒症了呢?問題還出在她的體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