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百種重疾險實為博眼球 25種病可覆蓋常見重疾

2021-01-09 和訊網

  協會規定的全部25種重大疾病幾乎覆蓋大部分重大疾病理賠超百種的重疾險基本是吸客戶眼球的

  幾年前,重疾險的病種還在10種、20種之間徘徊。如今,100種、105種、110種、115種、135種,重疾險覆蓋的病種越來越多。那麼,是不是重疾險的病種越多越好呢?

  業內人士表示,在各家的重大疾病保險保費中,癌症的風險保費佔比通常在60%以上,在實際的重疾險理賠中,癌症的理賠佔比也在60%-70%。如果,加上原位癌、心臟病(心肌梗塞)和腦中風等,基本上可以佔到重疾理賠的80%-90%。很多增加的病種,為公司將某項重大疾病進行拆分或添加發病率極低的疾病。因此,有營銷員表示,重大疾病病種數量在30-40種即可。

  25種病可覆蓋常見重疾

  《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發現,市面上病種在「100+」的重疾險產品並不少見,100-135種不一而足。但是,所謂的100種,並不是代表包含了100種重大疾病,而是將重疾病種和輕症險種進行了疊加,部分產品還添加了「兒童特定疾病」等。

  一般來說,市場上大部分重疾險理賠病種在40-50種之間,少數產品的重疾險包含的病種增加到了七八十種。而對於輕症部分,一般產品都在10種左右,最高達35種,以原位癌、輕微腦中風為主。

  然後,無論重大疾病的病種是81種還是35種,都會包含保險行業協會規定的全部25種重大疾病,而這25種疾病,幾乎覆蓋了大部分重大疾病的理賠。

  其中,前六大重大疾病為:癌症,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後遺症,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術,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終末期腎病。根據保監會發布的《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06-2010)編制報告》(簡稱為《發生率表》)可以發現,前6種常見重疾的發生率在較多年齡段的重大疾病發生率中佔比為60%-90%,最高的佔比達94.5%。

  同時,通過《發生率表》的數據可以發現,以《2013年衛生統計年鑑》中,全國2010年預期壽命,男性為72歲、女性為78歲來計算,男性在72歲期間「至少罹患25種重疾的1種」的概率在44.32%,而女性在0-78歲之間,罹患一種重疾的概率為46.81%。此外,男性25種重疾險最高致死率年齡為59歲,致死率超60%的年齡為49-78歲;而女性最高致死率年齡為57歲,致死率超60%的年齡為45-72歲。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此前平安、富德生命、友邦等公司發布的理賠資料發現,癌症、心臟病和中風是重疾理賠種的三大常見疾病,而僅癌症一項就要佔到理賠的60%-80%,此外,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後遺症、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良性腦腫瘤也基本都排在前十大理賠原因中。

  具體分析來看,癌症中發病率最高的部位有女性生殖系統(乳房、卵巢、子宮體及宮頸)、呼吸系統(鼻咽、氣管、支氣管及肺)、消化系統(食管、胃、膽囊、肝、胰、結腸及直腸)、甲狀腺、血液及淋巴系統(白血病、淋巴腺癌和骨髓癌)、泌尿系統(腎及膀胱)等。

  業內人士表示,其實,在各家的重大疾病保險保費中,癌症的風險保費佔比通常會在60%以上,在實際的重疾險理賠種,癌症的理賠佔比也在60%-70%之間。如果,加上心臟病(心肌梗塞)和腦中風等擴展到6種疾病,可以佔保險公司理賠的80%以上,如果進一步擴展到25種,基本上可以佔到重疾理賠的90%。

  為博眼球加入低風險病種

  一位保險公司的代理人張萍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其實重疾病種30-40種就足夠了。

  對於病種超過100種的重疾險,一位保險經紀公司的銷售經理則表示,「那都是吸引客戶眼球的,沒有太實際的意義。」

  《證券日報》記者查閱多款重疾險條款後發現,「伊波拉」,這個主要在非洲傳播,「離我們似乎有點遠」的病毒,卻廣泛存在於重大疾病保險的病種中。除了伊波拉病毒,很多公司還會把所在地區發病率極低的疾病,如狂牛症、重症手足口病等納入重疾病種。此外,有的保險公司還會把一種重大疾病拆分為幾種,比如,將惡性腫瘤進行拆分。

  一位中資壽險公司的精算師表示,很多產品可能病種增加了但保費卻不增加,如果仔細分析其中的責任會發現,可能一些發病率相對較高的產品被替換成了幾款發病率極低的產品,「如果保費貴了很多,那更沒必要了。」

  值得注意的是,市場上經常會看到專為少兒設置的重疾險,比如多款產品為白血病、嚴重川崎病、小兒麻痺症等疾病設置額外給付責任,這些責任也廣泛存在於「成人重疾險」中。那麼,這些病種對於兒童來說,是否那麼必要?白血病,俗稱「血癌」,是惡性腫瘤的一種,其實已經包含在規定的6種重大疾病中。但是作為一種少兒高發的重疾,一般為額外給付的責任。但為了這個單獨的額外給付責任,需要承擔更加高昂的保費。而小兒麻痺症,學名「脊髓灰質炎」,雖然不屬於25種重疾範圍,但隨著疫苗的普及,發病率已經急劇下降。

  此外,嚴重川崎病,雖然不屬於25種重疾範圍,多發於5歲以下少兒。如果及時發現並治療,在沒有併發症的情況下,治療費用在萬元以內。但如果出現了心臟冠狀動脈併發症的話,則可能會轉化成「前6種重疾」中的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此外,大部分包含該病種的產品,對此項目的理賠也有著較為苛刻的附加條件。

  其實,說到理賠坎坷,就算是25種病種以內的疾病,也不代表確診後就可以立馬獲得理賠。比如,很多公司要求急性心肌梗塞需要存活90天,而腦中風後遺症則要存活180天以上。一位保險經紀公司的營銷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雖然對於很多老年人來說,有生之年很難不遇到一兩種重大疾病。然而,他們卻很難拿到重疾理賠。首先,因為年齡的緣故,一些疾病的確診困難隨之增大。其次,很多老年人可能在達到重疾標準之前就已因器官衰竭身故了;此外,對於青少年或中年人來說,重疾理賠款是用來周轉醫療費用的,而對於很多老人來說,治療本身就已經存在極大的風險。

(責任編輯:宋埃米 HT004)

相關焦點

  • 重疾新規發布,對購買重疾保險有哪些影響
    時隔13年的重疾險定義,迎來了改變,新規將於2021年2月1日正式實施。一、重疾新規發布後,會有哪些變化?輕疾賠付比例調整:新規之前的輕疾賠付比例由保險公司自行決定,新規後輕症賠付比例不得超過重疾保額的30%。
  • 新版的重疾險疾病定義和新版的重疾經驗發生率表都有望出臺
    記者採訪了解到,新定義在多個病種前增加了「嚴重」二字,一定程度上讓重疾的定義更「重」。但是,本次重疾定義修訂對疾病進行了分級,將賠付經驗中常見大病的輕症納入了賠付範圍,擴大了賠付範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甲狀腺癌早期可以輕症賠付。多位保險公司人士告訴記者,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正在研究制定過渡期的方案,並將與規範一起發布。
  • 這5款熱賣重疾險,要下線了!
    這筆津貼也很實在,確診重疾當年就能賠付,可申請5年,最多能拿到保額的50%。舉個慄子小明買了50萬保額的健康保2.0,不幸確診重疾,從確診第一年開始即可額外領取10%基本保額,即5萬,總共可領取5年,相當於一半的保額,25萬,最後加上基礎保額,總共獲賠75萬元。
  • 重疾核心病種定義修訂完成 君康人壽發力健康險業務
    近日召開的中國銀保監會例會新聞發布會透露,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積極推進重大疾病定義修訂工作,今年6月完成重疾核心病種的定義修訂。業內人士認為,重疾核心病種的定義修訂和標準化意義重大,有望為健康險市場帶來新的增長點。君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君康人壽」)積極迎合市場需求,不斷推陳出新,用保障內容豐富的疾病險產品為消費者提供風險保障。
  • 新定義、新重疾發生率雙雙落地!新產品會降價嗎?
    主要變化速覽:1、老版的25種重疾增長至28種2、TNM分期為Ⅰ期或更輕分期的甲狀腺癌作為「輕症」賠付,賠付比例大打折扣3、拓展部分疾病定義範圍,賠付標準與時俱進4、規定的3種輕症賠付比例不超過基本保額的30%5、輕症不再包含「原位癌」,但保險公司可以自主附加至於是現在買,還是等到2021年1月31日(
  • 重疾險換代,新產品最快本月上市!拆解四大類變化,一文解決「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市場上不同的重疾險產品保障範圍各異,但從本質上看,各家保險公司依據舊規範下的疾病定義,在產品設計中均以「6+19」為保障核心——即包含6種必保重疾、及19種可選重疾,因此不同的重疾險產品對於高風險疾病的覆蓋並沒有太大的區別。眾所周知,癌症是發病率較高的重疾。
  • 精算師帶你解讀重疾新規
    新舊重疾定義六大變化《國際金融報》:3月底出臺的那次新規徵求意見稿,相比2007年舊版規定,最大的變化有哪些?何劍鋼:兩個版本有很大區別,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1.重疾數量從25種增加到28種,新增3種重疾:嚴重的慢性呼吸功能衰竭、嚴重克羅恩病、嚴重潰瘍性結腸炎。
  • 重疾新規正式發布,到底該怎麼選?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醫師協會在答記者問環節中也明確了這一點:「各保險公司可在規範修訂版規定病種的基礎上,在重疾險產品中增加原位癌保障責任,以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保險保障需求。」  輕症賠付限額降至原保額的30%?  部分正確。
  • 重疾新規十問十答之5-7
    5、請問:重疾新規修改後,保險公司的理賠情況會有什麼變化呢?答:根據2020年11月5日當天同步發布的《重疾經驗發生率表(修訂版)》(20版重疾定義),然後對比2013年發布的《重疾經驗發生率表》(7版重疾定義),我們可以粗略估算出,重疾經驗發生率(理賠率)會下降。
  • 最近困惑的重疾新規到底是什麼?
    什麼是重疾新規? 最近都在熱傳的重疾新規,到底是什麼?與現在的重疾險區別又是什麼? 時隔13年的重疾險定義,迎來了改變,新規將於2021年2月1日正式實施。 重疾新規發布後,會有哪些變化? 修訂前:
  • 首款新定義重疾上線,到底有何驚喜?
    當初發布新定義時,官方就專門為粵港澳大灣區,單獨制定了一套發病率表,有意將大灣區作為新重疾試點區域。並且,它作為國家戰略重要發展區域,率先推出新重疾也不難理解。這 8 種特定疾病如下:以鼻咽癌為例,在廣東地區特別高發,主要跟當地的病毒類型、愛吃醃製食物有關。假如買了 50 萬大灣區重疾,保障期內罹患這 8 種疾病,一共能賠 75 萬。
  • 原位癌被重疾排外!它到底「特殊」在哪呢?
    如果原位癌發現得早,都是不嚴重的,只要積極治療,可完全治癒。而且治療過程也比較簡單,通常只做簡單的切除,不需要化療,預後良好,費用也很便宜,通常醫保就可以解決。 正因如此,原位癌相比癌症來說,完全沒那麼可怕,各位小夥伴大可不必驚慌失措!
  • 無憂人生、如意甘霖、達爾文3號……錯過這波優質重疾,損失大了
    去年11月5號重疾新規發布,還有不少人信誓旦旦的說:新重疾險還早得很呢。這才過了幾個月,重疾市場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梳理了一下事情進展:覺得有必要再給大家分析一下:舊定義重疾險這趟末班車,到底值不值得上?一、沒趕上舊定義重疾末班車,你會錯過什麼?
  • 部分重疾定義要變!你關心的惡性腫瘤、甲狀腺都分級了
    (原標題:部分重疾定義要變!你關心的惡性腫瘤、甲狀腺都分級了) 基於重大疾病評估模型,量化評估重大程度,並結合定義規範性和可操作性,將原有25種重疾定義完善擴展為28種重度疾病和3種輕度疾病,並適度擴展保障範圍。
  • 重疾發病率正趨於年輕化
    該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大都會人壽理賠案件中重大疾病理賠佔比19%,發生率前三的重疾分別為: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疾病。其中,佔比達80.5%的惡性腫瘤依然是都會人群健康和生命的最大威脅。在重大疾病理賠案件中,30至49歲年齡段所佔比例約69.3%。
  • 超15家壽險公司發布2019理賠報告 哪些重疾最可怕?
    截至目前,超過15家壽險公司發布了2019年理賠報告,《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梳理發現,「癌症、心臟病、腦血管疾病」仍是最為高發的重疾。近年來健康險保費高增長,但從人均保額來看,重疾險保額仍明顯不足,有壽險公司數據顯示,重疾人均賠付僅約11萬元,此外,意外賠付僅為8萬元,這意味著客戶在應對死亡風險時準備不足。
  • 2019保險理賠報告:單筆最高賠1696萬,重疾賠付呈年輕化趨勢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梳理15家保險公司2019年度理賠報告發現,在賠付件數上,中國人壽全年賠付數量超1800萬件,位居榜首。在賠付金額上,中國人壽全年賠付金額超470億元,亦拔得頭籌。例如:太平洋壽險全年賠付金額中,85.70%是醫療賠付;中國人壽全年賠付金額中,醫療賠付佔46.37%;陽光人壽全年賠付責任中,醫療責任佔比92.62%,但賠付金額佔比最高的是重疾責任,為51.54%。就重疾險理賠原因而言,惡性腫瘤、心臟病、腦血管疾病成為三大隱形殺手。
  • 《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2020年修訂版)》發布修訂重疾...
    本次重疾定義修訂的主要內容包括三大方面。一是優化分類,建立重大疾病分級體系。首次引入輕度疾病定義,將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死、腦中風後遺症3種核心疾病,按照嚴重程度分為重度疾病和輕度疾病兩級。基於重大疾病評估模型,量化評估重大程度,並結合定義規範性和可操作性,將原有25種重疾定義完善擴展為28種重度疾病和3種輕度疾病,並適度擴展保障範圍。三是擴展疾病定義範圍,優化定義內涵。根據最新醫學進展,擴展對重大器官移植術、冠狀動脈搭橋術、心臟瓣膜手術、主動脈手術等8種疾病的保障範圍,完善優化了嚴重慢性腎衰竭等7種疾病定義。具體來看,上述修訂有以下特點。
  • 2020年人身險理賠地圖:賠款超1200億 居民保險意識仍待提高
    賠款超1200億元 理賠案件達3000萬件總體上看,2020年已經發布理賠報告的25家公司合計賠款超1200億元,理賠案件超3000萬件。具體而言,理賠額最高者為中國人壽,賠款達470億元。另一賠款百億元量級者為平安人壽,達352億元。在此之後,理賠額形成「斷層」,均在100億元以下,其中有9家公司2020年累計理賠額超10億元;從案件數量維度看,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及人保壽險3家公司理賠案件在百萬級以上,其中,中國人壽理賠案件更是高達1610萬件。
  • 30萬重疾險白買了?
    重疾險是人身保險中非常重要的險種,關於重疾理賠,也是大家最為關心的一個話題。重疾險保費貴,保障時間長,萬一交了幾年的保費,需要理賠的時候卻無法獲賠,那不是白買了嗎?今天小編就通過一個真實的理賠案例聊聊重疾理賠的事情,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