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保險沒什麼用」「買了保險也不賠」……買保險經常有這種擔憂,那麼,保險賠不賠、賠多少?哪些年齡階段的人群易發生風險?哪些疾病高發……是時候用理賠大數據說話了!
近期,保險公司陸續發布年度理賠報告,看看2019年保險公司是怎麼賠的,能給你一個看待保險業、保險產品不一樣的角度。
截至目前,超過15家壽險公司發布了2019年理賠報告,《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梳理發現,「癌症、心臟病、腦血管疾病」仍是最為高發的重疾。近年來健康險保費高增長,但從人均保額來看,重疾險保額仍明顯不足,有壽險公司數據顯示,重疾人均賠付僅約11萬元,此外,意外賠付僅為8萬元,這意味著客戶在應對死亡風險時準備不足。
三大重疾「殺手」:惡性腫瘤、心臟病、腦血管疾病
透過理賠看健康,2019年理賠數據透視結果顯示,壽險公司以重疾、醫療為代表的健康險賠付金額全面超過身故、傷殘賠付。
從賠付金額分布來看,中國人壽醫療和重疾賠付合計佔比近70%,身故賠付佔比26.52%,傷殘賠付佔比2.64%;平安人壽醫療和重大疾病賠付分別佔比44%、34%,此外身故佔比19%,傷殘佔比3%;泰康人壽保障分布顯示,健康險佔比為76%,其中重疾險、醫療險各佔48%、28%,壽險佔比23%,意外險佔比1%。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多家壽險公司理賠報告發現,目前重大疾病三大隱形殺手是惡性腫瘤、心臟病、腦血管疾病。平安壽險報告顯示,在十大重疾風險因素中,癌症佔比高達67.5%,其中甲狀腺癌、乳腺癌、肺癌分別以21.8%、10.6%、7.5%的佔比佔據癌症前三大風險因素。
華夏人壽報告顯示,甲狀腺癌居惡性腫瘤發病率第一位,女性比男性佔比更高。乳腺癌、宮頸癌是女性高發疾病;男性高發惡性腫瘤多見於肺癌、肝癌等,與男性吸菸、喝酒以及飲食習慣密不可分。各地區惡性腫瘤分布中,甲狀腺癌案件佔比較高的地區為黑龍江、青島、浙江。乳腺癌案件佔比較高地區為內蒙古、東莞、北京。肺癌案件佔比較高的地區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排名前三的地區為寧波、上海、蘇州。
綜合各家保險公司的理賠數據,40歲~60歲人群重大疾病理賠佔比高於其他年齡段客戶,顯示目前家庭支柱是購買重疾產品的主力,更加需要保障以及家人的關愛。
重疾人均賠付約11萬元、意外賠付8萬元
華泰人壽報告顯示,2019年公司重疾平均賠付11.5萬元/人,而根據網絡數據統計及公司理賠數據,癌症治療費用平均20萬元/人。華泰人壽指出,隨著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重疾治癒率也愈發提高,但伴隨著醫療費也大幅提高。
中英人壽的重疾獲賠金額分布顯示,0~10萬佔比最多,為38.7%,此外是10~20萬,佔比為37.2%,20~50萬佔21.4%,50萬以上僅佔2.7%。
與此同時,身故賠付的金額也顯示缺口較大。根據個險理賠數據,華泰人壽2019年平均身故保險金為8萬元/人。根據最新的數據統計,二線城市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費開支約20萬元,華泰人壽認為,對比人均賠付身故保險金額,這個缺口都對家庭的打擊是不可言喻的。
平安人壽報告顯示,2019年身故案件中,17%為意外身故,83%為疾病身故。在意外身故風險因子中,未成年人主要為高墜、溺水,成年人集中在交通事故和摔傷。中英人壽的數據則顯示,疾病身故是主要原因,在疾病身故案件中,惡性腫瘤身故佔比最大,為32.14%,其次是猝死,佔11.07%;在意外身故中,交通事故是頭號殺手,其次是一氧化碳中毒。
太保壽險根據2019年理賠數據分析,慢性疾病人均獲賠金額不足3萬元,相比漫長的病程和由此產生的高額醫療費支出,保障仍有較大的缺口。
慢病防止與生活息息相關,在太保壽險的理賠客戶中,慢性疾病年齡分布集中於70後、60後,高發季節數據顯示,肝炎、呼吸道疾病高發於春季,腸道類疾病、胃部疾病高發於夏季,乳腺疾病、風溼與關節疾病高發於秋季,高血壓、心腦血管類疾病高發於冬季。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責任編輯:李亦斐 HF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