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保險理賠報告:單筆最高賠1696萬,重疾賠付呈年輕化趨勢

2020-11-30 騰訊網

在理賠責任的賠付金額佔比上,醫療險和重疾險理賠金額佔比高。就重疾險理賠原因而言,惡性腫瘤、心臟病、腦血管疾病成為三大隱形殺手。多家保險公司2019年度理賠報告顯示,高發惡性腫瘤中甲狀腺癌佔據榜首。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記 者丨李致鴻、實習生薛茹雲

編 輯丨馬春園

近日,各家保險公司2019年度理賠報告相繼出爐。整體上看,2019年各家保險公司理賠件數、理賠金額有所增長;理賠率有所提高、理賠時效有所加快。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梳理15家保險公司2019年度理賠報告發現,在賠付件數上,中國人壽全年賠付數量超1800萬件,位居榜首。在賠付金額上,中國人壽全年賠付金額超470億元,亦拔得頭籌。

單筆最大理賠1696萬元

平安人壽、太平洋壽險、太平人壽、人保壽險等公司全年賠付金額分別為338億元、150億元、77.6億元、70.08億元。

其中,最大單筆理賠由平安人壽賠付——深圳的梁先生因疾病身故獲賠保險金1696萬元。中國人壽、太平洋壽險緊隨其後,中國人壽一位浙江客戶因意外身故獲賠1179萬元;太平洋壽險單筆最高賠付為1066.58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各家保險公司賠付率98%起步,北京人壽甚至達到100%。此外,多家保險公司針對小額理賠案件開啟閃付,提升了小額理賠的獲賠及理賠時效。整體來看,保險公司理賠時效多為1至2天。

目前,新技術正在廣泛運用於理賠服務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現在保險科技運用主要集中在銷售環節,其實整個運營管理全流程都需要加大科技運用的力度。通過科技運用提高理賠效率,是提升保險服務品質十分重要的方面。」

例如,太平人壽移動理賠在銀聯校驗、OCR(字符識別)、人臉識別、電子籤名以及自動理賠規則庫等技術手段輔助下,刷新「秒賠」時效記錄。

一位保險公司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未來,保險理賠除做好現金賠付外,也要做好服務補償,這樣才能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也是未來保險公司競爭的發力點之一。

以民生保險為例,其「重疾綠通」提供了北京協和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上海瑞金醫院等527所國內三甲醫院及美國麻省總醫院、梅奧診所、東京大學附屬醫院等16所美國、日本知名醫院的就診預約等服務。

甲狀腺癌為最大癌症風險因素

從理賠責任看,醫療險理賠件數佔比較高。與之對應,在理賠責任的賠付金額佔比上,醫療險和重疾險理賠金額佔比高。

例如:

太平洋壽險全年賠付金額中,85.70%是醫療賠付;

中國人壽全年賠付金額中,醫療賠付佔46.37%;

陽光人壽全年賠付責任中,醫療責任佔比92.62%,但賠付金額佔比最高的是重疾責任,為51.54%。

就重疾險理賠原因而言,惡性腫瘤、心臟病、腦血管疾病成為三大隱形殺手。

平安人壽公布了10大重疾風險因素,其中佔比最高的是癌症,達到67.5%;太平人壽總結的10大最高發重疾,包括甲狀腺癌、乳腺癌、肺癌、腸癌、胃癌、肝癌、子宮癌、腎癌8種癌症。

進一步看,從中國人壽惡性腫瘤賠案分布看,男性患肺癌賠付佔比最高,達到20.14%;女性患乳腺癌賠付佔比最高,達18.70%。

整體來看,乳腺癌、宮頸癌等女性特定疾病高發;男性高發惡性腫瘤多見於肺癌、肝癌等,與男性吸菸、喝酒以及飲食習慣密不可分。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保險公司2019年度理賠報告顯示,高發惡性腫瘤中甲狀腺癌佔據榜首。

平安人壽數據顯示,甲狀腺癌為最大癌症風險因素,佔比達21.8%;華泰人壽數據顯示,甲狀腺癌出險多,在其惡性腫瘤賠付中,男性患甲狀腺癌佔比21%,女性患甲狀腺癌佔比37%;華夏保險也給出了相似的數據,甲狀腺癌居惡性腫瘤發病第一位,女性比男性佔比更高。

此外,相互寶披露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受救助的11928名相互寶成員中,80後、90後佔49.4%。最高發的前五種重疾為甲狀腺癌、乳腺癌、肺癌、開顱手術、急性心肌梗塞。

「當前行業重疾標準定義中,甲狀腺相關癌症都屬於癌症範圍,然而由於早期甲狀腺癌(T1N0M0級別)發病率較高,大幅拉高了癌症的賠付水平。從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情況看,由於早期甲狀腺癌治癒率較高,治療成本與其他重疾相比又較低,對消費者賺錢能力影響較小,所以近年來紛紛將早期甲狀腺癌(T1N0M0級別)從重疾定義中拿掉,作為輕症進行理賠,甚至早期前列腺癌(T1a/T1b級別)也進行了類似處理。」

一位精算領域專業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坦言。

重疾賠付年輕化趨勢

值得關注的是,多家保險公司2019年度理賠報告顯示,癌症等重大疾病呈現年輕化趨勢。

例如,平安人壽的重疾理賠中,32%集中在41-50歲,31-40歲人群佔比達到20%。從2017到2019年,31-40歲的人群重疾賠付佔比逐年升高。

華夏保險數據顯示,41-50歲人群重大疾病理賠佔比高於其他年齡段客戶,31-40歲的客戶佔比也超五成。

民生保險強調,一般疾病風險偏年輕化,重大疾病高發於家庭頂梁柱。針對31-45歲及46-60歲客戶,其重大疾病風險佔比超過其他風險。

陽光人壽數據顯示,在重疾客戶中,出險年齡集中於41-60歲,女性比例略高於男性;41-50歲客戶佔比最高,達33.91%。

一位網際網路保險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在其網站購買商業重疾保險的行為往往發生在晚上,「可能是大家加班的過程中,意識到自己需要一份商業保險。」

慧擇網保險專家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近幾年,重大疾病的發病率持續增高,且有檢出率年輕化的趨勢。其中一些90後大都還在讀書,或是剛參加工作不久,還沒有殷實的儲蓄;另一方面,他們是家裡的獨生子女,一旦發生了重大疾病,家庭很容易陷入經濟困境。

因此,建議他們首先為自己配置消費型的重疾險,採用一年期+定期+終身型保險產品的組合投保方式,最大程度做高保額,從而實現保障最大化。此外,還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購買人身意外險和定期壽險。

相關焦點

  • 重疾發病率正趨於年輕化
    信息時報訊(記者李晶晶)近日,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發布《2019年上半年理賠報告》顯示,重大疾病賠付金額佔總賠付金額的近七成,且患病年輕化趨勢趨於明顯。該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大都會人壽理賠案件中重大疾病理賠佔比19%,發生率前三的重疾分別為: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疾病。其中,佔比達80.5%的惡性腫瘤依然是都會人群健康和生命的最大威脅。
  • 超15家壽險公司發布2019理賠報告 哪些重疾最可怕?
    「買保險沒什麼用」「買了保險也不賠」……買保險經常有這種擔憂,那麼,保險賠不賠、賠多少?哪些年齡階段的人群易發生風險?哪些疾病高發……是時候用理賠大數據說話了!  近期,保險公司陸續發布年度理賠報告,看看2019年保險公司是怎麼賠的,能給你一個看待保險業、保險產品不一樣的角度。
  • 2020年人身險理賠地圖:賠款超1200億 居民保險意識仍待提高
    作為檢驗保險產品好不好的標準之一,能否獲賠、獲賠多少成為投保人關注的焦點。隨著各人身險公司年度理賠報告出爐,2020年人身險理賠地圖浮出水面。因此,醫療保險索賠的概率顯然會大於重疾險。同時李文中認為,重疾險的賠付金額高於醫療保險,從另一個側面反映有相當一部分人只投保了重疾險,未投保醫療保險。重疾年輕化趨勢明顯  惡性腫瘤成頭號「健康殺手」多家公司理賠報告顯示,重大疾病客戶呈現年輕化趨勢,且性別分化明顯。而惡性腫瘤成為諸多疾病類型中重疾出險的主要原因。
  • 保險公司陸續推出重疾「擇優理賠」方案,對客戶有什麼影響?
    最近保險行業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重疾險定義重新進行了修訂,以後保險公司要再推出新產品,必須要符合新定義的規定。重疾新規推出的同時,保監會也規定2021年2月1號之前老產品必須全部下架。重疾險新規出來之後,保險公司開始陸續推出擇優理賠方案。
  • 2019年度湖南保險行業十大典型理賠案例出爐
    【連結】2019年度湖南保險行業十大典型理賠案例1、巨災救助保險,理賠溫暖人心承保主體公司:中國人保財險衡陽分公司賠付金額:180 萬元6、患病住院有保障,重疾保險一日賠承保公司:中國人壽嶽陽分公司賠付金額:4萬元2019年11月26日,中國人壽嶽陽分公司接到客戶李女士報案,其在醫院確診患宮頸鱗癌,正在住院。經核實,李女士投保險種為重疾險,宮頸鱗癌屬於投保險種重疾責任範圍,適用公司「重疾一日賠」服務。
  • 泰康在線五周年理賠報告:商業醫療險正發揮醫療費用補償作用
    來源:證券時報近日,網際網路保險公司泰康在線發布五周年理賠大數據報告,借健康險理賠數據,從險種、年齡、性別等維度解析風險。報告指出,在重疾險方面,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良性腫瘤、腎病等分別位列出險率前五,治療花銷也比較高。
  • 重疾新規發布,對購買重疾保險有哪些影響
    輕疾賠付比例調整:新規之前的輕疾賠付比例由保險公司自行決定,新規後輕症賠付比例不得超過重疾保額的30%。有了最高比例的限制;在甲狀腺癌保障方面,2007版定義將其定義為「重大疾病」,舊規中甲狀腺癌都屬於惡性腫瘤,也就屬於重大疾病,按照重大疾病賠付標準100%保額賠付。在2020版定義中,新規則中TNM分期為I期或更輕分期的甲狀腺癌不屬於惡性腫瘤,也就不算重大疾病。
  • 30萬重疾險白買了?
    重疾險是人身保險中非常重要的險種,關於重疾理賠,也是大家最為關心的一個話題。重疾險保費貴,保障時間長,萬一交了幾年的保費,需要理賠的時候卻無法獲賠,那不是白買了嗎?今天小編就通過一個真實的理賠案例聊聊重疾理賠的事情,一起來看看。
  • 慧擇公布小馬理賠年度數據,心腦血管問題需引起重視
    近期,「全球保險電商第一股」慧擇(HUIZ.US)公布的2020年全年理賠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顯示,40歲以後,由於身體機能的退化和健康問題的累計,心腦血管已經成為協助理賠案件數最多的重疾。重疾險賠付金額佔比逐年上升,近4成理賠額不足30萬
  • 這5款熱賣重疾險,要下線了!
    也就是說,如果你投保了50萬保額,60歲前初次確診重疾,能賠90萬,比基本保額足足多出了40萬。再就是60歲前,如果初次確診輕症,能賠到55%基本保額;如果是初次確診中症,可賠付75%基本保額。超級瑪麗3號Max的超高賠付比例還體現在它的重疾二次責任上,無論是癌症二次賠還是特定心腦血管疾病二次賠,賠付比例都比基本保額多出50%。
  • 無憂人生、如意甘霖、達爾文3號……錯過這波優質重疾,損失大了
    1、這兩種情況,到手的錢會變少新定義對3種必保輕症的賠付比例作了限定:最高不超過30%。也就是說,買50萬保額,最多賠個15萬。但現實的情況是,舊定義的重疾險,輕症比例基本都在30%以上。像超級瑪麗3號Max,首次輕症甚至能最高賠55%,同樣50萬保額的情況下,能賠27.5萬,足足多了12.5萬保險金。
  • 新版的重疾險疾病定義和新版的重疾經驗發生率表都有望出臺
    新重疾定義和重疾發生率下,重疾險價格是升還是降?上篇:重疾更重,增加輕症,理賠調松近年,保險公司重疾險的成本惡化,是行業推動重疾險定義修改的動力之一。重疾險疾病定義的修改,得到了保險公司的一致歡迎,但是外界擔憂之聲也難排除:新定義下的重疾,對保險公司的利益照顧良多,會不會導致消費者更加難賠、少賠?誰來守衛被保險人的利益?
  • 重疾險換代,新產品最快本月上市!拆解四大類變化,一文解決「選擇...
    根據保險公司披露的2019年理賠數據, 6種必保疾病的理賠佔比可達80%以上,其中惡性腫瘤的賠償概率最高,在60%~80%左右。在此次重疾險定義修改中,風險最高的6種疾病的具體變化如何呢?總體來看,此次重疾險定義修改涉及的專業術語眾多,對普通消費者而言,並不容易完全理解。記者認真對比了新舊規範條文,重點梳理了變化較大的四個方面。
  • 重疾新規十問十答之5-7
    5、請問:重疾新規修改後,保險公司的理賠情況會有什麼變化呢?答:根據2020年11月5日當天同步發布的《重疾經驗發生率表(修訂版)》(20版重疾定義),然後對比2013年發布的《重疾經驗發生率表》(7版重疾定義),我們可以粗略估算出,重疾經驗發生率(理賠率)會下降。
  • ...分公司四大理賠案例入選「2017年度重慶保險業人身保險十大典型...
    華龍網3月15日16時訊 近期,重慶市保險行業協會組織開展的「2017年度重慶保險業人身保險十大典型理賠案例」評選結果揭曉,平安人壽重慶分公司最終入選「最具社會影響力賠案」、「最具社會責任感賠案」、「最具創新力賠案」、「理賠服務最便捷賠案」四大典型案例。
  • 最近困惑的重疾新規到底是什麼?
    在新重疾定義正式發布之前購買的重疾險,還是會按照原條款進行理賠,即是新重疾定義的實施,並不會影響已承保客戶的保障。另外,最近常說的「擇優理賠」,即指在2021年1月31日前,購買舊版重疾險的客戶,在2020年11月5日後產生重疾理賠時,在2007版舊定義與2020版新規定義中選擇對客戶更有利的範疇進行理 那麼新版重疾和舊版重疾哪個更值?
  • 首款新定義重疾上線,到底有何驚喜?
    假如買了 50 萬大灣區重疾,保障期內罹患這 8 種疾病,一共能賠 75 萬。此外,對於 B 款重疾險,還增加了 16 種成人重疾、8 種老年重疾多賠 50% 的保障。如果患的重疾剛好是上面那 8 種大灣區高發疾病的話,還可以額外賠 50% 保額。比如買了 50 萬保額,前 10 年裡患重疾鼻咽癌,能直接賠 115 萬,保額翻了一倍多。
  • 重疾新規正式發布,到底該怎麼選?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醫師協會在答記者問環節中也明確了這一點:「各保險公司可在規範修訂版規定病種的基礎上,在重疾險產品中增加原位癌保障責任,以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保險保障需求。」  輕症賠付限額降至原保額的30%?  部分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