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會體檢嗎?20歲、30歲、40歲、50歲,體檢最該分別查這些!

2020-12-05 北京日報客戶端

昨天體檢行業巨頭愛康國賓董事長一席話讓網友炸了鍋——「有體檢單位護士冒充醫生看超生」、「直接扔掉體檢對象抽的血然後出結果」……體檢機構是不是有貓膩尚有待調查,但對於每年都要體檢的我們,還是應該了解一些相關知識。

醫生說,體檢十年一關卡,關鍵看你在哪個年齡階段!20歲到60歲,每個年齡段應該查哪些?趕緊來看看吧!

20歲:查傳染病

項目:肝功五項、血常規、胸部x光

20來歲,身體各項功能包括抵抗力最佳,不用體檢?並不是!

出生的時候會注射多種疫苗,這些常規疫苗大多並非終身免疫。到了20多歲,人體內抗體很可能已經低於正常防禦水平。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及時補種疫苗,身體就會處於無保護的危險狀態。

此外,20多歲的年輕人剛畢業走上社會,開始接觸各種各樣的人,各種肝炎、消化道感染的機率就增加,再加上年輕人處於性活躍期,所以感染性病等各種傳染病的機會也就大了。

專家建議:

建議20多歲的年輕人體檢時,要注意傳染病的篩查,比如肝功五項和血常規;還要注重胸部X光的檢查,因為肺結核在年輕人中也很多見。

30歲查血糖

項目:餐後血糖、糖耐量試驗、糖化血紅蛋白

30歲關注血糖是不是有點早了?

不早!現在人相比從前普遍「吃得多、動得少」,加上忙於事業,應酬多,壓力大,糖尿病的發病年齡普遍提前,人在30幾歲發病也不在少數,尤其是糖尿病前期人群檢出率很高。

專家建議:

建議30歲以上的人群至少一年做一次血糖檢查,而且不僅限於查一次空腹血糖,因為50%左右的糖尿病人空腹血糖不一定升高,但餐後血糖會明顯升高。

大部分年輕人體檢空腹時測血糖沒問題,但餐後血糖卻很高。所以應該同時查一次餐後血糖,或做一次糖耐量試驗。

有條件的人也可以監測糖化血紅蛋白,更加準確。

40歲查心臟

項目:心電圖、血脂、血壓、心臟檢查、心血管檢查

以前人們認為到了五六十歲再關注心臟健康也來得及,現在40歲就得開始關注心臟。

心腦血管病年輕化,40來歲的人英年早逝早已不是新聞。如果心臟問題不能早發現早診治,突然出現急性心梗、冠心病時,其猝死率反而比習慣了防範未然的老年人更高。

專家建議:

人在四五十歲時,心臟和血管都會有一個明顯的老化,彈性大不如前,特別是對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人來說,定期檢查很有必要。

建議該年齡段人群每年定期檢查心血管健康,記好血脂、血壓等指標。

X線、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心向量圖檢查、冠脈造影等具體篩查項目要根據不同病情來決定,可諮詢專科醫生。

50歲查骨和腸

項目:骨密度檢查、大便常規、腸鏡、胃鏡

到了50歲,女性一般剛剛絕經,體內雌激素水平降低,鈣流失增加,因此患骨質疏鬆的女性要遠遠多於男性。50歲的人,如果出現渾身疼痛、易骨折等症狀,就該考慮患有骨質疏鬆症了。

除了骨骼,50歲的人還應關注腸道健康。在做腸道體檢時,要更加注意腸息肉、慢性潰瘍等病變,防止這些小的病變發展成腫瘤。

專家建議:

這個年齡段的人一般都或多或少出現骨質疏鬆,建議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檢查。

普通人應該每年進行一次大便常規檢查,每兩到三年做一次腸鏡和胃鏡檢查;

而有既往病史等的高風險人群,則應該每年都進行一次胃鏡和腸鏡檢查。

60歲以上全面查

項目:除以上外,查聽力、查眼底

60歲是老年生活的開始,這個年齡的老人,應該展開全面體檢,而不再是有所側重的檢查。

另外,老人由於血管老化脆弱,出現暴聾、暴盲的情況也很多見,多與耳和眼的供血血管突然栓塞有關。

專家建議:

除了心腦血管、糖尿病、惡性腫瘤、腎損害、甲狀腺慢性疾病等大病的檢查,老年人還應該注意聽力和眼底病變的預防。

查眼底,能及早發現老年性白內障、原發性青光眼。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病人,查眼底,還可以反映腦動脈是否硬化。

把這份體檢重點

轉給你最關心的人,

又快到年底

希望每個人的體檢單都是滿分!

來源: 健康時報

編輯:付善元

相關焦點

  • 年底扎堆體檢 不要盲目跟風 醫生告訴你20—60歲體檢最該查什麼
    轉眼到了年底,無論是單位,還是家庭,都把體檢提上了日程,數百元甚至上千元的體檢費該怎麼花?體檢該查什麼?有沒有針對性?記者昨日針對市民小梁的疑惑,採訪了6位由單位安排體檢和4位自行體檢的市民,得到的回答統一,「別人查什麼,自己就查什麼。」大家的回答是否科學?
  • 趙忠祥78歲生日這天因癌去世!警示我們10大體檢項目+10大臨床症狀...
    我們平時做的健康體檢其實是體格檢查,是對身體健康狀況的檢查評估,比如肥胖、血壓、血脂等異常,還包括脂肪肝、糖尿病、冠心病、胃炎、腸炎等疾病,但是有些體格檢查是查不出早期癌症的,比如胃癌需要做胃鏡,查腸癌需要做腸鏡,肺癌需要做低劑量螺旋CT,但是平時簡單體檢是沒有這一項的。所以要想查癌症還是需要精準體檢,就是要無中生有、吹毛求疵。
  • 【鄭說健康】不同年齡段,體檢側重點也不一樣!年終體檢,你做對了嗎?
    年終歲末,各單位又陸陸續續開始組織職工體檢了,對於體檢,該做什麼項目,體檢前應該注意什麼,你都了解嗎?一起來看看。 各年齡段體檢重點不同 20~30歲: 傳染病、心理疾病。這個年齡段的人生活往往不規律、性活動比較頻繁,感染各類傳染病機率相應增加。而且初入職場,壓力大,無法巧妙應對各種問題,導致不少年輕人被心理疾病、失眠纏上。
  • 兒童惡性腫瘤 3歲5歲是高發期 建議每年做一次體檢
    早期治癒率可達七成 最好每年都帶孩子做體檢新華社圖  記者 黎靜  3歲的男孩鑫鑫(化名)肚子鼓得如皮球大,父母帶他到醫院檢查,發現他竟然患了神經母細胞瘤,腫瘤有
  • 「我28歲,入職體檢,查出了胃癌」
    卻在入職體檢時,查出「胃低分化腺癌」。手術後,他正經歷著第3次住院。 案例二 丹丹,35歲,深圳某三甲醫院護士,孩子才剛上幼兒園。因為工作忙,作息不規律,胃痛史竟長達3年!近1個月疼得特別厲害才去檢查,結果被診斷為「胃癌」。
  • 「我28歲,入職體檢,查出了胃癌。」
    他們剛準備開啟人生另一個階段,規劃好的美好未來卻被一紙診斷書全打亂了—— 01 小翔,28歲,剛博士畢業,準備入職深圳某研究所,前途一片光明。卻在入職體檢時,查出「胃低分化腺癌」。手術後,他正經歷著第3次住院。
  • 年年體檢正常,為何突然查出癌?可能你根本沒查對
    要說近期的最火熱詞,非「打工人」莫屬!一夜之間,朋友圈儘是「打工人」!沒有困難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愛情不是生活的全部,打工才是。早安,打工人!……這些「打工人」語錄刷屏朋友圈,成為人們新的歡樂源泉。
  • 年底扎堆體檢切記不要盲目跟風 年輕人注意篩查傳染病
    轉眼到了年底,無論是單位,還是家庭,都把體檢提上了日程,數百元甚至上千元的體檢費該怎麼花?體檢該查什麼?有沒有針對性?記者昨日針對市民小梁的疑惑,採訪了6位由單位安排體檢和4位自行體檢的市民,得到的回答統一,「別人查什麼,自己就查什麼。」大家的回答是否科學?
  • 體檢報告裡的異常指標 哪些最重要? 留意臨界值變化
    其實,這些你都可以向醫生諮詢,但不少單位是將所有的體檢報告抱回來發給職工,而職工自己又很難讀懂體檢報告。昨日,針對讀者普遍關心的體檢報告解讀問題,重慶晚報記者採訪了西南醫院健康體檢中心主任趙小蘭。  重慶晚報記者 程洪川 黎奎  重視對下次體檢建議  一份基本的體檢報告包括檢查數據和終檢結論等,最值得參考的首先是健康建議。
  • 上海99%白領體檢異常上熱搜!是什麼奪走了「後浪」們的健康?
    你每年都堅持體檢嗎? 不同年齡需要檢查什麼? 體檢報告你真的看得懂嗎? 體檢報告你真的看得懂嗎? 體檢十年一關卡 關鍵看你在哪個年齡階段!
  • 體檢行業亂象多,也該查體了
    魏先生說,貴的套餐檢不起,便宜的套餐感覺不全面,真不知道該怎麼選才好。  「在體檢經歷中,你都遇到過以下哪些問題?」本報近日發起了一期關於體檢行業的調查,結果顯示,市民「吐槽」最多的是「檢測過程不嚴謹,有病檢測不出來」,其次是「體檢套餐繁多,收費混亂」。不少市民認為,有些體檢機構,走馬燈似的體檢方式很難得到準確結果,查也就圖個心理安慰。
  • 基因檢測可查癌?商業體檢中心真的靠譜嗎?
    一提起癌症,很多人都是"談癌色變",現在,除了正規的醫療機構有癌症早期篩查,越來越多商業體檢機構開始推出癌症早期篩查項目,一滴血就可以發現尚處於萌芽狀態的癌症,這靠譜嗎?防癌早篩發現結節 63歲肺癌患者挽回生命今年63歲的南京市民朱卡林在半年前的一次體檢中,通過低劑量螺旋CT發現肺部有一個2釐米大的結節,被診斷為肺神經內分泌腫瘤。朱卡林及時接受了手術,目前,已經進行了六個周期的化療,身體狀況恢復良好。主治醫生華海清表示,朱卡林的治癒主要得益於早期發現和介入。
  • 熱衷體檢的中國人,為啥癌症一查還是晚期?
    千篇一律的常規體檢套餐只能查出小毛病,而真正的癌症,肺癌、肝癌容易被遺漏,食管癌、胃癌早期沒有明顯表現。  二是輕信腫瘤標誌物。腫瘤標誌物並非是臨床金標準,有時炎症也會導致升高,有時癌症患者體內腫瘤標誌物水平也會保持正常。這個值要結合家族史等多個臨床指標才有意義。  三是家庭醫生缺乏。
  • 七張圖告訴你,為什麼一定要在40歲前買保險!
    上圖為某一線城市癌症發病率數據,40歲是20歲的7.45倍。萬元、繳費期限20年時,40歲的男性被保險人年繳保費是20歲的近2倍。大多數保險公司規定的免體檢限額中,20歲通常是40歲以後的兩倍。歲被保險人可比40歲被保險人多享有20年的保障期。
  • 24歲的身體裝著50歲的卵子,怎麼「作」成這樣的?
    24歲少女卵子似50歲大媽,真的有可能嗎? 網絡上也有著各式各樣關於花季少女卵巢早衰的傳聞:24歲的女孩竟然有著50歲的卵子!這到底是媒體的過度誇大,還是不良生活習慣所導致的惡果?這使我們深思,年輕人到底是怎麼把自己的卵巢「作」成這樣的?
  • 北京:6月1日起0至6歲兒童6項體檢免費
    2009年6月1日起,京籍且在京居住的0至6歲兒童將獲得免費定期健康體檢。目前,6項體檢基本服務項目已確定,初步預計將有近百萬「北京娃」享受此項優惠政策。這也是2009年市政府為民擬辦的實事之一。
  • 慈銘體檢被質疑漏診淋巴瘤,29歲小夥一年放化療27次求生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璐 北京報導普通人不會明白「非霍奇金」「瀰漫大B細胞型」「非生發中心起源」「淋巴瘤」等陌生詞彙,但這些詞彙對於癌症患者來說,意味著治癒率極低。2019年7月,這種不幸降臨到時年28歲的段宇飛身上——晚期惡性淋巴瘤。
  • 北京零到6歲戶籍兒童可免費健康體檢
    新華社北京4月16日專電(記者王思海、孫蕾)記者從北京市衛生局了解到,從今年6月1日起,北京將免費為零至6歲戶籍兒童進行先天性疾病篩查和定期健康體檢,體檢項目包括體格測量及評估,以及聽力、視力、口腔等方面的檢查。
  • 這些體檢項目套路深!
    亞健康檢測儀測疲勞程度、拍X光片查肺癌、驗血查微量元素……「亞健康值達到110!說明你的身體非常疲憊!」近日,科技日報記者在北京某民營機構進行體檢時,接受了「亞健康檢測」,該項目檢查醫師說,記者的亞健康狀況已經很嚴重,建議記者再付費添加套餐外的檢查項目找出導致疲勞的原因。
  • 長江學者、清華大學博導逝世,年僅56歲!五十歲為啥是坎兒?
    曾攀曾先後主持和參與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基金項目、科技部863項目、霍英東基金項目等科研項目30多項,發表文章200餘篇,發明專項20餘項,編著《有限元分析及應用》、《有限元基礎教程》、《工程有限元方法》和《塑性非線性分析原理》等多部教材。到目前為止,曾攀所患的疾病依然少有人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離世前,曾攀已經患病多時,一直與病魔作頑強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