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學者、清華大學博導逝世,年僅56歲!五十歲為啥是坎兒?

2021-01-07 騰訊網

(本文為原創文字,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與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養生學》、《中醫延緩衰老學》

論岐黃之道,謀蒼生之福,歡迎各位讀者。

2019年7月7日,噩耗傳來。當天下午18時,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塑性成形領域著名學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曾攀,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年僅56歲。

在清華大學,曾攀是深受學生喜愛的一名老師。他曾經八次獲得清華大學研究生「良師益友」稱號,2017年獲得首屆「清華大學新百年教學成就獎」。他的拿手課程,是「有限元分析及應用」。在現代化教學設備應用廣泛的今天,曾攀一直堅持粉筆書寫。他覺得,只有粉筆書寫板書,才能讓學生細緻入微地感受科學的奧秘。曾攀教授還將有限元網絡課程推向了國際。來自美國、法國、印度等國家的學生,都深深為他的學識所吸引。曾攀曾先後主持和參與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基金項目、科技部863項目、霍英東基金項目等科研項目30多項,發表文章200餘篇,發明專項20餘項,編著《有限元分析及應用》、《有限元基礎教程》、《工程有限元方法》和《塑性非線性分析原理》等多部教材。

到目前為止,曾攀所患的疾病依然少有人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離世前,曾攀已經患病多時,一直與病魔作頑強鬥爭。然而天不假年,這樣一位年富力強的中青年學者,還是在56歲的春秋鼎盛之年撒手人寰。

其實,如果我們放眼仔細觀察,會發現如今有很多身負重擔,工作在重要崗位上的骨幹力量,在50歲左右的時候突患重病。有的人40多歲罹患癌症,有的人50多歲就突發猝死。據此,很多人感嘆,四五十歲是道坎兒。能跨過去,下半輩子就沒有大病了。如果跨不過去,就栽在這裡了。

那麼,五十歲左右為何是道坎二呢?

1,五十歲左右的人,是這個社會的骨幹力量,掌握著大部分社會資源,同時也肩負著來自家庭、工作崗位在內的多重壓力。長期的勞碌會降低他們的免疫力,心血管系統變得脆弱,免疫細胞對癌細胞的查殺能力降低,讓疾病有發生、發展、惡化的可能。

2,一些慢性疾病,比如肝炎、胃炎、胰腺炎、氣管炎、高血脂、高血壓等等,在二三十歲形成,最初沒有大礙,但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就容易在五十歲上下迎來病情的進展和惡化。很多人把癌症歸結為慢性病,原因就在這裡。

3,從中醫的角度看,四十歲之後腎精虧虛,腎氣開始衰減。腎氣為五臟六腑之氣的根本。腎氣衰減,臟腑之氣愈發不足,氣機升降出入異常,所以容易發生疾病。

4,五十歲左右的人,工作忙碌,生活節奏快,因此對很多不適感受會選擇性地忽略,這就失去了很多將疾病扼殺在搖籃裡的機會。

5,五十歲左右是身體各項機能的分水嶺。無論那女,體內激素的分泌都會有很大波動。身體內環境迎來有生以來的一次重大調整和轉變。如果身體未能適應這樣的改變,就會導致重大疾病的發生。

總之,曾攀教授的離世,在令我們心痛的同時,也在提醒我們,應高度重視中年群體,尤其是四五十歲的精英群體的身體健康。我們普通人,如果到了這個年紀,更應該高度警惕,用科學、健康的方法來面對生活。

五十歲左右的人,怎麼「過坎兒」?

1,懶一懶。五十歲左右需要我們放慢生活節奏,適當拒絕和放下一些包袱,不能像從前那樣不斷挑戰自己,給自己增加壓力。

2,樂一樂。五十歲左右的人,要更多地培養興趣愛好,把精神注意力從緊張忙碌的工作中轉移出來。

3,淡一淡。五十歲左右的人,口味要適當變得清淡一些。否則,我們的身體運化能力已經不足,是難以承受肥甘厚味的。

4,穩一穩。五十歲左右的人,應該力求穩定,不要折騰自己。無論是在情感上,還是在生活方式上,不要冒進,不要然自己經歷太大的風浪。

5,放一放。五十歲左右的人,要放棄對金錢的不切實際的追求,放棄和別人的比較,放棄對自己過高的要求。這個年齡,需要我們享受人生,而不是通過比較來折磨自己。

6,聚一聚。五十歲左右的人,比人生任何時候都需要朋友。朋友聚會,吐露心聲,交流思想,釋放情感,這對身心而別有好處。

7,查一查。五十歲左右的人,要做好體檢,必要的時候作冠脈CT或者防癌體檢。這樣有助於早期發現疾病、早期治療。

8,嬌一嬌。五十歲左右的人,也好學會好好地照顧自己,發現身體的不適不能馬馬虎虎,而是要高度警惕,盡最大可能地儘早發現疾病。

最後,祝曾攀教授一路走好。

相關焦點

  • 年僅27歲的浙大年輕美女博導劉婉璐,三重身份令人驚嘆
    而今天要說的這位年僅27歲,就成為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的女孩,則是將美麗皮囊和學識才華兩者完美結合,成就了一個令人折服、無法企及的「學霸女神」形象。她就是被稱為「浙大最美女神博導」的劉婉璐,也是浙大最年輕的PI獨立研究員。 27歲,很多人或許還在自己的學業上掙扎,很多人或許剛剛進入社會奔波打拼,劉婉璐卻似乎已經登頂了巔峰。年紀輕輕的她,身上已經有了三重令人嘆服的標籤: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聯合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助理教授。她的很多學生都和自己同齡,有的學生甚至年紀比自己都要大。
  • 年僅36歲,被發現時已屍僵
    據臺媒報導,小鬼黃鴻升去世,被發現時已屍僵,年僅36歲,經紀人已證實噩耗,表示晚點會公布死因。黃鴻升曾是《娛樂百分百》的主持人,出演過《終極一班》《霹靂MIT》等知名影視劇和不少歌曲,也擔任過娛樂百分百等綜藝節目的主持人,與羅志祥楊丞琳等藝人均是好友。
  • 30歲北大美女博導,獲獎300萬,顏值才華堪比當年顏寧
    9月25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揭曉,來自北京大學的年僅30歲的博士生導師黃芊芊榜上有名,成為最年輕的一位,引來眾多網友的關注。此次獲獎,她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可謂是名利雙收,這也充分顯示了我國青年女科學家的卓越才華。
  • 56歲著名地質學家李德威逝世:挑戰「板塊構造假說」第一人
    56歲著名地質學家李德威逝世:挑戰「板塊構造假說」第一人 夏靜/光明日報客戶端 2018-09-15 09:01
  •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恆德逝世 享年98歲
    新京報快訊 據清華大學官方微博消息,中國共產黨黨員,我國著名材料科學家、教育家,我國核材料和金屬離子束表面改性研究的先驅者
  • 「中國微波之父」林為幹逝世 70歲時攻下「電磁學哥德巴赫猜想」
    2015年1月23日9:30,國際著名微波理論學家,「中國微波之父」林為幹在成都逝世,享年96歲。林為幹曾解開電磁學的「哥德巴赫猜想」,是我國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學科的主要奠基人、新中國50年重大貢獻科學家之一。  1980年,林為幹當選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院士),曾任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副院長,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是新中國培養博士生最多的導師之一。
  • 法布爾小傳:為了死去的兒子,從56歲寫到84歲,完成一部史詩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子湫) 法布爾小傳:為了死去的兒子,從56歲寫到84歲,完成了一部史詩 1877年(54歲),唯一與他興趣相投、熱愛大自然的兒子朱爾(Jules),年僅16歲,突然離世,法布爾傷心欲絕。
  • 30歲,清華大學博導;42歲,入選美國外籍院士!誰家美女這麼霸氣?
    說起顏寧今年剛滿42歲30歲當上清華大學博導36歲獲得青年拔尖人才計劃資助40歲成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在世人眼裡顏寧的人生仿佛開了掛她的成長曆程究竟是怎樣的?6歲以前,她在鄉下生活,整日在鄉野間瘋跑,像個男孩子一樣,上山、爬樹,下河、捉魚。 義大利兒童教育專家蒙特梭利說:「兒童的品格和品質,都不是由我們的力量形成的,而僅僅是兒童自己在3歲至6歲間所進行的一系列長期而緩慢的活動的結果。」也就是說,兒童的品格在6歲之前就已雕刻成型。對於顏寧來說,6歲前的生活自由奔放,打開了她的想像力空間。
  • 清華學霸自嘲發量,29歲浙大博導「少女」...
    作為其中一名獲獎得主,清華大學軟體學院31歲博士生導師姜宇通過模型驅動的開發與測試技術,推進了工業控制系統的軟體設計與漏洞分析平臺的自主可控和效率提升。視頻剪輯:中國青年報(記者:張力友)獲獎十人中唯一的女生是,浙江大學29歲博導
  • 中科大28歲美女博導美女學霸男神狀元們是如何學習的?
    核心提示: 中科大28歲美女博導自稱上天下地女漢子,工作中這位美女博導戲稱自己是滅絕師太。 中科大28歲美女博導 美女學霸男神狀元們是如何學習的?
  • 90後少女博導獲阿里百萬獎金!全國29歲及以下博導有幾人?
    9月9日,今年29歲的浙江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趙保丹收穫了一份獎勵青年科技學者的大禮,其和另外9位青年科學家一起入選2020年阿里巴巴達摩院青橙獎。10位青年科學家獲得達摩院的1000萬元獎金。雖然僅有29歲,但她的學術成就已經極為硬核:2019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MIT Technology Review - Innovators Under 35 China)榜單最年輕的入選者之一。
  • 臺灣著名學者曾仕強逝世,享年84歲!生前多次聲明自己是中國人!
    臺灣著名學者曾仕強逝世,享年84歲!生前多次聲明自己是中國人!2018年11月11日19:54分,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先生在臺灣安詳辭世,享年84歲!有學者回憶,第一次看曾老的講座,還是在2008年的時候,當時給我的感覺是充滿了智慧與正能量。雖然當時也有易中天說三國,但曾老說的更貼近生活,有實用性。一晃十年,在這十年中,也看過曾老的許多其他講座,獲益良多,聖人謂::盡人事而聽天命!曾老盡了人事,最終也是天命所歸,國學大師,國寶級的智賢,一路走好!
  • 88歲苔蘚植物分類學家、抗日英雄黎純一之女黎興江逝世
    88歲苔蘚植物分類學家、抗日英雄黎純一之女黎興江逝世 澎湃新聞記者 蔣子文 2020-11-29 12:23 來源:澎湃新聞
  • 李恆德院士在京逝世 享年98歲
    原標題:李恆德院士逝世  光明日報北京5月29日電 中國共產黨黨員,我國著名材料科學家、教育家,我國核材料和金屬離子束表面改性研究的先驅者、生物仿生材料的開拓者,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恆德,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5月28日23時02分在北京逝世
  • 港媒:浙大最年輕教授「降職」 27歲博導曇花一現
    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網站上登出來的「致歉」參考消息網2月27日報導 港媒稱,第11批「千人計劃」青年人才名單近日公布,1988年出生的海歸學者陸盈盈成為今年最年輕的入選者浙大原先公布的簡歷,陸盈盈將以27歲之齡任該校教授、博士導師,引起網民廣泛關注。不過,浙大26日緊急澄清「網頁內容有誤」,並將陸盈盈職級修改為特聘研究員。據香港《成報》2月27日報導,一篇名為《浙江大學將現88年教授、博導》的文章近日在微信圈瘋傳,1988年、教授、博士班導師和浙大幾個關鍵字組合,引起內地網友廣泛關注。
  • 今天是清華大學109歲生日,歷屆校友紛紛發來雲祝福
    今天是清華大學109歲生日,歷屆校友紛紛發來雲祝福,為母校慶生。清華大學有多牛?看看這些校友的身份標籤就能略知一二。清華大學到底有多牛?在這百年之中獲得了哪些成就?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清華大學在其中貢獻了不可磨滅的力量。02 科研事業的成果國立清華大學致力於研究事業之提倡。1935年,教育部核准全國高校設27個研究部,其中有清華大學的10個。
  • 42歲復旦教授離世,曾29歲即任副教授
    來源:中外學術情報——見證中國科研進步,服務百萬未來學者記者從復旦大學歷史學系獲悉,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司佳女士,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11日16時46分在上海長海醫院逝世,年僅42歲。 1978年6月生於上海,2006年獲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哲學博士。現任職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2016年11月起)博士生導師,中國近現代史、中西文化交流史方向。研究興趣還包括上海近代城市社會,出版史、文化史及閱讀史。
  • 中科大28歲美女博導方璐私照曝光 被贊「人生真正的贏家」
    中科大28歲美女博導方璐私照如今只有28歲的方璐已經是中科大的一名博導,如此年紀就被稱為「85後副教授」,方璐並不只是一個學霸,在學霸之外,這位美女博導依然有著85後的典型性格,活潑開朗,並擁有諸多愛好。
  • 她28歲成為北大博導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科學探索獎最為年輕的一位獲獎者年僅30歲,她的名字叫做黃芊芊,是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這麼年輕就擔任博導,黃芊芊的學術能力可想而知。根據公開資料,黃芊芊在17歲的時候就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所學的專業是微電子學。26歲那年,她獲得北京大學博士學位,28歲留校成為博士生導師,關鍵人還長得特別漂亮,妥妥的一名「別人家的孩子」。
  • 中國著名核材料與核燃料科學家李冠興院士逝世 享年81歲
    新京報快訊 據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官方微信消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共十六大代表,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冠興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2月1日6時0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1歲。圖片來源: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官方微信李冠興1940年1月14日出生於上海,196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核材料專業,1966年清華大學核材料碩士研究生畢業。1967年分配至內蒙古包頭核工業部二〇二廠工作。1982—1984年公派至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任冶金工程系訪問學者。1999年11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