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祥78歲生日這天因癌去世!警示我們10大體檢項目+10大臨床症狀...

2020-11-25 健康界

1月16日7時30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著名主持人趙忠祥,因患癌症晚期搶救無效,在北京世紀壇醫院溘然長逝,享年78歲。他逝世這一天,正好是他的78歲生日。

趙忠祥之子趙方在趙忠祥個人社交媒體上發布噩耗。

經健康界求證,確認屬實,1月16日正是趙忠祥的78歲生辰。

趙忠祥出生於1942年,河北省邢臺市寧晉縣。他是我國第一代電視主持人,因主持央視春節聯歡晚會、《正大綜藝》、配音解說《動物世界》《人與自然》等節目為觀眾所熟知。

據趙方發文透露,趙忠祥2019年底突感身體不適,就醫檢查,發現身患癌症,已經擴散。時間很短就病重,在這裡不禁感嘆,人在貴錢再多,面對癌症沒人能力挽狂瀾,生命面前人人平等,留住生命的從來不是富貴,而是健康意識!

珍惜生命從防癌開始,防癌先從體檢開始。假若,趙老師每年定期體檢,結局或許就大不同了!是,我們一直在強調每人每年都要體檢,但是體檢並不是盲目體檢,健康體檢與防癌體檢完全是兩碼事!有些人年年做體檢,結果還是查出癌症晚期!

我們平時做的健康體檢其實是體格檢查,是對身體健康狀況的檢查評估,比如肥胖、血壓、血脂等異常,還包括脂肪肝、糖尿病、冠心病、胃炎、腸炎等疾病,但是有些體格檢查是查不出早期癌症的,比如胃癌需要做胃鏡,查腸癌需要做腸鏡,肺癌需要做低劑量螺旋CT,但是平時簡單體檢是沒有這一項的。所以要想查癌症還是需要精準體檢,就是要無中生有、吹毛求疵。

那有人說了為什麼不把這些項目納入到普通健康體檢裡面去呢?

首先是因為防癌體檢項目有些是有創的,比如做胃鏡,有些防癌體檢項目是昂貴的,最重要的是人人參與的防癌體檢效率非常低,不僅浪費資源,而且還會給人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畢竟年輕人得癌症的機率還是很小,對於大多數人來講也沒有必要年年做防癌體檢。

什麼樣的人需要做防癌體檢?就是高危人群!年齡在40歲以上,有家族遺傳史、不良生活習慣,有慢性或者是腫瘤遺傳史等情況的人群都需要做防癌體檢。也就是說如果年齡大了,還是需要每年有針對性地做一下防癌體檢。下面是我國十大高發癌症的高危人群和篩查方法。

最高發十大癌症的高危人群和體檢項目

一、肺癌

高危人群:

年齡>40歲,至少合併以下一項危險因素者:

1. 吸菸≥20年包,其中包括戒菸時間不足15年者;

2. 被動吸菸者;

3. 有職業暴露史(石棉、鈹、鈾、氡等接觸)者;

4. 有惡性腫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者;

5. 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瀰漫性肺纖維化病史者。

註:年包:指每天吸菸多少包乘以持續多少年,例如20年包指每天1包持續20年或每天2包持續10年。

篩查方法:

對於肺癌高危人群,建議行低劑量螺旋CT篩查。根據國情和效能以及我國人群特徵,不推薦將PET/CT作為人群肺癌篩查的方法。

二、胃癌

高危人群:

年齡≥40歲,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條者:

1.胃癌高發地區人群;

2.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3.患有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後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疾病;

4.胃癌患者的一級親屬(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5.存在胃癌其他風險因素(高鹽、醃製食物、吸菸、重度飲酒等)。

篩查方法:

對於胃癌的高危人群,建議血清學篩查+內鏡篩查。

血清學篩查包括血清胃蛋白酶原(PG)、血清胃泌素17和幽門螺桿菌抗體。血清學篩查能較好地反映胃黏膜萎縮及胃癌發生的風險。

內鏡篩查是診斷胃癌的金標準。

三、肝癌

高危人群:

1. 感染B型肝炎病毒(HBV)和(或)C型肝炎病毒(HCV);

2. 過度飲酒;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4. 長期食用被黃麴黴毒素汙染的食物;

5. 各種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

6. 有肝癌家族史。

如果年齡>40歲且為男性患肝癌的風險更大。

篩查方法:

聯合應用血清甲胎蛋白(AFP)+肝臟B超檢查,建議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個月進行1次檢查。。

四、大腸癌

高危人群:

1.40歲以上有兩周肛腸症狀的人群,如大便習慣改變(便秘、腹瀉等);大便形狀改變(大便變細);大便性質改變(便血、粘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2.有大腸癌癌前期病變如大腸腺瘤性息肉,家族性息肉病、潰瘍性結腸炎、血吸蟲病史者;

3.有大腸癌病史、癌胚抗原(CEA)試驗陽性者;

4.有子宮及前列腺盆腔放療史、膽囊或闌尾切除史者;

5.45歲以上無症狀人群。

篩查方法:

1.40歲以上有症狀高危對象,經兩周對症治療症狀沒有緩解者,應及時作肛門直腸指檢、大便隱血試驗(FOBT)檢查,任一指標陽性應進行腸鏡檢查,如FOBT陽性者經腸鏡檢查仍未示有異常,建議作胃鏡檢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2.40歲以上無症狀高危對象,每年接受一次FOBT檢查,如隱血試驗陽性,則進一步腸鏡檢查以明確診斷。如FOBT檢查連續3次陰性者可適當延長篩查間隔,但不應超過3年。

3.45-75歲無症狀篩檢對象,每年接受1次FOBT檢查,每10年接受1次腸鏡檢查。

何時開始與結束篩查?

1.美國癌症協會(ACS)建議,年齡在45歲以上且有大腸癌平均風險的人群,應根據其偏好和檢測可及性定期接受糞便檢查或影像檢查;

2.身體健康,平均壽命超過10年的成年人繼續進行大腸癌篩查至75歲;

3.76至85歲的患者,根據患者的偏好、預期壽命、健康狀況和既往篩查歷史,制定個體化大腸癌篩查策略;

4.超過85歲的人群,不建議繼續進行大腸癌篩查。

五、乳腺癌

高危人群:

1. 未生育,或≥35歲初產婦;

2. 月經初潮≤12歲,或行經≥42年的婦女;

3. 一級親屬在50歲前患乳腺癌者;

4. 兩個以上二級親屬在50歲以前患乳腺癌或卵巢癌者;

5. 對側乳腺癌史,或經乳腺活檢證實為重度非典型增生或乳管內乳頭狀瘤病者;

6. 胸部放射治療史(≥10年)者。

註:一級親屬指父母、子女一級兄弟姐妹(同父母)二級親屬指叔、伯、姑、舅、姨、祖父母、外祖父母。

篩查方法:

1. 自查,月經過去1周內進行乳腺的自查,看自己是否有包塊;

2. 每年請醫生進行乳腺出診檢查;

3. 超過40歲每年做超聲檢查;

4. 超過40歲可以超聲和鉬靶結合著去做,絕經前可以隔一年做一次鉬靶檢查,沒有必要每年都做。

乳房檢查的開始年齡:

1.沒有家族遺傳史的人群,乳腺癌篩查應該從40歲開始;

2.有家族性遺傳病史的,比如有BRCA1/2突變的人,20歲就開始查乳腺。

六、宮頸癌

高危人群:

1. 有多個性伴侶;

2. 性生活過早;

3. HPV感染;

4. 免疫功能低下

5.有宮頸病變史的女性

篩查方法:

HPV檢測+TCT的聯合篩查。如果HPV和TCT都是陰性,那麼這個人5年內就不會罹患宮頸癌。如果HPV是陽性,TCT陰性,建議12個月後重複篩查,若檢測結果ASCUS或更高級別,或者 HPV 檢測依舊陽性,則需要進行陰道鏡檢查。反之,間隔3年進行篩查。其中若HPV型別檢測是高危型如HPV-16或18型陽性,需直接行陰道鏡檢查。

何時開始篩查:

宮頸癌篩查應該從21歲開始,不管有沒有過性生活史,小於21歲的女性沒有必要篩查。

21-29歲,建議每3年做1次TCT。聯合篩查不推薦用於30歲以下女性。

30-65歲,可以選擇每5年做TCT和HPV聯合檢查,或選擇繼續每3年做1次單獨TCT檢查,不建議單獨做HPV檢查。

連續篩查未發現病變者,可考慮在65歲左右停止篩查,但要保證10年內三次TCT檢查或者兩次聯合檢查的結果是好的,且最後一次篩查在過去的5年內進行。

七、食管癌

高危人群:

1.45~65 歲的中老年人發病機會最大,佔 67.3%,是食管癌的高發年齡;

2.有遺傳家族史的易感人群;

3.長期接觸致癌物的人群,我國食管癌的主要致癌因素是致癌性亞硝胺和真菌毒素;

4.食管癌前期病變和癌前疾患人群,食管上皮增生是食管癌前病變;還有一些食管的良性慢性疾患,經久不愈亦可發生癌變,如賁門失弛緩症、食管憩室、食管裂孔疝、食管化學燒傷等。

5.食管癌手術治療後的患者 。

篩查方法:

食管癌高危人群普通內鏡檢查,每2年一次;內鏡檢查病理提示輕度異型增生,每年1次內鏡檢查;內鏡檢查病理提示中度異型增生,每半年1次內鏡檢查。

八、前列腺癌

高危人群:

1.一位直系親屬(兄弟或父親)患有前列腺癌,其本人患前列腺癌的風險會增加1倍以上;2個或2個以上直系親屬患前列腺癌,相對風險會增至5~11倍;

2. 前列腺癌的發病與年齡密切相關,其發病率隨年齡而增長,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高發年齡為65~80歲;

3. 酒精攝入量過多是前列腺癌的高危因素,同時與前列腺特異性死亡率相關;

4. 過低或者過高的維生素D水平和前列腺癌的發病率有關,尤其是高級別前列腺癌。

篩查方法:

1. 建議對身體狀況良好,且預期壽命在10年以上的男性開展基於PSA檢測的前列腺癌篩查,且在篩查前應詳細說明前列腺癌篩查的風險和獲益;

2. 血清PSA檢測每2年進行1次,根據患者的年齡和身體狀況決定PSA檢測的終止時間;3.對於前列腺癌高危人群應儘早開展基於血清PSA檢測的篩查;

4.不建議針對40歲以下男性進行人群篩查。

九、甲狀腺癌

高危人群:

1. 童年期頭頸部放射線照射史或放射線塵埃接觸史者;

2. 由於其它疾病,頭頸部進行過放療的患者;

3.有分化型甲狀腺癌(DTC)、甲狀腺髓樣癌或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2型(MEN2型)、家族性多發性息肉病及某些甲狀腺癌症候群(如Cowden症候群、Carney症候群、Werner症候群和Gardner症候群等)的既往史或家族史(有血緣關係);

4碘過量與不足均有可能導致甲狀腺癌的高發,過量的碘攝人可能與甲狀腺乳頭狀癌的增長有關,碘缺乏可能與濾泡性癌的高發有關係。

5.肥胖者或代謝性疾病患者,他們的體內的胰島素抵抗或高胰島素血症能夠誘導甲狀腺癌的發生。

篩查方法:

1.甲狀腺篩查要同時進行功能檢查和形態檢查。

2.一般人群目前沒有用於甲狀腺癌早期檢測或常規篩查的標準試驗。

臨床頸部體檢:20-29歲每2~3年1次,30歲以後每年1次。

頸部超聲檢查:30歲後每年1次(包括甲狀腺、頸部、鎖骨上)。

3. 甲狀腺癌高危人群頸部超聲(包括甲狀腺、頸部、鎖骨上)檢查,每年一次。

4.女性孕前和哺乳期結束時,建議分別進行一次頸部超聲檢查。

十、淋巴瘤

高危人群:

1. 有家族易感傾向的人;所謂「家族易感傾向」並非指遺傳性,而是指家族基因在外界條件的誘導下易出現變異,因此增加患病風險;

2. 某些感染因素致病的患者,如B細胞異常所致的淋巴瘤與B肝病毒感染有關;

3. 放射線照射史或放射性塵埃接觸史者;

4. 免疫功能低下,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器官移植史者。

篩查方法:

1. 一般人群臨床體檢,每2~3年1次。

2. 高危人群臨床體檢,每年1次。

3. 上述臨床體檢包括以下項目:

①外科體檢:淺表淋巴結和肝臟脾臟觸診;②B超檢查:淺表淋巴結、肝臟脾臟和腹腔淋巴結;③血常規。

 十大臨床症狀早警惕

當身體出現以下十大症狀時,需要提早警惕癌症的發生。

1.出現原因不明的消瘦、無力、精神萎靡;腹部不適或疼痛;食慾減退,厭油膩食物等。

2. 大便習慣及大便性狀發生改變,可能表現為一天多次大便,腹瀉、便秘或交替出現;大便帶濃血、黑便、大便變細變扁等。

3.逐漸加劇的頭痛,伴有突然出現的短暫的視力障礙或嘔吐。4. 任何身體部位發現有凸起或者摸到有硬物,如乳腺、頸部或腹部出現逐漸增大的腫塊。

5.經常出現無故乾咳、痰中帶血、涕血、胸悶胸痛且久治不愈。

6.進食吞咽時胸骨後有異物梗塞感、刺痛感或自覺食物通過緩慢、出現消化疾病的症狀。

7.反覆出現的不明原因的高熱。

8.女性出現不規則的陰道出血,或者停經後數年又來月經,白帶明顯增多等。

9.不明原因的無痛性血尿。

10.皮膚、口腔潰爛長久不能癒合;皮膚出現形狀不規則的黑痣。

相關焦點

  • 趙忠祥患鱗狀細胞癌去世,從發現癌細胞擴散到去世不到1個月
    今天上午,趙忠祥的兒子趙方在媒體平臺上發布了一則公告,公告稱趙忠祥於2020年1月16日7:30分在京病逝,享年78歲。據中國青年網報導顯示,從知情人士獲悉,趙忠祥是在去年12月因腿部不適前往世紀壇醫院就醫。醫院診斷發現,趙忠祥患有鱗狀細胞癌,並已擴散。從發現鱗狀細胞癌擴散,到去世才過去一個月不到。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癌症,來勢如此兇猛?
  • 繼李詠癌症去世之後,又一央視主持人因癌去世:趙忠祥走好!
    2018年10月25日,李詠因癌去世,今天又一央視主持去世,實在讓人惋惜。 2020年1月16日,趙忠祥的兒子通過頭條帳號發布消息說,趙忠祥於今天早上7:30因癌症在京去世,看到消息很震驚
  • 從發現癌細胞擴散到去世不到1個月 這種癌為什麼如此兇險?
    1月16日,著名主持人趙忠祥78歲生日當天因病去世。他的兒子趙方在今日頭條發文悼念稱,父親2019年底身體不適,就醫檢查發現患癌,已經擴散。為了不影響家人心情,一直樂觀積極配合治療。住院期間母親一直陪伴在身邊,盡心照顧,直到父親安詳離去。據中國青年網報導,從知情人士獲悉,趙忠祥是在去年12月因腿部不適前往世紀壇醫院就醫。
  • 趙忠祥患鱗癌去世,身體有這些症狀尤其要小心
    1月16日,著名電視工作者趙忠祥因癌症去世,享年78歲。 相關報導稱,三年前趙忠祥患過良性腫瘤,之後三年他都拒絕體檢。去年開始趙忠祥突然消瘦,醫院診斷發現,趙忠祥患有鱗狀細胞癌,並已擴散。之後即使積極配合治療,也無濟於事。
  • 「國嘴」趙忠祥患癌去世,為什麼癌症一發現就是晚期?
    :趙忠祥於2020年1月16日7:30分因病在京去世,享年78歲。而這一天又是趙忠祥的生日。 「趙忠祥」這個名字在中國播音界赫赫有名,他的藝術創作精神也一直激勵著後起的所有新生代播音員。《人與自然》中,「春天到了,萬物復甦,又到了動物們繁衍交配的季節」這句熟悉的臺詞曾被不少網友奉為經典。
  • 趙忠祥因病逝世 在北京世紀壇醫院與世長辭
    網易娛樂專稿1月16日報導 趙忠祥之子趙方證實,趙忠祥去年年底就醫發現癌症擴散,今日因病在京去世,享年78歲。網易娛樂獨家獲悉,趙忠祥繫於北京世紀壇醫院與世長辭。趙忠祥兒子證實父親去世 享年78歲趙忠祥之子趙方證實,趙忠祥今日因病在京去世,享年78歲;趙忠祥去年年底就醫發現癌症擴散。趙忠祥離世 妻子在病榻邊陪他走完最後一程1月16日,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趙忠祥因病去世,享年78歲。趙忠祥之子趙方在公開聲明中表示,趙忠祥離世前,妻子一直陪伴在身邊,盡心照顧,直到趙忠祥安詳離世。
  • 趙忠祥確診癌症時已擴散,腫瘤早期可能有哪些信號?
    1月16日早晨八點二十七分,頭條新聞發文證實了趙忠祥去世的消息。趙忠祥去世後,劉曉慶、楊瀾、哈文等發文悼念。各大社交平臺上,網友們也紛紛自發悼念趙忠祥。據悉,導致趙忠祥去世的直接原因是癌症,等到發現時已經擴散。一年前,著名主持人李詠也是因惡性腫瘤去世,距離發現腫瘤到去世僅有17個月的時間。
  • 2020年不幸去世的七大明星,最大年齡93歲,最小的卻只有24歲
    2020年不幸去世的七大明星,最大年齡94歲,最小的卻只有24歲曹燦1月8日下午,曹燦藝術團在社交平臺發布訃告,悼念曹燦老師。據了解,曹燦老師因癌症去世,享年87歲。趙忠祥1月16日,享年78歲的趙忠祥因病過世。趙忠祥和《正大綜藝》、春晚無數個符號融合在一起,中國第一代男主持人、春晚第一個男主播......他就是經典形象的唯一代言!
  • 去世365天整,趙忠祥生前幾十萬畫作,跌價100元還包郵
    時光飛逝,一轉眼jin天是趙忠祥老師去世一周年忌日。去年的jin天,一代央視「國臉」去世,享年78歲,離開觀眾整整365天了。jin天其實也是趙忠祥老師的生日,生死同日,十分罕見,是一個大福之人。過去的趙忠祥老師,在央視40餘年,基本上等於這個國家電視臺的臉面,幾乎所有重大的主持,都無法遺漏他的聲和影。
  • 記錄趙忠祥一生的20張照片,15歲帥氣的小鮮肉,生前回應賣字流言
    趙忠祥,1942年1月16日在河北邢臺出生,他是我國繼沈力之後的第二名電視播音員,2020年1月16日生日當天,趙忠祥先生因癌症逝世,終年78歲,他的一生記錄了中國播音主持發展的軌跡,他主持的節目類型基本涵蓋了現有的所有形式,近50年的主持經歷,讓所有人都記住了「趙忠祥」這個家喻戶曉的名字,讓我們用20張珍貴照片來回顧他的一生。
  • 趙忠祥今早去世,多次主持春晚還有動物世界,被他磁性的聲音感染
    1991年趙忠祥與倪萍的共同合作,也造就了舞臺上不可超越的經典。在很多觀眾心中,趙忠祥與倪萍的搭檔堪稱經典。從簡歷上看,現趙忠祥絕對是現在中央電視臺主持界的老前輩了。畢竟能夠主持十二次春節晚會,陪同國家領導人國事訪問就已經是非常不錯的職業成就了。更不要說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在《動物世界》的配音中逐漸長大的,這也算是國名度十分高的節目了。
  • 著名播音員、主持人趙忠祥去世,告訴我們,惜命的方式不是養生,而是...
    2020年1月16日早間,趙忠祥之子趙方在趙忠祥個人社交媒體上發布趙忠祥病逝的消息。 趙方稱,父親在2019年底發現身患癌症,已經擴散。經治療,1月16日7時30分,趙忠祥在京去世,享年78歲。
  • 趙忠祥及央視上世紀主持天團
    臨近年關,一代名嘴趙忠祥因癌去世。上周還在否認逝世消息,這周就真的與世長辭,科技的發展遠沒到能掙脫生老病死束縛的水平,生與死之間的界限也並不如我們想像中的涇渭分明。時年78歲的趙忠祥離開人世,讓人不得不正視一個問題:央視資歷最老的一代主持人早已步入晚年,那些伴隨幾代人成長的聲音和面孔正逐漸被時間掩埋風化。
  • 央視一哥趙忠祥今晨去世,生前最後公開露面眼袋重狀態不佳
    然而在主持界的泰鬥還有一位人物,就是趙忠祥老師。他是央視年輕一輩的楷模,就連朱軍當年都是看他的節目成長的。他可以說是播音界的領頭人物,是當年周恩來總理親自從北京數萬名高中生中選出來的,萬裡挑一中成了中國第一位男播音員。然而人總有生老病死,今晨趙忠祥兒子發文,稱趙忠祥在北京去世,生前還有倪萍等好友前去看望他。趙鍾祥在18歲時就轉播了國慶遊行實況,此後均在擔任的國慶實況轉播中取得成果。
  • 27歲女演員患癌去世 宮頸癌早治生存率很高(圖)
    27歲的女演員宋汶霏因子宮癌於3日凌晨病逝。看著她生前青春靚麗的照片,不禁令人唏噓。    前有梅豔芳、後有宋汶霏。子宮癌再次成為網友關注熱點。相關專家昨日表示:80%的宮頸癌可通過篩查發現,而且早期治療生存率可高達95%-98%。
  • 科比、馬拉度納和趙忠祥,R.I.P今年離我們遠行的那些名人
    而2020年10月7日,同MJ有過數次合作的搖滾巨星範海倫也突然去世,享年65歲。範海倫是重型搖滾樂的開山鼻祖,他的吉他演奏曾改寫了上世紀80年代的搖滾音樂史。伊爾凡可汗今年4月29日,正當壯年的伊爾凡·可汗突然在印度孟買一家醫院逝世,享年53歲。伊爾凡·可汗是印度的國寶級演員,他主演的不少電影在中國也膾炙人口。
  • 2012年故去的瀋陽人1/4因「癌」去世
    原標題:2012年故去的瀋陽人1/4因「癌」去世   2012~2013年,肺癌、腸癌、食管癌死亡率略有上升,乳腺癌死亡率下降  (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記者 周苗苗)近日,瀋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瀋陽市2012年城市居民病傷死亡原因分析報告》,報告中顯示腫瘤成為城市居民死亡的第一死因
  • 愛因斯坦生日這天,他走了;他出生的那天,是伽利略去世的日子
    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今日去世,享年76歲。
  • 迷你羅10歲生日對C羅有特殊意義,耐克送貼心大禮
    6月17日對C羅而言有不同的意義,因為在10年前的這一天,C羅的大兒子迷你羅出生。迷你羅的到來,讓C羅在為人處事方面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那個時候的C羅對兒子的要求很高,不過伴隨著迷你羅的到來,C羅也迎來了自己在足壇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