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著名主持人趙忠祥78歲生日當天因病去世。
他的兒子趙方在今日頭條發文悼念稱,父親2019年底身體不適,就醫檢查發現患癌,已經擴散。為了不影響家人心情,一直樂觀積極配合治療。住院期間母親一直陪伴在身邊,盡心照顧,直到父親安詳離去。
據中國青年網報導,從知情人士獲悉,趙忠祥是在去年12月因腿部不適前往世紀壇醫院就醫。醫院診斷發現,趙忠祥患有鱗狀細胞癌,並已擴散。鱗狀細胞癌是發生於表皮或附屬器細胞的一種惡性腫瘤,可以發生在皮膚、肺部、食道、前列腺等覆蓋鱗狀皮膚的部位,發生在皮膚的鱗狀細胞癌最為常見。
從發現鱗狀細胞癌擴散到去世,一個月不到。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癌症,來勢如此兇猛?
快報記者採訪了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骨與軟組織腫瘤外科主任李濤主任醫師、浙江醫院腫瘤內科主任張宇主任醫師、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皮膚科李偉副主任醫師,請他們根據臨床經驗進行分析。記者陳彥汝首席記者蔣大偉通訊員王屹峰方序王意菁王婷吳玲瓏
病情進展快可能與腫瘤分化很差惡性度高以及患者免疫力低下等有關
「目前公開的信息並不全面,鱗狀細胞癌是一種病理學上的診斷,而臨床診斷需要明確腫瘤的原發部位、惡性程度等信息,因此不能具體解釋患者到底是什麼情況導致的病程迅速,臨床中也會遇到一些癌症患者病情進展得很快,可能與腫瘤分化很差惡性度高、患者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關,有時發病到去世可能僅短短半年時間。」浙江醫院腫瘤科張宇主任醫師說。
張宇說,雖然大家對鱗狀細胞癌這個詞很陌生,但在肺癌、食管癌等腫瘤中是常見的類型。他解釋,在非小細胞癌肺癌患者中,肺部的鱗狀細胞癌患者超過一半;而在食管癌患者中,食管鱗狀細胞癌類型患者也佔多數。
「有吸菸、酗酒史的人易患消化道和肺部的鱗癌,長期吸菸喝酒的男性患者應引起重視,到六七十歲後,肺部、食管、咽喉等部位發生鱗癌概率明顯升高。」張宇說,近幾年大家對身體越來越關注,重視體檢,戒菸戒酒的人越來越多,肺鱗癌、食管鱗癌的發病也在減少。
「一般肺鱗癌的腫塊比較大,靠近縱隔,一旦發生轉移,以淋巴道轉移為主,而肺腺癌長在外周,容易發生經血液循環轉移。由於目前針對鱗狀細胞癌的治療藥物並不多,治療手段以手術化放療為主,新型的免疫治療為鱗癌治療帶來了希望,但離攻克還有一段距離,需要繼續努力研究。」張宇提到,很多患者疾病預後不好,與自身對身體不關注有很大的關係。
張宇提到了自己診治過的一位中年肺鱗癌患者:「他的愛人雖然很關心他,但還是錯過了早發現的良好時間窗,丈夫去世後,她還一直在自責為什麼不早點讓他及時就診,唉……」
這位患者姓葉(化名),去世時才五十多歲。葉先生從十幾歲就開始抽菸了,來就診時自述氣急、咳嗽、有痰,反反覆覆已經兩三年了,但一直以為是抽菸導致的正常現象,並沒有放在心上。直到咳嗽症狀加重,他在愛人的督促下來到醫院,卻在肺部發現了腫瘤。
葉先生的肺鱗癌長在肺縱隔,也就是雙肺中間的位置,這個部位血管很多,雖然腫瘤並不是很大,但侵犯的血管太多,仍沒辦法手術。葉先生只能接受放化療治療,但放化療效果也不敏感。由於病情進展得很快,雖然努力用盡了手段,葉先生還是去世了,而此時離發現腫瘤也僅不到半年。
皮膚鱗癌的發展有個漫長過程
一般發生擴散的概率相對較小
趙忠祥大腿不適就診,從發現疾病轉移到去世,病程這麼快會是什麼原因?
「個人認為有兩種情況。」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皮膚科李偉副主任醫師分析,一種可能是其他部位的鱗狀細胞癌擴散到腿上(註:媒體報導趙忠祥因腿部不適前往世紀壇醫院就醫),那麼這種情況下,因為發現時已經擴散,屬於晚期,病程發展肯定很快;第二種可能是原發的皮膚鱗癌,但如果是原發在大腿皮膚的鱗癌,一般來講不會進展那麼迅速。
李偉介紹,皮膚鱗癌的發展往往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很多患者都是突然間皮膚上長了一個潰瘍,老是不好,經久不愈,來醫院做了個活檢,發現是皮膚鱗癌。
「但有些時候它的表現也不一定是潰瘍。」李偉說,最常見的是年齡大的患者,頭皮上出現腫瘤。「這種長在頭皮上的情況,一般是因為太陽曬得太多,頭皮被曬成一個硬的斑塊或潰瘍,這個發展過程很漫長,腫瘤也不是一步而成的。往往都是最開始出現日光性角化,慢慢演變成腫瘤。因此,年齡越大,皮膚鱗癌的發病率越高,發病年齡男性高於女性,白種人的發病率高於其他人種。」
李偉提到,皮膚鱗癌,相對於比較難發現的肺部和食道鱗癌,發生擴散的概率比較小,但臨床上也遇到過原發皮膚轉移到內臟的患者。至於趙忠祥到底是哪一種鱗癌,從目前得到的信息來看,不能確認原發部位、病理類型、分期等信息,並不能做精準的判斷。
「當然,不管是原發自哪個部位,一旦出現轉移,無論是血液轉移還是淋巴轉移,一般都是多處的,預後都不好。」他告訴記者。
小時候燒傷留下的傷疤
長期的破潰感染老年後發展成癌症
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骨與軟組織腫瘤外科主任李濤主任醫師也詳細解釋了鱗狀細胞癌中發於皮膚的皮膚鱗癌。
他介紹,皮膚鱗狀細胞癌的發生與一些因素有一定的關係。「比較常見的,如一些患者是小時候燒傷過後形成一個疤痕,在疤痕基礎上長時間出現炎症、慢性潰瘍,然後發生了皮膚鱗癌。也有一些患者是因為本身長期有皮膚病,比如黏膜白斑、日光性角化病等疾病基礎上發生。」
「臨床中遇到的皮膚鱗癌患者不少,最多的是老年患者。很多患者最早是在手背上或者臉上出現了一個腫塊,越來越大,出現潰瘍長不好。腫塊高起來以後中間容易破潰、出血後形成像火山口一樣的一個腫塊,這是比較典型的症狀。」李濤說。
「如果發現得早,其實也是沒什麼問題的。」李濤提到,早期皮膚鱗癌通過手術把癌變的部分切除乾淨,根治的概率非常高。但如果鱗癌出現了局部淋巴結轉移,還是可以手術治療,但出現遠處轉移,已無法手術,也可以通過化療、放療、免疫治療等方案來治療,但是目前來說,有效的藥物還比較少,總的效果還是比較差的。
早期發現疾病,治療效果還是非常好的。李濤醫生也說了一個典型病例:一位60多歲的男性患者,小時候被燒傷過,膝蓋後面出現疤痕,由於長期的破潰、感染,在疤痕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個腫瘤,在當地醫院清創、化驗後確診為皮膚鱗癌。通過手術將癌變的部位切乾淨,再做了皮瓣修復,如今3年過去了,也沒有復發過。
昨天在採訪時,病房裡就住了一位72歲的患者,因為一年前右手腕部不慎劃傷,後創面逐漸增大伴破潰,在當地醫院活檢後證實是皮膚鱗癌,目前已經由李濤主任進行廣泛切除加植皮修復手術,恢復良好。
老年人要特別注意面部防曬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戒菸戒酒很重要
「因為對早期症狀的不重視,部分患者發現時已出現了遠處轉移。」李濤也提到了一個令他遺憾的病例:
一位患者70多歲,來就診時自述小腿皮膚流膿、流液已有兩三個月了,他曾去當地醫院就診,醫生認為是皮膚炎症,給他反覆做了清創處理,仍不見傷口好轉。來到省腫瘤醫院後,患者做了肺部CT、B超等檢查,發現出現大範圍的肺轉移。這時,患者才意識到自己的那些症狀,事實上都是皮膚鱗癌的表現。
後來,雖然接受了化療、免疫治療等治療手段,但沒過一段時間,患者仍遺憾離世。
「預防最重要的是要早期發現。」李濤醫生提醒——
1.如果發現身上皮膚總是出現破潰,尤其是一些有皮膚病或疤痕基礎的人,若老是出現破潰且癒合不了,要及時去醫院看。
2.老年人更要注意面部防曬,不要在太陽下曝曬。面部也是皮膚鱗癌的高發部位。此外,有老年斑的,要特別警惕老年斑出現變化,應儘快去醫院就診。
而針對肺鱗癌、消化道鱗癌等的預防,幾位專家都提到,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菸戒酒很重要。
趙忠祥去世醫院,離央視老大樓不遠
昨天(1月16日)傍晚,快報記者趕到趙忠祥去世前治療所在的北京世紀壇醫院。
這是一家三級甲等醫院,位於北京西二環外,緊挨著北京西站,前身是鐵道部的北京鐵路總醫院,也是首都醫科大學腫瘤醫學院,以腫瘤領域治療為擅長。
從急診到門診大樓的走廊,許多人都在輕聲議論趙忠祥去世的事情。「我也是看到手機推送才知道(趙忠祥去世)的事情,之前從沒聽人說起過!」醫院一位保安說,包括許多醫生都不知道趙忠祥住在醫院裡治療,他在醫院去世的消息,很多人都是從新聞上看到的。
在醫院東側一幢門診大樓5樓是醫院的老幹部病房,昨晚記者來到病房外,不少病患家屬還在走廊輕聲議論。
一位住在趙忠祥生前治療病房隔壁的病患家屬回憶說,趙忠祥住的是一個兩人間,不過只有他一個人住,他住進來時間並不長,連一個月都不到,去世前的最後一段時間沒有人見到過他,應該是已經臥床或者昏迷很久了,他的家人進進出出也很低調,整個老幹部病房很多人都不知道趙忠祥住在這兒。
「早上7點多點,很多護士進進出出,說人不行了!」一位病患家屬說,大概7點半說人沒了,有家屬在哭,因為怕打擾到病區其他人,家屬們只是默默流淚,沒有哭出聲音。
記者從醫院方面了解到,早上8點,趙忠祥的遺體被送到醫院太平間,上午,還有化妝人員進入,應該是為他整理遺容。
從趙忠祥治療的病房窗外望去,不遠處就是他曾經工作了大半輩子的老中央電視臺大樓(現在的新聞節目中心)。
(責任編輯:何一華 HN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