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發現癌細胞擴散到去世不到1個月 這種癌為什麼如此兇險?

2020-11-26 和訊

1月16日,著名主持人趙忠祥78歲生日當天因病去世。

他的兒子趙方在今日頭條發文悼念稱,父親2019年底身體不適,就醫檢查發現患癌,已經擴散。為了不影響家人心情,一直樂觀積極配合治療。住院期間母親一直陪伴在身邊,盡心照顧,直到父親安詳離去。

據中國青年網報導,從知情人士獲悉,趙忠祥是在去年12月因腿部不適前往世紀壇醫院就醫。醫院診斷發現,趙忠祥患有鱗狀細胞癌,並已擴散。鱗狀細胞癌是發生於表皮或附屬器細胞的一種惡性腫瘤,可以發生在皮膚、肺部、食道、前列腺等覆蓋鱗狀皮膚的部位,發生在皮膚的鱗狀細胞癌最為常見。

從發現鱗狀細胞癌擴散到去世,一個月不到。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癌症,來勢如此兇猛?

快報記者採訪了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骨與軟組織腫瘤外科主任李濤主任醫師、浙江醫院腫瘤內科主任張宇主任醫師、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皮膚科李偉副主任醫師,請他們根據臨床經驗進行分析。記者陳彥汝首席記者蔣大偉通訊員王屹峰方序王意菁王婷吳玲瓏

病情進展快可能與腫瘤分化很差惡性度高以及患者免疫力低下等有關

「目前公開的信息並不全面,鱗狀細胞癌是一種病理學上的診斷,而臨床診斷需要明確腫瘤的原發部位、惡性程度等信息,因此不能具體解釋患者到底是什麼情況導致的病程迅速,臨床中也會遇到一些癌症患者病情進展得很快,可能與腫瘤分化很差惡性度高、患者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關,有時發病到去世可能僅短短半年時間。」浙江醫院腫瘤科張宇主任醫師說。

張宇說,雖然大家對鱗狀細胞癌這個詞很陌生,但在肺癌、食管癌等腫瘤中是常見的類型。他解釋,在非小細胞癌肺癌患者中,肺部的鱗狀細胞癌患者超過一半;而在食管癌患者中,食管鱗狀細胞癌類型患者也佔多數。

「有吸菸、酗酒史的人易患消化道和肺部的鱗癌,長期吸菸喝酒的男性患者應引起重視,到六七十歲後,肺部、食管、咽喉等部位發生鱗癌概率明顯升高。」張宇說,近幾年大家對身體越來越關注,重視體檢,戒菸戒酒的人越來越多,肺鱗癌、食管鱗癌的發病也在減少。

「一般肺鱗癌的腫塊比較大,靠近縱隔,一旦發生轉移,以淋巴道轉移為主,而肺腺癌長在外周,容易發生經血液循環轉移。由於目前針對鱗狀細胞癌的治療藥物並不多,治療手段以手術化放療為主,新型的免疫治療為鱗癌治療帶來了希望,但離攻克還有一段距離,需要繼續努力研究。」張宇提到,很多患者疾病預後不好,與自身對身體不關注有很大的關係。

張宇提到了自己診治過的一位中年肺鱗癌患者:「他的愛人雖然很關心他,但還是錯過了早發現的良好時間窗,丈夫去世後,她還一直在自責為什麼不早點讓他及時就診,唉……」

這位患者姓葉(化名),去世時才五十多歲。葉先生從十幾歲就開始抽菸了,來就診時自述氣急、咳嗽、有痰,反反覆覆已經兩三年了,但一直以為是抽菸導致的正常現象,並沒有放在心上。直到咳嗽症狀加重,他在愛人的督促下來到醫院,卻在肺部發現了腫瘤。

葉先生的肺鱗癌長在肺縱隔,也就是雙肺中間的位置,這個部位血管很多,雖然腫瘤並不是很大,但侵犯的血管太多,仍沒辦法手術。葉先生只能接受放化療治療,但放化療效果也不敏感。由於病情進展得很快,雖然努力用盡了手段,葉先生還是去世了,而此時離發現腫瘤也僅不到半年。

皮膚鱗癌的發展有個漫長過程

一般發生擴散的概率相對較小

趙忠祥大腿不適就診,從發現疾病轉移到去世,病程這麼快會是什麼原因?

「個人認為有兩種情況。」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皮膚科李偉副主任醫師分析,一種可能是其他部位的鱗狀細胞癌擴散到腿上(註:媒體報導趙忠祥因腿部不適前往世紀壇醫院就醫),那麼這種情況下,因為發現時已經擴散,屬於晚期,病程發展肯定很快;第二種可能是原發的皮膚鱗癌,但如果是原發在大腿皮膚的鱗癌,一般來講不會進展那麼迅速。

李偉介紹,皮膚鱗癌的發展往往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很多患者都是突然間皮膚上長了一個潰瘍,老是不好,經久不愈,來醫院做了個活檢,發現是皮膚鱗癌。

「但有些時候它的表現也不一定是潰瘍。」李偉說,最常見的是年齡大的患者,頭皮上出現腫瘤。「這種長在頭皮上的情況,一般是因為太陽曬得太多,頭皮被曬成一個硬的斑塊或潰瘍,這個發展過程很漫長,腫瘤也不是一步而成的。往往都是最開始出現日光性角化,慢慢演變成腫瘤。因此,年齡越大,皮膚鱗癌的發病率越高,發病年齡男性高於女性,白種人的發病率高於其他人種。」

李偉提到,皮膚鱗癌,相對於比較難發現的肺部和食道鱗癌,發生擴散的概率比較小,但臨床上也遇到過原發皮膚轉移到內臟的患者。至於趙忠祥到底是哪一種鱗癌,從目前得到的信息來看,不能確認原發部位、病理類型、分期等信息,並不能做精準的判斷。

「當然,不管是原發自哪個部位,一旦出現轉移,無論是血液轉移還是淋巴轉移,一般都是多處的,預後都不好。」他告訴記者。

小時候燒傷留下的傷疤

長期的破潰感染老年後發展成癌症

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骨與軟組織腫瘤外科主任李濤主任醫師也詳細解釋了鱗狀細胞癌中發於皮膚的皮膚鱗癌。

他介紹,皮膚鱗狀細胞癌的發生與一些因素有一定的關係。「比較常見的,如一些患者是小時候燒傷過後形成一個疤痕,在疤痕基礎上長時間出現炎症、慢性潰瘍,然後發生了皮膚鱗癌。也有一些患者是因為本身長期有皮膚病,比如黏膜白斑、日光性角化病等疾病基礎上發生。」

「臨床中遇到的皮膚鱗癌患者不少,最多的是老年患者。很多患者最早是在手背上或者臉上出現了一個腫塊,越來越大,出現潰瘍長不好。腫塊高起來以後中間容易破潰、出血後形成像火山口一樣的一個腫塊,這是比較典型的症狀。」李濤說。

「如果發現得早,其實也是沒什麼問題的。」李濤提到,早期皮膚鱗癌通過手術把癌變的部分切除乾淨,根治的概率非常高。但如果鱗癌出現了局部淋巴結轉移,還是可以手術治療,但出現遠處轉移,已無法手術,也可以通過化療、放療、免疫治療等方案來治療,但是目前來說,有效的藥物還比較少,總的效果還是比較差的。

早期發現疾病,治療效果還是非常好的。李濤醫生也說了一個典型病例:一位60多歲的男性患者,小時候被燒傷過,膝蓋後面出現疤痕,由於長期的破潰、感染,在疤痕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個腫瘤,在當地醫院清創、化驗後確診為皮膚鱗癌。通過手術將癌變的部位切乾淨,再做了皮瓣修復,如今3年過去了,也沒有復發過。

昨天在採訪時,病房裡就住了一位72歲的患者,因為一年前右手腕部不慎劃傷,後創面逐漸增大伴破潰,在當地醫院活檢後證實是皮膚鱗癌,目前已經由李濤主任進行廣泛切除加植皮修復手術,恢復良好。

老年人要特別注意面部防曬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戒菸戒酒很重要

「因為對早期症狀的不重視,部分患者發現時已出現了遠處轉移。」李濤也提到了一個令他遺憾的病例:

一位患者70多歲,來就診時自述小腿皮膚流膿、流液已有兩三個月了,他曾去當地醫院就診,醫生認為是皮膚炎症,給他反覆做了清創處理,仍不見傷口好轉。來到省腫瘤醫院後,患者做了肺部CT、B超等檢查,發現出現大範圍的肺轉移。這時,患者才意識到自己的那些症狀,事實上都是皮膚鱗癌的表現。

後來,雖然接受了化療、免疫治療等治療手段,但沒過一段時間,患者仍遺憾離世。

「預防最重要的是要早期發現。」李濤醫生提醒——

1.如果發現身上皮膚總是出現破潰,尤其是一些有皮膚病或疤痕基礎的人,若老是出現破潰且癒合不了,要及時去醫院看。

2.老年人更要注意面部防曬,不要在太陽下曝曬。面部也是皮膚鱗癌的高發部位。此外,有老年斑的,要特別警惕老年斑出現變化,應儘快去醫院就診。

而針對肺鱗癌、消化道鱗癌等的預防,幾位專家都提到,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菸戒酒很重要。

趙忠祥去世醫院,離央視老大樓不遠

昨天(1月16日)傍晚,快報記者趕到趙忠祥去世前治療所在的北京世紀壇醫院。

這是一家三級甲等醫院,位於北京西二環外,緊挨著北京西站,前身是鐵道部的北京鐵路總醫院,也是首都醫科大學腫瘤醫學院,以腫瘤領域治療為擅長。

從急診到門診大樓的走廊,許多人都在輕聲議論趙忠祥去世的事情。「我也是看到手機推送才知道(趙忠祥去世)的事情,之前從沒聽人說起過!」醫院一位保安說,包括許多醫生都不知道趙忠祥住在醫院裡治療,他在醫院去世的消息,很多人都是從新聞上看到的。

在醫院東側一幢門診大樓5樓是醫院的老幹部病房,昨晚記者來到病房外,不少病患家屬還在走廊輕聲議論。

一位住在趙忠祥生前治療病房隔壁的病患家屬回憶說,趙忠祥住的是一個兩人間,不過只有他一個人住,他住進來時間並不長,連一個月都不到,去世前的最後一段時間沒有人見到過他,應該是已經臥床或者昏迷很久了,他的家人進進出出也很低調,整個老幹部病房很多人都不知道趙忠祥住在這兒。

「早上7點多點,很多護士進進出出,說人不行了!」一位病患家屬說,大概7點半說人沒了,有家屬在哭,因為怕打擾到病區其他人,家屬們只是默默流淚,沒有哭出聲音。

記者從醫院方面了解到,早上8點,趙忠祥的遺體被送到醫院太平間,上午,還有化妝人員進入,應該是為他整理遺容。

從趙忠祥治療的病房窗外望去,不遠處就是他曾經工作了大半輩子的老中央電視臺大樓(現在的新聞節目中心)。

(責任編輯:何一華 HN110)

相關焦點

  • 趙忠祥患鱗狀細胞癌去世,從發現癌細胞擴散到去世不到1個月
    今天上午,趙忠祥的兒子趙方在媒體平臺上發布了一則公告,公告稱趙忠祥於2020年1月16日7:30分在京病逝,享年78歲。據中國青年網報導顯示,從知情人士獲悉,趙忠祥是在去年12月因腿部不適前往世紀壇醫院就醫。醫院診斷發現,趙忠祥患有鱗狀細胞癌,並已擴散。從發現鱗狀細胞癌擴散,到去世才過去一個月不到。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癌症,來勢如此兇猛?
  • 提醒癌友:有3個機會預防癌細胞擴散,還是早點用起來吧
    和普通的良性腫瘤不同,導致癌症出現的癌細胞只要是未被免疫系統識別、有營養支持,它們就會不斷分裂和增殖,且分裂的速度相當之快,1克左右的癌腫,就含有近10億個癌細胞。從1個癌細胞發展到幾億個癌細胞,也僅僅只需要幾十次的分裂而已!
  • 得癌後,該多運動還是多靜養?運動會加速癌細胞擴散?醫生告訴你
    但兩者撞到一起,對於不幸得了癌症的人來說,運動到底是好是壞這個問題存在比較大的爭議,有人認為得癌後,該多運動,對身體有好處,但也有人持反對意見,認為應該多靜養,不宜多運動,運動會加速癌細胞的擴散。得癌後,該多運動還是多靜養?運動真的會加速癌細胞擴散和轉移嗎?接下來大夫好好跟大家說一下,看完後望大家對此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得了癌症,應不應該多運動?
  • 為什麼癌症會擴散?
    在近些年癌症的發病率是越來越高,而大多數人在發現自己患有癌症時很多已進入晚期,癌細胞已經擴散到其他部位,可能有很多人比較奇怪。為什麼癌症擴散的速度那麼快,是所有的癌症都會這樣嗎?為什麼癌症會擴散?      由於癌細胞它存在自主性,浸潤性和轉移的特性,而這些特性會讓新繁殖出來的癌細胞具有同樣的特點,所以在發生腫瘤後癌細胞會不斷擴散並且轉移。
  • 腫瘤科普:活檢穿刺會引起癌細胞擴散嗎?
    活檢穿刺會引起癌細胞擴散嗎? 活檢穿刺,穿刺針刺破了癌組織腫塊,造成癌細胞溢出、脫落,不就引起腫瘤擴散了?對於這樣的疑問,相信很多腫瘤患者會有這樣的擔憂。擔心針吸穿刺會使癌細胞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而拒絕行穿刺活檢,或者行穿刺後因此擔心不已。
  • 鱗狀細胞癌有多兇險 浙江有患者發現後不到兩個月就走了
    18日訊 1月16日,趙忠祥78歲生日當天因病去世。……  鱗狀細胞癌有多兇險?錢江晚報記者請杭州幾位腫瘤科醫生進行了詳細解讀。  多發於皮膚、肺部  肺部食道部位多為晚期  趙忠祥是在去年12月因腿部不適前往世紀壇醫院就醫。醫院診斷發現,趙忠祥患有鱗狀細胞癌,並已擴散。
  • 癌細胞擴散到肝臟會更糟糕,鄒偉平團隊揭示背後原因,並提出治療手段
    界時,患者的癌細胞的附著能力下降甚至完全喪失,與此同時,其遷移能力增強,導致癌細胞從原生部位隨血液或淋巴系統轉移到其他身體部位,最終形成新的腫瘤。更可怕的是,在這種情況下,患者就如同被宣判死刑,幾乎無法治癒。其中,肝臟是癌症轉移的常見部位,且臨床研究表明,癌細胞擴散到肝臟的腫瘤患者往往會表現出更糟糕的預後,但這一現象背後的具體機制卻一直的不到解釋。
  • 蘋果賈伯斯去世的真相!8年與癌共存又給我們什麼啟示?
    2011年10月,賈伯斯突然去世,許多人只是感嘆科技界少了一個天才的引領者,緬懷他對觸屏手機等眾多數碼產品產生的深遠影響,卻很少人會真正去了解賈伯斯因什麼而死的。 與癌中之王對抗8年 2003年10月,48歲賈伯斯在做泌尿系統檢查時發現胰腺上有一塊陰影
  • 一定要殺死癌細胞嗎?為什麼有些患者可以與癌共存?如何做到的?
    癌症,引發了我們很多的思考,對於癌症的治療,不少患者也存在一些疑惑,大家都知道癌細胞是由正常的細胞變化而來的。那麼,人體內長了癌細胞,為什麼一定要殺滅它呢?人體不能自己進行修復,使其再變成正常的細胞嗎?為啥癌細胞不能與正常細胞共存存在於人體內,但有些癌症患者卻可以帶瘤生存?癌細胞傷害人體,人死亡了之後,自己本身也會消失,為什麼還要這麼做呢?
  • 為什麼海拉細胞如此特殊?這些癌細胞又為何如此重要?
    那麼為什麼海拉細胞如此特殊,它又是如何拯救這麼多人的呢?    拉克斯在醫院接受了婦科醫生霍華德·瓊斯(Howard Jones)的檢查,瓊斯在她的宮頸上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惡性腫瘤,也就是宮頸癌。  正因為如此,瓊斯決定為拉克斯進行鐳治療,這項技術是當時治療這種可怕疾病的最佳方法,不過現在已經不再使用。  然而,醫生們在拉克斯不知情的情況下拿走了她的癌細胞樣本,命名為海拉細胞,並送到附近的喬治·蓋伊博士的組織實驗室。
  • 癌細胞擴散後,還要不要治?3件事你需要考慮到
    對於癌症患者來說,最開心的事情就是腫瘤不擴散然後慢慢治癒了吧,當聽到癌症擴散之後,患者就感覺天都塌了,到底癌症為什麼會擴散?認識癌症擴散的原因癌症擴散包括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蔓延,一種是轉移。轉移是指癌細胞通過巴道、血管等途徑,轉移到其他器官,並紮根生長。
  • 美國人終於承認手術、放化療後癌細胞反而加速擴散!!
    找出刺激癌細胞擴散物質〉為題報導了為什麼手術及放化療方法治療癌症是失敗的,而且以手術及放化療治療癌症後,癌細胞反而加速擴散。原文如下: 科學家一項最近研究發現,有些癌症患者在接受手術、化療或放療後,癌細胞反而加速擴散,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是人體一種名為TGF-be-ta物質。因此,控制TGF-be-ta物質在人體內的含量,才是治癒癌症的關鍵。
  • 生態級負氧離子可有效抑制癌細胞轉移和擴散,為癌症患者帶來福音
    羅京,《新聞聯播》主持人,2009年因淋巴癌去世,年僅48歲;王歡,央視主持人,2013年因乳腺癌去世,年僅42歲;方靜,《焦點訪談》節目主持人,2015年因患肝癌醫治無效去世,年僅44歲……央視名人癌症高發並不是個例,因為影響力大、較出名,因此傳播得比較廣。
  • 美國人終於承認手術或放化療後癌細胞反而加速擴散
    科學家一項最近研究發現,有些癌症患者在接受手術、化療或放療後,癌細胞反而加速擴散,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是人體一種名為
  • 癌細胞為什麼會擴散?是怎麼進行擴散的?腫瘤科醫生一次說明白
    癌症為什麼會比較可怕?很多時候人們只是覺得癌症就是身體裡面長出的腫瘤,切掉就好了,怎麼還不行?其實癌症的可怕之處是它的癌細胞會擴散,侵略人們身體內部的其他器官。周而復始,身體也遭受不住癌細胞的侵略,所以這就是癌症的可怕之處。
  • 擴散是癌細胞的「本能」擴散了,人還有救嗎?
    癌症擴散對於癌症患者及其家屬來說都是非常可怕的,因為癌症的擴散就基本上表示患者的生命到了盡頭,存活期不再長久,所有患者及其家屬都盼望患者不要出現擴散的症狀,但是大部分惡性腫瘤均不可避免擴散這一殘酷的事實。那麼癌症為什麼會擴散呢?
  • 外媒:科學家找到癌細胞轉移擴散原因
    參考消息網1月18日報導外媒稱,紐約紀念斯隆-凱特林癌症中心科研人員在西班牙腫瘤學家霍安·馬斯奎的領導下,發現癌症的轉移能力取決於其能否獲得人體傷口自然癒合的能力,這或將為癌症治療開闢新的途徑。
  • 為什麼免疫系統不能有效檢測癌細胞?我們有必要了解癌細胞逃逸機制
    它不需要經過任何抗原識別反應就可以主動出擊殺死被病毒感染的細胞或直接與癌細胞結合消滅。據了解,一般健康人每天都會產生3000至6000個癌細胞,體內的防禦系統NK細胞會在第一時間發現並剿滅它們。跟一般健康人相比,癌症患者體內的NK 細胞活性均明顯降低。因此增加其數量,增強其活性以直接提升患者的免疫力恢復體內原有的入侵防禦功能。
  • 癌細胞是怎麼擴散的?癌症早期,如何控制癌細胞擴散?
    很多的癌症在早期的時候,若是早發現,還是有逆轉的希望,但若是發現遲了,癌細胞擴散全身,再想救治可就難了,所以一旦患癌,一定要注意控制好癌細胞的擴散,那它究竟是如何擴散的,該怎麼控制?一起來了解一下。癌細胞是怎麼擴散的?在患癌的早期,只是某一處的器官受損,此處會有腫瘤出現,位置比較固定,這種情況下,可以將它切除,對身體的影響會小一些,壽命不至於減太多。
  • 超級癌細胞如何擴散
    癌細胞當地時間12月2日,英國雷丁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雜誌上發表論文稱,癌細胞可以感知周圍環境進行移動、隱藏,並形成新腫瘤,而且,它們可以靈活「開關」這種感知能力。對周圍環境的敏感性是部分癌細胞更易擴散的關鍵原因。這項研究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某些癌症更具攻擊性,甚至可能在未來幫助醫生們在「超級癌細胞」擴散之前進行靶向治療,從而為癌症患者創造更大的康復機會。研究人員結合進化生物學和人工智慧技術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可以更詳細地研究癌細胞的運動和形狀。這種計算機視覺分析新方法也可以用於其他場合,例如測量血凝塊的形成或跟蹤精子細胞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