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趙忠祥的兒子趙方在媒體平臺上發布了一則公告,公告稱趙忠祥於2020年1月16日7:30分在京病逝,享年78歲。
據中國青年網報導顯示,從知情人士獲悉,趙忠祥是在去年12月因腿部不適前往世紀壇醫院就醫。醫院診斷發現,趙忠祥患有鱗狀細胞癌,並已擴散。
從發現鱗狀細胞癌擴散,到去世才過去一個月不到。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癌症,來勢如此兇猛?
快報記者採訪了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骨與軟組織腫瘤外科主任李濤主任醫師,請他根據臨床經驗進行分析。
鱗狀細胞癌是什麼?
鱗狀細胞癌是發生於表皮或附屬器細胞的一種惡性腫瘤,可以發生在皮膚、肺部、食道、肺臟、前列腺等覆蓋鱗狀皮膚的部位,發生在皮膚的鱗狀細胞癌最為常見。
「如果發現的早,其實也是沒什麼問題的。」李濤提到,早期鱗癌通過手術把癌變的部分切除乾淨,根治的概率非常高。但如果鱗癌出現了局部淋巴結轉移,還是可以手術治療,但出現遠處轉移,已無法手術,也可以通過化療、放療、免疫治療等方案來治療,但是目前來說,有效的藥物還比較少,總的效果還是比較差的。
早期發現疾病,治療效果還是非常好的。李濤說了一個典型病例:一個男性患者,由於小時候被燒傷過,膝蓋後面出現疤痕,由於長期的破潰、感染,在疤痕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個腫瘤,在當地醫院清創、化驗後確診為皮膚鱗癌。通過手術將癌變的部位切乾淨,再做了皮瓣修復,如今已經3年過去了,也沒有出現過復發。
在採訪的同時,病房裡就有一位72歲的患者,因為1年前右手腕部不慎劃傷,後創面逐漸增大,伴破潰,在當地醫院活檢後證實是皮膚鱗癌,目前已經李主任進行廣泛切除加植皮修復手術,目前恢復良好。
腿部不適也是鱗癌的症狀嗎?
李濤介紹,皮膚鱗狀細胞癌的發生與一些因素有一定的關係。「比較常見的,如一些患者是小時候燒傷過後形成一個疤痕,在疤痕基礎上長時間出現炎症、慢性潰瘍,然後發生了皮膚鱗癌。也有一些患者是因為本身長期有皮膚病,比如黏膜白斑、日光性角化病等疾病基礎上發生。」
「臨床中遇到的皮膚鱗癌患者不少,最多的是老年患者。很多患者最早是在手背上或者臉上出現了一個腫塊,越來越大,出現潰瘍長不好。腫塊高起來以後中間容易破潰、出血後形成像火山口一樣的一個腫塊,這是比較典型的症狀。」李濤說,腿部不適也是皮膚鱗癌可能有的症狀之一。
老年人更要注意面部防曬
國科大腫瘤醫院骨與軟組織腫瘤外科,也是浙江省皮膚腫瘤診治中心之一。去年,浙江省抗癌協會還成立了皮膚腫瘤專業委員會,李濤主任擔任主任委員,和全省同道一起專門針對皮膚腫瘤進行專業的診斷和治療。
「因為對早期症狀的不重視,部分患者發現時已出現了遠處轉移。」他也提到了一個令他遺憾的病例:
一個患者70多歲,來就診時自述小腿皮膚流膿、流液已有兩三個月了,他曾去當地醫院就診,醫生認為是皮膚炎症,給他反覆做了清創處理,仍不見傷口好轉。來到腫瘤醫院後,患者做了肺部CT、B超等檢查,卻發現已出現大範圍的肺轉移。這時,患者才意識到自己的那些症狀,事實上都是皮膚鱗癌的表現。
後來,雖然接受了化療、免疫治療等治療手段,但沒過一段時間,患者仍遺憾離世。
「預防最重要的是要早期發現。」李濤給出了幾點提醒:
一、如果發現身上皮膚總是出現破潰,尤其是一些有皮膚病或疤痕基礎的人,若老是出現破潰且癒合不了,要及時去醫院看。
二、老年人更要注意面部防曬,不要在太陽下曝曬。面部也是皮膚鱗癌的高發部位。此外,有老年斑的,要特別警惕老年斑出現變化,應儘快去醫院就診。
趙忠祥生平
1月16日,正是趙忠祥78歲的生日。
出生於1942年的趙忠祥,1959年進入中央電視臺的前身北京電視臺,1984年起先後主持過12屆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他主持的科普性質欄目《動物世界》《人與自然》成了很多人無法忘記的回憶,2019年10月30日,趙忠祥獲評「70年70人·傑出演播藝術家」。
趙忠祥最後一條社交動態,停留在2019年11月30日,內容是記錄生活中的美好,字裡行間透露出一份平靜和樂觀。
據媒體報導,趙忠祥是在去年12月因腿部不適前往北京世紀壇醫院就醫。醫院診斷發現,趙忠祥患有鱗狀細胞癌,並已擴散。
就在前天下午他的好友鬱鈞劍還去醫院看望了他,此時趙忠祥已經昏迷了。鬱鈞劍說:他對著上著呼吸機的他唱了《生日歌》,當歌聲一起,能明顯地感覺到趙忠祥的呼吸加快,呼吸的聲音加重,難道他能聽見嗎?我哽咽了,只唱了兩句就唱不下去了,我與他的夫人、侄女、央視《等著我》欄目的同仁們止不住淚流滿面⋯⋯
通訊員| 王屹峰
編輯 肖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