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月18日訊 1月16日,趙忠祥78歲生日當天因病去世。無情奪走國民金嘴生命的是鱗狀細胞癌。錢江晚報官微和「浙江大健康」微信發布後總閱讀量超過10萬+。網友留言:癌症對誰都無情,又損失了一位金口播音員,天堂無病痛,趙老師一路走好!……
鱗狀細胞癌有多兇險?錢江晚報記者請杭州幾位腫瘤科醫生進行了詳細解讀。
多發於皮膚、肺部
肺部食道部位多為晚期
趙忠祥是在去年12月因腿部不適前往世紀壇醫院就醫。醫院診斷發現,趙忠祥患有鱗狀細胞癌,並已擴散。
據悉,鱗狀細胞癌多發於皮膚、肺部等,中老年人群是高發群體。
「發生在皮膚處的鱗狀細胞癌容易發現,早期治癒成功率比較高,發生在肺部、食管等部位的則比較隱蔽,很多發現時已經處於晚期,有些嚴重病人,發病後一兩個月後人就走了。」浙江省人民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盧麗琴解釋。
盧麗琴說,「發生在皮膚上的鱗狀細胞癌,可以觀察到症狀易發現,如某處皮膚顏色變深,或者原先皮膚上的黑痣、黑色斑快等發生改變,頸部的話,會出現淋巴結腫大等。但位於肺部和食道的則比較難發現,所以等發展到有症狀時都屬比較晚期,發展速度也比較快。」
在臨床中,盧麗琴會經常接診到鱗狀細胞癌患者,「有吸菸、喝酒史的人容易得消化道和肺部的鱗癌,尤其是吸菸喝酒時間長的一些男性患者,到六七十歲後,肺部、食管、咽喉部等就容易發生鱗癌。」
肺部鱗癌早期會出現咳嗽等症狀,食管鱗癌早期可能有進食不適感,很多病人這個時候也不注意,很容易拖延到晚期,發展到全身擴散。
盧麗琴解釋,鱗狀細胞癌在惡行腫瘤中,不算發展速度特別快的,但如果發現得晚,這個速度依然進展驚人,她接診過的鱗癌患者,最快的是從發現到死亡,也就一兩個月的時間。
幼年燒傷留下的傷疤
老年後發展成癌症
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骨與軟組織外科主任醫師李濤詳細解釋了鱗狀細胞癌中的皮膚鱗癌。
「皮膚鱗癌是皮膚惡性腫瘤的一種類型,臨床上,在我們科室,皮膚鱗癌患者還是比較常見的。有些人是小時候燒傷過,很多年後,在原來疤痕的基礎上,發生癌變。」
李濤主任醫師曾經接診不少這樣的患者,如一位60多歲的男性病人,對方小時候,大腿後方(膕窩處)曾燒傷過,留下一個疤痕,約8cm×8cm大小,最開始,他以為是普通的潰爛,就塗些藥膏,但是長不好,爛得越來越大。最後送到我們這裡後,確診是鱗狀細胞癌。」
李濤說,幸運的是,因為發現比較早,腫瘤沒有出現轉移,「我們給他做了手術,進行游離皮瓣的修復,現在恢復情況很好,目前已經3年多了也沒有復發。」除了有燒傷史,本身有慢性皮膚病的患者,比如皮膚白斑等患者,也容易發展成鱗狀細胞癌。
「日常生活中,如果長期出現皮膚潰瘍,難以癒合,或者皮膚出現腫塊,像老年人面部較多見,並且越長越大,出現凹陷,像火山口一樣,以上這種情況,都要保持警惕,及早去醫院檢查診治。」
李濤表示,即使發現了皮膚鱗癌,也不要過分恐慌,「目前,早期的皮膚鱗癌治癒率是比較高的,大部分都可以通過手術治療成功。我們去年4月份在浙江省抗癌協會下面,成立了皮膚腫瘤專業委員會,就是專門研究診治皮膚腫瘤的。」
關於癌症防治
這些誤區要避開
趙忠祥突發癌症去世,讓很多人再次感嘆癌症的可怕,要多關注自己的身體,一旦生病,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
「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每年都在增加,發病率每年保持3.9%的增幅,死亡率保持在2.5%的增幅。」 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體檢中心奚淑芳主任醫師說,「不過,任何癌症都是發現越早,治療越簡單,效果越好。」
奚淑芳舉例說,目前肺癌是我國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但早期肺癌(原位癌)的治癒率也很高,通過胸腔鏡或者手術就有比較好的治療效果。診斷方法也很簡單,一般通過胸部CT就能發現異常。另外一種發病率較高的癌症是胃腸道癌,一般通過腸胃鏡檢查就可以發現。
奚淑芳說,雖然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重視腫瘤,但還是有人對此存在誤區,對此浙江省腫瘤醫院體檢中心總結了容易產生誤區的幾個方面,希望能給大家做一些科普:
誤區1.腫瘤和癌症是一回事
腫瘤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兩大類,老百姓常說的「癌症」其實是惡性腫瘤的一種。良性腫瘤的特點是不會轉移,生長速度較慢,對於身體的危害程度相對較小。常見的良性腫瘤有囊腫、脂肪瘤、平滑肌瘤、乳腺纖維瘤等。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良性腫瘤具有向惡性轉化的可能。
誤區2.生病時忽略相關輔助檢查
有些患者某個部位出現疼痛時會直接要求醫生開藥,會委婉的拒絕做相關檢查。比如當出現胃部疼痛時會直接拿一些胃藥,若是醫生建議做進一步檢查胃鏡的話就會拒絕,反反覆覆的胃痛再去醫院做檢查時有可能已經是胃癌晚期了。若是反覆大便出血拒絕做腸鏡檢查的話,也有可能會出現直腸癌或者結腸癌。
誤區3.常規體檢一定能發現癌症
很多癌症的早期症狀不明顯,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當出現明顯不適時,癌症往往已經發展到中晚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因此,對於一些高風險的人群,如家族中有多人罹患惡性腫瘤者,不但常規體檢時間間隔要縮短,而且要針對這些危險因素進行分析並行特定的醫學檢查,才可能早期發現,早期幹預。
誤區4.惡性腫瘤可以等待觀察
有一部分患者認為自己不痛不癢,而且沒有任何不適的症狀,即便診斷惡性腫瘤,也要求觀察,等過段時間再決定。常規情況是:一旦明確了惡性腫瘤之後,一定要儘快的進行適宜手段治療,這樣可以提高治療效果,也可節約費用。
誤區5.只相信手術治療
有一部分腫瘤患者做了手術切除之後,認為身體上沒有腫瘤了,不會再接受放療和化療,其實通過手術的治療方法並不一定能徹底根治腫瘤,惡性腫瘤會隨著淋巴以及血液在全身進行擴散,所以說單單靠手術切除腫瘤,不一定能徹底殺死癌細胞,為了防止淋巴結和血液的轉移,患者一定要聽從專業醫師的意見,通過綜合治療的方法來提高治療效果,延長生存期。
誤區6.惡性腫瘤治療後,不需要複診
惡性腫瘤不管是在任何分期、不管使用什麼治療方式,都不能保證一定能夠徹底的治癒,所以需要密切隨訪,關注患者的症狀及複查腫瘤相關指標,預防腫瘤復發轉移,尤其是在手術治療後的五年內,應該定期的去醫院做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