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狀細胞癌有多兇險 浙江有患者發現後不到兩個月就走了

2020-11-30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1月18日訊 1月16日,趙忠祥78歲生日當天因病去世。無情奪走國民金嘴生命的是鱗狀細胞癌。錢江晚報官微和「浙江大健康」微信發布後總閱讀量超過10萬+。網友留言:癌症對誰都無情,又損失了一位金口播音員,天堂無病痛,趙老師一路走好!……

  鱗狀細胞癌有多兇險?錢江晚報記者請杭州幾位腫瘤科醫生進行了詳細解讀。

  多發於皮膚、肺部

  肺部食道部位多為晚期

  趙忠祥是在去年12月因腿部不適前往世紀壇醫院就醫。醫院診斷發現,趙忠祥患有鱗狀細胞癌,並已擴散。

  據悉,鱗狀細胞癌多發於皮膚、肺部等,中老年人群是高發群體。

  「發生在皮膚處的鱗狀細胞癌容易發現,早期治癒成功率比較高,發生在肺部、食管等部位的則比較隱蔽,很多發現時已經處於晚期,有些嚴重病人,發病後一兩個月後人就走了。」浙江省人民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盧麗琴解釋。

  盧麗琴說,「發生在皮膚上的鱗狀細胞癌,可以觀察到症狀易發現,如某處皮膚顏色變深,或者原先皮膚上的黑痣、黑色斑快等發生改變,頸部的話,會出現淋巴結腫大等。但位於肺部和食道的則比較難發現,所以等發展到有症狀時都屬比較晚期,發展速度也比較快。」

  在臨床中,盧麗琴會經常接診到鱗狀細胞癌患者,「有吸菸、喝酒史的人容易得消化道和肺部的鱗癌,尤其是吸菸喝酒時間長的一些男性患者,到六七十歲後,肺部、食管、咽喉部等就容易發生鱗癌。」

  肺部鱗癌早期會出現咳嗽等症狀,食管鱗癌早期可能有進食不適感,很多病人這個時候也不注意,很容易拖延到晚期,發展到全身擴散。

  盧麗琴解釋,鱗狀細胞癌在惡行腫瘤中,不算發展速度特別快的,但如果發現得晚,這個速度依然進展驚人,她接診過的鱗癌患者,最快的是從發現到死亡,也就一兩個月的時間。

  幼年燒傷留下的傷疤

  老年後發展成癌症

  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骨與軟組織外科主任醫師李濤詳細解釋了鱗狀細胞癌中的皮膚鱗癌。

  「皮膚鱗癌是皮膚惡性腫瘤的一種類型,臨床上,在我們科室,皮膚鱗癌患者還是比較常見的。有些人是小時候燒傷過,很多年後,在原來疤痕的基礎上,發生癌變。」

  李濤主任醫師曾經接診不少這樣的患者,如一位60多歲的男性病人,對方小時候,大腿後方(膕窩處)曾燒傷過,留下一個疤痕,約8cm×8cm大小,最開始,他以為是普通的潰爛,就塗些藥膏,但是長不好,爛得越來越大。最後送到我們這裡後,確診是鱗狀細胞癌。」

  李濤說,幸運的是,因為發現比較早,腫瘤沒有出現轉移,「我們給他做了手術,進行游離皮瓣的修復,現在恢復情況很好,目前已經3年多了也沒有復發。」除了有燒傷史,本身有慢性皮膚病的患者,比如皮膚白斑等患者,也容易發展成鱗狀細胞癌。

  「日常生活中,如果長期出現皮膚潰瘍,難以癒合,或者皮膚出現腫塊,像老年人面部較多見,並且越長越大,出現凹陷,像火山口一樣,以上這種情況,都要保持警惕,及早去醫院檢查診治。」

  李濤表示,即使發現了皮膚鱗癌,也不要過分恐慌,「目前,早期的皮膚鱗癌治癒率是比較高的,大部分都可以通過手術治療成功。我們去年4月份在浙江省抗癌協會下面,成立了皮膚腫瘤專業委員會,就是專門研究診治皮膚腫瘤的。」

  關於癌症防治
  這些誤區要避開

  趙忠祥突發癌症去世,讓很多人再次感嘆癌症的可怕,要多關注自己的身體,一旦生病,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

  「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每年都在增加,發病率每年保持3.9%的增幅,死亡率保持在2.5%的增幅。」 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體檢中心奚淑芳主任醫師說,「不過,任何癌症都是發現越早,治療越簡單,效果越好。」

  奚淑芳舉例說,目前肺癌是我國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但早期肺癌(原位癌)的治癒率也很高,通過胸腔鏡或者手術就有比較好的治療效果。診斷方法也很簡單,一般通過胸部CT就能發現異常。另外一種發病率較高的癌症是胃腸道癌,一般通過腸胃鏡檢查就可以發現。

  奚淑芳說,雖然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重視腫瘤,但還是有人對此存在誤區,對此浙江省腫瘤醫院體檢中心總結了容易產生誤區的幾個方面,希望能給大家做一些科普:

  誤區1.腫瘤和癌症是一回事

  腫瘤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兩大類,老百姓常說的「癌症」其實是惡性腫瘤的一種。良性腫瘤的特點是不會轉移,生長速度較慢,對於身體的危害程度相對較小。常見的良性腫瘤有囊腫、脂肪瘤、平滑肌瘤、乳腺纖維瘤等。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良性腫瘤具有向惡性轉化的可能。

  誤區2.生病時忽略相關輔助檢查

  有些患者某個部位出現疼痛時會直接要求醫生開藥,會委婉的拒絕做相關檢查。比如當出現胃部疼痛時會直接拿一些胃藥,若是醫生建議做進一步檢查胃鏡的話就會拒絕,反反覆覆的胃痛再去醫院做檢查時有可能已經是胃癌晚期了。若是反覆大便出血拒絕做腸鏡檢查的話,也有可能會出現直腸癌或者結腸癌。

  誤區3.常規體檢一定能發現癌症

  很多癌症的早期症狀不明顯,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當出現明顯不適時,癌症往往已經發展到中晚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因此,對於一些高風險的人群,如家族中有多人罹患惡性腫瘤者,不但常規體檢時間間隔要縮短,而且要針對這些危險因素進行分析並行特定的醫學檢查,才可能早期發現,早期幹預。

  誤區4.惡性腫瘤可以等待觀察

  有一部分患者認為自己不痛不癢,而且沒有任何不適的症狀,即便診斷惡性腫瘤,也要求觀察,等過段時間再決定。常規情況是:一旦明確了惡性腫瘤之後,一定要儘快的進行適宜手段治療,這樣可以提高治療效果,也可節約費用。

  誤區5.只相信手術治療

  有一部分腫瘤患者做了手術切除之後,認為身體上沒有腫瘤了,不會再接受放療和化療,其實通過手術的治療方法並不一定能徹底根治腫瘤,惡性腫瘤會隨著淋巴以及血液在全身進行擴散,所以說單單靠手術切除腫瘤,不一定能徹底殺死癌細胞,為了防止淋巴結和血液的轉移,患者一定要聽從專業醫師的意見,通過綜合治療的方法來提高治療效果,延長生存期。

  誤區6.惡性腫瘤治療後,不需要複診

  惡性腫瘤不管是在任何分期、不管使用什麼治療方式,都不能保證一定能夠徹底的治癒,所以需要密切隨訪,關注患者的症狀及複查腫瘤相關指標,預防腫瘤復發轉移,尤其是在手術治療後的五年內,應該定期的去醫院做複查。

相關焦點

  • 趙忠祥患鱗狀細胞癌去世,從發現癌細胞擴散到去世不到1個月
    醫院診斷發現,趙忠祥患有鱗狀細胞癌,並已擴散。從發現鱗狀細胞癌擴散,到去世才過去一個月不到。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癌症,來勢如此兇猛?快報記者採訪了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骨與軟組織腫瘤外科主任李濤主任醫師,請他根據臨床經驗進行分析。鱗狀細胞癌是什麼?
  • 從發現癌細胞擴散到去世不到1個月 這種癌為什麼如此兇險?
    鱗狀細胞癌是發生於表皮或附屬器細胞的一種惡性腫瘤,可以發生在皮膚、肺部、食道、前列腺等覆蓋鱗狀皮膚的部位,發生在皮膚的鱗狀細胞癌最為常見。從發現鱗狀細胞癌擴散到去世,一個月不到。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癌症,來勢如此兇猛?
  • 什麼是scc鱗狀細胞癌抗原 抗原偏高怎麼辦
    隨著現在快節奏的生活,越來越多的人感覺到力不從心,感覺身體是一天不如一天了,就連年輕人都有這樣的想法,那你知道什麼是scc鱗狀細胞癌抗原嗎,scc鱗狀細胞癌抗原的意義有哪些呢,scc鱗狀細胞癌抗原偏高怎麼辦,一起來看文章介紹吧。
  • 中大附一院發現:Numb蛋白可能是食管鱗狀細胞癌患者的治療靶點
    一項刊登在雜誌Cancer Biology & Therapy上題為「Increased Numb protein expression predicts poor clinical outcomes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atient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研究者們發現
  • 李彥宏權威學術期刊發醫學論文 聚焦食管鱗狀細胞癌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百度李彥宏權威學術期刊發醫學論文 聚焦食管鱗狀細胞癌去年衝刺中國工程院院士落選的李彥宏近日參與完成了一項重要研究。研究報告了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基因組分析的最大圖譜,對508例食管鱗癌患者進行全基因組測序,發現與預後不良相關的關鍵分子特徵,認為該數圖譜對於開發ESCC特異性的診斷和治療生物標誌物非常有用。值得注意的是,這篇論文有3位通訊作者,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李彥宏(Yanhong Li)位列其中。李彥宏此番並非普通作者之一,而是最具分量的通訊作者之一。
  • 鱗狀細胞癌抗原哪些情況會升高?這 13 種疾病要牢記!
    今天的腫瘤標誌物將為大家解讀鱗狀細胞癌抗原: 它的本質是什麼? 它有哪些功能? 臨床上有哪些應用? 鱗狀細胞癌抗原的本質是什麼?
  • 百度李彥宏權威學術期刊發醫學論文 聚焦食管鱗狀細胞癌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百度李彥宏權威學術期刊發醫學論文,聚焦食管鱗狀細胞癌去年衝刺中國工程院院士落選的李彥宏近日參與完成了一項重要研究。研究報告了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基因組分析的最大圖譜,對508例食管鱗癌患者進行全基因組測序,發現與預後不良相關的關鍵分子特徵,認為該數圖譜對於開發ESCC特異性的診斷和治療生物標誌物非常有用。值得注意的是,這篇論文有3位通訊作者,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李彥宏(Yanhong Li)位列其中。
  • 百度李彥宏權威學術期刊發醫學論文,聚焦食管鱗狀細胞癌
    研究報告了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基因組分析的最大圖譜,對508例食管鱗癌患者進行全基因組測序,發現與預後不良相關的關鍵分子特徵,認為該數圖譜對於開發ESCC特異性的診斷和治療生物標誌物非常有用。值得注意的是,這篇論文有3位通訊作者,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李彥宏(Yanhong Li)位列其中。
  • Cancer Res:皮膚鱗狀細胞癌新靶點
    皮膚鱗狀細胞癌(cuSCC)是美國第二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每年約有700,000例新病例。累積暴露於紫外線是導致cuSCC的主要環境風險因素。雖然大多數cuSCC病例易於管理和治療,但一小部分患者對治療無反應且預後不良。
  • 陰莖鱗狀細胞癌,罕見但值得重視!
    責編 | 酶美陰莖癌在美國等發達國家約佔男性所有惡性腫瘤的0.5%,而在某些非洲、亞洲和南美地區,該比例可達10%;陰莖鱗狀細胞癌(penile squamous下面,他們進行了轉錄組學分析,發現小鼠PSCC中多種信號通路顯著異常,尤其是涉及炎症和免疫相關的信號分子(如COX-2和SOX-2)。
  • 食管腺癌和食管鱗狀細胞癌是兩種不同的疾病?
    論文共同通信作者、美國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臨床科學家Adam Bass博士說,「這些發現讓我們當前對食管癌基因組學的理解更加深入和複雜。我們希望這項研究解決了食管癌領域中的一些長期存在的不確定性,並且為尋求開發更加有效的臨床試驗和新的治療方法的科學家們和藥物開發者提供一種權威性的參考手冊。」
  • 什麼是非小細胞癌 非小細胞癌的病因有哪些
    非小細胞型肺癌包括鱗狀細胞癌(鱗癌)、腺癌、大細胞癌,與小細胞癌相比其癌細胞生長分裂較慢,擴散轉移相對較晚。非小細胞肺癌約佔所有肺癌的80%,約75%的患者發現時已處於中晚期,5年生存率很低。病因1.吸菸菸草中含有很多的致癌物,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那麼多中種類的癌症中,都會提及不能抽菸的原因,菸草中共有3000種化學物質,每一種物質都會給人體帶來危害,其中亞硝胺有著非常強的致癌活性。
  • 最新研究:食管鱗狀細胞癌對Theracurmin®和NQO1抑制劑聯合用藥...
    食管鱗狀細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是食管癌中主要的組織學類型,在癌症相關死亡率排名中排第六位,並且是全球第八大常見癌症,患者有極低的5年生存率,是最棘手的癌症之一,迫切需要新的治療策略。
  • 李彥宏頂刊發表最大食管鱗狀細胞癌基因組圖譜,助力診斷與治療
    食管鱗狀細胞癌亟待深入研究食道癌(EC)是全球第七大最常見癌症,也是導致癌症死亡的第六大原因,據2018年全球癌症統計數據,中國每年有477900例食道癌新增病例和375000例食道癌死亡病例。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是主要食道癌組織學亞型,特徵是其侵襲性的臨床過程,並構成了食道癌中預後不良的亞組。
  • 食管鱗狀細胞癌腫瘤微環境的免疫抑制圖景
    組織學上,  食管癌  可分為腺癌(EAC)和鱗狀細胞癌(ESCC)兩種亞型。ESCC是食管癌的主要亞型,約佔全球食管癌的90%。     本研究納入7例病理診斷為ESCC的患者進行單細胞RNA-seq分析,手術切除後立即獲得配對的、新鮮切除的ESCC腫瘤和鄰近食管組織。鄰近組織離腫瘤組織至少5cm。共有80787個細胞保留作進一步分析。測序平臺:10x Genomics。
  • Cancer Cell:鱗狀細胞癌模型證實癌轉移經歷上皮間質轉化過程
    90%的癌症患者死亡是因為癌症發生了轉移。10年前,一個名叫Jean Paul Thiery的法國癌症研究人員推測腫瘤細胞通過利用上皮向間質細胞轉化或EMT發生轉移。EMT主要發生於胚胎發育中,細胞從固定部位轉化成間充質細胞移動到新的位置,並形成新類型組織和器官的上皮細胞。
  • 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聯合化療治療一線晚期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3期...
    2018 年,中國約有77萬新增肺癌病例,約69萬死亡案例,肺癌在男性和女性癌症患者中均為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最常見的肺癌類型,約佔肺癌總數的85%。
  • VAV2促進皮膚和頭頸部鱗狀細胞癌的再生性增殖
    VAV2促進皮膚和頭頸部鱗狀細胞癌的再生性增殖 2020-10-05 0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不吸菸患肺腺癌女性患者居多,肺癌的成因與種類、分期
    肺癌是最常見癌症之一,由於初期症狀難以發現,大部分患者確診時已在晚期。肺癌主要分成小細胞癌與非小細胞癌,有專家表示肺癌與吸菸不一定有直接關係,而且肺癌生長速度快,容易轉移到淋巴及其他器官,如果發現自己經常出現聲音沙啞、久咳不愈等可能需要儘早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