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Res:皮膚鱗狀細胞癌新靶點

2020-12-04 MedSci梅斯

皮膚鱗狀細胞癌(cuSCC)是美國第二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每年約有700,000例新病例。累積暴露於紫外線是導致cuSCC的主要環境風險因素。雖然大多數cuSCC病例易於管理和治療,但一小部分患者對治療無反應且預後不良。近日,莫菲特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希望通過增進對cuSCC發育的了解,為該患者群體設計更好的治療策略。在最近發表在《Cancer Research》上的新文章中,報導了他們對cuSCC潛在治療靶標的鑑定。

Flores實驗室一直致力於確定p53突變型癌症的治療靶標。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小組專注於蛋白TAp63的活性,TAp63是一種抑癌蛋白,屬於抑癌p53家族。該蛋白家族通常起到抑制腫瘤發展和生長的作用。 TAp63還可以補償p53的缺失,並在人類基因組中存在的microRNA的合成中起重要作用。microRNA有助於許多生物學過程,並且經常在包括癌症在內的各種疾病。

研究人員希望確定TAp63充當microRNA的腫瘤抑制因子和調節因子的能力是否會影響cuSCC的發展。他們用紫外線對缺失了TAp63基因的小鼠和正常小鼠進行了治療,發現沒有TAp63基因的小鼠比正常小鼠產生了更高數量的cuSCC。這些觀察結果證明TAp63還充當皮膚中的腫瘤抑制蛋白。

然後,Flores小組在小鼠和人cuSCC腫瘤樣品中進行了一系列比較研究,發現在缺少TAp63的腫瘤中,兩種microRNA(miR-30c-2 *和miR-497)的表達水平要低得多。將這些microRNA重新引入腫瘤細胞後,cuSCC的發育顯著減少。這些觀察結果表明,與TAp63相似,miR-30c-2 *和miR-497可能通過抑制cuSCC的生長和發育而發揮作用。研究人員通過證明miR-30c-2 *導致細胞死亡,而miR-497抑制細胞生長和增殖,證實了這一假設。因此,當這些miRNA缺失時,cuSCC的生長可以不受限制地進行。

該團隊還進行了研究,以評估microRNA的下遊靶點如何影響cuSCC的生長。他們證明了作為microRNA靶點的七個基因通常在cuSCC腫瘤中被失控,包括AURKA基因。他們通過證明抑制AURKA能夠減少小鼠模型中的cuSCC生長,證實了AURKA的重要性,表明AURKA可能是合適的治療靶標。

莫菲特分子腫瘤學系系主任兼癌症生物學負責人Elsa Flores博士說:「我們的研究建立了TAp63作為紫外線誘導的cuSCC的基本抑制劑的作用,並揭示了先前未描述的microRNA和靶向mRNA的功能網絡。」和進化計劃。 「鑑於缺乏針對晚期cuSCC的FDA批准的靶向療法,我們的研究為將miR-30c-2 * / miR-497遞送或AURKA抑制用於有效治療方法提供了臨床前證據。」(生物谷 Bioon.com)

資訊出處:Novel therapeutic targets in 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原始出處:Andrew John Davis et al, TAp63-regulated microRNAs suppress 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hrough inhibition of a network of cell cycle genes, Cancer Research (2020). DOI: 10.1158/0008-5472.CAN-19-1892

相關焦點

  • 中大附一院發現:Numb蛋白可能是食管鱗狀細胞癌患者的治療靶點
    Biology & Therapy上題為「Increased Numb protein expression predicts poor clinical outcomes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atient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研究者們發現,Numb作為一種腫瘤蛋白,有可能成為ESCC患者的一種新的預後標誌物和治療靶點
  • 鱗狀細胞癌有多兇險 浙江有患者發現後不到兩個月就走了
    無情奪走國民金嘴生命的是鱗狀細胞癌。錢江晚報官微和「浙江大健康」微信發布後總閱讀量超過10萬+。網友留言:癌症對誰都無情,又損失了一位金口播音員,天堂無病痛,趙老師一路走好!……  鱗狀細胞癌有多兇險?錢江晚報記者請杭州幾位腫瘤科醫生進行了詳細解讀。
  • 什麼是scc鱗狀細胞癌抗原 抗原偏高怎麼辦
    隨著現在快節奏的生活,越來越多的人感覺到力不從心,感覺身體是一天不如一天了,就連年輕人都有這樣的想法,那你知道什麼是scc鱗狀細胞癌抗原嗎,scc鱗狀細胞癌抗原的意義有哪些呢,scc鱗狀細胞癌抗原偏高怎麼辦,一起來看文章介紹吧。
  • 趙忠祥患鱗狀細胞癌去世,從發現癌細胞擴散到去世不到1個月
    醫院診斷發現,趙忠祥患有鱗狀細胞癌,並已擴散。從發現鱗狀細胞癌擴散,到去世才過去一個月不到。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癌症,來勢如此兇猛?快報記者採訪了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骨與軟組織腫瘤外科主任李濤主任醫師,請他根據臨床經驗進行分析。鱗狀細胞癌是什麼?
  • VAV2促進皮膚和頭頸部鱗狀細胞癌的再生性增殖
    VAV2促進皮膚和頭頸部鱗狀細胞癌的再生性增殖 2020-10-05 0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食管腺癌和食管鱗狀細胞癌是兩種不同的疾病?
    幾十年來,醫生們就已知道在顯微鏡下觀察時,食管癌可分為兩類:食管腺癌,類似於胃癌或結腸癌;食管鱗狀細胞癌,類似於一些肺癌、皮膚癌和頭頸癌。至今尚未明確的是,食管腺癌和食管鱗狀細胞癌在分子特徵上存在多大程度的差異,以及食管腺癌與胃腺癌之間的關係如何。        TCGA主要研究者Peter W.
  • 李彥宏權威學術期刊發醫學論文 聚焦食管鱗狀細胞癌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百度李彥宏權威學術期刊發醫學論文 聚焦食管鱗狀細胞癌去年衝刺中國工程院院士落選的李彥宏近日參與完成了一項重要研究。研究報告了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基因組分析的最大圖譜,對508例食管鱗癌患者進行全基因組測序,發現與預後不良相關的關鍵分子特徵,認為該數圖譜對於開發ESCC特異性的診斷和治療生物標誌物非常有用。值得注意的是,這篇論文有3位通訊作者,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李彥宏(Yanhong Li)位列其中。李彥宏此番並非普通作者之一,而是最具分量的通訊作者之一。
  • Cancer Cell:鱗狀細胞癌模型證實癌轉移經歷上皮間質轉化過程
    EMT主要發生於胚胎發育中,細胞從固定部位轉化成間充質細胞移動到新的位置,並形成新類型組織和器官的上皮細胞。Thiery提出,腫瘤細胞可以切換EMT開啟,臨時改變腫瘤細胞屬性,使他們能脫離原發組織進入血液,並生成新的腫瘤轉移灶。到達新的位置後,癌細胞關閉EMT程序,並繼續生長。Thiery的假設是有爭議的,因為研究人員一直無法找到支持證據證​​明體內腫瘤存在EMT。
  • 百度李彥宏權威學術期刊發醫學論文 聚焦食管鱗狀細胞癌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百度李彥宏權威學術期刊發醫學論文,聚焦食管鱗狀細胞癌去年衝刺中國工程院院士落選的李彥宏近日參與完成了一項重要研究。研究報告了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基因組分析的最大圖譜,對508例食管鱗癌患者進行全基因組測序,發現與預後不良相關的關鍵分子特徵,認為該數圖譜對於開發ESCC特異性的診斷和治療生物標誌物非常有用。值得注意的是,這篇論文有3位通訊作者,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李彥宏(Yanhong Li)位列其中。
  • 鱗狀細胞癌抗原哪些情況會升高?這 13 種疾病要牢記!
    今天的腫瘤標誌物將為大家解讀鱗狀細胞癌抗原: 它的本質是什麼? 它有哪些功能? 臨床上有哪些應用? 鱗狀細胞癌抗原的本質是什麼?
  • 百度李彥宏權威學術期刊發醫學論文,聚焦食管鱗狀細胞癌
    研究報告了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基因組分析的最大圖譜,對508例食管鱗癌患者進行全基因組測序,發現與預後不良相關的關鍵分子特徵,認為該數圖譜對於開發ESCC特異性的診斷和治療生物標誌物非常有用。值得注意的是,這篇論文有3位通訊作者,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李彥宏(Yanhong Li)位列其中。
  • RECQL1與WRN蛋白是頭頸部鱗狀細胞癌的潛在治療靶點
    RECQL1與WRN蛋白是頭頸部鱗狀細胞癌的潛在治療靶點
  • 李彥宏頂刊發表最大食管鱗狀細胞癌基因組圖譜,助力診斷與治療
    從流行病學的角度來看,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的發病率在中國各地區表現出明顯的地域差異。與中國其他地區相比,太行山區、新疆以及潮汕地區的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發病率很高,而中國其他地區的發病率也在迅速增加中。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是一種高度異質性疾病,其分子層面分類不清,且臨床結果可變,並且尚無可靠的預後生物標誌物。
  • 利用多能性幹細胞再生皮膚並揭示一些...
    2020年11月28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新的幹細胞技術再生和研究活的患者特異性皮膚,從而使得他們能夠精確地近距離觀察遺傳性DNA缺陷如何導致患有範可尼貧血(Fanconi anemia, FA)的兒童和年輕人出現皮膚損傷和致命的鱗狀細胞癌
  • 利用多能性幹細胞再生皮膚並揭示一些兒童中的...
    2020年11月28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新的幹細胞技術再生和研究活的患者特異性皮膚,從而使得他們能夠精確地近距離觀察遺傳性DNA缺陷如何導致患有範可尼貧血(Fanconi anemia, FA)的兒童和年輕人出現皮膚損傷和致命的鱗狀細胞癌
  • 陰莖鱗狀細胞癌,罕見但值得重視!
    責編 | 酶美陰莖癌在美國等發達國家約佔男性所有惡性腫瘤的0.5%,而在某些非洲、亞洲和南美地區,該比例可達10%;陰莖鱗狀細胞癌(penile squamous
  • 最新研究:食管鱗狀細胞癌對Theracurmin®和NQO1抑制劑聯合用藥...
    食管鱗狀細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是食管癌中主要的組織學類型,在癌症相關死亡率排名中排第六位,並且是全球第八大常見癌症,患者有極低的5年生存率,是最棘手的癌症之一,迫切需要新的治療策略。
  • Researchers use high-res PET/CT to find lung cancer
    writerNovember 12, 2015 -- In this presentation, researcher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will detail their use of a high-resolution lung reformatting technique with PET/C
  • 食管鱗狀細胞癌腫瘤微環境的免疫抑制圖景
    組織學上,  食管癌  可分為腺癌(EAC)和鱗狀細胞癌(ESCC)兩種亞型。ESCC是食管癌的主要亞型,約佔全球食管癌的90%。   MHC和LILRB1相互作用抑制巨噬細胞,是癌症免疫治療的靶點。文章預測了巨噬細胞的LILRB1與Tregs中的MHC的相互作用。(6)通過scRNA-seq分析巨噬細胞中LILRB1的表達,並進一步通過流式細胞儀驗證。文章發現,與鄰近組織相比,ESCC巨噬細胞中LILRB1的表達增加。
  • 注意,身體出現這5種皮膚異常,多數是皮膚癌在作怪,趕緊就醫檢查
    皮膚是身體上最大的器官,也是身體的第一道防線,但最近這幾年患有皮膚病的人群越來越多,如牛皮癬、白癜風、溼疹或蕁麻疹等,最可怕的是皮膚癌。尤其是5種皮膚異常並不是單純的皮膚病,極大可能是皮膚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