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女演員患癌去世 宮頸癌早治生存率很高(圖)

2020-11-30 水母網

    27歲的女演員宋汶霏因子宮癌於3日凌晨病逝。看著她生前青春靚麗的照片,不禁令人唏噓。

    前有梅豔芳、後有宋汶霏。子宮癌再次成為網友關注熱點。相關專家昨日表示:80%的宮頸癌可通過篩查發現,而且早期治療生存率可高達95%-98%。

    從發現患病到去世僅一年

    通過宋汶霏生前的微博可以看到,去年3月她曾陪朋友去醫院看病,順便檢查了身體。當年10月,她在微博中感懷「人比沙細」,說明她已得知自己患病。

    宋汶霏生前友人更透露,「其實她發現這個病的時候還可以治的,但是她硬要去拍一部戲,耽誤了四個月,再去開刀就已經是晚期了。」

    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婦科腫瘤專業組主任吳緒峰教授表示,從以上這些信息來看,宋汶霏發現疾病時很可能已經不是早期。「她拍戲過度疲勞,加快了病情進展。」吳緒峰嘆道:「如果沒有積極治療,1年時間足夠讓疾病發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據了解,子宮癌是指發生在子宮部位的一系列的惡性腫瘤,最為常見的為子宮內膜癌和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相對較少,現在提到的子宮癌,多半指的是子宮頸癌。

    2003年,一代歌后梅豔芳,也是因子宮頸癌不幸去世。

女性朋友應注意定期體檢

「這個病在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但通過體檢篩查可以發現。」吳緒峰說,近年來隨著健康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女性尤其是城市白領階層對子宮頸癌篩查的認可度大大提高。

近年來世界各國的資料均顯示子宮癌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且年輕化趨勢明顯。「在我們科室接診的子宮癌患者中,20來歲的女性經常出現。」吳緒峰介紹,性生活過早、多次流產等都有可能誘發子宮頸癌,「我個人建議,有經濟能力的市民,每年應進行一次篩查。」

吳緒峰強調,宮頸癌是完全可以預防的,女性首先要增強防癌意識,其次要定期做檢查,「一有問題馬上治療。」本報記者陳凌燕 通訊員周建躍 溫紅蕾

相關焦點

  • 27歲女演員宮頸癌離世 專家提倡HPV檢測初篩防癌
    核心提示:十年前,歌壇巨星剛滿40歲的梅豔芳因子宮頸癌離開人世,而就在昨天(3月3日),因主演海巖劇《舞者》而走紅的27歲女演員宋汶霏3日凌晨因癌症去世。導演侶皓吉吉則稱從他人那裡得知「宋汶霏是死於子宮頸癌」,從40歲的梅豔芳再到27歲的宋汶霏,反映出宮頸癌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
  • 90後女演員患癌去世 別忽略這些「癌症信號」
    9月7日下午,  90後女演員徐婷因身患淋巴癌救治無效去世。
  • 韓國人活到人均預期壽命平均患病率35.5%:生存率高於美日英
    12月24日,據外媒報導,韓國保健福祉部發布「2017年國家癌症登記統計」報告顯示,韓國人活到人均預期壽命(83歲)的平均患癌率為35.5%,患最多的癌症是胃癌,其後依次是大腸癌、肺癌、甲狀腺癌、乳腺癌、肝癌、前列腺癌。
  • 18歲少女竟被查出宮頸癌前病變 年輕女性發生率增加
    浙江在線02月27日訊杭州18歲的花季少女小林,因血性白帶以為是月經不正常到醫院檢查,結果竟然是宮頸癌前病變。  這是浙江省立同德醫院婦產科主任呂雯博士接診的一名患者。在做客本報第124期名醫大講堂時,她說:「以前宮頸癌的平均發病年齡為50多歲,但近年來,年輕女性宮頸癌的發生率明顯增加,甚至最小的十幾歲, 26~35歲已婚婦女發病已經很常見。」  月經不正常要引起重視  說起宮頸癌很多人都會想到,一代巨星梅豔芳因該病去世。
  • 「國嘴」趙忠祥患癌去世,為什麼癌症一發現就是晚期?
    趙忠祥罹患癌症在北京去世,享年78歲,100秒回顧生前影像。家父於2020年1月16日7:30因病在京去世,享年78歲。父親於2019年底感到身體不適,就醫檢查,發現身患癌症,已經擴散。為了不影響家人的心情,父親一直樂觀而積極地配合治療。他非常尊敬醫護人員,多次向他們表示感謝。住院期間,母親一直陪伴在身邊,盡心照顧,直到父親安詳離去。
  • 剛滿20歲她怎麼就患了宮頸癌
    核心提示:幾天前,曾出演海巖劇演員的宋汶霏因宮頸癌去世,年僅27歲。今天,是三八國際婦女節,重慶晚報記者昨日從市腫瘤防治辦公室獲悉,宮頸癌已成為僅次於乳腺癌的女性健康第二大殺手。據了解,我市宮頸癌發病率已達到萬分之三,其中20%患者不到30歲。   幾天前,曾出演海巖劇演員的宋汶霏因宮頸癌去世,年僅27歲。
  • 從李詠患癌不治而去談醫院借勢營銷
    點擊查看 這兩天,想必大家的朋友圈都被李詠癌症不治去世的消息刷爆。大家在感懷世事無常、生命脆弱的同時,也加深了對癌症的憎恨和對自我健康的注重。
  • 蕭山27歲姑娘得宮頸癌 這些知識要了解
    近日, 天氣陰雨,一位年輕女子憂心忡忡地坐在蕭山中醫院婦科肖利平醫生的診室,手上一張病理檢查報告單,赫然列印著凌某,27歲,宮頸癌(中分化)……醫生,我這麼年輕,為什麼會得宮頸癌?這是年輕的宮頸癌病人最常見的問題什麼是宮頸癌女性的盆腔結構中,前面是膀胱,後面是直腸,子宮在膀胱與直腸之間,位於盆腔的中間。子宮呈倒梨形,宮頸是子宮的門戶,位於子宮的下端,而發生於宮頸上皮的惡性腫瘤就是宮頸癌。宮頸癌高發年齡是50-55歲。
  • 同樣是腸癌,為什麼43歲的黑豹去世,66歲的安倍沒事?
    為什麼43歲的黑豹去世 66歲的安倍沒事? 今年4月查德維克現身的時候, 整個人就已經暴瘦一圈, 6月還曾被緊急送醫, 最後仍不敵病魔而去世, 享年43歲。
  • 基因編輯放大招:改變基因序列,提高兩大難治性癌症生存率
    2020-11-27 17:49:05 來源: 腫瘤的真相與誤區 舉報
  • 中國高發癌症早期篩查指南發布 推動早診早治規範化進程
    中新網北京1月15日電 (記者 杜燕)今天,《中國高發癌症早期篩查指南》發布,涵蓋結直腸癌、胃癌、肺癌、乳腺癌、宮頸癌等高發癌種。今天,北京抗癌協會2021年早癌篩查規範化研討會暨《中國高發癌症早期篩查指南》新聞發布會在線上舉行,活動由北京抗癌協會早癌篩查專業委員會承辦。
  • 我27歲感染愛滋,3年才走出陰影,又因HPV沒轉陰查出宮頸癌
    本期【人物故事】小劉(化名)/ 口述我叫小劉(化名),今年30歲,是一名二手房銷售。有過兩段戀愛史,第二任男友由於吸D染上了愛滋病,交往一年後,我也被確診HIV陽性,同時查出感染HPV,那年我已經27歲,如果不是因為這事,我們可能已經結婚了。
  • 寧波目前最年輕的宮頸癌患者年僅14歲
    3月3日凌晨,因出演《舞者》而被觀眾所熟知的巖女郎宋汶霏因子宮癌去世,年僅27歲。  「這麼年輕也會患宮頸癌?」影迷們在惋惜的同時也發出了這樣的疑問。事實上,宮頸癌發病在年輕化。昨天,記者從寧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了解到,寧波目前最年輕的宮頸癌患者年僅14歲,2011年宮頸癌發病率是14.04/10萬。
  • 基因編輯放大招:改變基因序列,提高兩大難治性癌症生存率
    一、基因編輯,成功提高兩大難治性癌症的生存率特拉維夫大學生物醫學、癌症研究學院負責研發的副院長丹·皮爾教授表示: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主要通過基因編輯工具精準改變基因組序列,如果遇到一些因基因突變引起的癌症等重大遺傳疾病,可以通過它來糾正
  • 腫瘤能治好嗎?有七種腫瘤其實不必死
    核心提示:當下腫瘤患者是越來越多了,不少人都因為腫瘤丟了性命,所以不少腫瘤患者知道自己患病後十分擔心腫瘤能治好嗎?專家表示腫瘤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害怕,有七種腫瘤其實不必死,淋巴瘤、結直腸癌、肺癌、宮頸癌等。
  • 【Cancer Letters】國家癌症中心:我國最新癌症現狀統計,總體患癌率為5.5%
    2011年,我國5年內患癌且存活人數及患癌率詳見下表。這749萬癌症患者都分別罹患什麼癌症?主要分布在哪個年齡段呢?解讀二:結直腸癌、肺癌、胃癌、食管癌、女性乳腺癌5種常見癌佔總數一半數據顯示,女性的癌症發病率低於男性,但女性的5年患癌率反而高於男性。這可能是因為,男性患者中5大常見腫瘤分別是胃癌、肺癌、結直腸癌、食管癌和肝癌,這些癌症的5年相對生存率相對較低。
  • 中國惡性腫瘤5年生存率升至40.5%!但比患病更難以承受的是……
    其中上升較為顯著的有:子宮體癌,由55.1%上升至72.8%;甲狀腺癌,由67.5%上升至84.3%;宮頸癌,由45.4%上升至59.8%;骨腫瘤,由17.1%上升至26.5%;食管癌,由20.9%上升至30.3%,某些腫瘤的五年生存率已高於美國等發達國家,如食管癌,美國同期僅為20%。
  • 宮頸癌早篩專題報告:細胞學檢測 AI與HPV檢測是未來趨勢
    (2)傳統宮頸癌早篩自動化程度低、診斷時間長且缺乏質控相比於檢驗、影像科室,宮頸癌早篩所涉及的病理科的自動化水平較低。根據 HIA 發布的《中 國首部公立醫院成本報告(2015)》,我國公立醫院各科室成本構成中,病理科人員成本佔總成本比 達到 46%,顯著高於其他臨床科室,檢驗、影像科室這一指標分別為 35%、27%。
  • NEJM:宮頸癌細胞竟能經產道進入嬰兒的肺!科學家首次發現宮頸癌...
    但如果真的拿傳染病學術語去套,那麼癌症還真的有一種傳播途徑——母嬰傳播,而且早在1949年就有這樣的報告,癌細胞穿越胎盤屏障進入胎兒體內,也就是所謂「血源性傳播」,但這種案例非常罕見,發生概率大概只有50萬分之一。
  • 早篩早診早治!這家醫院乳腺中心的原位癌早篩率達20%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實習生 楊楚瀅近10年來,隨著抗癌治療的不斷進步,乳腺癌的治療理念已經從大掃蕩式的切除,轉變為既要保命又要保乳。生存率提高的同時,患者亦能儘快回歸家庭和社會。廣東省人民醫院乳腺二科主任醫師王坤表示,在省醫乳腺中心,乳腺癌患者保乳率達40%-50%,5年生存率高達92%,10年生存率達82%,與歐美國家乳腺癌患者生存率持平。據記者了解,這些正是得益於專科聯合體檢中心對乳腺癌實現早期篩查、早期診斷的模式,讓乳腺癌的診治實現了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