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下午,
90後女演員徐婷因身患淋巴癌救治無效去世。
她的最後一條微博停留在8月18日
「……佛祖保佑所有的痛苦都快遠離我吧,
真的太痛苦太痛苦了!」
據悉,兩個月前徐婷查出來淋巴癌,
之後一直與病魔做鬥爭。
患病前
患病後
這位堅強、開朗的90後姑娘,
在微博中公布了自己的病情。
五年來拼了命拍戲掙錢……
在我得知得了癌症後居然有一絲的輕鬆……
——演員徐婷(@徐小婷Kitty)
這26年來我好像從來沒為自己活過…
爸媽生了七個小孩,我是老三,從上大學以來就自己掙錢交學費、大學沒讀完就帶著300塊開始北漂住地下室、五年來拼了命的拍戲掙錢給弟弟交學費、交房租、替父母還債、買房…
無數次熬夜拍戲、累的腰間盤突出仍然大冬天泡在冰水裡拍戲、壓力壓的喘不過氣來、五年拍了幾十部戲掙的錢全給家裡了,自己從來不捨得花…
在我得知得了癌症後居然有一絲的輕鬆…
我感覺我要解脫了…
90後的如花生命,就這麼逝去了!
其實,淋巴瘤並不是第一次引發大家的關注。著名播音員羅京、日本著名演員高倉健、臺灣歌手阿桑、電影《滾蛋吧!腫瘤君》故事原型熊頓都死於淋巴瘤。
多數人是通過疼痛、瘙癢、腹瀉等症狀,發現疾病的蛛絲馬跡。 其實,人體內也有對疾病敏感,並能及時發出信號的器官,淋巴結就是很重要的一種。點擊閱讀↓↓
你身體裡有個「疾病探測器」,摸一下就知道了
年輕人,別忽略這些悄無聲息的「癌症信號」!
相比老人和小孩,年輕人身體素質似乎更好,即使得癌也可能更快康復。但歐洲一項研究顛覆了這一認知:刊登在《柳葉刀·腫瘤學》雜誌的研究發現,與兒童患者相比,15~39歲的青少年和年輕患者5年生存率更低(5年生存率:指患者被確診為癌症後,經過各種綜合治療等,生存五年及五年以上的比率)。
年輕人患癌發現時多為晚期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腫瘤科副主任尤長宣表示,從臨床實踐來看,白血病、骨肉瘤等青少年高發性腫瘤的總體預後都不是很好,導致青年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低,主要有如下幾個原因:
首先,腫瘤的生物學特徵是造成生存率差異的首要原因,包括增殖、分化、侵襲和轉移等過程,機理很複雜。
年輕患癌可能與遺傳因素關聯更大,最終可能會發展成癌,惡性程度較高。
臨床上也發現,年輕癌症患者的疾病進展比老年人快。而肺癌之所以較老年人稍好,是因為年輕人心肺儲備較高,接受手術治療的機會更多,術後恢復更好。
其次,診療延誤、平均誤診時間長以及確診時間晚是癌症生存率低的常見原因。
臨床上,很多年輕癌症患者一經診斷就是晚期,給治療帶來很大的難度,效果也有限。
再次,在規範治療上,青少年和年輕癌症患者處於比較尷尬的境地,他們往往會使用兒童或成年人的治療方案。
最後,比起老人對養生的重視、兒童有父母的關懷,年輕人在生活方式上顯得更「放縱」,常有熬夜、暴飲暴食、久坐等壞習慣。
長期吸菸、飲烈性酒;長期食用煙燻、鹽醃和黴變食物;肥胖、長期精神壓抑等是三大主因。
年輕人一定不能覺得年輕就是資本,可以肆意揮霍健康,而要及時掌握危險信號,力求早期發現,併到正規的醫院進行檢查診治。
女性易忽視的癌症信號
與男性相比,女性對身體更敏感,出現可疑症狀時更願意去醫院檢查。
美國費城福克斯切斯癌症中心臨床遺傳學科主任、腫瘤學家瑪麗·達利提醒女性,生活中尤其要注意以下症狀,它們可能是癌症的早期信號。
1、原因不明的消瘦
沒有節食或加大運動量,如果體重1個月內減輕超過4.5公斤,就該看醫生。甲亢是女性常見病,會使體重下降,但要留意消瘦也可能是癌症所致。
2、腹脹
女性腹脹很常見,許多人不以為然,但它有可能是卵巢癌的症狀。此外還有下腹或骨盆疼痛、吃點東西就飽及尿頻、尿急等問題。如果腹脹每天發生,持續幾個星期不緩解,就該去醫院檢查。
3、乳房變化
如果乳房發紅,同時皮膚增厚,可能暗示著一種罕見卻發展迅速的乳腺癌———炎性乳腺癌。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腫瘤學家漢娜·林登指出,如果乳房上的皮疹幾個星期不消退,就得及時就醫。如果乳頭出現內陷、溢液,也得去檢查。
4、非經期出血或其他異常出血
如果月經原本非常規律,出現了非經期出血,一定要去檢查。絕經後陰道出血更需要重視,因為可能是子宮內膜癌的症狀。
5、疼痛
隨著年齡的增加,女性常會抱怨身體這疼那疼,有的很具體,有的則難以形容。那些持續時間較長且難以名狀的疼痛更需要警惕。
6、消化不良
許多懷過孕的女性還記得當她們體重增加時,經常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所以容易忽視此問題。持續的消化不良可能是食道、咽喉或胃癌的徵兆,因此不能掉以輕心。
除了上述症狀,皮膚變化、吞咽困難、大小便帶血、痰中帶血、口腔白斑、淋巴結腫大、發燒、極度乏力、持續咳嗽等,也都可能是癌症的早期症狀,如果持續時間長達幾周,就應該去看醫生。
男性易忽視的癌症信號
男人通常大大咧咧,對癌症信號不那麼敏感。美國癌症學會」全國辦公室副首席醫療官萊昂納德·萊奇頓菲爾德博士指出,要想早期發現癌症,男性必須關注以下症狀。
1、體重驟減
在沒有節食或加大運動量的前提下,如果你的體重在3~6個月內減輕超過10%,就應該去看醫生。
2、睪丸變化
睪丸癌多發病在20~39歲之間。建議男性每月自查一次睪丸。睪丸不管增大還是縮小都值得注意,如果出現腫脹、結塊或感覺沉重都應及早就醫。
3、淋巴結變化
如果發現腋下或頸部的淋巴結增大或出現腫塊,一定要去醫院。
4、發燒
原因不明的發燒也許暗示著癌症,但也可能是其他小病所致。大多數癌症都會在某個階段出現發燒,通常是在癌細胞從原位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時。此外一些血液病如白血病或淋巴瘤等也會導致發燒。
5、腹痛和抑鬱
如果發生腹痛同時伴隨抑鬱就要去檢查,它很可能是胰腺癌的症狀。這種病的其他症狀包括黃疸、大便顏色發灰、小便發暗,有時還伴隨全身發癢。
6、皮膚變化
許多人都知道痣的變化可能是皮膚癌的徵兆,但色素沉著的變化、突然皮下出血或大面積角質化等也須注意。
7、疲勞
疲勞是癌症的另一項模糊指標,常出現在白血病、直腸癌或胃癌初期。如果感覺極度疲勞,休息後不見好轉,應儘快去看醫生。
8、口腔變化
如果你抽菸或嚼菸葉,要對口腔或舌頭上出現的白色小點尤其注意。它有可能是黏膜白斑病,發展成口腔癌的機率很高。
9、持續咳嗽
如果咳嗽的時間超過三四個星期,或者咳嗽的模式發生了變化,應該去看看醫生。它有可能是癌症的預兆,也可能是慢性支氣管炎或胃酸倒流等。
10、排尿問題
上了年紀的男人泌尿系統容易出問題,尿急、尿頻、尿不盡、大笑或咳嗽時失禁等都可能由前列腺增生導致,它也有癌變的風險。
11、乳房腫塊
很少有男人會注意自己的乳房,但它確實需要留心。如果你發現胸部出現腫塊、皮膚凹陷或起皺、乳頭內陷、乳頭或胸部皮膚發紅或角質化、乳頭分泌膿液等,一定要及時就醫。
12、異常出血
如果大小便、痰中帶血,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大便中帶血不一定是痔瘡,可能是直腸癌所致。
13、吞咽困難
這通常是胃腸道癌如食管癌的伴隨症狀。
14、疼痛
隨著年齡增加,男人會經常抱怨疼痛。大多數疼痛與癌症無關,有些則是癌症的前兆。
15、消化不良
許多上了年紀的人發生嚴重消化不良時,常誤以為自己得了心臟病。持續的消化不良可能是食道、咽喉或胃部腫瘤的表現。
「規避癌症」的正確方式
除了在生活中關注這「信號」,還有一些「規避癌症」的正確方式,希望你能夠時時牢記心中:
做好體檢
每年的定期體檢不能錯過。特定人群要做好高危因素篩查,比如女性的乳腺檢查、胃癌高發區的幽門螺桿菌檢查等。
癌症如果在早期就被發現,配以正確的治療方案,可大大提升患者5年生存率。
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年輕人要戒菸限酒、健康飲食、勞逸結合、適度運動,此外切記不要熬夜,作息要規律。
杜絕癌症性格
少年和青年群體面臨學業、事業、婚姻等諸多壓力,心態方面不及無憂無慮的孩子和歷經磨練的老人。
所以,凡事要看得開、拿得起、放得下,避免形成所謂的「癌症性格」——多疑、焦慮。如果有打不開的心結,建議及時求助心理諮詢師,不要憋在心裡。
此外,專家強調,對於兒童來說,家長要時刻注意孩子身體的異常變化,比如:
長期發熱,近期消瘦,體重不或下降;
無力,倦怠,貧血,面色蒼白增;
不勻稱的肥胖或性早熟等。
平時要培養兒童不挑食、不偏食,均衡營養,增強免疫力,不買劣質食品給孩子,限制甜食和甜飲料的攝入。
大學老師帶年邁媽媽上課,知道真相的網友眼淚掉下來…
中國孩子校服太醜?來感受一下今年的款式
最新詐騙騙術大曝光!轉給更多人,別再上當了!
(綜合健康時報官方微信、生命時報)
主 編丨楊鴻光 編 輯丨李兵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