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天氣陰雨,一位年輕女子憂心忡忡地坐在蕭山中醫院婦科肖利平醫生的診室,手上一張病理檢查報告單,赫然列印著凌某,27歲,宮頸癌(中分化)……
醫生,我這麼年輕,為什麼會得宮頸癌?
這是年輕的宮頸癌病人最常見的問題
什麼是宮頸癌
女性的盆腔結構中,前面是膀胱,後面是直腸,子宮在膀胱與直腸之間,位於盆腔的中間。子宮呈倒梨形,宮頸是子宮的門戶,位於子宮的下端,而發生於宮頸上皮的惡性腫瘤就是宮頸癌。
宮頸癌高發年齡是50-55歲。近40年,由於宮頸細胞學篩查的普遍應用,使宮頸癌和癌前病變得以早期發現和治療,但同時發現,宮頸癌發病有年輕化趨勢。理論上,從宮頸上皮內病變發展為浸潤癌需要10-15年,但約25%的患者在5年內可發展為浸潤癌。據《中華醫學雜誌》報導,一項對北京地區已婚婦女宮頸病變的調查表明,30-34歲為北京地區已婚婦女宮頸病變的高發年齡,尤其是宮頸高度病變的發病高峰,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是導致宮頸病變的危險因素。
宮頸癌的症狀有哪些
宮頸癌早期可能沒有任何症狀,部分有症狀的患者會出現同房後陰道出血,即接觸性出血。所以,同房後陰道出血是女性患者最應警惕的早期信號,沒有症狀也不能掉以輕心。
隨著病變發展,一般會出現陰道流血,年輕者可能體現在經期延長、經血增多,年老者常為絕經後不規則陰道流血;另外也會出現陰道排液,液體多為白色或血性。晚期患者可能有尿頻、尿急、便秘、下肢腫痛等情況。
宮頸癌和HPV有什麼關係
宮頸癌是目前唯一一個確定病因的惡性腫瘤,99%的宮頸癌和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的持續感染相關,70%的女性一生中曾經被感染過(HPV),但通常1-2年內被人體的免疫系統所清除,而1-2%的女性呈持續感染,最終可能發展成為宮頸癌。
感染HPV病毒的高危因素
感染 HPV 病毒的高危因素主要有:
◆ 過早開始性行為
◆ 多個或高危性伴侶
◆ 性活躍
◆ 吸菸、吸毒
◆ 口服避孕藥
◆ 免疫缺陷
◆ 不進行定期篩查
如何預防宮頸癌
宮頸癌的發生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間經歷了一系列癌前病變的狀態。感染HPV到發展為宮頸癌,大概需要3-10年時間,如果在這一時間內及時發現病毒感染,並且識別到癌前病變的狀態,那麼就能有效防治宮頸癌發生。
一級預防:注射疫苗,針對病原體的預防,最好在沒有性生活前接種,年紀越輕,抗體效價越高。疫苗有三種:二價疫苗,涵蓋HPV16和18兩亞型;四價疫苗在二價基礎上再增加HPV6和11兩個低危亞型,6和11是引起生殖器疣的病毒亞型,二價和四價可預防70%的宮頸癌;九價疫苗涵蓋16、18、31、33、45、52、58、6、11,可以預防90%的宮頸癌。
二級預防:宮頸癌篩查,TCT聯合HPV檢查,必要時轉診陰道鏡下活檢術,以達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幹預。
三級預防:宮頸癌的治療。特別是前二級預防,我們每個女性都應加強自我保護,行動起來,使我們的生活進入健康的良性循環。
醫生提醒
肖利平醫生提醒廣大女性,面對年輕化的宮頸癌,我們要做到關愛自己,普及防癌知識,提倡晚婚少育,重視高危因素及高危人群,平時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 按時行宮頸癌篩查。
◆ 篩查發現異常,及時行陰道鏡或陰道鏡下活檢。
◆ 防患於未然。對9-25歲無性生活的女性及早行宮頸癌疫苗接種,有條件的,已有性生活的女性也建議行宮頸癌疫苗接種。
◆ 提高機體抵抗力,規律生活作息,注意性生活衛生。
本文編輯:孫麗娟
責編:顏林華
來源:杭州市蕭山區中醫院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猜你可能喜歡
點擊播放 GIF 0.3M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