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前一陣咪蒙談到自己得了「非典型鱗狀細胞,高級別鱗狀上皮病變」,是宮頸癌的一種癌前病變。
宮頸癌是我國女性第二大常見惡性腫瘤,發病率僅次於乳腺癌。據統計,中國宮頸癌每年新發病例10萬例,死亡3萬例,居15-44歲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第二位,死亡率第三位。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什麼是宮頸癌前病變?
宮頸癌前病變主要是指高級別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是宮頸癌發生發展過程中的必經階段。以往根據不典型細胞累及宮頸上皮的範圍將宮頸病變主要分三個階段宮頸鱗狀上皮內瘤變(英文縮寫為CIN)1級、CIN2級、CIN3級。在2014年的病理國際會議上,已經將這種分類改成低級別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和高級別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的二級分類,英文縮寫為LSIL和HSIL,其中HSIL為宮頸癌的癌前病變
發現宮頸癌前病變怎麼辦?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邱麗華解釋說:「宮頸癌癌前病變並不等於宮頸癌,宮頸癌從癌前病變發展到宮頸癌,一般需要5-15年的時間。即便發生了癌前病變,只要及早發現,及時幹預,就可以避免宮頸癌的發生,不需要過度緊張。」
當宮頸病變為LSIL或者之前說的CIN1級,這些病變是可以不用處理的,定期隨訪就可以。但需注意的是,當出現HSIL或CIN2、3級,且伴有原位癌時,一般需要積極地手術處理。目前來說,絕大多數患者可達到臨床治癒,阻斷宮頸癌的發生,獲得與正常人相同的壽命。
如何預防宮頸癌的發生?
目前,臨床上已經達成共識,宮頸癌的發生與高危型人乳頭瘤病(HPV)感染有著密切的關係。高危型HPV的持續感染是宮頸癌的主要病因。女性感染HPV之後,大部分人可以通過自身機體的免疫力自行消除。如果沒有消除,8-24個月之後,將有可能進展為宮頸癌的癌前病變。
較為有效的預防宮頸癌的發生就是進行宮頸癌的定期篩查。主要方法是液基薄層細胞檢測(TCT)檢查和HPV檢測。
建議21-65歲女性定期接受宮頸癌篩查。對於HIV感染者、免疫抑制狀態者(如器官移植患者、腎衰透析治療者、類風溼或其它疾病用細胞毒藥物治療者)、既往接受CIN、3或宮頸癌治療者或宮內暴露於乙烯雌酚者,每年做一次TCT的檢查和HPV的篩查。如果宮頸癌篩查TCT、HPV有異常,需要進一步通過陰道鏡檢查,可確定病變的範圍及程度。
接種HPV疫苗就可以高枕無憂?
隨著二價、四價、九價宮頸癌疫苗陸續上市,我國宮頸癌防治的「疫苗時代」已經到來。
疫苗並非一勞永逸,需要定期進行高危型HPV檢測。邱麗華指出:注射疫苗確實是一道重要的防線,但並不能取代宮頸癌的早期篩查、百分之百預防宮頸癌。由於HPV病毒有很多不同的亞型,目前的疫苗尚不能預防所有HPV高危和低危型別,因此,有性生活的適齡女性,無論是否接種過疫苗都需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