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基因在行動:助力宮頸癌篩查,許一個沒有宮頸癌的未來!

2020-12-06 未來網

  11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加速消除宮頸癌全球戰略》。此次發布是一個歷史性的裡程碑,標誌著全世界194個國家根據今年世界衛生大會通過的決議,首次承諾消除一種癌症。《戰略》強調通過有效的疫苗接種、宮頸癌篩查和治療三個關鍵措施,到2050年,可以減少40%以上的宮頸癌新病例和500萬相關死亡。

 

  來源:世界衛生組織微博

  宮頸癌是目前唯一一個病因明確、可防可控的癌症。99.7% 的宮頸癌由高危型 HPV 長期或反覆感染引起。近年來,發達國家宮頸癌新發病例逐年下降;在中國,由於疫苗上市滯後、篩查率較低等原因,宮頸癌依然是中國女性第二大常見癌症。全球宮頸癌每年新發病例近57萬人,其中我國每年就有10.6萬新發宮頸癌病例。中國宮頸癌防控之路仍然任重道遠。

  70%的婦女在35歲和45歲之前接受高效檢測方法篩查」,是世衛組織在報告中提到的消除宮頸癌的三項關鍵措施之一。在致力於宮頸篩查之路上,除了主力軍國家「兩癌」篩查外,還有更多的社會力量介入。作為全球大型的基因組學研發機構,華大基因秉承 「基因科技造福人類」的願景,一直致力於從篩查服務、知識科普、公益行動等多維度為消除宮頸癌貢獻力量。

  用科技助力防控——HPV檢測服務超480萬人次 

  宮頸癌篩查的方式主要有HPV檢測和細胞學檢查(TCT、巴氏塗片等)。細胞學檢查對醫院及醫生較為依賴,在我國基層地區醫療資源不足、醫療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下,嚴重影響了宮頸癌篩查的覆蓋率以及篩查效率。

  怎樣才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宮頸癌防控策略?2017年,華大基因創新的 「網際網路+HPV自取樣」模式應運而生。華大基因推出SeqHPV,採用了在2017年榮獲「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十大醫學創新技術之一」的「自取樣技術」,讓消費者足不出戶在家就能自行取樣。這對中國大規模人群宮頸癌篩查意義深遠,自取樣技術不僅極大提高了取樣效率,還彌補了醫療資源分布不足的問題。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婦產科主任 魏麗惠教授認為「網際網路+HPV自取樣」是符合我國國情的宮頸癌篩查模式

  2018年,華大基因在河南新鄉的實踐中,通過「網際網路+自取樣模式」 助力HPV民生項目實現極速交付,29天即完成19萬人群篩查,發現935個高度癌前病變及45個宮頸癌。根據篩查結果,通過醫療機構及時進行臨床確診、幹預和治療,有效預防了宮頸癌的發生或惡化,讓「許一個沒有宮頸癌的未來」的承諾更加鏗鏘有力。

  據華大基因CEO尹燁在2020 CCO科普大會上的分享,截至2020年6月30日,華大基因HPV檢測已經服務超480多萬人次,HPV陽性率接近10%。按照每1萬人適齡女性篩查可預防55個癌前病變發展為宮頸癌計算,可以避免26400例的宮頸癌新發病例。

 

  華大基因CEO尹燁博士在2020 CCO大會上的演講

  在宮頸癌篩查結果中,「治病而非治病毒」依舊是醫學界的主流看法,於是始終有一大群人被焦慮縈繞,他們是HPV陽性感染者。2020年5月,在解決大人群宮頸癌篩查覆蓋率的前提下,華大基因推出首個專業的HPV陽性用戶互助平臺,從科普、輕問診、隨訪等角度有效解決宮頸癌防控中陽性患者管理這一關鍵問題。

  用科普改變認知——線上線下講座傳播疫苗+篩查理念 

  狙擊宮頸癌,科普先行。健康科普不僅僅是一種醫學知識的宣教,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更是一種醫療理念的更新和代表著醫學發展的新的方向。

  2017年,華大基因旗下女性健康服務平臺華大金絲帶創立,除了以硬體實力——HPV分型基因檢測為依託外,科普教育一直是華大金絲帶助力女性遠離宮頸癌、助力女性健康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創立伊始,華大金絲帶就率先走進各行各業代表,科普疫苗+篩查雙管齊下預防宮頸癌的理念,意在以點帶面,積極營造全社會關注宮頸癌的大環境;2019年,深刻踐行《健康中國2030》「要求加強健康教育、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為」的倡議, 華大基因攜手深廣電《第一現場》開展了多場以「基因科技,健康養生」為主題的線下宮頸癌相關的公益科普,進一步提高女性的健康風險意識。

 

  「基因科技,健康養生」的活動出現在深圳《第一現場》

  2020年至今,新時代下傳播的形態發生了變化,直播行業風起雲湧,華大金絲帶亦藉此風口讓科普起飛。借公益活動契機,原國家衛生部副部長曹澤毅教授、北京協和醫學院喬友林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魏麗惠教授等國家級專家紛紛坐鎮,線上為大眾帶來權威的宮頸癌科防控普直播。至此,有國家級專家背書,科普之路有了縱深的拓展,又惠及更廣的受眾。

  讓宮頸癌防控插上科普的翅膀,加強女性的健康自我管理意識和能力,這是華大金絲帶未來持之以恆的方向。

  用愛踐行社會責任——多場公益活動關愛巾幗力量 

  華大基因始終踐行「基因科技 造福人類」的願景,宏大的願景裡飽含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公益就是以行踐言最好的體現。

  心懷教育工作者,深知貧困山區宮頸癌篩查不易,2018年至今,華大基因凝聚各界愛的力量和星火,聯合深圳市女企業家協會、深圳女醫師協會、深圳市廣電公益基金會、深圳市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等機構共同發起「鄉村女教師健康關愛計劃」公益活動。最終,活動為河北、河南、陝西等17個省市2000多名鄉村女教師提供了免費宮頸癌篩查;同期,協同大會組織等多次發起多次線下專家講座活動,足跡遍布全國多個省市山區,幫助鄉村女教師們用健康的身心撐起鄉村教育的藍天,託起千千萬萬農村家庭和孩子的夢想。

  2020年伊始,一場疫情將我們打得落花流水。在爭分奪秒的迎戰中,「抗疫的半邊天」——女醫護們的貢獻有目共睹。為致敬最美逆行者,華大基因聯合中國女醫師協會、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中國民族衛生協會等機構發起了「全國女醫護健康關愛公益計劃「。活動通過健康關懷禮包捐贈、女性健康科普直播等形式關愛女醫護、關注女性健康。活動最終惠及了全國3557名女醫護,覆蓋30個省、256個城市、1152家醫院。為什麼關注這個群體?初心很簡單,因為疾病面前,人人平等,你守護我,我也要守護你。

 

  來源:華大金絲帶微博 眾多專家和企業大咖為公益站臺

  三年的篩查之路,三年的科普之旅,三年的公益之程,華大基因為科技注入溫度,為癌症防治賦予向善的力量。世衛組織提到經過三項措施,「到2050年,可以減少40%以上的宮頸癌新病例和500萬相關死亡」,毋庸置疑,這需要集結千萬人的力量去推進,其中,必定也有華大基因的一份堅實之力。

相關焦點

  • 華大基因參與「人民健康社區」活動,用基因科技助力宮頸癌篩查
    (原標題:華大基因參與「人民健康社區」活動,用基因科技助力宮頸癌篩查)
  • 宮頸癌防治、篩查與檢測的新進展
    二、傳統的臨床早期宮頸癌篩查方法亟待提高 近年來,我國早期宮頸癌確診率明顯提高,這與宮頸癌早期篩查的普及密不可分。篩查是早期發現癌前病變和癌症的重要途徑。 三、篩查宮頸癌的HPV檢測技術全新升級 傳統臨床早期宮頸癌篩查方法,自開展以來,大大提高了宮頸癌的篩查率,使發病率下降近 70%,但是其假陰性率高和敏感性低的缺陷限制其發展。
  • 哪些人適合做宮頸癌甲基化篩查
    預防宮頸癌最好的辦法就是及時做好宮頸癌甲基化篩查,那麼哪些人適合做宮頸癌甲基化篩查呢,下面敬善基因來為您介紹! 首先我們說的是年齡,25-29歲每3年進行宮頸癌甲基化篩查;30-64歲如果做了宮頸癌甲基化篩查結果沒有問題可以每5年篩查1次;而大於65歲的,如果過去10年篩查結果都是陰性,可以停止篩查。
  • 華大基因:用科技護佑生命與健康
    在抗疫的第二戰場,華大基因科普團隊還通過抗議專題節目、線上視頻直播等方式,堅持科普,破除謠言,用實際行動踐行「讓基因科技走進大眾」,用專業實力認真科普。始終秉承「基因科技造福人類」願景始終秉承「基因科技造福人類」願景的華大基因也一直在用基因科技護佑生命與健康。
  • 華大基因金絲帶官方網站全新改版上線
    秉承華大基因基因科技造福人類的願景,旨在通過基因檢測等手段為女性... 摘要:   6月28日,華大基因女性健康管理平臺-金絲帶官網全新改版上線。  秉承華大基因「基因科技造福人類」的願景,旨在通過基因檢測等手段為女性提供宮頸癌預防等健康服務,金絲帶官網定位為集產品購買、報告查詢、健康科普、在線客服、招商合作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女性健康服務平臺。目前金絲帶官網的HPV分型基因檢測服務已覆蓋300萬以上的女性用戶,未來還會推出更多的女性健康服務項目。
  • 宮頸癌篩查多久做一次
    核心提示:癌症疾病是所有疾病裡面讓人們最害怕的一種,然而近幾年我們發現各種癌症疾病的發生率一直都在不斷的上升,對於女性朋友來講很多人出現了宮頸癌,要知道癌症疾病可分為早期、中期與晚期,不同的階段會造成不一樣的危險程度,因此大家要做好定期的篩查,那麼宮頸癌篩查多久做一次呢?
  • 港大深圳醫院推出「一站式」宮頸癌篩查
    核心提示:目前港大深圳醫院在篩查宮頸癌方面借鑑國際先進模式,建立一站式的篩查計劃,包括液基宮頸細胞抹片、計算機輔助自動檢測系統、HPV檢測和基因分型,配合嚴格的質量控制,進一步提高檢驗靈敏度和準確度。目前港大深圳醫院在篩查宮頸癌方面借鑑國際先進模式,建立一站式的篩查計劃,包括液基宮頸細胞抹片、計算機輔助自動檢測系統、HPV檢測和基因分型,配合嚴格的質量控制,進一步提高檢驗靈敏度和準確度。不過施德偉、張雅賢、顏婉嫦三位專家強調,目前內地女性的預防意識比較薄弱,最重要的仍然是她們主動邁出第一步去參加宮頸癌篩查。
  • PET/MR 助力精準篩查宮頸癌 守護女性生命健康
    通過研究宮頸癌發病率的年齡群體發現該病種年輕化趨勢明顯, 對此, 專家呼籲 25 歲以上女性, 每隔 3-5 年需要進行一次宮頸癌篩查, 而有條件的女性, 在有性生活經歷後, 最好能夠每年進行一次宮頸癌篩查,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 宮頸癌篩查的幾個小秘密
    宮頸癌篩查,在大城市已「深入女人心」,在小地方也逐漸被大家了解和認識。大家看看自己的體檢套餐,或者回想一下自己去婦產科就診的經歷,多數都應該包含宮頸癌篩查的項目了吧(還沒做過的親們趕緊去做啊!)。但是,你知道什麼是好的篩查方法嗎?應該從幾歲開始篩查?每年都需要篩查嗎?這些小秘密,或許你的醫生也不一定清楚呢。
  • 宮頸癌檢測的生物學基礎:探秘基因高甲基化
    研究證實:幾乎所有宮頸癌都是由HPV病毒感染引發,沒有HPV感染就很難罹患宮頸癌。HPV病毒在整合過程中,E2的結構破壞,病毒致癌基因E6E7表達增加,宮頸細胞輕度病變,癌症風險有所提高。E6E7的過量表達,導致宮頸細胞內甲基化狀態失衡,關鍵腫瘤抑制基因啟動子區域發生異常甲基化,抑癌功能喪失,細胞癌化,癌症風險大大提高。
  • 華大基因上市三周年:雄關漫道 揚鞭奮蹄
    回首3年前,2017年7月14日,華大基因帶著「基因測序第一股」的光環登陸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不是為了市值,而是希望吸引一大批價值投資者,為民造福,把高大上的科技讓每個人用得起,改善生活質量,提高人均壽命,這正是華大的初心。」華大基因CEO尹燁曾表示。在資本市場助力下,3年來華大基因在核心業務領域不斷深耕。
  • 全球首次承諾消滅一種癌症,宮頸癌也許沒有未來!
    在這項戰略規劃中,世界衛生組織概述了三個關鍵措施:疫苗接種、篩查和治療。世衛組織表示,預計到2050年,成功實施這三項措施可以減少40%以上的新病例和500萬例相關死亡。譚德塞博士在這項戰略中特別表示,通過具有成本效益的循證幹預措施,包括為女性接種人乳頭狀瘤病毒疫苗、進行篩查和治療癌前病變,以及改善對侵襲性癌症診斷和治療的機會,我們可以消除宮頸癌這一公共衛生問題,使之成為過去。宮頸癌,為何需要制定全球戰略?
  • 華大基因兩項HPV檢測產品獲歐盟CE資質 用於感染者診治及宮頸癌防控
    財聯社(深圳,記者 丁蓉)訊,11月12日,華大基因(300676.SZ)發布公告,全資子公司歐洲醫學的兩項HPV檢測相關產品於近日完成了歐盟CE認證。11月12日晚,華大基因相關負責人向財聯社記者表示,這兩項HPV檢測產品,用於17種高危及中等風險型別HPV的精準分型檢測,有助於HPV感染者的及早診治以及宮頸癌的防控。
  • 宮頸癌篩查後多久同房 你了解嗎
    宮頸癌症這個疾病大家一點也不陌生,它和我們的生活作息息息相關,宮頸癌篩查的方法有那些呢,在篩查前後應注意什麼,宮頸癌篩查後多久同房呢,針對以上的幾個問題,小編已經在下文中給出了答案,一起去文章中看看吧。
  • 宮頸癌早篩專題報告:細胞學檢測 AI與HPV檢測是未來趨勢
    因此,在現階段細胞學檢測是宮頸癌篩查的首選方法, 而細胞 DNA 定量分析技術,憑藉著對其他細胞學檢測方法所具有的明顯優勢,將會在未來成為主 流細胞學檢測手段。3. 國外宮頸癌早篩技術不斷完善,Hologic 為行業龍頭3.1 歐美宮頸癌早篩覆蓋率高、具備早篩意識國外發達國家宮頸癌早篩發展成熟,有效控制女性宮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並逐年降低。
  • 篩查宮頸癌,女性TCT和HPV哪個更靠譜?
    近年來,宮頸癌低齡化的現象日益嚴重,佔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的第二位。女性朋友對宮頸癌篩查越來越重視,但在選擇篩查手段的時候往往很糾結!不知道是做TCT(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還是HPV(人乳頭瘤病毒檢測)哪個更靠譜?其實啊,大可不必糾結,兩個聯合做,更靠譜!
  • 華大基因遺傳病篩查檢測助力精準醫療
    華大基因遺傳病篩查檢測助力精準醫療 2019年06月03日 14:39作者:網絡編輯:宏偉   近日,華大基因與百餘位來自國內致力於出生缺陷防控的臨床工作者,圍繞孕/產前篩查、遺傳病臨床科研進展與發展、實驗室建設與規範等方向展開了專題討論和案例交流,希望通過學術交流的平臺,促進臨床篩診水平的提高和新技術的發展,讓千萬家庭遠離出生缺陷,為人民健康保駕護航。
  • 沒有人患宮頸癌的未來:全球首次承諾消除一種癌症
    世衛組織今天發布的《加速消除宮頸癌全球戰略》,其中概述了三個關鍵措施:疫苗接種、篩查和治療。到2050年,成功實施這三項措施可以減少40%以上的新病例和500萬相關死亡。到2030年實現下列目標,將使所有國家走上消除宮頸癌的道路:90%的女孩在15歲之前完成人乳頭狀瘤病毒疫苗接種;70%的婦女在35歲和45歲之前接受高效檢測方法篩查;
  • 基因塑造未來
    她本想成為一名醫生,但最終選擇投身基因科技。未來,是商周春在採訪中經常會提到的一個詞語。另一個同樣被她反覆提到的詞語是應用。就她的工作而言,主要是針對基因科技的研究被應用到實際的醫療場景中幫助醫療工作者診斷和治病救人,而這些應用塑造著我們人類的未來。「未來和應用」——這兩個詞語背後所顯現的圖景是她之所以選擇繼續在基因科技領域深耕的最根本的原因,也代表著基因科技本身的價值和意義。
  • 生物標誌物p16/Ki-67優化宮頸癌篩查策略
    與會期間,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趙昀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郭會芹教授、廣東省人民醫院梅平教授等專家對最新的CINtec PLUS(p16/Ki-67細胞學雙染檢測)以及p16組織學檢測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應用進行了交流探討,以有效指導臨床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