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標誌物p16/Ki-67優化宮頸癌篩查策略

2020-11-28 醫脈通

日前,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第二十次學術會議暨第四屆中國病理年會在重慶召開。與會期間,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趙昀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郭會芹教授、廣東省人民醫院梅平教授等專家對最新的CINtec PLUS(p16/Ki-67細胞學雙染檢測)以及p16組織學檢測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應用進行了交流探討,以有效指導臨床實踐。


p16/Ki-67同時表達提示細胞周期調控失調


持續性的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是導致宮頸癌的主要原因。通常,若HPV感染不清除,則會變成永久性,將產生病毒致癌蛋白E6和E7,可分別與腫瘤抑制蛋白p53和視網膜母細胞瘤蛋白pRb結合,使這兩種抑癌基因失活。


p53是重要的腫瘤抑制蛋白,可參與細胞第一個間期(G1)的抑制,促進細胞凋亡和DNA修復。HPV E6蛋白與野生型p53具有高度的親和性,二者結合可使p53快速降解,由此可阻礙細胞對DNA損傷的反應,導致遺傳性狀改變的累積,進而產生基因型惡變。


HPV E7蛋白可幹擾細胞周期,使細胞持續分化和發生癌前病變,導致細胞調控失控,發生永生化,若未經治療,則進展為癌症。E7蛋白可優先與pRb結合,削弱pRb功能,擾亂轉錄因子E2F結合的能力,開始致癌轉化過程,導致上皮細胞的生長失調控,引起包括Ki-67、p16蛋白在內的原本正常的細胞增殖蛋白出現異常表達。


p16基因是細胞周期素依賴性激酶(CDK)抑制劑的典型代表,與多種腫瘤有關,稱為多腫瘤抑制基因,其基因產物對CDK4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因而也稱為p16INK4。 p16過度表達提示正常細胞處於細胞周期的阻滯期,短時間的HPV感染不會影響細胞周期的調控,而持續性HPV感染的細胞的異常增生,導致p16過表達,因此p16過表達可作為宮頸病變的標誌物。而Ki-67是一種標誌著細胞周期進展及增殖期細胞的核抗原基因,其表達僅限於細胞增殖周期的G1、S、G2期和M期,且在G0期表達缺失。Ki-67過度表達提示細胞處於細胞周期的增殖期。通常生理機能正常的細胞,p16和Ki-67的表達會相互拮抗,不會同時出現。如果,p16和Ki-67同時過度表達,則提示pRb蛋白失活,細胞周期調控失調。因此,在同一細胞中同時檢測p16和Ki-67可作為細胞周期失調的標誌物,其與高危型HPV病毒誘導的致癌性轉化相關,能夠幫助檢出真正的病變細胞,且不依賴於形態學檢查結果。當p16/Ki-67檢測陽性時,可強烈提示高級別病變,為區分潛在高級別病變婦女提供了客觀的檢測指標。


2012年7月,美國病理學家協會(CAP)和美國陰道鏡和宮頸病理學會(ASCCP)指南指出,p16可作為反映HPV E6/E7影響細胞增殖的標誌物,有足夠證據表明能夠用於低級別肛門-生殖道鱗狀上皮病變相關推薦,建議使用特定克隆號(E6H4)的 p16INK4a抗體作為檢測 HPV 感染是否影響到細胞周期調控的生物標誌物。該克隆號是全球唯一獲得IVD認證的p16INK4a抗體。


CINtec PLUS(p16/Ki-67細胞學雙染檢測)改善宮頸癌篩查分流管理


目前,我國宮頸癌篩查面臨著細胞學檢測敏感度較低(50-70%)、觀察者間重複性差、質量控制不足、技術人員缺乏等問題,生物標誌物p16/Ki-67的應用可以有效改善細胞學分流檢測。 高靈敏度和特異性的CINtec PLUS檢測可應用於:對無明確意義的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ASC-US)的分流(特別是針對年輕女性);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分流;細胞學與HPV聯合篩查時,對細胞學陰性但高危型HPV陽性者進行分流;以及HPV作為初篩時,對高危型HPV陽性者進行分流檢測。CINtec PLUS技術可有效降低高級別宮頸病變的漏診率,為臨床和患者診療提供充分的時間與依據,改善前期宮頸疾病檢測和早期幹預。同時,也可以減少和避免不必要的陰道鏡檢查。


廣東省人民醫院梅平教授在會上分享了CINtec PLUS的臨床研究數據。一項多國家、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PALMS(Primary ASCUS LSIL Marker Study)對超過27,000名、平均年齡39.9歲的婦女進行篩查。試驗期間對所有婦女進行傳統的細胞學(巴氏塗片)、p16/Ki-67雙染(CINtec PLUS)及HC2 HPV檢測,並以活檢確認CIN2+為檢測終點。研究證實, 相比傳統細胞學,CINtec PLUS檢測在不影響特異性的前提下,對CIN2+的敏感性提高18%(86.7% vs 68.5%)。對於HPV陽性婦女的分流,相比傳統細胞學,CINtec PLUS雙染檢測對CIN3的敏感性提高17%(88% vs71%)。在575例細胞學檢測為ASC-US的患者中,18例患者經活檢證實為CIN2以上, CINtec PLUS雙染的靈敏度為94%,特異性為78%,且高於HC2 HPV檢測。同時,526例LSIL患者中,有63例經活檢證實為CIN2以上,此時CINtec PLUS檢測特異性為54%,遠高於HC2 HPV檢測。


此外,EEMAPS(European Equivocal or Mildly Abnormal Papanicolaou Cytology)回顧性研究對5個歐洲細胞學實驗室總計776例ASC-US/LSIL液基細胞學(ThinPrep)剩餘標本,進行了細胞學採樣後6個月內活檢、p16/Ki-67雙染(CINtec Plus)及HC2 HPV檢測。其中,在361例ASC-US患者中,有77例證實為CIN2以上;在425例LSIL患者中,有72例證實為CIN3以上,CINtec PLUS檢測針對CIN3+以上檢測的靈敏度達到96%,而特異性為68%,高出HC2 HPV檢測49%,說明雙染檢測可作為更合理的LSIL分流手段。


當採用細胞學與HPV聯合篩查時,CINtec PLUS雙染檢測可應用於對細胞學陰性但高危型HPV陽性者進行分流檢測。一項入組425例30歲以上、細胞學陰性、高危HPV檢測陽性婦女的試驗結果顯示,CINtec PLUS雙染檢測針對CIN2+的靈敏度達到91.9%,而特異性為82.1%,針對CIN3+的靈敏度達到96.4%,而特異性為76.9%。


會上醫科院腫瘤醫院的郭會芹教授還分享了CINtec PLUS的閱片體驗,雙染閱片可以有效的減輕閱片醫生的負擔。另外,對於形態學診斷有疑難的病例,如一些擁擠的細胞團到底是HSIL 還是反應性改變,雙染檢測可以起到輔助診斷的作用。羅氏診斷CINtec PLUS Cytology檢測可實現對p16與Ki-67的聯合檢測,具有優秀的特異性和靈敏度,p16信號(棕色)與 Ki-67信號(紅色)在同一個細胞內,以同時出現胞漿的棕染和胞核的紅染可判斷為陽性結果。該檢測預計將於2015年年底在中國上市。


p16組織學檢測:提高病理診斷的準確性,指導宮頸癌臨床診療


北大人民醫院的趙昀教授,從臨床醫生的角度,探討了p16在臨床中的使用意義。趙教授在會上特別強調了宮頸病變的過度治療,給患者帶來的損傷,因此臨床需要準確的病理診斷結果以指導患者的治療。


通常,宮頸鱗狀上皮癌前病變即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CIN)按病變程度分為CIN1、CIN2和CIN3,臨床根據不同的病變程度治療策略也不盡同。對CIN進行更準確的分級,對於臨床治療決策至關重要。雖然H&E(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蘇木精-伊紅染色法)染色組織形態學的判讀是目前對CIN進行分級的標準,但它容易受到病理醫生主觀判斷的影響,尤其是CIN2的可重複性最差。隨著基礎和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HPV和宮頸癌之間的關係日益明確,逐漸認識到,HPV以游離狀態存在於宮頸細胞中,通常引起宮頸低級別病變(LSIL),其進一步進展為宮頸癌的風險極低,不是真正的癌前病變;以整合形式存在於宿主細胞時,則引起宮頸高級別病變(HSIL),這才是真正的癌前病變,進展為宮頸癌的風險高。基於此,美國病理學會(CAP)和美國陰道鏡和病理協會(ASCCP)聯合發表共識(LAST項目),建議將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採用兩級命名法,分為低級別和高級別病變。前者包括三級命名法的CIN1,後者包括CIN2、CIN3。2014年出版的第四版女性生殖器官腫瘤WHO分類也推薦採用該命名法。但在實際工作中,CIN2的H&E診斷結果一致性較低,即便是在病理醫生嚴格受訓的美國,醫生對同一病例的診斷也存在較大分歧。實際上,CIN2中部分是真正的高級別病變,還有相當一部分是低級別病變。當形態學鑑別高級別或低級別病變存在爭議時,推薦採用生物標誌物輔助鑑別診斷。


LAST項目證實,p16INK4a的應用對提高診斷一致性具有高質量證據,推薦在以下四種情況使用p16INK4a 染色:HSIL和類似非腫瘤性病變需要鑑別診斷時,如不成熟鱗化、萎縮、修復性上皮增生及人工操作所致假象;有疑問的CIN2;不同閱片人診斷意見不同;HPV檢測、細胞學、陰道鏡提示有高級別病變可能,但組織學診斷為陰性。基於LAST項目數據,2014年WHO也推薦對於有疑問的診斷,可以採用p16INK4a免疫組化染色,提高宮頸病變組織學診斷的準確性和病理醫師之間診斷的一致性。


基於病理學診斷的更新,宮頸病變臨床管理隨之調整。CAP和ASCCP推薦LSIL管理同CIN1的管理;HSIL,對於大多數女性而言,管理同CIN2/3。對於CIN2/p16INK4a陰性的病例按照低級別病變(LSIL)管理,隨診觀察;對於CIN2/p16INK4a陽性的病例按高級別病變(HSIL)管理,推薦治療。根據SEER研究統計,25歲以下女性宮頸癌發病率僅為1.5/100,000。因此,對於年輕女性的HSIL(CIN2)或HSIL但未明確CIN2或3的病例,可以每6個月進行一次細胞學和陰道鏡檢查,若病變持續24個月、陰道鏡檢查不滿意、病變面積增大或陰道鏡檢查較之前加重,則給予治療。


通過生物標誌物p16INK4a能夠從更微觀的層面理解宮頸癌前病變的病理機制,提高LSIL/HSIL判讀的準確性,確保臨床對患者進行更合理的分流管理。羅氏診斷CINtec組織學p16檢測(包含抗p16INK4a抗體(E6H4))已於2014年5月在中國上市。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p16/Ki-67雙染檢測助力宮頸癌前病變診斷
    由此,宮頸癌防治的關鍵在於篩查出高風險人群,找出高級別CIN患者,及時幹預。採用免疫組化雙染技術在宮頸上皮細胞或組織中檢測兩種生物標誌物p16和Ki-67以輔助診斷宮頸癌前病變已成為當前各國研究的重點,通過新檢測、新技術的臨床應用以實現宮頸癌篩查益處最大化,同時減少和避免由錯誤診斷和過度診斷帶來的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和潛在危害。
  • p16/Ki-67雙染檢測 助力宮頸癌前病變診斷
    只有長期持續感染高危型HPV病毒才會導致高級別宮頸上皮內瘤變(CIN),進而發展為宮頸癌。由此,宮頸癌防治的關鍵在於篩查出高風險人群,找出高級別CIN患者,及時幹預。除了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科學、有效的宮頸癌篩查策略,錯誤診斷和過度診斷也是目前宮頸癌防治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 p16/Ki-67雙染檢測助力宮頸癌前病變診斷—新聞—科學網
    由此,宮頸癌防治的關鍵在於篩查出高風險人群,找出高級別CIN患者,及時幹預。採用免疫組化雙染技術在宮頸上皮細胞或組織中檢測兩種生物標誌物p16和Ki-67以輔助診斷宮頸癌前病變已成為當前各國研究的重點,通過新檢測、新技術的臨床應用以實現宮頸癌篩查益處最大化,同時減少和避免由錯誤診斷和過度診斷帶來的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和潛在危害。
  • p16/Ki-67 細胞學雙染檢測助力宮頸癌診斷精準之路
    姚勤教授表示:「宮頸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確且可以通過疫苗接種、篩查、早期發現、徹底防治的癌症。通過篩查手段可發現宮頸癌前病變和早期浸潤癌,有效降低宮頸癌發病率和病死率,積極推進高效準確的篩查方法將有效助力我國宮頸癌篩查策略的進一步實施。」 「細胞學/HPV 檢測—陰道鏡—組織病理檢測」是現階段宮頸疾病診斷常用的「三階梯」模式。
  • 羅氏HPV檢測產品獲批上市 首個基於生物標誌物的分類檢測
    對HPV陽性篩查結果進行分類檢查時,比Pap細胞學檢查更靈敏。FDA批准了首個基於生物標誌物對HPV陽性/ Pap細胞學陰性結果進一步分類的檢測,改善女性宮頸癌預防。3月11日,羅氏宣布美國FDA批准了下一代細胞學檢測CINtec PLUS作為第一個基於生物標誌物的分類檢測,用於通過cobas 4800 HPV檢測為人乳頭瘤病毒(HPV)陽性的女性原發性子宮頸癌篩查。
  • 宮頸癌檢測的生物學基礎:探秘基因高甲基化
    研究證實:幾乎所有宮頸癌都是由HPV病毒感染引發,沒有HPV感染就很難罹患宮頸癌。HPV病毒在整合過程中,E2的結構破壞,病毒致癌基因E6E7表達增加,宮頸細胞輕度病變,癌症風險有所提高。E6E7的過量表達,導致宮頸細胞內甲基化狀態失衡,關鍵腫瘤抑制基因啟動子區域發生異常甲基化,抑癌功能喪失,細胞癌化,癌症風險大大提高。
  • 檢測腫瘤標誌物≠篩查癌症
    這個團隊所用的腫瘤標誌物,仍然是原來老的標誌物,跟我們平時體檢可能抽血化驗的腫瘤標誌物沒什麼區別。而實際上,權威的醫學指南並不用腫瘤標誌物來篩查癌症,而是用其他的檢查辦法。原因在於,腫瘤標誌物檢測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的可能性很大。也就是說,腫瘤標誌物異常的人往往並沒有患癌,腫瘤標誌物正常的人也有可能患癌。
  • 華大基因在行動:助力宮頸癌篩查,許一個沒有宮頸癌的未來!
    99.7% 的宮頸癌由高危型 HPV 長期或反覆感染引起。近年來,發達國家宮頸癌新發病例逐年下降;在中國,由於疫苗上市滯後、篩查率較低等原因,宮頸癌依然是中國女性第二大常見癌症。全球宮頸癌每年新發病例近57萬人,其中我國每年就有10.6萬新發宮頸癌病例。中國宮頸癌防控之路仍然任重道遠。
  • 在宮頸癌篩查中,最容易被「過度檢查」的竟是它!
    但僅僅掌握適應症是不夠的,在宮頸癌篩查的路上,還需要嚴格遵循老生常談的細胞學/HPV 檢測——陰道鏡檢查——子宮頸活組織檢查的三階梯篩查策略,陰道鏡的使用離不開以細胞學和 HPV 為初篩的檢查結果。2多久查一次?有些患者總是抱怨,每年去醫院體檢,都會重新查一次 HPV/TCT。那真的有必要如此高頻去篩查麼?
  • 宮頸癌篩查多久做一次
    核心提示:癌症疾病是所有疾病裡面讓人們最害怕的一種,然而近幾年我們發現各種癌症疾病的發生率一直都在不斷的上升,對於女性朋友來講很多人出現了宮頸癌,要知道癌症疾病可分為早期、中期與晚期,不同的階段會造成不一樣的危險程度,因此大家要做好定期的篩查,那麼宮頸癌篩查多久做一次呢?
  • 確定適用於床畔診斷系統的生物標誌物-阿爾茲海默症的早期篩查
    2016年,普利茅斯一課題組利用阿爾茨海默氏病神經影像學倡議(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 ADNI)資料庫篩選出最適合的血液生物標誌物共計6種,以便早期篩查設備的設計者選用其中之一或多個作為目標檢測物(組)。
  • 宮頸癌篩查的幾個小秘密
    宮頸癌篩查,在大城市已「深入女人心」,在小地方也逐漸被大家了解和認識。大家看看自己的體檢套餐,或者回想一下自己去婦產科就診的經歷,多數都應該包含宮頸癌篩查的項目了吧(還沒做過的親們趕緊去做啊!)。但是,你知道什麼是好的篩查方法嗎?應該從幾歲開始篩查?每年都需要篩查嗎?這些小秘密,或許你的醫生也不一定清楚呢。
  • 預防宮頸癌:先測一測是否感染高危型HPV?
    宮頸癌是全球女性第三大、中國女性第二大最常見的癌症。早診早治是抵禦宮頸癌最為有效的方法,通過臨床檢測及早發現癌前病變,對宮頸癌的防治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研究發現,全球99%以上的宮頸癌病例都是由人乳頭狀瘤病毒(HPV)引起。在已知的100餘種HPV類型中,大部分被視為「低風險」,與宮頸癌並無關聯,但有14種被列為「高風險」,導致幾乎所有的宮頸癌。其中,以HPV16和HPV18兩種病毒株風險最高,可導致約70%的宮頸癌病例。
  • 宮頸癌防治、篩查與檢測的新進展
    ),癌前病變的篩查和診斷 ; 三級預防,即對浸潤性宮頸癌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防止疾病惡化,延長患者壽命。 二、傳統的臨床早期宮頸癌篩查方法亟待提高 近年來,我國早期宮頸癌確診率明顯提高,這與宮頸癌早期篩查的普及密不可分。篩查是早期發現癌前病變和癌症的重要途徑。
  • 中國還需要多少年才能消除宮頸癌?
    &nbsp&nbsp&nbsp&nbsp如果我國從2020年開始採取優化的策略,在不增加防控預算的情況下我國有可能在2070年代實現消除目標,如果提高宮頸癌的防控預算,我國將可能大幅提前消除宮頸癌的時間,在2050年前後實現消除目標。
  • 哪些人適合做宮頸癌甲基化篩查
    預防宮頸癌最好的辦法就是及時做好宮頸癌甲基化篩查,那麼哪些人適合做宮頸癌甲基化篩查呢,下面敬善基因來為您介紹! 首先我們說的是年齡,25-29歲每3年進行宮頸癌甲基化篩查;30-64歲如果做了宮頸癌甲基化篩查結果沒有問題可以每5年篩查1次;而大於65歲的,如果過去10年篩查結果都是陰性,可以停止篩查。
  • 宮頸癌篩查後多久同房 你了解嗎
    宮頸癌症這個疾病大家一點也不陌生,它和我們的生活作息息息相關,宮頸癌篩查的方法有那些呢,在篩查前後應注意什麼,宮頸癌篩查後多久同房呢,針對以上的幾個問題,小編已經在下文中給出了答案,一起去文章中看看吧。
  • 港大深圳醫院推出「一站式」宮頸癌篩查
    核心提示:目前港大深圳醫院在篩查宮頸癌方面借鑑國際先進模式,建立一站式的篩查計劃,包括液基宮頸細胞抹片、計算機輔助自動檢測系統、HPV檢測和基因分型,配合嚴格的質量控制,進一步提高檢驗靈敏度和準確度。目前港大深圳醫院在篩查宮頸癌方面借鑑國際先進模式,建立一站式的篩查計劃,包括液基宮頸細胞抹片、計算機輔助自動檢測系統、HPV檢測和基因分型,配合嚴格的質量控制,進一步提高檢驗靈敏度和準確度。不過施德偉、張雅賢、顏婉嫦三位專家強調,目前內地女性的預防意識比較薄弱,最重要的仍然是她們主動邁出第一步去參加宮頸癌篩查。
  • PET/MR 助力精準篩查宮頸癌 守護女性生命健康
    通過研究宮頸癌發病率的年齡群體發現該病種年輕化趨勢明顯, 對此, 專家呼籲 25 歲以上女性, 每隔 3-5 年需要進行一次宮頸癌篩查, 而有條件的女性, 在有性生活經歷後, 最好能夠每年進行一次宮頸癌篩查,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