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深圳醫院推出「一站式」宮頸癌篩查

2020-12-05 39健康網

核心提示:目前港大深圳醫院在篩查宮頸癌方面借鑑國際先進模式,建立一站式的篩查計劃,包括液基宮頸細胞抹片、計算機輔助自動檢測系統、HPV檢測和基因分型,配合嚴格的質量控制,進一步提高檢驗靈敏度和準確度。

  宮頸癌已經成為深圳乃至全球範圍內女性的第二號癌症殺手,港大深圳醫院家庭醫學全科體檢中心、病理科、婦產科三位香港專家召開記者會提醒市民,與其他癌症相比,宮頸癌的篩查最為有效,最容易在早期發現和預防。女性應在開始有性行為2年後定期接受宮頸細胞檢查直至60歲。目前港大深圳醫院在篩查宮頸癌方面借鑑國際先進模式,建立一站式的篩查計劃,包括液基宮頸細胞抹片、計算機輔助自動檢測系統、HPV檢測和基因分型,配合嚴格的質量控制,進一步提高檢驗靈敏度和準確度。不過施德偉、張雅賢、顏婉嫦三位專家強調,目前內地女性的預防意識比較薄弱,最重要的仍然是她們主動邁出第一步去參加宮頸癌篩查。

張雅賢教授、顏婉嫦教授與施德偉顧問醫生

  女性60歲前應定期檢查

  子宮頸是指子宮下部與陰道的連接處,宮頸癌就出現在子宮頸的表皮上。宮頸癌的出現並非一朝一夕,往往需要10年以上,期間子宮頸細胞逐漸發生變化,宮頸上皮細胞首先發生癌前病變,最後發展到癌症。而這樣的病變可以通過宮頸細胞學篩查被發現。

  根據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的資料,2008-2012年,宮頸癌在深圳女性的癌症發病率中位居第二,僅次於乳腺癌。而香港已經從20年前的第四位下降到第九位。

  港大深圳醫院家庭醫學全科顧問醫生施德偉介紹,目前在全世界範圍內,亞洲是宮頸癌發病率最高的地區。在中國內地,每年大概有10萬宮頸癌新發病例,佔世界總數的1/5,並呈現年輕化的趨勢。

  不過,施德偉醫生也指出,早期的宮頸癌經過治療,5年內的生存率接近100%,但到了晚期,治療後的5年內生存率只有20%-50%, 所以,通過篩查在早期發現宮頸癌非常重要。可以說,宮頸癌的死亡率主要由發現該病的早晚所決定。在超過80%女性參加過宮頸癌篩查的國家,宮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至少下降一半。

  不過,內地女性主動參加篩查的意識並不強。2011年,一項由香港大學、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與中山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聯合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在與深圳鄰近的城市廣州,僅有31%的女性參加過宮頸細胞抹片檢查,遠低於香港的84%。

  因此,施德偉醫生提醒,一般女性應在開始有性行為兩年後,每年進行一次檢查,定期接受宮頸細胞檢查直至60歲。而60歲以上有性經歷的女性,如果從來沒有進行宮頸癌篩查,應儘早開始每年檢查一次,連續三年檢查正常者,接下來則可以不用再進行篩查。

  港大深圳醫院家庭醫學全科下設的體檢中心從2013開始推出宮頸癌篩查服務,在女性全身健康體檢基本套餐或者女性專項婦科體檢套餐當中都設置了宮頸癌篩查,具體篩查方法包括婦科檢查、薄層液基宮頸細胞抹片檢查和HPV基因檢測,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病人只選擇宮頸細胞抹片檢查, 醫院一般會將標本保存1個月以備需要時做HPV基因檢測。

  參加檢查的病人將在體檢中心抽取宮頸細胞樣本,樣本隨後會送到病理科製作成標本進行檢驗。這是篩查中最關鍵的一步,病理科通常被稱為「Doctor’s Doctor」(醫生的醫生),各科專科醫生都需要依靠病理檢驗結果確認病症。

張雅賢教授講解HPV檢測結果

  港大深圳醫院引入自動宮頸細胞影像檢測系統

  宮頸細胞抹片檢查仍然是宮頸癌的主要檢測方法。傳統的宮頸細胞抹片檢查是少數沒有自動化的大型檢查之一,一直以來都依賴病理化驗醫生以肉眼透過顯微鏡,在抹片上的萬千正常細胞中找尋少數的異胞,「就像是在稻草堆裡尋找一根針,只有經驗豐富、水平極高的技術團隊才能確保準確性。」國際宮頸病理及陰道鏡聯合會委員、港大深圳醫院病理科主管張雅賢教授指出。

  醫學界現時的一個改進措施是將宮頸細胞抹片液基化。以前是將從女性子宮頸取出的分泌物直接塗在玻璃片上製作成抹片,當中有大量黏液、炎症細胞、血液等雜質,抹片質量較差,宮頸細胞含量低。液基化的做法是將刮取的分泌物放入一個含有特殊保存液的瓶子當中,在製片過程中,保存液可去除黏液、血液等雜質,將真正的細胞過濾分離出來,沾到玻璃片上,製作成乾淨的抹片。

  張雅賢教授早前一項對40萬個液基化宮頸抹片的研究顯示,液基化技術通過改善標本質量,切實提高了宮頸癌檢測的效果。

  為了近一步降低這種方法對人工的高度依賴性,港大深圳醫院引入一套「自動宮頸細胞抹片影像檢測系統」用於臨床檢驗,利用計算機輔助肉眼在顯微鏡下尋找病變細胞,提升檢驗的準確度及效率。

  張雅賢教授同時擔任香港大學宮頸細胞學實驗室和分子病理學實驗室主任,早在2005年,她就在香港引入亞洲首套自動宮頸細胞抹片影像檢測系統。2013年,港大深圳醫院也開始使用這套系統。

  自動化宮頸細胞抹片影像檢測系統會可引導化驗員到含有潛在異常細胞的區域,減少人工篩選的時間。

  張雅賢教授說,異常宮頸細胞的細胞核會較大,並含有額外的DNA,所以自動系統在工作時,會為每一張液化的宮頸細胞抹片加上一種對DNA敏感的染料,令細胞中的DNA被染色。自動化系統的計算機在掃描抹片上每個細胞和細胞簇時,能測量細胞核的形態,找出有潛在異常細胞的區域。計算機會為每張抹片的不同區域拍攝大量照片,然後從中最有代表性的22張,每一張都標註了可疑的區域,化驗員只需集中精力分析選定區域。

  該系統可以同時處理250張抹片,全程無需值守,技術人員下班時將抹片放入,第二天早上回來就可以獲得掃描完畢的結果,大大解放了人力。

  張雅賢教授認為,港大深圳醫院病理科引入自動化系統,再加上訓練有素的醫生和技術團隊,配合嚴格的質量控制,使宮頸細胞學檢驗的速度和準確性更有保障。

自動宮頸細胞影像檢測系統的檢測儀

  HPV檢測彌補宮頸細胞抹片檢查的不足

  隨著HPV病毒與宮頸癌的密切關係被發現,一種新的手段——HPV基因檢測,也開始應用在宮頸癌篩查當中。該方法通過分子檢測查找HPV病毒的DNA,確認宮頸位置是否存有高危HPV病毒,並不需要化驗人員作主觀分析和詮釋。

  HPV(人類乳頭瘤病毒)在人體中的感染很常見,約75%婦女在一生中起碼會感染一次,凡是曾經有性經驗的女士都有可能接觸到HPV。目前HPV已被證明是宮頸癌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宮頸癌的形成主要是由於持續性感染高危的HPV病毒。

  現時醫學界共發現130多種HPV病毒的亞型,其中14種屬於高危HPV。最高危的是HPV16及HPV18,分別引起50%以上和20%以上的宮頸癌,加起來是超過7成宮頸癌的主因。一些大型宮頸癌普查研究發現,曾感染HPV16或18的女性,最終患上宮頸癌的機會相比起沒有感染者高出35倍。

  有鑑於此,將HPV檢測和基因分型與宮頸細胞抹片檢查相結合,可以提高篩檢敏感度。

  張雅賢教授主管的港大深圳醫院病理科從2013起開展HPV檢測和HPV16/HPV18基因分型,使用了一種自動化儀器,從子宮細胞樣本中檢測14種高致癌性的HPV病毒,並進一步追蹤到最高危的HPV16和HPV18。

  HPV檢測有助於非典型抹片(ASC-US) 的分流管理。含高危型HPV陽性的非典型塗片(ASC-US) 應接受陰道鏡檢查。張教授早前發表的文章表明在宮頸抹片發現ASC-US的婦女,後來發現高度癌前病變的機會顯著增高。其團隊最近關於高危HPV基因分型的研究更證明HPV16及18型的檢測能提高發現高度癌前病變的效率。

  95%以上的癌前病變可以治癒

  原國際婦產科聯盟婦科腫瘤科委員會主席、港大深圳醫院婦產科主管顏婉嫦教授介紹,檢驗結果異常的病人第一步會被轉介到婦產科接受陰道鏡檢查,抽取病變最嚴重區域的組織進行活檢,確定整個病變範圍。

  根據最新的國際診療指南,如果確定是宮頸癌前病變,當前主要的應對方法有破壞性治療(冷凍、冷凝治療、熱療、雷射蒸發治療),切除性治療(刀,雷射, 電環作錐形切除),但只有極少數需要全部切除子宮。 其中最常用的辦法是用電環作錐形切除, 因為在門診作局部麻醉就可以進行,而且方便取樣做組織檢查。95%以上的癌前病變可以治癒,不過之後仍要不斷追蹤隨訪,以防復發。

  如果已發展成為宮頸癌,在較早的一期和二A1期,通常要進行手術,切除整個子宮及周圍的組織和雙側盆腔的淋巴組織,或進行體外放療和腔內放療。到了二期至四期,則要進行放療和化療。

  顏婉嫦教授同時建議,除了定期參加宮頸癌篩查之外,注射HPV宮頸癌預防疫苗,使用保險套,減少性伴侶數目,戒菸,多吃新鮮蔬果,都可以降低患上宮頸癌的風險。

  由於在宮頸癌的防治和人員培訓方面表現出色,今年9月,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正式獲得國家衛生計生委中國宮頸癌防治工程頒發的證書,成為中國宮頸癌防治工程的定點醫院。顏婉嫦教授表示,港大深圳醫院希望藉此機會進一步推廣宮頸癌篩查,幫助內地降低發病率。(通訊員:陳永祥 圖片:李順超)

39健康網(www.39.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繫: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相關焦點

  • 華大基因在行動:助力宮頸癌篩查,許一個沒有宮頸癌的未來!
    細胞學檢查對醫院及醫生較為依賴,在我國基層地區醫療資源不足、醫療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下,嚴重影響了宮頸癌篩查的覆蓋率以及篩查效率。  怎樣才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宮頸癌防控策略?2017年,華大基因創新的 「網際網路+HPV自取樣」模式應運而生。
  • 港大深圳醫院聯合4家醫院 首發深圳地區幽門螺桿菌抗生素耐藥數據
    僅體檢及篩查人群檢測,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已接近50%。在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患者中,幽門螺桿菌感染率更可高達90%。此項研究基於深圳移民城市特點,分析來自國內不同地區患者耐藥特點,因此可為全國範圍內幽門螺桿菌感染根治提供借鑑。該項研究通過培養幽門螺桿菌患者胃黏膜菌株,找出菌株對抗生素的耐藥性,從而對患者精準用藥,顯著提高了治癒率。
  • 宮頸癌篩查多久做一次
    核心提示:癌症疾病是所有疾病裡面讓人們最害怕的一種,然而近幾年我們發現各種癌症疾病的發生率一直都在不斷的上升,對於女性朋友來講很多人出現了宮頸癌,要知道癌症疾病可分為早期、中期與晚期,不同的階段會造成不一樣的危險程度,因此大家要做好定期的篩查,那麼宮頸癌篩查多久做一次呢?
  • 大連哪家婦兒醫院能檢查宮頸癌?HPV惹不起,還躲不起?
    核心提示:宮頸癌的發生,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連續發展過程,從癌前病變發展到宮頸癌大約幾年、甚至十幾年,因而,早期宮頸癌篩查與診斷非常重要,也是目前預防和控制宮頸癌的主要手段。 大連哪家婦兒醫院能檢查宮頸癌?HPV惹不起,還躲不起?
  • 宮頸癌篩查的幾個小秘密
    宮頸癌篩查,在大城市已「深入女人心」,在小地方也逐漸被大家了解和認識。大家看看自己的體檢套餐,或者回想一下自己去婦產科就診的經歷,多數都應該包含宮頸癌篩查的項目了吧(還沒做過的親們趕緊去做啊!)。但是,你知道什麼是好的篩查方法嗎?應該從幾歲開始篩查?每年都需要篩查嗎?這些小秘密,或許你的醫生也不一定清楚呢。
  • 宮頸癌防治、篩查與檢測的新進展
    一、預防和篩查是防控宮頸癌的重要手段 目前,宮頸癌的防控主要包括: 一級預防,接種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疫苗 ; 二級預防(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 在宮頸癌篩查中,最容易被「過度檢查」的竟是它!
    但僅僅掌握適應症是不夠的,在宮頸癌篩查的路上,還需要嚴格遵循老生常談的細胞學/HPV 檢測——陰道鏡檢查——子宮頸活組織檢查的三階梯篩查策略,陰道鏡的使用離不開以細胞學和 HPV 為初篩的檢查結果。2多久查一次?有些患者總是抱怨,每年去醫院體檢,都會重新查一次 HPV/TCT。那真的有必要如此高頻去篩查麼?
  • PET/MR 助力精準篩查宮頸癌 守護女性生命健康
    通過研究宮頸癌發病率的年齡群體發現該病種年輕化趨勢明顯, 對此, 專家呼籲 25 歲以上女性, 每隔 3-5 年需要進行一次宮頸癌篩查, 而有條件的女性, 在有性生活經歷後, 最好能夠每年進行一次宮頸癌篩查,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 哪些人適合做宮頸癌甲基化篩查
    預防宮頸癌最好的辦法就是及時做好宮頸癌甲基化篩查,那麼哪些人適合做宮頸癌甲基化篩查呢,下面敬善基因來為您介紹! 首先我們說的是年齡,25-29歲每3年進行宮頸癌甲基化篩查;30-64歲如果做了宮頸癌甲基化篩查結果沒有問題可以每5年篩查1次;而大於65歲的,如果過去10年篩查結果都是陰性,可以停止篩查。
  • 華大基因參與「人民健康社區」活動,用基因科技助力宮頸癌篩查
    (原標題:華大基因參與「人民健康社區」活動,用基因科技助力宮頸癌篩查)
  • 宮頸癌篩查後多久同房 你了解嗎
    宮頸癌症這個疾病大家一點也不陌生,它和我們的生活作息息息相關,宮頸癌篩查的方法有那些呢,在篩查前後應注意什麼,宮頸癌篩查後多久同房呢,針對以上的幾個問題,小編已經在下文中給出了答案,一起去文章中看看吧。
  • 生物標誌物p16/Ki-67優化宮頸癌篩查策略
    與會期間,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趙昀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郭會芹教授、廣東省人民醫院梅平教授等專家對最新的CINtec PLUS(p16/Ki-67細胞學雙染檢測)以及p16組織學檢測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應用進行了交流探討,以有效指導臨床實踐。
  • 預防宮頸癌:先測一測是否感染高危型HPV?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婦科主任郭紅燕教授表示,宮頸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確、可以早期預防和治療、可以徹底根除的惡性腫瘤。羅氏診斷CINtec PLUS細胞學檢測可提高宮頸癌前病變的檢出率,減少和避免不必要的陰道鏡檢查,幫助醫生對高危型HPV感染人群進行危險分層管理,更準確地發現潛在的高級別病變患者,從而實現早期幹預,最大化提高宮頸癌前病變的治癒率。
  • 篩查宮頸癌,女性TCT和HPV哪個更靠譜?
    近年來,宮頸癌低齡化的現象日益嚴重,佔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的第二位。女性朋友對宮頸癌篩查越來越重視,但在選擇篩查手段的時候往往很糾結!不知道是做TCT(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還是HPV(人乳頭瘤病毒檢測)哪個更靠譜?其實啊,大可不必糾結,兩個聯合做,更靠譜!
  • 石家莊港大婦產醫院怎麼樣?專注婦科診療,實力鑄造品牌
    石家莊港大婦產醫院怎麼樣?其中以實力著稱的石家莊港大婦產醫院,專業治婦科 摘要:   對於萬千被婦科疾病困擾的女性而言,一家專業診療安全放心的婦科醫院,就是幫她們擺脫困境重塑健康的"救命稻草"!其中以實力著稱的石家莊港大婦產醫院,專業治婦科,療效保障,便更值得廣大婦科疾病患者的選擇。
  •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辭任港深醫院職位
    袁國勇已辭任港深醫院的職位,10月1日生效。1/2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10月出現離職潮,港大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接受傳媒訪問時透露,一直擔任港深醫院臨床微生物及感染控制科主管的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已辭任港深醫院的職位,10月1日已生效。
  • 咪蒙得的宮頸癌前病變 離宮頸癌有多遠?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前一陣咪蒙談到自己得了「非典型鱗狀細胞,高級別鱗狀上皮病變」,是宮頸癌的一種癌前病變。宮頸癌是我國女性第二大常見惡性腫瘤,發病率僅次於乳腺癌。
  • 2020廣州三甲醫院宮頸癌疫苗預約指南(持續更新)
    宮頸癌是目前唯一明確病因的惡性腫瘤,99.7%的宮頸癌和HPV感染有關。作為「世界上第一支可以預防癌症的疫苗」,HPV預防性疫苗受到廣泛關注。過去幾年,不少女性到境外排隊接種HPV疫苗,即便是二價、四價疫苗在國內上市後,廣州也常常缺貨。
  • hpv陰性會得宮頸癌嗎 hpv和宮頸癌的關係
    hpv陰性會得宮頸癌嗎99.8%的宮頸癌患者中可以檢測到HPV,而HPV陰性者幾乎不會發生宮頸癌。除此之外,98%以上的宮頸疾病患者也存在HPV。在漫長的潛伏期當中,任意做一次婦科體檢防癌篩查,都能檢查出來宮頸的癌前病變。也就是說,通過HPV篩查,我們可以準確得知自己的患病可能,把心放寬,或者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 【早孕科普】石家莊港大婦產醫院:有以下徵兆,當心懷孕! - 金評媒
    別急,石家莊港大婦產醫院小編一一為你解釋!早早孕(早期妊娠)指懷孕的時間在懷孕13周末之前。胚胎在此時會急劇改變發展。約有半數婦女在停經6周左右出現畏寒、頭暈、流涎、乏力、嗜睡、食慾缺乏,厭惡油膩、噁心、晨起嘔吐等症狀,稱為早孕反應。這種早孕反應在12周左右自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