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基因上市三周年:雄關漫道 揚鞭奮蹄

2020-12-06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經營報

華大基因上市三周年:雄關漫道 揚鞭奮蹄

本報記者/閻俏如/北京報導

華大基因有望交出上市3年來最亮眼的一份財務報告。7月13日,華大基因披露2020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預計40億元~4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約209.73%~232.96%;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3億元~16.3億元,比上年同期上升672.83%~723.35%。

回首3年前,2017年7月14日,華大基因帶著「基因測序第一股」的光環登陸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不是為了市值,而是希望吸引一大批價值投資者,為民造福,把高大上的科技讓每個人用得起,改善生活質量,提高人均壽命,這正是華大的初心。」華大基因CEO尹燁曾表示。

在資本市場助力下,3年來華大基因在核心業務領域不斷深耕。如今,華大基因已經成為實現覆蓋本行業全產業鏈、全應用領域的科技公司,同時也是全球屈指可數的基因大數據中心、科學技術服務提供商和精準醫療服務運營商。

秉持初心,在主營業務領域不斷實現突破的華大基因,3年來不斷開拓民生項目的區域布局,惠及人群達百萬級人次,正不斷向著「基因科技造福人類」的願景邁進。

業績穩健,研發加碼

2019年,華大基因實現營業收入28億元,同比增長10.41%,歸母淨利潤實現2.76億元。這已經是華大基因上市以來連續第三年營收維持穩健增長。2017年和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20.96億元和25.36億元。

分產品來看,生育健康、腫瘤防控、精準醫學綜合解決方案業務均保持穩健增長,分別增長11.56%、5.73%和21.36%。感染防控業務業績增速最為亮眼,同比大增52.32%。

近年來,華大基因主要盈利的業務領域是生育健康,貢獻了超過40%的營業收入。生育健康目前是基因科技應用最成熟的領域,隨著行業玩家不斷增多,市場競爭激烈,華大基因通過自主測序儀成本可控的優勢,得以在市場競爭中保持較高的毛利率。與此同時,公司在其他領域也在持續深耕,挖掘新的業績增長點。

自上市以來,華大基因在優質資本的助力下,研發投入持續加碼。2017年至2019年,華大基因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74億元、2.65億元、3.34億元,佔營收比分別為8.32%、10.44%、11.94%。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末,重點研發項目41個,涵蓋生育健康、腫瘤防控、感染防控、多組學大數據服務與合成業務等方面。經過持續多年的高研發投入,華大基因擁有的已獲授權專利達到了391項,其中發明專利就有363項。

正是憑藉在感染防控領域的沉厚積澱,華大基因在2020年初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中貢獻了重要力量。目前,華大基因新冠病毒檢測產品包括核酸檢測試劑盒和抗體檢測試劑盒,技術覆蓋螢光PCR法、聯合探針錨定聚合測序法、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及膠體金法。能夠有效進行產品互補,覆蓋多種檢測場景,是國內新冠病毒檢測產品種類最豐富的企業。其核酸檢測試劑盒陸續在歐盟及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和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取得相應的資質與準入,還被世衛組織WHO列入應急使用清單,是目前全球獲得準入資質最多的檢測試劑盒產品。

隨著不斷夯實研發投入,華大基因也逐步收穫了多項技術、產品成果。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試劑盒(聯合探針錨定聚合測序法)已取得了國家藥監局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提升了生育健康臨床產品資質結構;BRCA1/2 基因突變檢測試劑盒註冊申報已獲得受理。

科技戰「疫」,實力擔當

實際上,經歷此次疫情,華大基因展現出的是不同以往基因測序龍頭的定位,通過其體外診斷領域等多技術平臺的優勢,成為此次科技戰「疫」的中流砥柱。

疫情暴發初期,各地面臨檢測試劑缺乏和檢測能力不足的難題。華大基因率先宣布分別向武漢及湖北地區首批捐贈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日產能已達到200萬人份/天,生產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已覆蓋180餘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發貨已累計超過3500萬人份。

保證試劑盒供應的同時,面對大量樣本的待檢測需求,華大基因設計並運營武漢「火眼」實驗室,在武漢及湖北疫情防控最關鍵的時刻,為湖北省提供了大批量精準檢測能力以及快速交付檢測結果的工作效率,大大緩解了疫情防控工作壓力。

武漢「火眼」實驗室建設完成後,華大基因又陸續在深圳、天津、北京、上海等全國共10餘個主要城市落地,將持續確保國內抗擊疫情的檢測需求,在全國範圍內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作為疫情防控的科技力量,華大「火眼」實驗室已成為抗疫行動中的「中國名片」走向全球。公司累計在海外運營「火眼」實驗室58個,分布在全球17個國家(地區),已運營「火眼」實驗室的最大日檢測通量超過20萬人份,在全球範圍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6月中旬,北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需求大增,華大基因快速啟動大興氣膜版「火眼」實驗室建設,並於6月23日正式建成啟動運營。6月25日完成升級擴建,日檢測通量已達到10萬人份,成為目前全球日檢測通量最大的氣膜「火眼」實驗室,極大地提升了北京地區核酸檢測能力,目前,華大基因北京地區檢測總量已達百萬例。

依託在全球範圍內布局的「火眼」實驗室,以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為基礎,華大基因將陸續輸出公司產品線和服務,包括生育健康、腫瘤防控、感染防控等大規模人群檢測,探索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成為各地醫療衛生體系改造升級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痴心不改,造福民生

目光回到3年前的上市儀式,當天深交所的開市鍾放到了最低,這是為了照顧特殊的敲鐘代表——鐘下是華大基因唐氏症候群員工、受益華大基因檢測的用戶代表、以及關愛關懷罕見病和殘障群體的代表,其中一名罕見病患者身高只有1米。

「我們每年義務捐助一種罕見病,在全球範圍內永久免費。」從上市儀式上CEO尹燁代表管理層作出的承諾可以看到,華大基因自上市開始就踏上了公益之路。

3年來,華大基因通過設立多項公益基金,與社會組織、科研機構合作等方式,在多種疾病領域開展公益救助,包括重症地中海貧血、杜氏肌營養不良、遺傳性眼病、宮頸癌等。

華大基因與深圳市廣電公益基金會合作發起的「華基金」已經募集善款總額100萬餘元,在全國十餘省市開展二十餘場公益配型、大眾科普及募捐活動,累計為約4000多個地貧家庭11000餘人提供了免費配型檢測服務,共計近400多名患者配型成功。

秉持著「基因科技造福人類」的理念,堅持「持續低價惠民」的原則,華大基因在全國各地繼續開拓新的基因健康篩查民生項目,為民眾提供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新生兒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地中海貧血基因篩查、子宮頸癌基因篩查等。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7月3日,華大基因中標河北省孕婦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服務項目,是公司第一個省級全覆蓋的民生項目,對公司的業務推廣以及區域布局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截至2019年末,華大基因已開展的民生項目覆蓋了全國20餘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總共60餘個區域,民生項目篩查人次已累計達到800餘萬次。2019年公司新增河北省、江西省贛州市、廣東省肇慶市、青海省西寧市、新疆鄯善縣及西安市藍田縣等地民生項目,截至2019年末,2019年新增篩查樣本量230餘萬人次。

目前,華大基因的民生項目逐步發展形成了以出生缺陷防控、宮頸癌與乳腺癌篩查、婦幼健康管理為核心的三大功能模塊,出生缺陷防控為孕婦提供無創產前基因檢測、耳聾篩查等出生缺陷檢測管理;宮頸癌與乳腺癌篩查功能為適齡婦女兩癌篩查提供信息化管理支撐;婦幼健康管理功能為適齡女性和0~7歲兒童的健康進行全流程管理。通過三大功能形成了婦幼健康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經過20年來的發展和3年來的優質資本助力,如今,華大基因已是業內具有全產業鏈優勢的基因科技龍頭企業,上遊測序儀和配套試劑自主可控,中遊在全球範圍內運行超過200個基因組學實驗室;下至行業各細分領域進行布局。公司也是全球少數具備全產業鏈資源的基因大數據中心、多組學科學技術服務提供商和醫療服務運營商。

華大基因過去3年走過的路,正是「基因科技造福人類」理念最直接的體現。憑藉公司在基因測序領域已經形成的優勢地位,加之在感染防控領域的厚積薄發,華大基因更深層的潛力正待釋放。

相關焦點

  • 華大基因上市三周年:基因測序第一股「王者歸來」
    來源:藍鯨財經三年前的7月14日,華大基因(300676.SZ)以「基因測序第一股」的身份在深交所掛牌上市,錚然有聲地叩響了資本市場的大門。硬核科技創新,打造全產業鏈生態圈近年來,中國基因測序技術已位列全球領先水平,在這其中,華大基因作為基因測序的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創新精神,在基因技術應用領域進行前瞻性的布局。自上市以來,華大基因年度營業收入以超過兩位數的增長率穩步提升。
  • 華大基因上市周年考 主營業務遭質疑
    時代周報記者 吳綿強 發自廣州  上市剛滿一年,華大基因(3000676.SZ)再次成為輿論焦點。7月13日一早,一篇名為《華大癌變》的文章在網絡上刷屏,讓這家基因巨頭瞬間成為眾矢之的。  華大基因招股書顯示,2014年6月,華大基因推出的BGISEQ-100和BGISEQ-1000率先獲得原CFDA的上市審批,已廣泛用於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服務,BGISEQ-100是基於Life Technologies Ion Proton技術的測序儀,BGISEQ-1000是基於Complete Genomics技術的測序儀。
  • 知危圖強擔使命 揚鞭奮蹄譜新篇——西南政法大學舉行建校70周年...
    知危圖強擔使命 揚鞭奮蹄譜新篇  中央及各省市有關部門、兄弟高校、解放軍、人民團體、社會知名人士以及海內外西南政法大學校友會和校友還通過賀信、視頻等方式表達了對學校70周年生日的美好祝福。
  • 光控證實華大基因上市 光大集體重組暫無整體計劃
    來源:鳳凰財經  據《明報》8月28日報導,被資本市場視為「生物界騰訊」的華大基因近期傳出上市消息,作為華大基因投資股東之一的光大控股(0165)昨天證實了這個傳聞。光控執行董事兼執行長陳爽在業績會上透露,華大基因正在籌備上市中,主要由三家國際投行做準備;此外,光大集團重組正在推進,作為子公司,光控第一步售回持有的3.39%光大銀行[-1.87% 資金 研報](6818)股份予母公司。  華大基因憑一站式的基因測序技術,在全球生物界聞名,並擁有中國最大規模、測序基地分布最廣的3730 DNA 測序平臺。
  • 華大基因A股上市敲定 加速擴張幹細胞儲存業務
    網易財經8月21日訊 近一年來,因戰略新興板塊概念以及幾度傳出上市的深圳市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大基因」)頗受資本市場關注。
  • 揚鞭奮蹄 看常熟高新區(東南街道)如何疏通地下管網「末梢神經」
    為助推鄉村振興,努力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今年常熟市高新區(東南街道)農村農業重大項目——小康村汙水管網改造工程正在加緊實施,聚焦群眾的迫切訴求、亟需解決的問題困難,2020年高新區(東南街道)農業農村重大項目揚鞭奮蹄,開工就是決戰!
  • 崔永元手撕華大基因董事長背後: 疑將中國人遺傳基因數據傳至境外
    「鬥士」崔永元又把矛頭對準了華大基因,當然並非無緣無故。   日前,崔永元微博「小崔讀書匯」轉發了有關華大基因14萬孕婦基因數據洩露的文章,再度引起輿論熱潮。  令人震驚的是,華大基因確實曾經將部分(中國人)人類遺傳資源信息從網上傳遞出境。此舉遭到了科技部的處罰。
  • 全國勞模、新勝中壓電器張錫波:不待揚鞭自奮蹄 - 中國電力新聞網
    全國勞模、新勝中壓電器張錫波:不待揚鞭自奮蹄 來源: 時間:2020-12-04 10:45 不待揚鞭自奮蹄—
  • 深交所扒皮華大基因背後,華大關聯交易到底做了什麼?
    問詢函要求華大基因解釋:向關聯方深圳華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大智造」)兩份採購合同具體內容;關聯方員工研發成果歸屬情況、是否屬於核心技術,華大基因研發體系是否對控股股東、實控人及其關聯方存在依賴。華大基因這次被檢查算是有點倒黴、運氣不佳,按我國證監會規章制度,證監會每年會在上市企業中選擇大約100家企業作為抽樣進行檢查。
  • 華大基因:5年不減持承諾的背後
    7月14日,深交所迎來第2001家敲鐘的上市公司。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大基因」)在創業板上市,證券簡稱為「華大基因」,證券代碼為「300676」。  在現場,除了華大基因員工,參與敲鐘的還有一群「特殊的人」,他們中有唐氏症候群患者代表,也有腫瘤患者代表。
  • 華大基因,不僅僅只是簡單的基因測序
    華大基因成立於1999年,致力於在人類健康服務事業和科技應用領域的發展。華大基因堅持「以任務帶學科、帶產業、帶人才」,先後完成了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國部分」(1%,承擔其中絕大部分工作)、國際人類單體型圖計劃(10%)、第一個亞洲人基因組圖譜(「炎黃一號」)、水稻基因組計劃等多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基因組研究工作,彰顯了世界領先的測序能力和生物信息分析能力,也奠定了中國在基因組學研究領域中的國際領先地位。
  • 繼證監局後 華大基因又被深交所問詢
    ■新快報記者 塗波 4月4日晚,華大基因收到深圳證監局《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以下簡稱《決定書》),被指「三個不規範」,包括「訂單型收 入確認依賴的系統存在漏洞」、「部分項目型收入核算與會計政策不一致」及「規範運作程度不高」。其中,部分項目型收入核算與會計政策不一致,使得該公司2017年多計收入1327.94萬元、淨利潤1244.94萬元。
  • 騙子,瘋子,傻子:華大基因,中國基因檢測行業絕對龍頭和"黃埔軍校"
    比如諾禾致源在基礎科研服務的收入就超過了華大基因。(下載市值風雲APP,關注本系列報告之《基因測序主題三:諾禾致源》。)上市的華大基因只是其中定位檢測的其中一個版塊。據相關資料反映,更多優質資產不在上市公司內,而在華大控股手上,比如據說華大農業和華大智造的盈利狀況比華大基因好,華大控股只有九分之一的資產上市了。
  •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闢謠:沒有瓜,散了吧!
    今年以來,華大基因股價接近翻倍,12月7日,華大基因兄弟公司華大智造向科創板提交了上市申請。若華大智造順利登陸科創板,華大基因實際控制人汪建將再添一家上市平臺。其實這是一篇在2017年發表於Nature的學術論文,該項目由美國俄裔研究員米塔利波夫團隊主導,完全遵守「人類胚胎14天」原則,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沒有回植!沒有妊娠!更沒有嬰兒出生!華大隻參與了該項目中胚胎幹細胞的核酸測序,以及技術的效率和安全性的評估。
  •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緊急聲明……
    面對突如其來的闢謠,有財經人士認為,這背後或與華大基因旗下子公司華大智造敲門科創板有關。「基因編輯嬰兒嚴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如果此事為真,那麼很可能影響華大智造上市。」該財經人士稱。受此影響,12月9日,華大基因下跌2.28%,報收128.83元。
  •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緊急聲明
    12月7日晚間,針對該消息,華大基因緊急聲明,稱不存在「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基因編輯58個嬰兒」和「定製人類」等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   面對突如其來的闢謠,有財經人士認為,這背後或與華大基因旗下子公司華大智造敲門科創板有關。   「基因編輯嬰兒嚴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如果此事為真,那麼很可能影響華大智造上市。」該財經人士稱。
  • 華大基因闢謠「基因編輯嬰兒」傳聞:已報案,證據...
    緊急闢謠  針對相關傳言,華大基因在其官方微博表示,據了解,「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這個機構並不存在,「基因編輯58個嬰兒」和「定製人類」等科幻片中的情節,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其實這是一篇在2017年發表於Nature的學術論文,該項目由美國俄裔研究員米塔利波夫團隊主導,完全遵守「人類胚胎14天」原則,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沒有回植!沒有妊娠!更沒有嬰兒出生!
  • 華大基因:一群「科學土匪」的逆襲
    事實上,我國之前已經有不少基因概念股上市,為什麼華大基因的上市能引起資本市場如此熱切的關注呢?  一、沒有一聲巨響,這個世界誰也不會理睬你  上面這句名言,是當年"兩彈一星"的功臣們發明的,但也是華大基因創始人汪建極力推崇的,當然,汪建還有一句名言:"  我們就是一群土匪"。
  • 華大基因闢謠「基因編輯嬰兒」傳聞:已報案,證據充分
    時隔兩年,華大基因再次被舉報。  近日,有微博用戶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王主任實名舉報華大基因編輯了至少58個嬰兒基因,還意圖搞「定製人類」。